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与此同时,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
2017年公安部、省公安厅部署“打击黑客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专项行动”以来,石家庄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严厉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
目前,立案侦办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2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06人,批捕19人,移送起诉22人,其中侦办部督案件4起,侦办省督案件6起。
民警介绍,侵犯公民信息犯罪案件发展也出现了信息范围广、作案方式隐蔽、发展趋势链条式、下游犯罪众多的新动向。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切实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线索主动向公安机关举报。
案例一
冒充医药专家 对有病老人“点对点”推销
2017年3月28日,石家庄市公安局网安部门联合刑侦部门经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了张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民警远赴湖北等地抓获该团伙犯罪嫌疑人8名,收缴敏感个人信息130万余条,存储容量1.51T。
通过梳理,民警发现该团伙中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上下家线索109条,涉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
该案中,嫌疑人张某从其上线处购买有病老人及购买保健品等公民个人信息,后组织人员冒充药品厂家的代表和医药专家进行售后服务,这些“专家”和“老中医”按照内部指定的“话术”对受害人进行“诊治”,在获取信任后便推介“药品”,以高出市场10倍左右的价格售出,通过快递以货到付款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案例二
网购寄件人信息 电话兜售假冒纪念币
2017年3月30日,破获韩某某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抓获嫌疑人8名。
该案中嫌疑人韩某某利用技术工具搜索附近十余家快递公司近期收发的快递单号发给其上线。
上线在网上购买了快递公司员工工号和密码,能够看到大量详细的客户信息(姓名、手机、收件地址、代收金额等),由其将单号对应的收件人姓名、联系电话和详细收件地址进行补全。
韩某某将得到的具体信息一方面进行贩卖,另一方面指派业务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信息被泄露的收件人兜售假冒的纪念币。
案例三
一毛钱买一条公民信息 电话兜售假冒印章
2017年3月30日,破获雷某某等非法获取公民信息案,抓获嫌疑人11名,提取公民信息15万条,包含姓名、电话、物流信息、购物信息、收货地址等。
该案中嫌疑人在网上以一角一条的价格购买包含姓名和电话号码等公民信息,指派多人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信息被泄露的收件人兜售假冒的纪念币、印章等商品。
案例四
百余万条学生信息泄露 嫌疑人之间多次交换数据
2017年4月初,网安民警在工作中巡查摸排发现,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的某公司负责人朱某某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2017年5月3日,赞皇县公安局对该案立案侦查。
网安民警对朱某某公司进行搜查,发现百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学生姓名、性别、在读学校、在读班级、家长姓名、家长手机号码等),当日嫌疑人朱某某被依法刑事拘留。
经侦查查明,犯罪嫌疑人朱某某为开展业务,非法获取百余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提供给其雇佣的话务员作为外呼对象。同时,因业务关系,还与张某某、回某某等人多次进行数据交换。
如何才能避免信息泄露,要注意加强防范以下9种情况:
1、谨慎点击通过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发送的链接。网络购物仔细验看登陆网址,审慎点击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含有链接的短信莫点击,或者可以通过电脑输入网址查看。
2、不运行不熟悉的可执行文件,尤其是一些游戏或游戏插件。
3、各类账单,不随地丢弃、及时涂抹、销毁。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单据,快递单号要撕掉,收件人姓名及手机号要涂掉;实名车票要撕毁有名字、身份证号、二维码的地方。
4、身份证复印件需写明用途。银行、通信营业厅、考试报名、参加培训班等留存的身份证复印件需在身份信息区域注明用途。
5、网上投递求职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6、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信息。
7、慎在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中晒照片。
8、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网络调查问卷、购物抽奖、申请免费邮寄、申请会员卡等)。
9、谨慎连接免费公共wifi。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赵赛
编辑/王晓优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