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导游词
神池地处晋西北,县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人口10.91万,全县平均海拔1500米,县城海拔1548米,是山西省海拔最高的县城,比泰山还高3米。
这里坐拥著名的芦芽山北麓,这里历史悠久、民风淳厚、景色壮美、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物产富集、人文昌盛、英才辈出,有着难得的醉人魅力和旅游文化开发价值。
久远的历史让神池神韵悠长,明长城、八角古城、辘轳窑沟悬空寺、园明观、显圣寺、北魏舍利塔、毛泽东路居纪念馆等古建筑和古遗址让神池的大地古澹韵幽、神采飞扬;西海子公园、登山步道、汾源冰泉、显圣寺等天然景观和开发景观让神池的山水人文生机焕发、闻名三晋。
神池是一处被誉为天上瑶池、人间神池的世外桃源!
神池是一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避暑胜地!
神池是一个让你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天然氧吧!
走进神池,走进了神奇,走进了一个有着神话般魅力又真实可亲的世界。
1、西海子天然湿地公园
神池县名由此而得。据《宁武府志》载,“宁武北距黄花岭,皆重恋叠嶂,鸟道虬盘,迂岭而下三十里,地少平,有水一泓,来无源,去无迹,旱不涸,涝不溢,鱼藻胥不生,湛然清澈,名曰神池。”相传古时有一女子,无婚而生双龙,龙子腾空而去,龙母亦不见,但见其羊水渐涨,遂成西海子,亦即神池之由来也。
现在,西海子水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成群,环海路两侧绿树成荫,湖边凉风习习,垂钓、散步、健身者等各路游人无不为之倾倒。周边山坡绿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规模巨大的生态湿地旅游公园即将成型。
神池网说:西海不干皆因其底有神奇泉眼,“龙泉”称谓由此而来。另神池网的logo标志设计也出于此,由神池的拼音首字母“S”幻化而为一条出海之龙。
2、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县城文化馆内(时为中共神池县委驻地)。1948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及任弼时、徐特立等一行由晋绥边区出发,向河北省西柏坡行进时,经岢岚、五寨达于此,留宿一晚。听取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土地改革和整党建党工作汇报。周恩来曾登西城观西海子。次日东去代县。
1968年神池县革命委员会遂将毛泽东当年路居3间正房及办公桌椅、双人床原样陈设供人瞻仰。
2006年县政府出资作了重新修缮,除原样保留毛泽东丰功伟绩馆外,增设了神池民俗馆。神池网说:神池风情民俗展示馆,很值得一看。
3、显圣寺
位于城东窑子上村北,始建于2003年,经过三期工程建设庙宇现已初具规模。传说此庙是为一座有求必应的石佛而建,该石佛出世时,天象异常,引村民于山前,忽见一石佛盘坐莲花座,身旁立石蜡数只,有人说该石佛像一猴,乃齐天大圣下凡;有人说像太上老君,下界助人解灾脱难。众说纷纭,但凡诚心祈福者,有求必应。
后在村支书侯玉钧主持下,政府及民间投资420万玩,修建显圣寺佛教圣地和文化广场与戏台,总占地12000平方米。
庙宇依山而筑,紫墙金瓦,气势宏伟。寺内清寂肃穆,金壁辉煌,檀香冉冉,佛乐飘飘。。神池网说:每年六月初六是显圣寺佛教文化旅游观光节,每年举办大型法会(庙会),值得一逛。
4、冰泉
西毛家皂村前,山峰耸立,松柏郁郁葱葱,一股清泉从石崖缝隙中潺潺淌出,沿着凌空架设的木槽流向低处的洼地,形成清水一潭,水潭清澈见底,周围冰棱突起。即使盛夏季节,冰棱亦不化。千百年来,一直是西毛家皂村人的生活用水。当酷暑烈日,口渴难熬之时,喝上一口,就会感到沁人心脾,凉彻心底。神池网说:野餐时可取冰泉水冰镇啤酒饮料堪称一绝.
5、八角古堡
八角镇是一座明代堡城,现在城墙四方合围,基本完好,南门尚存。据《宁武府志》载,明弘治二年(1484)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1525)建八角仓,六年扩建。万历十五年(1587)砌砖堡圈周长4里,高3丈5尺,有东、西、南三门。八角堡当时地处宁武关与偏头关防务联线,东南接神池堡保卫宁武,西连西峪口驰援偏头,东北走利民堡与朔州呼应。这样,八角和利民、神池两堡就形成了三角形布防格局,同为三关边防要塞。所以,明朝嘉靖年间,八角堡设守备,统辖四堡,统驻守军377人。到了清朝初年改为八角营,派驻有守备、把总等官员,分掌军事和政务,常驻守军240人。雍正初年,神池堡建为县,八角属神池管辖,改八角守备为都司佥书;乾隆年间,又改为把总(武官);光绪时八角军事上属宁武营。这些历史记载说明,八角堡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个军事堡城。
八角堡城内既无八角楼阁,又无其它八角形建筑,但为何称“八角”这里有个传奇故事:八角堡原址在现在城东北的土堡遗址,内里平垣,方方正正。传说,四周土墙已经筑起,正准备垒砖,有一天夜里民工们忽然发现一团五色光环从北面飘忽而至,落在筑城标记木橛上,光环里隐约出现一只五色狐狸。一会儿,光环和狐狸一起飘去。第二天,施工标记不见了。官员和民工循着昨夜光环飘去的方向寻找,结果发现木橛已插在城南一里外的地方。他们拔起木橛,便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官员们立即命令民工掘井,但见水源旺盛,泉水清甜,再看四周,北高南低,易守难攻,于是便按木橛所指,另筑新城。城堡建成后,便取“拔橛”的谐音,起名八角堡。这个民间传说说明八角堡真的是现在城北土堡遗址迁修的,或者那处堡墙遗址是明朝以前修筑的军事城堡。如此,八角堡的历史就更久远了。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诗人高叔嗣《苏门集》中有首“宿八角”诗为我们留下了八角堡曾为明代边关重镇的历史佐证:
严重金拆起,杪岁玉关寒。
行侣时相问,边城进更难。
归心惟日夜,客宾已星残。
仰见林中鸟,投枝亦未安。
诗刊逼真地写出明朝初年八角堡守关将士严阵以待、日夜思乡的情形。大约到了永乐年间,八角堡战事渐少,守堡官兵不必“投枝亦未安”,但仍为边关要塞,常有高级官员莅堡巡视。宣德年间,任按察副使的许铭到八角巡视留下的《巡边》诗,便足以证明八角堡当时还是边关堡城,只不过已无战事,兵民安宁了些。
八角南来日未斜,雨余风静少尘沙。
旌旗整整三关队,禾黍与与百姓家。
政善小隅无噬虎,邢庭清树有鸣鸦。
民安卒习真长策,却鲁从容不自哗。神池网说:“拔橛”圣地,须得一去。
6、登山步道
神池登山步道是中国北方第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步道系统,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标准步道之一。在2010年9月1日一期工程验收之际,被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授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步道依托管涔山原有山间小道和护林防火通道,将山区林区村庄和自然人文景观连点成线,全长50公里。
步道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遵循了直接可再生性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采取生态施工法,贴合沿途自然风景和植被,具健身、游览功能为一体。步道的路线设置犹如一条绳索,把珍珠一样散落在沿途的高山草甸、原生态村落等资源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完整美丽的‘珍珠项链’。神池网说:步道全程路线:红钎林入口—金山梁-----大安卯—天顶—岭头—西岭—三岔口---东毛家皂-----西毛家皂—大南口垭口----黄儿洼---山村林---三岔口—水泉梁村-----三岔口---西岭--- 岭脚底.
7、明长城
明长城亦称“内长城、边墙”。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自龙泉镇龙元村入境,至烈堡乡野猪口出界,境内约40公里。龙泉镇项家沟村一带为石城,烈堡乡南寨村至野猪口系土城,余皆土石混筑。长城依山就势,起伏曲折,十分壮观,项家沟南北石城顶宽1.2米,高达4米。关峡口两端筑有城头墩台,尤为险峻。神池网说:远观雄伟蜿蜒,近登劳霸气酣畅,金戈铁马之感由然而生。
8、园明观
园明观位于龙泉镇乡丁家梁村正北百米处,系境内最大道观。清康熙十七年(1678)由妙常道人募集创建。道光四年(1728)重修。中轴线上真武殿座前,老君殿踞后,木建结构各3间。前院有北居室3间,石窑建筑;后院有北善堂6间,南画堂3间及围房1间,均为木建。山门3间,仪门1间。布局整齐,构建合理。今观墙倾坍,殿内塑像皆毁,唯壁画残存。
老君殿右侧为六层六檐八角密檐式砖塔,建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塔高20米,座径5.65米,底层7面分嵌砖质阳刻八封方位图案,8方均筑门洞假窗,东向门楣上有“阿弥陀佛”阳刻门匾,作工精细,保存完好。
道观与佛塔并存,足见当年佛教道教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的史实。神池网说:此处应善加修葺,可供游览。
9、辘轳窑沟悬空寺
辘轳窑沟悬空寺位于神池县烈堡乡烈堡村西南2.5公里处,紧临西(西口子)长(长畛)线。
辘轳窑沟悬空寺,势若天君,户辟山腰,溪水潺潺:岩高30余丈,中间石洞,人工开凿与自然生成巧妙结合。其间小洞星罗棋布,较大的天然洞有六孔并排而列,中一洞口悬辘轳一架。涉山者系辘而上,洞内宽广,能容纳上千人。中又一洞,名曰:“佛殿”,人工凿就,内有石佛二尊,悬梯一架,游人登梯而上。洞外两侧有僧室、厨寮十余间。东有“量天尺”胜景。成化十四年(1478年)重修悬空寺于岩石内,内塑释伽、药师、弥陀三相,列塑十六高僧。又在旁建关帝庙、圣母祠等,寺庙谷地建有戏楼。乾隆三十四年,寺庙创建有年,庙宇毁坏,戏楼倾颓,住窑倒斜,由宁武府出资,庙楼住窑改换维新。现人工建筑物均已坍毁,洞窑塑像毁于“文革”。
每逢盛夏,天空燕歌莺舞,中间香炉紫烟,地下潺潺流水,可谓悠闲清静之地。神池网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古庙盛会在这里举行,称之为辘轳窑沟会。
10:舍利塔
位于太平庄乡大磨沟村西500米处的摇铃山上,矗立着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地面3.8米,地底0.8米,塔身10层,地面9层,地底1层;塔基径33厘米,覆八角石檐两重;塔身沙石,平面八角形,塔沿为风蚀剥落;八角密檐式塔顶,雕仿木斗拱。顶置莲花合龛,内雕石佛,龛顶八角系铃,覆以塔刹。相传原有此塔两座,忽一日见一和尚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顶礼膜拜,倾刻间狂风大起,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须臾,风静而止。舍利塔徐徐离地而起,一道彩虹划破天空,人们寻着塔顶八角的响铃声远远望去,只见石塔塔顶系着一条彩虹,塔基浮着一朵彩云飘飘而去,但不知飞往何处?
舍利塔是我县为数不多的重点文物之一,全县仅此一座。神池网说:据《神池县志》记载,这座舍利塔建于北魏年间,它古老的外表和装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