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没有安装flash插件,无法播放视频,
视频摄制 记者马利、郭伟 见习记者吴安宁
为5万多毕业生上好“最后一堂思政课”
河北大学连续14年举行毕业德育答辩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马利、郭伟 见习记者吴安宁)“我想报名参加特岗计划,可又怕在农村干久了,会落伍,会被时代抛弃。”站在答辩台上,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届毕业生赵志峰说,这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困惑。
“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特岗教师何等光荣!你的选择,将托起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台下,文学院副教授张进红为他鼓劲,“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又怎么会被时代抛弃呢?”
进入6月,河北大学许多毕业班的教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提问与作答。
在撰写完成德育论文后,该校2019届5787名本科毕业生,逐一走上答辩台,面对由学院领导、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等组成的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同时面对全班同学,总结4年心路历程、思想收获,在讲述、倾听、探讨中,反省不足,明晰方向。
这场在论文答辩后进行的德育答辩,在该校被称为“第二场毕业考”。自2006年实行以来,已有5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参加了德育答辩。
“毕业,是学生大学生活的终点,更是他们投身祖国建设的起点,正因如此,我们把它视为思政工作的一个关键点。”河北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张锁良说,一场场德育答辩,用身边人、身边事帮助学生系好走向社会的第一粒扣子。
“学校组织的一次志愿活动中,我用一周时间陪伴山区留守儿童。正是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有多重要。”陈贺同学的陈述引发在场师生共鸣,“走出校门,我依然是一名志愿者。我要永远做一个温暖的人。”
为增强吸引力,各学院创新形式,人生讲堂、答记者问、辩论赛、艺术展都成为德育答辩的载体。在回忆点滴中,感恩师生情谊;在畅谈理想中,激发奋进斗志。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辅导员刘莹说:“德育答辩是一堂特殊的‘思政课’,将对学生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我常常想起答辩时马洁老师对我的嘱托,他对志在成为一名教师的我说,要谨记以德育人。”薛文正是第一批参加德育答辩的河北大学毕业生,带着当年的誓言出发,14年后的她,已是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与健康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回想起来,就是那场答辩,为我点亮了理想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
“德育答辩已成为河北大学最重要的一场‘毕业礼’。”张锁良表示,“今后会有更多教师加入到答辩工作中来,将全员育人工作持续到毕业前‘最后一堂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