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本《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这本书主要讲了:1840年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以英国为首的近代工业文明和以满清帝国为代表的农业专制文明在外交、贸易等方面的误解和矛盾造成的。
刚听到这本书的题目,你可能就觉得腻了,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是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的第一课,从初中时代我们就要求对它有足够的掌握,讲述一段你我都很熟悉的历史,会很精彩吗?你可不要小看鸦片战争,先听我分享一个故事。
公元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登上英国海军军舰“皋华丽号”,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这就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终结,同时这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开端。我相信你对《南京条约》应该是很了解的,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中英在商讨《南京条约》过程中,有一个历史细节被中国史学家谨慎地掩盖了。
虽然《南京条约》是在英国军舰上签订的,但是商讨条约的谈判地点一直被安排在南京静海寺。这座寺院很不寻常,因为它是明朝皇帝朱棣为表彰郑和远洋航海的功绩修建的。是不是很讽刺呢?当初,明成祖朱棣修建静海寺是为了保存和供奉郑和从海外带回的珍玩宝物,炫耀中华帝国的航海成就。可是几个世纪后,还是在这座寺院,中国的官员们被迫屈服于一群凭借几艘风帆炮舰就打败满清帝国的英国人。静海寺从荣誉圣殿变成了耻辱,中国人绚烂的航海荣光被鸦片战争的惨败彻底抹杀了。
没想到吧,鸦片战争历史中居然还有这么一个细节你也许从来没听过,然而鸦片战争前后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可不止静海寺一个。由于历史课本的篇幅和浅易程度,中国人对鸦片战争一般是这么理解的: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英国是丑恶的侵略者,它对中国走私鸦片,并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是无辜的受害者。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家实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中国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了引领者。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历史学界对一个世纪前鸦片战争的认识也出现了变化。比如,著名历史学家茅海建先生在2005年出版的《天朝的崩溃》就指出,鸦片战争实际是满清帝国自我封闭不愿开放贸易导致的。
而今天这本《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就继承了《天朝的崩溃》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因为差异和误解造成的冲突,是代表农业文明的满清帝国和代表近代工业文明的大英帝国的一次对决。这两种文明究竟存在多大差异呢?我们举个例子,就说两国之间初步接触时,拿什么态度对待对方这一件事。
在满清帝国皇帝和官员们的脑子里是没有“平等”这个词的,不是你给我跪下,就是我给你跪下,不当主子,就做奴才。而英国人到中国来,则一直谋求中英两国平等交往的可能。但是,盲目自大的满清帝国根本不把英国人当一回事,这对于正在建立全球霸权的大英帝国来说当然是不能容忍的。最后逼得英国人不得不用“炮舰外交”来和满清帝国谈条件。
你看这两种文明在社会结构和发展理念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而且双方都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评判对方的行为,这样一来,不同文明的交往就成了鸡同鸭讲,完全无法交流。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落后于近代工业文明的东方古文明在对外交往时自以为是的态度,引发了各种误解,最终导致两大文明的冲突,东方农业文明把自己推向毁灭边缘。所以,作者指出我们知道的鸦片战争历史都是一些片段,想要找出鸦片战争的真相,我们就必须了解中英所代表的两种文明究竟存在哪些不可调和的矛盾,满清帝国到底在哪些方面落后西方工业文明。
再介绍一下《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的作者。本书作者是瞿巍先生,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副教授,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他在这本书里透露,早在自己还是博士生的时候,就心心念念想要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文,当时就从英国外交部、海军部和殖民部搜集了不少原始档案,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放弃。后来,瞿巍先生出版了《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才弥补遗憾。所以这本书已经经过作者的多年打磨,每个细节都精彩生动。
随后我们来讲这本书。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