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读书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4:20:00 浏览703 评论3

3人参与发表评论

在论文撰写中,论文参考文献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有一个稳定的参照文件格式,由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出版社出版、出版社所在地、年代、页数等好几个元素组成。

下边笔者就给各位讲解一些论文参考文献的形式规定吧!

参考文献格式规定。

在主题风格挑选的前提和研究意义上,参考文献一部分应标识引入的参考文献,引入的参考文献标识应置放在引入內容最后一句的右上方,并应用小字体。

引入的参考文献识别码用阿拉伯数据放到方括号[]中,如二次切削[1]。

原文中提及的论文参考文献立即表明时,编号应与文章正文排序,如参考文献[8、10~14]得知。

依据《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报编排规范》的规定,编写论文参考文献,并按序编号。创作者只写第三名,其他写等候,超出3名英语创作者写eta1(斜体字)。

编号用中文括号,与字中间空两格。第二行,第二行文本应坐落于编号后边,与第一行文本两端对齐。

汉语用五号宋体字,外语用五号timesnewroman字体。

几类关键论文参考文献记录卡文件格式为:刊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论文和英文刊物将严格执行下列文件格式纪录。

(1)持续出版发行:创作者.题目的含义[j].出版发行名字、年、卷号(期号):开始和结束页数

(2)潜心:创作者.小说名字[m].出版发行地:出版人,出版发行年:开始和结束页数。

(3)会议论文集:创作者.题型[a].见(英文in):小编.会议论文集名[c++].(选择:会议名称、会址、大会年)出版发行地: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年:开始和结束页数。

(4)毕业生论文:创作者.题目的含义[d].储存地:保存企业,年代。

(5)专利权:专利使用者.专利权文章标题[p].专利权国家:专利号,公布时间:..

(6)国家标准:规范编码.规范名字[s].出版发行地:出版公司,出版发行年:

(7)报纸*:创作者.参考文献题名[n].报刊名字,出版发行年,月(日):版次

(8)汇报:创作者.题目的含义[r].汇报地址:汇报会主办方年代:

(9)光电参考文献:创作者。光电参考文献文章标题[文献类型/媒介种类]:光电参考文献的出版发行或可得到详细地址(光电参考文献详细地址用文本表明)、出版发行或升级时间/引入时间(可选):

论文参考文献纪录中的参考文献类型编码:

一般书本:m;大会记录:c;编写:g;报刊:n;刊物:j;毕业生论文:d;汇报:r;规范:s;专利权:p;数据信息库:db;计算机语言:cp;电子公告:eb/o1实例:

[1]袁庆龙,候文义.ni-p铝合金镀层机构样子及显微镜强度科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XX,32(1):51-53.

[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小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3]孙品一。大学学报编写的当代特点[a]。见: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高新科技编写会议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4]罗云。安全性科学合理思想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发展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性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XX:1-5。

[5]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6]冯西桥.原子炉高压容器lbb剖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所,1997.

[7]姜锡洲。一种湿热的外用制取计划方案[p]

[8]gb/t16159-1996.汉字拼音正词法基本上标准[s]

[9]谢希德.造就学习培训构思[n].人民日报,1998,12(25):

[10]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论文)标准化管理,塑造学员综合能力[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课题研究,XX-2-2.

群贤毕至

访客
森槿空名 森槿空名2023-08-17 07:09:00 | 回复 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3]孙品一。大学学报编写的当代特点[a]。见: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高新科技编写会议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痛言未欢 痛言未欢2023-08-17 05:05:12 | 回复 间(可选):论文参考文献纪录中的参考文献类型编码:一般书本:m;大会记录:c;编写:g;报刊:n;刊物:j;毕业生论文:d;汇报:r;规范:s;专利权:p;数据信息库:db;计算机语言:cp;电子公告:eb/o1实例:[1]
只酷橘亓 只酷橘亓2023-08-17 00:20:58 | 回复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4]罗云。安全性科学合理思想体系的快速发展和发展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性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向[m]。北京:科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