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发现和推介一批改革典型做法,今年3月份,市教育局立项实施了32项教育改革创新案例立项项目。为充分展示项目工作成效,根据各项目报送顺序,对前期立项的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进行集中展播。后期,将根据中期调度、现场展评和集中展播情况,适时推出2021年教育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敬请关注。
01
构建现代教育治理新格局
市教育局高新分局
预期目标
为助力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加速实现“卓越高新、品质教育”目标,高新区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通过“三减一加”,持续优化区域教育治理生态。
采取措施与成果
一是为学校减杂事、放权力、搭建平台。整合学校原有处室为四个中心,进一步压缩管理层级,副校级和中层管理岗分别压缩12%、22%。全面落实教育集团分校区人事、财务等独立管理权,进一步释放学校自主办学活力。聚焦教育教学主责主业,搭建区域“研训评”一体化教育教学研究平台,为教师专业提升、课堂改革和校际均衡发展搭建平台。
二是为教师减压力、赋能量、提升专业。出台《关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意见》,推行延时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从制度层面为减轻教师负担提供支撑。根据教师年龄和发展层次,分别制定领军人才、骨干教师以及青年班主任等培养计划,全力打造阶梯式教师队伍,实现链接式发展。《基于名师课堂的网络研修共同体项目》入选教育部研究项目,成为山东省中小学唯一入选项目。
三是为学生减负担、提质量、优化环境。落实中央“双减”要求,持续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联合执法,严厉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抓实抓细“五项管理”,大力推进“1+X”延时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良好环境。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5人获一等奖,10人获二等奖。第三届山东省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中高新区33人获奖,其中省一等奖14人,占全市一半以上。
四是为教育谋资源、聚合力、服务发展。争取党工委、管委会支持,投资18亿元新建、续建、改扩建学校8处、幼儿园8处,完善四位一体人才引进机制,招聘各类优秀教师432名,持续扩大教育供给。积极引入市红十字会、中医院、军盾安保公司等专业力量,对教育发展进行专业指导和保障服务。构建四维联动机制,整合专家、教师、家长三方资源破除幼小衔接障碍,《中国教育报》1版专题进行了报道,潍坊高新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全市首创教育服务“‘码’上问、马上办”,主动收集答复群众教育问题4500余条。
02
基于高品质教师绩效管理的现代教育治理生态体系建设
市教育局高新分局
预期目标
推进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转变,建立全覆盖的规范、高效的教职工绩效管理体系,以“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结果使用”的闭环生态,推进学校绩效管理从单纯的“利益驱动”向价值引领、资源投放的转变,实现教职工突破职业“天花板”追求更高质量绩效,实现学校教育治理生态的根本好转。
主要举措
一是做大总量。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持续做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以有效的激励强化和巩固“优教优酬”评价导向。
二是基因强化。进一步明确教职工绩效管理的六个维度,通过课时、业绩、服务、发展、师德、满意度等,对教师绩效进行全方位评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师个体。
三是观念认同。进一步强化现代科学管理工具的供给,支持学校将发展规划、理念愿景转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同时,通过教职工满意度测评,以及校内竞争上岗,组织价值追求向个人绩效的高质量转化中形成“命运共同体”。
四是动力凝聚。进一步改革推行绩效面谈制度,管理干部掌握“一个理念+三个关键+四个必谈+四种平台”的基本方案,帮助教职工对照个人绩效目标和组织价值追求,动力达成绩效目标。
标志性成果
教职工的高品质绩效为学校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生态基础,补齐了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短板,办学业绩保持了优质发展。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实现了专业化、年轻化成长;一流毕业生持续补充,优质师资快速成长,教师队伍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03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动力机制
市教育局滨海分局
打造区域学前教育的普惠优质,重在机制的畅通与创新。2021年,滨海区教育分局创新实施“四为主”举措, 在普及普惠资源扩展、教师队伍专业提升、安全优质教育生态构建等领域狠下功夫,畅通各相关路径,让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有动力、有活力、能落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同步协调推进机制成效显著。
预期目标
1.积极探索区域各部门合力助推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
2.努力实现新时代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普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
3.努力寻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
主要举措
1.创建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区财政承担在编、控编、编外聘用、社会化人员4类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710元/生/年标准(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全覆盖)。用落地政策保障幼儿园高位运转。
2.创建公办园为主的办园模式。2021年交付使用的3处小区配套园均举办成公办幼儿园,确保公办率保持80%以上。
3.形成公招公办教师为主的长效机制。2021年继续新招聘70名幼儿园教师,保障师资队伍的安全稳定与持续发展。
4.打造行政教研一体化为主的质量提升范式。学前教育行政教研协同合作,互为支撑,探索创建“两发现、三研究”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标志性成果
1.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100%。全区15处幼儿园,其中公办幼儿园12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处,公办率80%,普惠率100%。
2.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管理成效显著。2021年,出台《滨海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区成立6个学前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优质园+A.B.c++”名园办分园模式。将所有民办园.小区配套园.农村园统一纳入共同体管理范畴,“六统一”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再提档。
3.公办园专任教师在编率100%。滨海区本着“立足实际、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合理调剂”原则,2019--2021连续三年共招聘控编教师220名。六大主体幼儿园全面实现“专任教师在编率100%、学历达标率100%、持证率100%。
4.一园一品,区域学前教育专业性凸显。园长课程建设项目、教师课程领导力项目、衔接发展项目,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一园一品、教师二研究三发现”良好教育生态显现。
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永恒目标。滨海区教育分局将持续完善“四为主”发展模式,助推学前教育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展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迈进。高效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让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大幅度增强。
04
五贯通、三衔接,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市教育局滨海分局
预期目标
1.结合滨海区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形成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各学段分目标。
2.梳理德育工作内容,建立纵向贯穿、横向渗透的德育体系。
3.建立涵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实现统筹评价,完善十五年连续培养的德育工作评价长效机制。
主要举措
1.成立工作领导与推进小组,在工作开展中遵循三个坚持:目标有导向、过程可调控、结果能应用。学段组建校际联盟,学校具体落实推进。在联盟内推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六大”行动。
2.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整体规划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的育人新格局,高度重视音体美、劳动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全区建立396个特色发展社团,努力实现“一校一色一品、一生一技一艺”。
3.贯通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分层建立有效评价。
标志性成果
1.形成了十五年连续培养的德育目标体系。
2.建立了纵向贯穿、横向渗透的德育内容体系。
3.建立了涵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实现统筹评价,形成十五年连续培养的“四位一体”德育体系规划。
05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研究
市教育局峡山分局
预期目标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逐步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运用教师的科学管理机制,有效地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主要举措
1.“政策的保障”为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建立基本依托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的各项政策的扶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条件。制定《峡山区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宿舍建设规划方案》,印发《峡山区教师关爱行动计划》。落实教职工健康体检政策、举办线上线下教职工健康培训等活动。加大乡村教师培养和关爱力度。农村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大力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在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三类项目或课题等活动为农村学校设立专项。
2.“专业的支持”作为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全年不间断的项目式培训,3月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雏鹰工程”;4月开展农村教师全员培训活动;5月骨干校长影子培训;6月师德报告会,弘扬农村教师奉献精神,7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8月实施全员阅读工程;9月新入职农村教师培训;10月全员参与“三说活动”;11月送教下乡;12月农村教师班主任培训。
标志性成果
“价值的认同”成为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砥柱,成就了学校,发展了教师,成长了学生。20位乡村教师参与教育部课程中心课例展示活动,9位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大赛获奖。200多人次教师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41项,30多篇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06
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市教育局峡山分局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在“双减”“五项管理”政策落实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回归真正教育的工作,是一项学生迫切需要的工作。
预期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以评价为杠杆,以过程为基调,基于“民主量表测评+标志性成果累加+底线行为约束”的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主要举措
1.实施原则:形成性、常规性、鼓励性、开放性、创新性原则。
2.价值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德育智育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满意度提升。
3.整体认知三到位:分局认知到位,学校认知到位,家长认知到位。
4.团队架构:一是责任团队负责宣传培训、制定实施、指导评价、接受咨询投诉监督。二是科研团队负责达标验收、绿色评价、组织交流展示。
5.重点工作:一是五个维度各有利弊,充分融合,凸显主体,全面评价。二是每个学校发展不一,均衡性不一,旨在达成一种区域性的公平、公正和公开。三是借助综合实践课程等进行短期引领及小组晋级评价等,突出过程评价。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心向党主题活动。
标志性成果
1.评价机制、检查机制更加完善。
2.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培养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3.峡山区成功举办教育部劳动教育课程研讨会、中国中学生操舞锦标赛暨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锦标赛。
07
层级发展助推教师成长动力
寒亭区(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预期目标
1.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项目引领和系统架构,定向发力,培养各个层级种子教师。
2.科学规范教学常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效度。
3.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
4.总结经验做法,保障教师层级发展可进退、可持续、可优化。
主要举措
1.制度架构,引领成长
制定《经济区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经济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区新入职教师三年成长计划》等制度,引领教师层级发展。
2.四课五备,梯度成长
四课:即新教师达标课、进阶课、展示课和骨干教师示范课。促进教师由达标型—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逐步发展提升。
五备:即备课的五个梯级,课时备课→单元备课→编写学期课程纲要→小学、初中各学段备课→小初衔接、初高中衔接备课。通过裸备课测试,逐级递升备课层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三研三训,助推成长
三研:建立校本、校际、区域三级教研网。校本教研抓特色,校际教研共成长,区域教研促提升。
三训:将教研活动融入教师培训中,实现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强化三级培训因需而生。
4.评价管理,激励成长
通过《经济区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质量奖》等评价方案,对不同层级教师的发展成效进行量化管理,激励成长。
标志性成果
1.形成了教师分层专业发展基本框架体系,胜任型、骨干型、专家型教师逐级递增,各层级的种子教师逐渐涌现。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减负增效。
3.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水平有了提升。
08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与评价研究
寒亭区(经济开发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
预期目标
1.教学: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准叙写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评价任务、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形成教学评一致的课堂教学模式。
2.评价:在评价任务的引领下,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主动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全面发展人才,做到教学评一致。
3.学生: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得到教师与同伴积极科学的评价与反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核心素养。
主要举措
1.教学:引领教师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充分挖掘教材、全面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精准叙写教学目标,为整堂课的评价任务和教学设计提供基准。
2.评价: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评判。评价过程中注重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3.保障措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骨干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课堂教学与评价机制。
标志性成果
1.课堂教学水平提升。通过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案例集。开设基于教学与评价的公开课、城乡交流课、送教下乡课等。在潍坊市各项课堂教学比赛中成绩显著。
2.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构建长效性教师专业成长进阶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评价能力。教师潜心备课、研究课堂教学、关注落实“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3.提升学生素养,提高学习内驱力。通过老师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互评、自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学习内驱力。
4.区域教研水平增强。三级教研网络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专业引领、校际联动、成果交流、资源共享的机会,提升区域教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