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囤书娘
马伯庸马亲王的年度推荐终于来了,这次他以“变数与习惯”作为2021年的主题,进行了自己的书单推荐。变数指的是疫情一下生活工作中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而习惯指的是人在这种不确定下已经随时做好了心理和生活的准备。他表示:“哪怕只是出差一天——我都会按照14天的标准来筹措精神食粮:游戏、书、漫画、音乐……这样即使我突然被隔离,也不耽误写稿(这段是给编辑看的)和娱乐。”这应该也是大多数人面对2021年的心境变化,面对起伏的疫情,要做到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心情有太大起伏。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马亲王这次的阅读书单吧,囤书娘从他的10本推荐中,整理出了这8本冷门好书,看过的欢迎在评论区举个手!
1、《中国话》
作者: 郑子宁
出版社: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出版年: 2021-1
页数: 296
书籍简介:本书作者郑子宁,是个语言学达人,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2、《故事法则》
作者: 施爱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1-11
页数: 256
书籍简介: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最优玩法。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英雄的叔父、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最优结果。作者施爱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在本书中他将从民间故事的角度出发为读者解读虚构世界的生存法则。
3、《奶酪与蛆虫》
作者: [意]卡洛·金茨堡
出版社: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
原作名: The c++heese and the Worms: 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Century Miller
译者: 鲁伊
出版年: 2021-7
页数: 400
书籍简介:本书是几乎每一个学历史的人都知道或听过的名著,自1976年出版以来,享誉全球。故事的主角多梅尼科•斯坎代拉,是一位普通的磨坊主,因为传播“异端思想”,他被宗教法庭下令烧死在火刑柱上,就死在大名鼎鼎的布鲁诺被烧死前夕。
在本书中,作者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探讨主人公离经叛道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读过什么书、可能接触过哪些思想和团体,展示了他读过的那些书与他阅读这些书的方式之间的差异。作者以相当不同的方式重述(甚至扭曲)了他读过的内容,通过他的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生活,还看到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以一己之力向宗教和政治权威发起的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书面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和印刷术都对这个“边缘小人物”产生了影响。
4、《匏瓜:读<史记·孔子世家>》
作者: 刘勃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读库
副标题: 读《史记·孔子世家》
出版年: 2021-10-22
页数: 360
书籍简介:本书是历史写作者刘勃所著的一部孔子传记,也是对《史记·孔子世家》的一次精读。刘勃参照《论语》和《左传》等相关历史资料进行信息比对,将孔子的人生际遇放置在春秋末期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解读,并展开多重线索的想象与推测,以更多元的视野来诠释孔子的“成圣之路”,为读者理解孔子的选择、思想和境遇开拓出一个丰富的空间,提供了一些既有趣味又有启发意义的思路。
5、《大脑的一天》
作者: [英] 苏珊·格林菲尔德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企鹅兰登中国
原作名: 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Brain
译者: 韩萌 范穹宇 译 李贯峰 校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68
书籍简介:从早上醒来,外出遛狗,到办公室工作,夜里做梦,这是我们生活的一天,而大脑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呢?本书的作者世界顶尖神经科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通过追踪大脑一天的活动,讲述了科学界关于意识的最新发现,向读者揭示了"意识"的科学奥秘:我们的日常经验是如何被转化为细胞、分子和化学信号的,以及大脑如何塑造我们的独特自我。
每满100减50
6、《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作者: [美]白德瑞(Bradly W. Reed)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原作名: Talons and Teeth : County Clerks and Runners in the Qing Dynasty
译者: 尤陈俊 / 赖骏楠
出版年: 2021-7
页数: 516
书籍简介: 书吏和差役,帝国之“爪牙”,基层社会运行和帝国统治不可或缺之人。本书利用清代巴县档案中的丰富素材,刻画了清代巴县衙门的差役和书吏们生动形象。通过辨析史料提供的丰富信息,作者挑战了人们对衙门吏役的刻板印象,探讨吏役在维系帝国统治与基层社会运行中的“合理性”(不可或缺性),从而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人物在清代县衙当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并思考其活动是如何可能影响到清代的国家与地方社会之关系。“如果我写《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前看到这本书,大概下笔成文会有更深的理解吧。只能说,缘分未够,相见恨晚了。”马伯庸在自己的博文中分享到。
7、《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
作者: 于赓哲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1-4
页数: 360
书籍简介:本书将疾病和应对疾病的手段作为“读史”的窗口,举凡重大瘟疫、防疫措施、古代医疗系统、长生药与政治、性病与青楼文化、神秘而虚无缥缈的蛊毒与瘴气、古代外科手术尤其是华佗事迹的真假、割股疗亲是否真有治病功效……从中不仅要看到疾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还要看到人们为了对抗疾病、追求健康与长生时采取的种种手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疾病对古代中国思想的冲击,对许多人人生的改变。
8、《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作者: 袁蓉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年: 2017-8
页数: 276
书籍简介:本书以缝纫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近代上海(1858—1949)为时空界限,梳理了缝纫机在近代上海传入、传播及发展的历史进程,论述分析了缝纫机产业、缝纫机传入后的受众,以及由缝纫机带动起来的一系列辐射产业的发展变迁,力图展示缝纫机对于近代上海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所产生的特殊意义。小小的缝纫机,映射出的却是巨大的社会变迁与人的心态转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