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 博物馆 农耕文明

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前言)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8:25:00 浏览1018 评论5

5人参与发表评论

民俗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见证着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民俗文化的魅力,能把凉州大地的一个小小角落,变成人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凉州现存最大的石碾槽,凉州现存最完整的木制大轱辘牛车,1952年的《新武威报》,上世纪八十年代挂有“武威00001”牌照的摩托车,武威器材厂生产的“乐乐牌”电视机……独具特色的凉州区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就这样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吸引了我们考察调研的脚步。

来到武威城西北12公里处的武威新能源工业园区,进入“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院内,看到院子里琳琅满目的各种传统的民俗文化老物件,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几十年前乃至百年前的凉州城乡生活场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大型石碾槽,直径3.1米,重约10吨,其形体之大,堪为武威之最。石碾槽由一巨大的整块石头因地制宜制作而成,整体结构呈圆形,中间略高,边缘略低,碾盘、碾槽、碾芯与碾架等构件保存较为完整,碾架上方还雕刻有一座石狮。整个石碾槽为石头质地,十分坚硬,如此巨大完整、由一块石头做成的石碾槽,在武威地区极其罕见。据传,左宗棠收复新疆路过凉州时,当地曾用该石碾槽向大军供应过军粮,此说尚需考证。该石碾槽作为凉州农耕社会重要的生产工具,记录了先辈利用畜力与碾槽碾粮食作物的生产劳作变迁,是武威地区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为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例,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

院落里,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饮马石槽横卧其间,折射出一种久远的时光。石槽上镌刻着各种花纹,想必就是当年大户人家或者官宦世家使用过的物件。此外,院子里还散落着收购来的好多水缸、大车及轱辘,似乎还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几百块磨盘堆积在院落草地上,见证了昔日农耕文化的辉煌与衰落,更像一位慈祥老人默默横亘在路边,向每一位探寻民俗文化的来访者叙述着当年充实又快乐的生活故事。

院落里摆放的这些东西仅仅拉开了民俗文化馆的序幕,更精彩的老物件展示,还在一楼、三楼的展厅里。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中原传统文化与西域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使得武威的民俗文化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显示出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

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五千多件民俗文化老物件。如果从大的方面分类,可分为农耕文化、生活记忆两大类。

凉州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凉州土地肥沃,地势平坦,祁连山终年积雪,夏日消融,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早在西汉初年,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立,汉武帝实行移民屯田,中原农耕文化开始进入凉州,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传入凉州。从两汉至明清,凉州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更加丰富,凉州遂成为河西粮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凉州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农耕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许多传统农具、农耕技艺,以及许多优良的农耕传统和理念正在走向衰落和消失。深入挖掘凉州农耕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保护、传承和展示农耕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乡村振兴,打造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但幸好还有凉州区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留住了历史记忆,让人们回到被鸡鸣羊叫唤醒的清晨,想起二牛抬杆的黄昏,重新回顾过去的沧桑与辉煌。

失去的和即将失去的是最珍贵的,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为世人了解农耕文明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平台,让人们回忆过去,记住乡愁。

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传统农具,有耕犁、耙、耱、耧、榔头、铁锨等耕地整地工具;有辘轳、水桶等灌溉工具;有镰刀、风车、木锨、簸箕、木叉等收获工具,有杵臼、碌碡、石磨盘等加工工具。传统农具是凉州农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陈列。此外,该民俗博物馆还收藏了数量众多的农业传统运输工具,有架子车、独轮车、牛车、驴车、马车、紋耙、耧耙等,还有随之而生的拥子、皮具、马鞍、缰绳、驮架等各种运输工具配套设备,全方位展示出凉州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

农耕生活的情景,已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为时代进步而高兴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农耕文化充满深深的怀念。大量翔实的农耕物品,展示了凉州人民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在这里,让我们一起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展望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

除了农耕文化老物件,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展示最多的便是生活记忆老物件。

近现代以来,随着凉州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一些生活老物件逐渐被时代淘汰。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从服饰、饮食、娱乐、住宿、交通、日常生活等方面把凉州人民在过去岁月里的生产生活用品进行实物展示,让人们真实地感受到那段难忘的时代回忆,唤起人们的生活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马轿、轿子、纺纱车、织布机、门帘子、笼蒸、风匣、票据、证件、老文本等那个年代的生活用品;看到了老旧的文具盒、墨水瓶、橡皮擦、牛皮纸封面的作业本和细长背带的帆布书包、旧报刊杂志等学习用品;看到了供桌、八仙桌、刺绣制品、肚兜、虎头帽、绣花鞋、梳妆台、首饰盒、陪嫁木箱以及桌子、椅子古典家具等一系列婚俗老物品;看到了毛匠、毡匠、皮匠、木匠、铁匠、锔匠使用工具及产品,以及柳条、芨芨草、芦苇编织产品,民间陶瓷、搪瓷产品,马灯、煤油灯等各时代灯具。这些由凉州传统技艺生产的生活用品,从旧时光里被打捞出来,复刻了多年前凉州人的日常生活,显得生动而亲近;此外,我们还看到了摩托车、自行车、黑白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电话机、照相机、电影放映机、闹钟、缝纫机、手摇计算机等等走进凉州千家万户,取代了传统生活用品的现代工业产品。

走进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看着古色古香的实物,读着简单朴素的文字,看着令人震撼的图片,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岁月之中。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凝聚成充满温暖情怀的凉州记忆。

过去的回忆,都留在了过往的时光中,唯一留下和值得回望的便是留在记忆深处不能忘怀的老物件。那个时期的凉州人,在简朴的学习、工作环境中依旧能够焕发出激情与活力,走在建设家乡的道路上,深耕不辍。

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展示的大量的老物件,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震撼心魄的凉州民俗文化风情画,让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民俗文化博物馆的主人名叫刘兴年,凉州区大柳镇王城堡人氏,他在创业的同时,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收购收藏凉州民俗文化老物件,为保存传承凉州民俗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汗水。

民俗文化具有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在新时代的今天,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已变得至关重要。但留住记忆,保护民俗文化,还需要不断挖掘民俗博物馆的内涵,继续增强吸引力,增强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特殊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宣传形式等等,让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普通群众身边具有“现实价值”的历史文化传承基地、人文历史的宣传站、民俗风情的展示点,更好地为建设文化旅游名市服务。

在走出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和洗礼。在频频回望之余,一种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向一直勤劳朴素地生活在凉州大地上的先辈们致敬!向十余年来坚持不辍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刘兴年先生致敬!

留住凉州的记忆,留住浓浓的乡愁。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群贤毕至

访客
假欢晕白 假欢晕白2023-08-27 00:30:56 | 回复 ,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已变得至关重要。但留住记忆,保护民俗文化,还需要不断挖掘民俗博物馆的内涵,继续增强吸引力,增强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特殊认同感和归属感,创新宣传形式等等,让民俗文化博物馆成为普通群众身边具有“现实价值”的历史文化传承基地、人文历史的宣
拥嬉惘说 拥嬉惘说2023-08-27 05:05:22 | 回复 州时,当地曾用该石碾槽向大军供应过军粮,此说尚需考证。该石碾槽作为凉州农耕社会重要的生产工具,记录了先辈利用畜力与碾槽碾粮食作物的生产劳作变迁,是武威地区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为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例,有弥足珍贵的研究价值。院
鹿岛吝吻 鹿岛吝吻2023-08-27 04:05:09 | 回复 作用的农耕文化充满深深的怀念。大量翔实的农耕物品,展示了凉州人民艰苦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在这里,让我们一起传承农耕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展望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四除了农耕文化老物件,凉州新瑞鑫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展示最多的便是生活记忆老物件。近现代以来,随着凉州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一些生
辙弃迷麇 辙弃迷麇2023-08-27 11:04:38 | 回复 业的同时,十余年如一日,坚持收购收藏凉州民俗文化老物件,为保存传承凉州民俗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汗水。民俗文化具有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在新时代的今天,在留住乡愁记忆中延续历史文脉,已变得至关重要。但留住记忆,保护民俗文化,还需要不断
鸽吻清晓 鸽吻清晓2023-08-27 08:46:42 | 回复 记忆,留住浓浓的乡愁。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