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理工大学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在新型光伏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以“Lead halide-templated c++rystallization of methylamine-free perovskite for efficient photovoltaic modules”(碘化铅模板晶化诱导制备高效无甲胺钙钛矿光伏组件)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科学)上。
该研究首次提出钙钛矿原位两步法制备策略,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难题,实现了高效稳定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印刷制备。我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第一通讯单位,黄福志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
钙钛矿光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效率可与晶硅太阳能电池相媲美,由于其溶液法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引起全球光伏行业的关注。由于钙钛矿成核结晶生长过程不可控,容易形成枝状晶体,导致电池组件性能偏低,显著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大面积制备和产业化发展。
该研究在无甲胺钙钛矿体系中,通过形成碘化铅/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络合相,有效抑制钙钛矿中间相及其枝状晶的生成,解决了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致密化和稳定性难题,最终通过狭缝涂布印刷制备出效率接近20%的10 cm × 10 cm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
该研究揭示了溶液法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动力学过程和调控机制,提供了一种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可控制备方法,为钙钛矿产业化制备提供了新的策略。
黄福志,2009年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2009至2015年4月在莫纳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5月加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其已发表论文140多篇,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入选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能源与可持续大类期刊2019年全球Top 1%高被引作者;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光伏制氢以及柔性电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