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班上某个同学的作文得到老师的表扬,被当作范文贴出来,常对这个同学投以羡慕的眼光。当老师把报刊上的学生作文念给我们听时,我觉得那个同学是神。当然,对书上(那时,成本的印刷品,即被认为是书)的作者产生敬畏感,觉得作家是很了不起的。在我眼中,只要发表过一两篇作品的就是作家了。自己梦想当作家,也曾把一封封信投进邮箱,总没见奇迹发生过。这种经历与向往,可能在很多人身上都演绎过。
职称代表着工作业绩、收入与地位。教师、医生都离不开,都不约而同地为评职称而忙碌着,却有不少人卡在论文上。有的人虽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不善于表达,有的人忙于事务而却在评职称时发现缺少符合要求的论文,抓耳挠腮也无可奈何。于是,不少人虽已成年,却仍继续做着儿时就有的作文发表梦,而且更加迫切。
有需求,就有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是市场规律。有不少报刊也顺应需求市场化,开辟出一些栏目,添置增刊,或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服务,让更多的人能发表论文。有人专们瞄准了这一市场需求,专们为人代笔,或充当联络人。当然,假刊假报也就应运而生了,拟一个大得人让咋舌的编辑部,在组委会的名单中加上一两个权威人士的名字。收集投来的文章,简单编辑,找一家小印刷厂,就可以出书了。反正仅是评职称而已,又不是与广大读者见面,能把评委蒙过就行,反正大家都心照不宣。
于是,各种论文比赛、征文广告就纷纷出现,报刊上、qq、网页上随处可见。如果你有电子邮箱,自然会收到这样的电子邮件的,信件也会光顾你的。都有一个规律在其中,要文章发表或获奖、出书,是一件不难的事,只要交钱即可,或由作者自销书。
当下发表文章,有版费、稿费、免费三种情况。所谓版费就是你按版面单价标准给我钱,我给你登载文表,甚至没文章也可以给你代写。稿费类是选用了你的文章,给你一笔稿酬,能享此殊荣的人甚少,要么是名人,能产生一些名人效应,要么是你的文章具有“卖点”,只不过报刊不少版面都冠上版费,留给有稿费的文章的版面也就不多了。所刊文章也就难以保证其学术价值了,出现抄袭也就显得正常了。
至于免费,意思很明显,互相不给钱,这种文章一般一定的价值,能给刊用者带来某种利益。作者只想留个名,或为了某种需要为他人所作,连名也不需要。
论文发表商业化,是学术商业化的折射,让作家的光环也就消失了不少。当听到某人的文章发表了,常这样想,又不知花了多少钱。这让那些呕心沥血钻研业务、撰写经验论文的人感到很委曲。阅读一本杂志,常不喜欢后面部分的文章,因这这一部分常是花了钱的,质量一般不高,或无多少可读性。
蝴蝶效应中蝴蝶那纤弱的翅膀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论文发表商业化,让人对所评职称的含金量产生怀疑,有人戏称是注了水的。如中科院的论文发表竟是抄袭,其所评职称自然是值得怀疑的。同时,学术的真伪,含金量如何,该如何辨析,让人感到茫然。不少人充分知晓名家的能力,给自己戴上专家的帽子,到处招摇撞骗。《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清华大学论文博士引发争议》,《大连日报》也在同一日刊登《“论文博士”还是“论人博士”?》,报道了让全社会关注的学术作假问题。
文章发表商业化后,帮不少人完成了作家梦,成就职称梦,可是对学术造成了亵渎,对广大读者造成了伤害。如何还一方净土,又是一个值得写篇论文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