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压舱石”。长期以来,在沪央企主动融入上海、服务上海、发展上海,始终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同频共振、相融并进。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与解放日报社联合推出“党建引领促发展 踔厉奋发亮答卷”主题活动,聚焦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城市数字化转型、人民城市建设四个篇章,全景展示在沪央企五年来推动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成果成就。
今天起,推出高端产业引领篇,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以及航空航天、重大装备等产业创新领域,展现在沪央企通过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力服务国家战略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锚定富国强军,坚持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航天在关键时刻赢下关键一仗!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改变了很多,但航天科研生产的进度条始终如钟表般精准。
此次任务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2次发射,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55次发射。61年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成立,从单一承担导弹武器仿制开始,上海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在浦江两岸书写宏伟篇章。
从“先锋批”仿制导弹三发三成,到7型自研装备先后参加国庆50周年、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和国庆70周年阅兵;从风暴一号“一箭三星”,到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首飞“一箭二十星”;从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首问苍穹,到两代四型19颗风云卫星助推我国从气象大国迈向气象强国;从神舟一号“争八保九”,到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开启我国空间站时代;从“嫦娥一号”实现月球环绕探测,到“天问一号”飞行4亿公里实现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绕着巡”一次成功;从“五朵金花”军民结合,到新基建、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服务“五新”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从一张白纸起步,将型号成功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将“发发成功”作为持之以恒的目标,逐步发展成为弹箭星船器多领域并举、军民产业结合的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主力军的地位。
硕果累累 振奋人心
翻开“十三五”的大事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不断在高峰中再攀新高,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砥砺前行、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生产任务。多型武器装备震撼亮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并取得以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强国建设。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有4型装备接受检阅,彰显了航天人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的初心与使命。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宏俊表示,我们自主研制的装备参加了国庆阅兵,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参与者,非常自豪,对实现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更加自信。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国家相关装备领域的主力军,有力支撑我国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多型自研装备先后参加阅兵,战术型号捷报频传,长征火箭踏入“400+”的新里程,承担我国90%以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大幅提升中国利用空间能力,全面提升了全球探测能力,“天和”遨游,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羲和”逐日,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嫦娥”奔月,玉兔二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探测,嫦娥五号轨道器和对接机构助力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探火,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向行星系探测的跨越。
羲和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
2021年12月10日8时11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飞行次数正式刷新为“400”。动员会上,总指挥仓飚慷慨激昂:“面对艰巨挑战,我们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心态上要举重若轻,细节上要一丝不苟。保持百倍定力,保持首飞作风,做好每个环节,成功一定属于我们!”这就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奋斗者的心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时代主题,聚焦“三高”发展目标,引领、推动和保证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圆满完成,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实现,坚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攻坚战两个战役,交付产品再创新高,产品质量和保障服务获得用户高度评价,整体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坚持自主创新,推进航天技术发展。“十三五”以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聚焦优势领域,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功竞相涌现,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部分技术从跟跑并跑发展到领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近2000项,拥有各类专利6700余件。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以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其中对接机构由八院研制,团队潜心攻关十六载,突破对接机构研制和地面验证技术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交会对接机构
“十三五”期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建成以2个国家级、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研发平台体系,10余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承担上级前沿创新和基础加强项目170余项,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国家级科技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200余项,实现了中国专利金奖零的突破。
扎实推动党建,培育新时代科技人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院党委书记孙刚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树牢“三高”发展目标,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共同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十三五”期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新增省部级以上各类专家140人次,型号研制人员使用效率提升了137%,科技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十二五”末均提升10个百分点,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7月1日,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晚会上,三代上海航天人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施金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甘克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曹俊生亮相现场,同时还有一批“80后”“90后”年轻航天人,高高扬起18面历经数次载人航天的试验队旗帜,用青春与智慧,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全面深改 推动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要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十三五”期间,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积极融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锚定目标,牵住“全面深化改革”这个牛鼻子,坚持“高质量保证成功、高效率完成任务、高效益推动航天强国和国防建设”,加速推进基于航天核心技术的新产业孵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面向航天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坚持以奋斗者为本,聚焦“三高”目标,深化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两个转型”,实现领域融合、创新驱动、军民协同“三个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创新活力的一流航天技术企业。
装备亮相国庆阅兵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落实“以人为本”和“用户至上”经营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外两个基本条件;深化落实“精细管理”和“成本制胜”经营理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两个基本方法;坚持将“依法治企”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遵循。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坚定导向、强化作风,营造高质量发展氛围。坚定奋斗导向,明确奋斗的标准,强调“创造价值的行为才是奋斗”“提高质量、效率、效益的行为才是奋斗”“任务成功是基本奋斗目标,高质量保证成功才是卓越奋斗目标”“完成经济指标、合法合规治理企业是基本奋斗目标,提升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才是卓越奋斗目标”。强化工作作风,强调“说了就要去做,做了就要做好”“会做的做好,不会做的学着做好”,坚决反对各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低效率的内耗、低层次的重复,坚决反对形形色色的内卷。营造发展氛围,持续营造艰苦奋斗、集体奋斗和学习、研究的氛围,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模范,持续提升干部职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征途漫漫 未来可期
对标建设航天强国战略部署,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在装备发展、重大工程、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等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全面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逐步建成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创新活力的一流航天技术企业,有力支撑“两个世界一流”的建设。
面向未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明确“1+14+18”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绘就建成我国最具综合优势和创新活力一流航天技术企业的宏伟愿景,助推“两个世界一流”建设。签署航天平湖产业基地项目投资协议,成为支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今后十到十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的重要载体。成立院战略研究与体系仿真中心、气象环境卫星总体部,促进体系融合创新和领域拓展,努力夯实“三高”发展的基础。
货运飞船研制场景
面对高强密度研制发射与疫情常态化的双重考验,上海航天人勇毅出征,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科研生产任务攻坚战。此次长六改首飞成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运载能力的提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创新运用,还为我国火箭的后续发展开启了大门。
当前,新征程的进军号已经吹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十四五”规划为蓝图,凝聚起全体干部职工的磅礴伟力,紧密围绕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航天报国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接续奋斗,推动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为实现航天梦、强军梦和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说明: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成功发射来源:作者:俱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