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以前,中国的老子(公元前571-公元前前471)认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如今,美国人约瑟夫·奈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他认为文化、制度、传媒等构成的软实力,与钱和武器所代表的硬实力,同等重要。
软实力依靠一种不同寻常的手段(既非武力,也非金钱)促成合作,它依靠的是共同价值观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实现这些价值观所需要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软实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一部分来自文学。具体来说,中国文学中具有跨文化沟通效果和吸引力的部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说到文化和文学,笔者想到的就是王蒙先生。他是当代文学家,又曾任文化部长(1986.03-1989.09),通过自学,会说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波斯语。2008年时,央视国际频道曾做过一档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特别节目,邀请王蒙等名人谈30年的变化,王蒙非常高兴地参加了。他说:
“我一看节目预告,打出一批人像,一个是何振梁,一个是吴健民,还有一位是龙永图,我就特别得意,那哥仨全是吃洋饭的,我居然能混入这个队伍。”——摘自《“阳光男孩”王蒙》,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鲁迅(1881-1936)一样,王蒙写新诗,也写了很多旧体诗,还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二人都不以诗歌和翻译作品为人所知。
王蒙说,他当文化部部长的时候,参加过多次出国访问活动,有时候还是“代表团团长”。由于他文学创作成就突出,也是政府中职位最高的作家,他获得过多项国际文学奖。离任后,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9年王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中国作家涉外,最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是2012年,著名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出席颁奖典礼。
外交文学文学和现实世界是什么关系?“人民艺术家”王蒙在康辉主持的央视《一堂好课》节目中讲道:
“文学的世界给现实的世界进行命名与修辞、虚构与畅想、涂染与激活。”——王蒙:《让文学留住时光》,2019
王蒙
1989年1月,前苏联外交部部长谢瓦尔德纳泽来访,时任我国文化部部长的王蒙去陪同。二位部长关于国际元素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有一段对话:
他对我说:“你是王蒙,我知道你的书。”我说:“我那本书在你们那儿卖了20万册,在中国才卖8万册,所以我在考虑以后是不是要专门为俄罗斯读者来写书。”(全场大笑)你看,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来享受这种跨文化的交流。——王蒙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演讲《对外交往的人性化》,2012
做普通的外交官必须掌握外语,他(她)要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来加强语言学习效果。而外交部长则是通过本国语言的外国文学译本,了解外国。
根据国际关系学的“软实力理论”,具有吸引力,文化才算软实力。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散文家资中筠先生早年曾经做过国家领导人的外语翻译,她认为把外语当做“翻译人才的一技之长”,比做跨文化交流的档次低,外语人才要使中国文化通向世界,“促进文化交流”。
普通外交官的层次,明显较低。
所以,笔者将外交文学界定为:
1.(宣传品不贡献软实力)以外交工作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或
2.(软实力来自有吸引力的作品)提升受众国际理解能力和外交素养的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活动。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培养外交官,必须教他们学外国语言,还要选读文学作品。可是,作为语言材料呈现给外交人员的文学,并不能与外交文学划等号。
文学与外交“弱国无外交”,包括软实力弱。考察一下晚清外交失败,可以看出:跨文化沟通不仅依靠语言(“通事”),还靠共同的预期和世界知识,否则交际便会无效甚至失败。
1.诗人和经学家叶名琛
进士出身、清朝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叶名琛(1807年-1859年),鸦片战争中守广州城,兵败后被英军俘虏,绝食,饿死之前,在印度写诗。有一副关于他的名联:
不战,不和,不守,古之所无;唔死,唔降,唔走,今也罕有。
2.洋务运动支持者李鸿章
1896年,李鸿章(1823-1901)作为特使,应邀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并顺访欧美诸国。在荷兰写诗:
出入承明五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
盛筵高会娱丝竹,千岁灯花喜报传。
主持晚清外交工作的重臣李鸿章
诗后,接着写题跋:
荷兰多文学。奉使过此,官绅召饮
北海之滨,张乐放灯花,中现有千岁李某五字,可谓善颂祷矣。诗以纪之。
光绪廿二年五月廿五日,即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六年七月五日,李鸿章
3.胡适与荣格的分歧
20世纪初,醉心于中国文化的心理学大师荣格(c++.G.Jung,1875-1961)在英国见到了中国作家、学者胡适(1891-1962),讨论《易经》的时候引发分歧,他没有引来胡适的好评,却被这位年轻学者泼了冷水。
胡适《四十自述》
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胡适当时怀着“全盘西化”的梦想,不会理解荣格。他们是两个世界里的人。
胡适传记一种
作家的涉外活动1920年,英国作家、哲学家罗素携情人勃拉克访华。邀请方是梁启超和蔡元培发起的中国讲座协会。
罗素和勃拉克在中国
1924年,泰戈尔也来华访问,由浙江海宁人徐志摩做翻译,鲁迅先生去见了。
1933年,在上海,鲁迅先生见到了访华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写文章说,以后要做长身体的体操。原来,萧伯纳的个头很高,而鲁迅先生是小个子。从照片看,站在萧伯纳身边的小个子,还有蔡元培先生。
“我是喜欢萧的。这并不是因为看了他的作品或传记,佩服得喜欢起来,仅仅是在什么地方见过一点警句,从什么人听说他往往撕掉绅士们的假面,这就喜欢了他了。还有一层,是因为中国也常有模仿西洋绅士的人物的,而他们却大抵不喜欢萧。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鲁迅:《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从左至右:鲁迅、萧伯纳、蔡元培
1946年2月,老舍与曹禺离开陪都重庆,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以抗日战争为故事背景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就是老舍在美国创作的,在国内出版。
“她时代”的文学和软实力鲁迅的同事刘半农生造了“她”字,在中国开启了“她时代”。在国际上,“她时代”则起源于女作家的政论文:英国人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的《为男人的权利辩护和为女人的权利辩护》。
事实上,女性对于当代国家软实力的贡献度很高。
1.供给侧
1991年1月4日,《撒哈拉的故事》等名著的作者、女作家三毛在台湾自杀。她丈夫荷西是西班牙人。她是一个有着丰富旅居生活的作家。
2004年,旅美作家严歌苓跟着被美国国务院复职的丈夫劳伦斯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专职的外交官夫人。异域生活让严歌苓的小说和剧本有不一样的视野。
严歌苓
2.消费侧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公园里免费发放小说,结果,大部分接受者都是女性。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女性读者,小说就会消失。
1500年,印刷文化和图书市场促使“女性问题”浮出地表,女性是低俗读物的主要消费者。印刷图书市场大量寻找消费者,对罗曼司(Romance,源于古希腊的传奇故事)大发展起了作用。
法国女作家的《女性国度之书》则用女性人物传,反驳贬低女性的“红颜祸水”说。
总之,以战争为最高表现形式的硬实力,让女人走开;而表现为消费主义的软实力,让女性回来,而且日益站到舞台中央。
上海国际诗歌节,到底有多“国际”?诗歌是最敏感的文学体裁。诗歌也是是古老而常新的艺术,中外皆然。
2019年11月,在上海图书馆,笔者曾经观看过一场上海国际诗歌节中外诗人朗诵会,主题是“诗歌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先生被主持人请上台,他在朗诵之前,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这首诗创作于2007年的哥伦比亚,时值该国内乱。然后朗诵了《飞翔的头颅》一诗。听后,让人感到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然后,外国诗人登台献艺,用外语朗诵自创诗歌。
坐在观众席,笔者想到了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外国文学,是高校中文系的核心课程。而外交文学,则鲜有耳闻,殊不知,它与国际理解教育息息相关。,上个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
据说,国际理解教育与语文课、社会课有关。事实上,外交文学对于读者公共外交素养的提升,很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