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 学习共同体

科学论文范文(科学论文范文参考)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3:21:00 浏览336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共同体”的培育

【摘要】现阶段学科教学发生的主要改变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当前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节,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自主探究模式以保障教学质量就成为了今后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生态该效果,实现学生个人成长和课堂团队的整体进步,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打造更加深入的合作共享机制,建设共享式科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共同体;培育

0.引言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小学科学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体现得更加突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内容强调人际沟通在学习群里当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学习资源之后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新的教育体系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综合目标。

1.学习共同体的特性

1.1 共同的学习目标

从学习共同体的核心定义来看,无论是从课堂形态还是从课堂理念的角度分析,都是在人文教育理念下形成的具有生命价值的学习方式,以课堂结构入手,学习机制为辅,强调师生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以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学习共同体无疑具有明确的共同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将团队成员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在这一环节更多地扮演着学习共同体当中的辅导者角色,目的在于支持团队成员朝着最终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形成团队内部的学习动力。

1.2 规范的课堂进程

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稳定发展在各个方面都显得十分规范,一方面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和部署能够给学生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相同的目标下实现个人目标,达成集体目标。从这一层面而言,教师和学生实际上都是学习环节的主体,团队成员在教师的帮助下共同参与到学习进程当中,在内部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而不是因为缺乏交流导致内部产生矛盾和偏差。

1.3 持续性的学习过程

持续性学习过程体现在两个方面。虽然学生的能力、性格存在差异,且兴趣爱好和行事风格差异比较大,但学习共同体可以充分挖掘不同成员的学习潜力,促进全体成员的共同发展,让他们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为团队贡献出个人的努力和智慧。与此同时,可以将学习内容和生活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团队成员以多种学习方式长时间、持续性保持学习积极性,就能构建和谐而高效的课堂学习共同体。

2.学习共同体培育进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作探究的深度

以科学研究为核心本身是小学科学学科的关键内容,也是其教学理念的体现。科学课堂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之后,可以在组员的互相合作下开展学科知识的探究与学习。但考虑到某些教师的主导意识过于强烈,很多情况下活动步骤被人为“省略”或提前告知学生,使得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学科知识,从而导致课堂研究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实际上小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比成年人更加突出,如果教师能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环节提升合作探究深度,就能建立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正确地展开自我评价。

2.2 缺少合作融合

小学科学本身涉及到很多案例的分析,例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很多时候会先让学生回忆生活当中的常见场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之内,再给予分析并指导帮助学生得出某些科学成果的“必要”条件,然后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从实验当中做好关键信息的观察和记录。但很多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枯燥缺乏生动性,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部分问题难度太高,师生之间的缺乏无法有机融合,超出学生认知范畴的问题也无法起到启发作用。如何提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营造情境,为学生搭建新的平台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未来的科学教学环节当中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1]。

2.3 课堂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在科学探究的理念之下,科学意识与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非常明确,但由于课堂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融合度不足,师生关系比较僵硬,导致因各种原因导致教师教材把控、教学目标达成、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到了探究活动的正常开展。部分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基础设施水平也无法达到教学要求,教师无法每节课都提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器材、设备等,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现阶段的课堂生态环境问题。

3.小学科学学习共同体的培育方法

3.1 深度合作支持下的层级教学

小学科学当中的教学内容本身具有逻辑性,按照课程标准的有关说明,将小学科学的课程内容按照四个大层级划分为18个概念、75个内容和206个学习目标,共同形成了学习金字塔结构,这种区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者产生清晰的学习脉络,从下至上进行归纳总结,直至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内容,解决了小学科学不同层次知识被处理为零散知识点而导致的扁平化教学。具体而言,四个大层级内部包括的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核心领域知识,然后从概念入手进行细化,确定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要求[2]。

例如教师可以先从提问开始,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对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进行探讨,包括空气、阳光、温度等条件。假设以水分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学生可以明确实验步骤,准备两组绿豆种子,一组保持湿润,一组则不提供水,持续性地观察种子的日常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教学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水分的需求情况探究其它条件(空气、温度)相关的实验方法,而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学习共同体的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应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让他们学会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3]。

3.2 合作融合下的探究式学习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落实学生的科学伦理精神并培养学科素养。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观察实验探究活动当中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归纳,掌握获取科学知识的程序与方式。例如在学习到“声音”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就可以设置不同的探究活动,围绕声音强弱、音调高低等展开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声音的音量和音调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物质振动幅度、物质振动快慢等),培养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

3.3 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

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尝试以自然学科为基础,突破现有的学科局限性进行跨学科的深度融合,提升个体的学科素养。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状态,更是一种课堂理念,是将课程核心内容和人文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先进意识,最终让学生的内驱力得到激发。学科当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启蒙作用非常突出,教师也应明确未来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策略与设计框架。

4.结语

基于课堂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视域建立小学科学学习共同体,可以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改革方向。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教学计划合理地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保障教学质量,深入研究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学习框架。

【参考文献】

[1]黄威, 杨延从. 课堂学习共同体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 2020(05):23-29.

[2]胡俊. 莫让小组合作陷入虚假的围城——小组合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真效性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7):78-79.

[3]刘婷.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分类和回收利用》导学案设计[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2, 23(12):27-27.

群贤毕至

访客
澄萌北槐 澄萌北槐2022-11-14 06:02:51 | 回复 内容和206个学习目标,共同形成了学习金字塔结构,这种区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习者产生清晰的学习脉络,从下至上进行归纳总结,直至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与内容,解决了小学科学不同层次知识被处理
痛言情授 痛言情授2022-11-14 04:18:34 | 回复 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教师在这一环节更多地扮演着学习共同体当中的辅导者角色,目的在于支持团队成员朝着最终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形成团队内部的学习动力。1.2 规范的课堂进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稳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