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 心理健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证书)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4:18:00 浏览573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派出了50余名心理专家,他们将在灾难救援中,以心理疏导或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帮助罹难者家属走出阴霾。

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会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一些巨大的影响,造成紧张、焦虑、恐惧、愤怒等急性心理创伤。

一些没有直接联系的人可能也会因此产生一些恐惧、害怕,以及在坐飞机时很担心和焦虑,担心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还有一些人会觉得生命很无常,会变得有些消极。

如何科学地对灾难承受者进行心理救助?如何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如何减轻他们的心理创伤?如何减少重大灾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

3月25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原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卫生学教授、北京华佑精神康复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朱凤艳主任医师等专家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

2022年3月22日,广西梧州市藤县一酒店,外墙电子屏显示该酒店暂停对外营业。图据视觉中国

1

心理援助越早到位越好

初期以陪伴为主 最好淡化心理援助身份,就是陪伴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 张侃

3月25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根据过去灾难的经验,心理援助肯定是越早越好,还要求我们心理援助的人员要具有相当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达到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张侃看来,现在这个阶段,心理援助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是越早到位越好。其次是最好别让家属知道心理援助人员身份,让他们觉得,援助人员就是来帮忙的。

“不要在家属面前提心理援助等,有的同志为了标榜自己,总是要提身份,这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呢?”张侃说,“从技术的角度,在重大灾难初期,都是以陪伴为主,所谓陪伴就是他有什么事,你给他帮忙,他要哭,你就在一旁陪伴,递点纸巾、水,不要搞其他的,就是陪伴。”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人在这个时候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无助、孤独感,边上有个人,虽然他不说,但是他会感觉好了很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很烦,愿意一个人呆着,但是实际上还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不要去强迫就行了。“他要是说让你离开,你可以离开一下。”

张侃认为,这个阶段大约在一周到半个月,等到这个阶段过去,心理援助的人就要和处理事故的人一起,倾听这些家属们的诉求。同时,也要婉转地向家属们表达,这个诉求是有限的。毕竟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发生过的事情,有些是不可能挽回的。比如一个人没了,是多少东西都无法挽回的,只能是尽可能地安慰和怀念。

“我们设身处地去想,逝者们的愿望,一定是希望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所以要让家属们面对现实,理解到只有更好地生活,才能完成逝者的愿望,才是对其最好的纪念。心理疏导要向这个方向来引导。”张侃说。

在灾难中,心理疏导和干预,大多数都是这样。张侃表示,不过,也有极少数的家属,本来心理上就有问题,遇到这样沉重的打击,过不去了,需要专业人员立即进行援助和干预,否则,就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

2

重大灾难事故后

特定人群心理援助亟需加强 出现应激反应尽早诊治

——原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卫生学教授、北京华佑精神康复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朱凤艳主任医师

北京华佑精神康复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朱凤艳主任医师是原卫生部疾控局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培训国家师资组成员、原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卫生学教授。

3月25日,朱凤艳教授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航的事情发生很突然,也非常的悲恸,灾难事故后,特定人群心理援助亟需加强。

在朱凤艳教授看来,面对一些重大灾难,一般说来,在痛哭、悲恸、无奈之余,人还会出现心理危机和情绪危机,理智受到压抑,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自我控制能力减弱。

这时,如果缺乏一定的外界阻力及约束,极容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发生情绪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治疗,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预防发生心理或精神障碍疾患。

朱凤艳认为,重大灾难之后的心理干预和救助是必要的,心理医生可以做出一些相应措施,帮助人们渡过难关,但不应过度。

一些伤痛,经过一段时间终会慢慢地治愈,但是,当环境和情感要求超出了个人的应付能力时,则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理解为一种躯体、心理或行为的不平衡状态,它涉及到躯体、认知和情感等各个方面,这种反应可在灾难刚一发生时即出现,也可能延迟至灾难发生后数小时、数天、数周甚至数年才发生。

通常情况下,应激反应在2至4周内消失,我们称之为“急性应激反应”,表现为肌肉震颤如双手发抖和双腿无力、反复回忆灾害中痛失亲人、痛失家园的悲惨情景,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悲伤和沮丧、极易发脾气,甚至麻木不仁或否认悲剧的发生等等。

如果这些反应随时间的推移而未见减轻或消失,超过六个月以上则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其症状主要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受灾惨景魂牵梦绕,不由自主反复地回忆,剪不断理还乱、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麻木,失去了以往的兴趣爱好,像换了一个人,以往的踌躇满志变得渺茫悲观,喜欢独处,好见花落泪、望月生悲、长时间睡眠差、容易激动、易受惊吓等等。

朱凤艳教授指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询,对医师的要求非常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方能胜任。

此外,也不是所有人在灾难或者重大事故之后都需要心理治疗或者心理危机干预,多数人随着时间推移是能够自己逐渐恢复的,心理医生需要关注的是极个别陷入极端情绪可能会形成疾病的人群。

2022年3月2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手举引导牌,等待着失事MU5735航班乘客家属。图据视觉中国

面对这些情况和人群,应该如何应对?

在朱凤艳教授看来,首先是耐心倾听当事人的哭诉,情感上予以共鸣。“有些人会将其满腹哀怨一股脑倒出来,有些则会不厌其烦地诉说受灾当时的情景,或一遍一遍地讲述失去的亲人是如何如何等等。请不要打断他们,因为倾诉是一种很好的情感疏泄方式,泪水亦是心灵创伤的清洗剂。”

除了倾听,还要告诉他们什么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以减轻这种正常情绪反应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阻断恶性循环。让他们学会放松,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可以缓解焦虑情绪。

此外,让他们尽可能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去应对和承受痛苦,积极投身于生产自救中去。

对出现应激反应者,则尽早请专业人员进行诊治等等。朱凤艳教授称,总之,及时送去心灵的温暖,有助于抚平他们满目疮痍的心灵,尽快让他们恢复往日的笑脸。

最后,朱凤艳教授表示,积极开展重大灾难后受灾人群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应急救援工作,评估受灾人群的精神卫生需求,确定灾后心理卫生干预的重点人群,提供电话咨询、门诊治疗等危机干预服务,对重大灾后受灾人群援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亟需加强的工作。

3月25日,“3-21”东航飞行事故现场搜救仍然在继续(视频截图) 图据Ic++ Photo

3

一切痛苦反应都是正常的,

我们需要在伤痛里多待一阵,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李松蔚

作为北大心理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职员,临床心理学泰斗钱铭怡的高徒,李松蔚在汶川地震以后,曾多次被实验室派往四川从事心理研究和干预的工作,如今,他在知乎、微博上有着50W+的粉丝。

东航坠机事件发生后,李松蔚在微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在微博上表示,有心理专家在普及空难带给幸存者的心理创伤,一些科普文章讲到了替代性创伤的症状。关于这些“症状”,必须补充说明一句:一切痛苦的反应现在都是正常的。

李松蔚写道:我认为现在还没到时候去理智地调整自己的内心。最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必须调用全身能量去应对。很多人在说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但根据PTSD的定义,症状必须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才能构成诊断。在那之前的反应就是紊乱的,而紊乱是正常的。

在李松蔚看来,现在正是痛苦的时期,人体需要时间代谢灾难带来的冲击,可能需要一周,也可能要一个月,但无论如何不会只有一两天,我们还需要在伤痛里多待一阵。

互联网+的一个副作用就是让信息流变得太快。我们在短短一天之内从第一次听闻噩耗,到看到坠落的画面,关注搜救的进展,再到听航空从业者分析可能的原因,了解一些失联乘客的故事,听取家属的心情,然后质疑新闻报道的伦理。现在我们又开始关心自己的心理症状,担心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这一切太快了,这样的速度不适合处理如此巨大的悲伤。我们需要多一点时间给自己。

李松蔚说,慢下来,现阶段只能这样。可能的话请丢开手机,和网上的信息保持距离。多看看现实中的亲人朋友,跟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哪怕是糟糕的感受。如果不知道怎么说,那么就不说话也好。

不要被自己的悲伤吓到。尽可能做一点让自己分心的事,多吃甜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就去做,能让自己笑出来是最好的,千万不要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我怎么还可以开心”。

最后,李松蔚建议,或者以上这些你都做不到,那就先允许自己做不到。所有伤痛和混乱的感受都只是一个开始,好在我们还有时间。世界很糟糕的时候,我们就在糟糕的感觉里躲一阵,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等将来状态好一点了,我们再想想自己还能做什么。

南敏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编辑 王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群贤毕至

访客
语酌晴枙 语酌晴枙2022-06-22 08:27:33 | 回复 行心理救助?如何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如何减轻他们的心理创伤?如何减少重大灾难对人们心理造成的影响?3月25日,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原华北理工大学精
慵吋卿忬 慵吋卿忬2022-06-22 08:18:42 | 回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张侃,原华北理工大学精神卫生学教授、北京华佑精神康复医院精神康复中心主任朱凤艳主任医师等专家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2022年3月22日,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