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上海春节人们放鞭炮的情景
1957年上海过年时在弄堂里放烟火的母子
农历辛丑年春节已经离我们很近了。眼下,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回家,还是留下,成为了每个人所要面对的选择难题。今年的“年味”似乎于“就地过年”的现实情况联系在一起,我就从过年放鞭炮的角度来谈谈“年味”话题。
千百年来,中国人过年,从除夕到年初五的接财神,几乎各家各户都要燃放鞭炮,通宵达旦,响声不绝,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气氛。劈劈啪啪的声响,浓浓的硝烟味,飘洒的爆竹残存纸屑,大概可以构成过年“年味”的一个特色。
中国人在节日喜庆的场合里,最不可少的就是爆竹了。爆竹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春节放爆竹兼有吉庆和除旧布新的双重意义,因此元旦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中的这句诗可以算是对过年最具特色的民俗事象最好的概括之一。
回顾鞭炮的历程,可以看出它的驱鬼、敬神、求吉、娱乐的有趣脉络,而每一步都与中国人的文化观念紧密相关。
鞭炮作为喜庆吉祥物,原出于古人烧竹发出的劈啪声以驱山臊恶鬼之俗,它隐含着传承而来的驱邪意义。据考证,汉代爆竹之俗,并没有被引进到年节活动,仅仅局限于驱鬼。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鬼是一种不祥之祸害,“山鬼”抑或“山臊”,藏于西方的深山老林处,是一种不时给人们带来寒热病痛的病魔,古人认为可以用燃放爆竹之法来驱除。这在汉代大量的典籍中可以得到佐证,可以说汉代以前,爆竹实为一种驱鬼的巫术。从无神论来看,鬼当然是不存在的,但今天的新冠病毒,就是一种令人厌恶的邪恶,人们对它必欲除之而后快。
有确切的史料证明,爆竹作为一种驱鬼巫术与年节的结合,是在南北朝时期。成为除夕、春节驱鬼求吉的一种民俗事象了。梁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从此,过年便有了燃放爆竹的习俗。
放鞭炮习俗的流行,当然也与科技发展有关,倘若老是用古老的竹子来燃烧,就很难流行传播,至死到了魏晋时期,炼丹术的发展,祈求长生不老的方士们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就制作出了火药。鲁迅先生当年所云,中国人发明了炸药,首先没有用在军事上的强国御敌,而用在鞭炮上。为了增强爆竹的响声,人们将火药填进竹筒燃放,就产生了火药爆竹。据说这个火药爆竹的始作俑者是中古时期著名的中国发明家马钧。宋朝,中国人的造纸术,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国粹”——宋代纸包火药的爆竹已经相当流行。除夕、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便逐渐兴盛开来,不仅平民百姓放,就是王公国戚帝王家也放,《东京梦华录》上说,宫廷高院深墙内燃放爆竹的声音,传到了宫外,宫外的大街小巷,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竞相燃放爆竹。所以我说,一个是火药,一个是造纸,就象两个轮子,将鞭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宋代有一个很有名的苏州人,叫范成大,他做官是个好官,也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在诗中吟道:“岁朝爆竹传自昔,……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八声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爆竹引》)。平心而论,宋代放爆竹之俗仍然包含了驱鬼求平安的信仰。人们将人们将爆裂燃焦的碎竹片拾起来,叠放在床底,俗信认为,这样可以驱除疾疫,保佑主人身体健康。
风俗的变化,总是新旧混杂、交叉而行的。宋代在流行纸包火药爆竹的同时,也还保留了如范成大诗中所记的竹筒爆竹。在纸爆竹的基础上,宋朝又出现了连响的爆竹,称鞭炮。
清朝春节放鞭炮的习俗比之前代更为盛行,其用于迎神纳福的特点,也愈益彰现。将爆竹用于迎神,迎神与驱鬼,恰是一个银币的两面,趋利而避害,《燕京岁时记》说:“每届初一,于子(时)初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宵达巷,络绎不绝。”从驱鬼到迎神,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流变。
值得玩味的是清代过年燃放鞭炮的习俗,比之唐宋以来具有更为世俗化的倾向,其中的驱鬼和迎神的内涵,在逐渐地淡化和弱化,从驱鬼、迎神到娱神、娱乐,民众心理上祈求吉庆、平安和求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开门爆竹”的出现,就是明证。同样是江南吴地的一个撰写《清嘉录》的顾禄,曾经指出过江南人放爆竹的用意:“岁朝,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谓之‘开门爆仗’”。人们试图在心理上获得更大的平衡,除旧布新,仿佛鞭炮的声响,可以除却一年的烦恼和劳累,而寄托对于新的一年以希冀,以求蒸蒸日上,人丁兴旺,万事如意。所以鞭炮就不独是节庆的专利,举凡婚姻之喜、乔迁之喜、仕途之喜、开张之喜等等,都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既是喜庆燃放爆竹,对于爆竹品种要求就丰富多彩了。民间的烟花,就是鞭炮的发展与延续。烟花又叫焰火,是由爆竹演变发展而成,它不似爆竹以声响显威势,而是色彩图案变化多端为特点,烟花一般是内装药剂,点燃后焰火喷射,并幻化成各种美妙图象。大约到明代,烟花就大为可观。由于它有社会需求,所以品种之丰富,也令人目不暇接。当代社会一些重要庆典,人们造就的美丽烟花之夜,真可谓“当惊世界殊”。
鞭炮运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节庆、喜庆活动等等都要用。当然,在当今社会,安全和噪声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禁鞭令”,这对于城市环境的净化,火灾事故的减少,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反映了我国城市文明水准的提高,但是,节庆、喜庆,变得寂寥无声,冷冷清清,是不是合乎国俗民情、世道人心,恐怕也值得民俗学家、社会学家去认真研究。这自然是题外之言了。
2021年1月28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