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抓”措施,围绕“弘扬开阳‘三开’精神 、讲好水东团结故事”的创建主题,再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
一是抓基层基础,着力抓实创建要求。开阳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纳入乡(镇、街道)和县各部门综合考核,纳入县委政治巡察内容,列入县人大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内容,举全县之力,加大经费投入,层层压实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责任。
二是抓政策落实,着力构建共有精神家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在高寨乡平寨小学、平寨村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深化实化民族团结“九进”活动,打造示范点(带、群、长廊)17个,建成1个县级(水东文化陈列馆)、3个乡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示范基地。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个一”活动为载体,组织少数民族刺绣比赛、布依族“坐夜筵”非遗文化展示活动、县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活动。
三是抓文化融合,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把传承弘扬水东文化作为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的主要抓手,成立贵州水东文化研究会(筹),召开两届贵州水东文化研讨会,举办全国“水东遗韵·文融中华”文化论坛,投入4000余万元修缮水东文化载体——马头寨古建筑群,有效扩大了水东文化知晓度和影响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成立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开阳分会,编印《紫江》季刊开展民族古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抢救、整理和研究,出版《开阳县非物质文化集萃》《千年水东》《开阳布依》《开阳苗族》等专著。提升特色民族节庆文化影响力,南江布依族“三月三”、禾丰布依族“六月六”、高寨苗族“斗牛节”“杀鱼节”“芦笙歌舞节”等被列入贵州省非遗代表名录。把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1个,不断深化各民族文化认同。
四是抓民生福祉,促高质量共享发展。在禾丰布依族苗族乡投入扶持资金215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善和水果、茶叶等优势产业,建成农耕文化体验园,布依十三坊等农旅品牌,形成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体系,十里画廊成为全省知名的乡村精品旅游示范带。在南江布依族苗族乡投入扶持资金1245万元,大力发展枇杷、茶叶、樱桃、杨梅、荷花种植,形成“上有茶、中有果、下有花”农旅生态发展产业模式。在高寨苗族布依族乡投入扶持资金4933万元,大力发展金丝皇菊、辣椒、黄花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苗族原生态歌舞和传统蜡染、刺绣等民族特色产品走向市场。
五是抓长效机制,推动民族团结事业不断发展。持续加大对民族乡、民族村发展支持,对三个民族乡财政收支县级财政全部兜底,实行三个少数民族乡高中教育全部免费制度,每年财政为三个民族乡预算民族发展资金支持民族乡村发展。依托网格化管理手段,以“三感社区”创建为抓手,推动各民族融合发展示范小区、示范街区建设,打造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民族团结家园示范小区、南江花园民族团结示范小区等。开展民族法律法规、“一法两规定”法治宣传活动17次,建立健全涉民族因素重大问题、重大舆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近年来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引发群访或负面舆情“零发生”。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开阳县将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深入落实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任务,紧紧围绕“挖掘水东文化,讲好民族团结故事”的创建主题,把创建工作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巩固提升相结合、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加快农业现代化相融合、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各民族群众就业创业相结合,以“创建 N”模式推动创建向纵深发展,奋力谱写开阳民族团结助力现代化、助推“强省会”的新篇章。
(来源:开阳县宣传部 刘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