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客帝国之外
程迟
绿色的代码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随后是声音,接着是黑暗的小屋,再然后是熟悉的身影……《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的开头会让每一位喜爱这部电影的影迷心潮澎湃——即便知道这是“炒冷饭”,即便对二十年后导演能否讲好“矩阵”里的故事存疑,即便基努·里维斯现在的形象像是《黑客帝国1》里Neo他爹,但没关系,这毕竟是那部划时代的“黑客帝国”。
影评人罗杰·伊伯特曾这样评价“黑客帝国”系列:“它是一部有命定的好人与坏人终极决战的超级英雄漫画电影。”熟悉的配方是坏人们打出一千发子弹,但是作为主角的好人们仍然能够逃脱,主角们被打趴下时永远都会有“觉醒时刻”,随后是翻身之战。“黑客帝国系列”的开创性,是它融合了“赛博朋克”、黑色电影、超级英雄漫画,以及来自中国香港的功夫片,在电影奇观并不如现在那样廉价的二十年前,足以掀起巨大的波澜。
在上世纪末,《黑客帝国》的诞生有特殊的意味。一方面是世纪末欣喜和忧虑夹杂的对未来不安的期盼;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化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进入下一个阶段。沃卓斯基兄弟(现在是姐妹)或许并不能确切地知道智能手机兴起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嗅觉确是敏锐的。
但是,曾经能够让该系列引爆舆论场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太久远了,这个系列属于、并将永远属于上世纪末的银幕。导演拉娜·沃卓斯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矩阵重启》中她用一种自暴自弃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自杀式的“自我致敬”。
当“增强现实”“元宇宙”被一次又一次提起时,《黑客帝国4·矩阵重启》的出现更像是一个隐喻。当年拍摄电影的沃卓斯基兄弟变成了沃卓斯基姐妹,和电影的主角一样,他们身上充满了反抗性和斗争性。世纪末他们借由“矩阵”的比喻,反抗更为庞大“系统”,只是重启的《黑客帝国4》,却是他们无力反抗的最直接证明,就像借由电影角色之口说出的:“亲爱的华纳兄弟影业,让我们制作续集。”
《黑客帝国4》剧照,影片借由电影角色之口说出:“亲爱的华纳兄弟影业,让我们制作续集。”
电影结束后,我才发现,作家大卫·米切尔也是编剧之一。你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可能对他的作品《云图》有印象——沃卓斯基姐妹曾经把《云图》改编为电影,之后沃卓斯基姐妹还邀请过他担任《超感猎杀》的编剧。
《云图》试图展现出一种近似于佛教的轮回观,万物相连,过去、现在和未来相连,所有人也相连。它和《黑客帝国》故事并不相同,但是却有着相同的内核。《云图》以六位生活在不同时间与地点的人物为中心,用复调式的写法,探讨无论科技如何加持,人类都需要面对的自身的劣根性。
除去《云图》之外,另一本和“黑客帝国系列”相关的、想要推荐给大家的是《莱姆狂想曲》。如果说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塑造了赛博朋克的血肉,那么莱姆的一系列著作,则是抓住了人工智能的“灵魂”。莱姆的这部作品是未来的说明书,我们的语言、我们和无限进化的人工智能的关系、未来世界可能的形态,都在描述范围内。
我很难想象这部1973年的书会对当下有如此多的映照。在莱姆的世界里,“文明”并非人类的创造,人类是“文明”的工具,就像最后人类发展出自我进化的机器人同样也是进化的产物。在读莱姆的作品时,我时常错觉自己在读一本“创世神话”。名为“泥人”的人工智能公开羞辱人类,引起人类社会的震荡,并且从虚拟世界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躲避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不是很“黑客帝国”?
总之,在有了《黑镜》《失控玩家》《西部世界》等等影视作品的当下,我仍然觉得“黑客帝国”作为经典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试图在上世纪末唤醒我们,只是这一次,它自己也陷入了模糊的梦境呓语。
推荐书单
《莱姆狂想曲》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著,老光 译
读客文化 | 河南文艺出版社,2021-12-15
《电影创造美国:美国电影文化史》
[美]罗伯特·斯克拉 著,郭侃俊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9
02
赛博朋克里的黑色未来
阿勃
我们是什么时候吞下蓝药丸的?
今天随处可见的“赛博朋克”,几乎就是“这很潮”的同义词,比如流行过一阵的“赛博朋克成都”“赛博朋克重庆”之类的视觉作品,无非就是几排挂满了霓虹灯在夜色中矗立的高楼,只能说确实部分还原了一些经典赛博朋克影视作品中的部分场景,可大都透露着自信、时髦和喜庆的夜场气息,和“赛博朋克”的要义相去甚远。
“赛博”这个词的本义是“控制”,后来才被广泛地指代“网络”“电子”“技术”。赛博朋克风格科幻作品经常探讨的东西是,在情感记忆乃至生命都能被量化、复制和操纵的某个未来,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其他的话题,比如贫富差距、新形态的极权主义等等。赛博朋克的一大特征是“高科技低生活”的“黑色未来”——顺便,《Future Noir》也是一本讲述《银翼杀手》幕后故事的书。在这样的未来中,人类社会科技发达,但科技往往成为权贵塑造世界、纵情享乐的工具,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无数“看不见的手”掣肘,毫无尊严。
《黑客帝国1》剧照,红药丸和蓝药丸的选择成为了经典问题。
不过看开点,我们似乎早就吞下了蓝药丸,步入了后赛博朋克的世界了。你看,赛博朋克作品对于人类未来的批判性预测,在今天充满了既视感。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无疑就是,在电影技术极其强悍的今日现实,人类却好像拍不好“黑色未来”作品了?《银翼杀手2049》《沙丘》可以说是例外,翻拍自经典赛博朋克小说《副本》(又称《碳变》)的同名剧就是扑街典范,曾经惊艳的原创剧《黑镜》选择了自甘堕落,《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只能算差强人意……《游戏玩家》《失控玩家》?对“控制”的反叛仍然是青少年美好想象的层面,倒是里头的虚拟世界,美好得让人愿意呆一辈子,可以说是反“赛博朋克”的赞歌。
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赛博朋克作品很爱描写技术怎样垄断我们的生活。经典赛博朋克作品中,个体利用加密技术,在虚拟世界中匿名穿梭的孤单侦探式行为很常见。我想作者们都低估了人类自我暴露、自我展现的欲望,今时今日要在社交网络上找一个人,实在太容易了。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读者,觉得经典赛博朋克作品有些过时也很正常。弗诺·文奇在《真名实姓》中做出了很棒的设想:吊销你的“上网执照”会让你社死,获得你的真实身份信息则可以利用你。40年之后,这些设想几乎全中。
弗诺·文奇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狂想还沿用到了《深渊上的火》,并在此基础上回答了“宇宙大静默”问题。很多入门科幻的中国读者最早接触到的类似答案应该就是“黑暗森林法则”,《深渊上的火》兼具“赛博朋克”和“太空歌剧”气质,非常值得一看。像《神经漫游者》《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这样的作品已经经典到不用再推荐了,因为“元宇宙”而大火的《雪崩》也有迈入此列的趋势,就带点别的吧。
推荐书单
《真名实姓》
[美]弗诺·文奇 著,李克勤、张羿 译
未读·文艺家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6
《副本》
[英] 理查德·摩根 著,崔正男 译
科幻世界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
《全息玫瑰碎片》
[美]威廉·吉布森 著,李克勤、刘文元等 译
二厂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12
03
科幻,不只是科幻
秦萌
《黑客帝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会受到前人作品的影响。《神经漫游者》是 《黑客帝国》 公认的灵感源泉。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1984年完成的《神经漫游者》开启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类型,该书也被称作“赛博朋克圣经”。
《神经漫游者》的设定是,在未来世界里,跨国企业和犯罪集团犹如社会巨兽,主宰着社会,肆无忌惮地进行信息大战,竞相控制全球电脑信息系统的中心。书中首次使用了“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个词——它指的是由信息化网络搭建出来的计算机虚拟世界是由无数计算机介入的,它可以分裂成无数个平行世界。要知道,那时候计算机文化才刚刚开始发展,吉布森就以超前的意识描写了网络对人的异化。
看《黑客帝国》的观众多多少少都会被其中的哲学味儿吸引。导演沃卓斯基兄弟也已经承认,影片里面,他们确实加上了不少哲学主题或者暗示。文化评论家齐泽克就说,《黑客帝国》其实是对哲学家的罗夏墨迹测验,这意味着你对什么“主义”感兴趣,就能从中看出什么来——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你还会想,这究竟是基督教的故事,还是佛教的故事?究竟电影想说的是缸中之脑,还是庄周梦蝶呢?《黑客帝国与哲学》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多不同角度的解答。
中国人看《黑客帝国》的话,大概都会被其中的武术部分吸引吧!武打动作配上特效,尤其是“子弹时间”的设计,让中国功夫有了一股好莱坞味儿,令人过目难忘。除了第一部的拳脚,二三部又加上了刀枪剑戟等传统兵器,更加热闹了。
《黑客帝国3》剧照,剧中有大量武打场面。
不过说实话,不论是看好莱坞的功夫片还是看国产功夫片,好像大多数人一向都只能看看热闹,搞不清楚打来打去究竟有什么内涵。我认为徐皓峰在2012年出版的《刀与星辰》这本影评集对想要领略功夫片一些门道的读者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读物。这本书在豆瓣电影类图书Top100中排名第27,二手书一度炒到了几百块钱,直到2021年才有了新版。
徐皓峰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因为潜心研究道家文化和武侠小说,所以最初被人熟知其实是以武侠小说家的身份。他创作的纪实文学小说《逝去的武林》以口述的形式讲述七十多年的武术实践,后来还创作了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等,此外,他还是王家卫的武术指导和编剧。
《刀与星辰》里不仅谈到了《卧虎藏龙》《赤壁》《十面埋伏》等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功夫大片,也有徐皓峰对《黑客帝国》的一些思考,例如他就认为利用特技创造动作美感,是中国剑仙文化的复现。
推荐书单
《神经漫游者》
[美] 威廉·吉布森 著,Denovo 译
读客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刀与星辰》
徐皓峰 著
果麦文化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