文/郑传东
说句实话,当汽车驶下济青高速公路沂源西出口,沿着山坡间狭窄崎岖的道路缓缓前行的时候,原先兴致勃勃的心情,被忽然闪现的一个念头压抑住了。
在这沟壑起伏、人烟稀少的沂河源头,桃花岛,真的如外界传说的那般美丽妖娆、值得期待吗?
在此之前,沂源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地方。说起来你也许不会相信,做为地地道道的临沂人,从小喝着沂河▬▬这个沂蒙山人心目中母亲河里的水长大,之前却从未踏入过沂源的土地半步,内心的那种遗憾与羞赧,令我汗颜。
最初知道沂源桃花岛,是在文友周士元的微信中。这位家住南麻的热心文友,时常在朋友圈中发送一些有关家乡的文化讯息。通过这些零零散散的讯息,让我断断续续了解到,在沂蒙山区深处,在沂河源头,有一座美丽的桃花岛,岛上不但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还陆续建起了刘玉堂、李心田等著名作家的文学馆,还有于希宁、王音璇艺术馆等。此类消息,对于痴迷文学与旅游的我来说,其诱惑力,不亚于在饥饿的人面前摆放了一堆面包。于是,便默默期待能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到沂河之源、到美丽的桃花岛、到仰慕已久的作家、艺术家纪念馆去拜谒游览一番。
非常幸运,在这个暑气尚未完全褪尽的早秋,借着参加省散文学会桃花岛创作基地挂牌暨著名作家逢春阶先生《一个人的桃花岛》首发式的机会,久藏的那份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一路七转八拐,当导航提示到达终点时,车却停在了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楼前。正疑惑间,猛然看见“汇泉桃花岛欢迎您”的招牌就立在不远之处,这才确定此处正是我要寻找的地方。
大楼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刚刚建成不久,校园就建在沂河源头第一村、沂源县鲁村镇龙子峪村的桃花岛中。
学院高大宽阔的教学楼矗立在碧波荡漾的龙子湖畔,走进大堂,最吸人眼球的,是两大排与墙齐高的书架,里面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书籍,像是走进了书店,更像是迈入了图书馆的大门。旁边的展厅里,展示着几十方出自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之手的名贵砚台。整个楼内,无处不散发着儒雅的书香气息,处处彰显出浓郁的文化风韵。
把乡村振兴学院建在远离喧嚣都市的乡村,是何等超凡的大手笔,一个没有大视野、没有远见卓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如此独具匠心的大文章的。
挥动这如椽之笔的人,叫董方军。
一个人的眼界就是他的境界。高瞻远瞩,正是董方军的过人之处。这位土生土长的沂蒙汉子,怀揣乡村振兴的梦想,殚心竭虑,推动着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建在了家门口。
乡村振兴,摆脱不了乡村这个主题。乡村振兴学院,要的就是这种接地气的模式,出得门来,田间地头就是现成的课堂,引导学生近距离观察乡村世界,把发展乡村经济,继承发扬乡村传统文化作为研究课题,把桃花岛不断发展的乡村产业,作为学生们教学实践的基地。
从乡村振兴学院楼中出来,暮色渐近,龙子湖的对面,黛青色的山峰在夕阳映射下,将旖旎的倩影紧紧贴在水面之上,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水天相连。这是人间仙境,更是世外桃源!身处其间,有谁不会被融化在这秋意渐浓的湖光山色之中,还有谁不会陶醉在这秋雨淅沥的青山绿水之间呢?
雨雾笼罩下的龙子湖畔、桃花岛下,篝火在熊熊燃烧。火光映照下的“岛主”董方军,年轻、干练、英姿勃发。这位身材健硕、性格敦厚、豪爽的企业家,用他独具风格的语言,侃侃而谈。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位民营企业家艰难,但极富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1972年,董方军出生在龙子峪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过去,这里是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乡亲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交通闭塞、生活困难的大山之中,乡亲们年年祈祷岁岁盼,但山村的贫困面貌却岁岁年年无改变。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董方军,中学毕业后,来到沂源县徐家庄乡税务所担任了协税员,聪颖睿智的董方军,在认真干好工作之余,时刻留心收集各类经济信息。当得知毗邻的莱钢集团大量需要一种经铁精粉结成球团的原料产品,他便产生了办烧结厂的想法,经过仔细考察,1992年初,他辞去在别人眼里令人羡慕的职业,开始了他艰苦创业的历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心经营,董方军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同时,董方军也深感自身知识的匮乏,就在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毅然来到山东财政学院脱产学习两年。
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动能,它为董方军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成功后的董方军,先后成立了山东沂源汇泉矿业有限公司和北京汇泉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让董方军愈发感到需要补充更加充足的动力。于是,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留下过他艰难求学的足迹。
2005年9月,当收到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录取通知书时,刚过而立之年不久的董方军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今后的路还很长,任重而道远,永远不能停歇。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着他最终的结局。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是有气度、有情怀、懂回报的人。
看似风光的董方军,也有过低迷的时候。1998年的一场车祸,虽然没有夺走董方军的生命,腿部却留下了残疾,企业经营也暂时陷入了困境。那个阶段,董方军痛苦不堪、萎靡不振,甚至想到了轻生。是当地民政部门跟残联的同志帮助他走出了困惑与迷惘。人生低潮过后,董方军对弱势群体的痛苦和需求,有了切身的体会。富裕后的董方军,时刻惦记着家乡,惦记着需要帮助的人。
身有残疾的徐美峰,家贫如洗却极富文学才华,是董方军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至今忘不了,2001年的第七届桃花节,沂源县作协在桃花岛举办了一次笔会,在这次活动中,徐美峰结识了董方军,活动快结束时,董方军对徐美峰说:回家准备准备,来公司上班吧!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徐美峰一下子愣在那里,还是跟他一起的文友,用一句顺口溜,代表他向董方军表达了感激之情:自从有了董方军,党和人民都放心。
徐美峰不是董方军帮助过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究竟为多少像徐美峰这样的弱势群体献过爱心,就连董方军本人,也都记不清了。
2018年7月,抓住“鲁商回归”这一时机,董方军的北京东方君公益基金会与沂源县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建设沂河源田源综合体项目。
慧眼独具的董方军深知,昔日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今,经济这台戏唱红了,该轮到它来反哺文化了。为此,他在这方面动足了脑筋,最终,用艺术活化乡村,成为董方军战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于是,保罗•安德鲁,这位设计了法国戴高乐机场、巴黎新凯旋门、北京国家大剧院等众多经典作品的德国人,被董方军邀请到了沂河源头,担任艺术活化乡村的总设计师。
当这位世界顶级的艺术家,站在沂蒙山深处这座叫做龙子峪的小山村时,双手抚摸着斑驳沧桑的土坯泥墙,目光炯炯、两眼含光,他被沂蒙山区古朴原始的建筑与俊秀的自然风貌所深深陶醉,这些如梯田般依坡而建的破旧民宅,在他眼里,座座都是未经开发的金矿。此后两年时间,保罗•安德鲁吃住在山里,将中国传统文化跟现代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原本在城市才能见到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搬入乡村,创建以桃花岛为核心的沂河源国际艺术集聚区,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格调高雅的文旅产业群。
一颗鲜红明亮的五角星悬挂在醒目处,这是李心田文学馆特有的标志。
《闪闪的红星》幼年就在我心中牢牢扎下了根。此时置身李心田文学馆,凝望着老作家写作《闪闪的红星》时使用过的桌椅板凳,看着那琳琅满目、数十种版本的《闪闪的红星》,听着“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闪闪暖胸怀……”这熟悉的歌声,仿佛慈祥的老作家就站在面前与我亲切交谈。
不管是文学馆、艺术馆、还是垂杨书院,这些落地桃花岛的文化产业,就像酿造在人们心中的醇香美酒,令人沉醉、令人回味、令人难以释怀。
名声鹊起的桃花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董方军把旅游变成了产业,让与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带动了附近村庄上千人就业,让4个省重点贫困村的300多户贫困家庭挖掉了穷根,走上了富裕之路。
经过“汇泉桃花岛”那气势宏伟的牌坊,沿观景大道一路向上,虽是初秋,两边依然郁郁葱葱。山坡上,那一行行的桃树上,汁甜如蜜的果实露出红红的笑脸。虽然这是个没有桃花的季节,但在我们眼中,却分明看到了春日里那“一树桃花千朵红,千株桃树成花海”的盛大美景。
站在观景台的最高处,远处的景色一览无余。只见蜿蜒的沂河,从大山深处走出,翻山越岭,一路义无反顾、浩浩荡荡地向远方奔流而去。
董方军,这位经历过几多坎坷的大山之子、这位有着独特魄力的民营企业家,用他那胸怀壮阔的梦想做画笔,精心描绘着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新蓝图。
汇泉桃花岛,这个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正是董方军一幅可以载入史册的传世之作。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