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名花前十名,海棠桃杏鸣不平
文:花木君
谈起中国十大名花,不管是查百科,还是找资料,能看到的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繁花似锦—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
然而,这十大名花的排名是怎么来的?如何评定的?是否具有普遍代表性?为何有些传统著名花卉没有入选?这就要从“中国十大名花”概念的出现说起,而且其中的评选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如今回顾以往,确实值得商榷。
一、“十大名花”概念的缘由
“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肇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由上海园林学会、《园林》杂志、上海电视台、上海文化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活动,从1986年11月20日开始,至1987年4月5日结束的,共参评名花22种。
该活动共收到选票149018张,其中有效票144334张,废票4684张,这些选票与全国114位园林花卉学专家一起组成的评委会选票(标准答案),从而得出10大名花结果,依次为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这就是中国十大名花的来历。
要说这次评选活动,首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花卉评选活动,其次是时间上持续较长,因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其中有一百多位园林学专家,也代表了专家意见,因而似乎比较有代表性。然而,若以现在的观点去分析,这次活动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
二、十大名花的评选入选品种少,不具备普遍性
笔者查找资料,当次活动除了当选的十大名花:菊花、梅花、茶花、荷花、牡丹、兰花、桂花、杜鹃、月季、水仙,还有参选的其他12中国传统名花:玉兰、海棠、紫藤、紫薇、丁香、石榴、腊梅、扶桑、百合、石竹、报春花、芍药。
按照评选标准,能够列入传统名花的条件:以栽培历史悠久,观赏价值特高,富有民族特色为三个基本条件。然而符合该条件的花卉非常之多,诸如未被列入的桃花、杏花、梨花、李花、蔷薇、芙蓉、木槿、黄槿、棠棣、棣棠、萱草、蜀葵、茉莉、金银花、玉簪花、栀子、迎春花、樱花、含笑、合欢、凌霄等等,粗略估计常见的传统花卉应超过五十种。
而这些未被列入的传统名花,不但为人们熟知,而且栽培历史悠久,观赏价值高,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历史上说,大多数都可追溯到唐宋,甚至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从观赏价值来说,无论哪一种,或者花色娇艳,或者花香怡人,或者形态优美,都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文化内涵民族特色更有说服力,那就是历史上咏叹这些花卉的诗词歌赋,俯拾皆是,不胜枚举,笔者为此曾经专门写专栏介绍。
因而,从这次评选活动参选花卉的样本来说,数量过少,选择面过窄,参选22种,入选10种,二选一,因而似乎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这是原因之一。
三、参选名花地域性明显,偏重于南方花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在选择参选花卉的时候,过于偏重于南方花卉,而忽视了北方花卉,因而有失偏颇。
诸如桃花,三月月令花,花色娇艳,落英缤纷,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典型的中原和北方花卉,是我国古人驯化最早的花木之一。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人工栽培,而且历史上咏叹桃花的诗词歌赋汗牛充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周南·桃夭》篇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耳熟能详;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妇孺皆知;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千古传唱,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观赏性和文化意义,不弱于其他名花,然而竟然却未被列入参选名单!
再如杏花,二月月令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同样为北方花卉,先秦典籍《管子》中就有栽培记录,诗词名句也是非常繁多,诸如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罗隐的“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南唐后主李煜《宴山亭·北行见杏花》“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更是写尽杏花娇艳之态;宋祁更是因《玉楼春》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赢得红杏尚书美誉等等,然而,和桃花一样,竟然也未被列入候选。
究其原因,主要是主办方为地方,如上海园林学会,上海电视台等,相对偏重于南方地域文化,从入选的22种花卉来看,基本上都是较典型的南方花卉,其中惟只有牡丹一种是较典型的中原和北方花卉,然而牡丹曾经在清末被列为国花,因而入选肯定说不过去。至于桃花、杏花、蔷薇、迎春花等北方花卉,在上海一带相对较少,因而未被列入;而华南的代表花卉茉莉、西南的代表花卉蜀葵、芙蓉等,同样也未被列入,因而,参选花卉有失偏颇。
四、评选人也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
从该活动看出,上海电视台覆盖面只是上海地区,并非央视这类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媒体,因而全国广大地区并不了解,自然参与度很低。从参与票数不足十五万张来看,仅仅只能代表上海地区部分人的看法,而不能代表全国各地花卉爱好者的观点。
再者,《园林》杂志的受众多为专业人士,覆盖面较窄。我国建国后百废待兴,在经济上着力较多,反而忽视了园林盆景等传统艺术,1966年,曾经在中国建筑学会下筹备成立了"城市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一度中断,1983年,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会(对外称中国园林学会)正式成立。
而《园林》杂志,主办单位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该杂志前身为创刊于1985年的《园林》编辑部,正是成立于1988年3月。可见该活动是为了扩大杂志影响而举办,因评选活动而知名,从而扩大了影响。
虽然参评人中有一百多位园林专家,然而毕竟是以上海为主,因而这些专家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方园艺学者的看法;再加上有所谓的评委会选票(标准答案),因而可能在评选上会有失偏颇;况且如果候选花卉里面,很多没有被列入,就无法选出,对不对?因而如果从整体文化角度和鉴赏角度来说,这次评选似乎缺乏全国性和代表性,因而,所谓的“中国十大名花”并不一定成立。
五、就评选活动而言,最委屈的当属海棠花
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那就是虽然很多北方花卉或者西南、华南花卉未被列入,然而就桃花和杏花而言,毕竟制作盆景观赏的较少,大多为庭院花卉,而不是盆栽花卉,这可以作为一个原因。
不过,如果把十大名花的桂花拿出来比较,就可以反驳,桂花固然是传统名花,可是制作盆景也是少数,大多为道旁树或者庭院闻香花木,因而这个异议很难成立。
再者,就所谓的十大名花之中,不可否认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名花,然而,若是和另一种名花相比,那么就有很多相形见绌,那就是有“国艳”、“花中贵妃”美誉的美丽花卉——海棠。
海棠是蔷薇科苹果属和木瓜属等几种植物的统称和俗称,素来以花姿妩媚、花色艳丽著称,名品繁多,其中以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最为驰名,是雅俗共赏著名传统观赏花卉。海棠同样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诸如《诗经·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其中木瓜就是海棠的一种。海棠的观赏价值,到了唐宋时期达到隆盛,关于海棠花的传说以及诗词歌赋更是遍及古今。
诸如唐明皇形容杨贵妃酒醉娇姿,用“海棠春睡”来描画,唐温庭筠《题磁岭海棠花》:“蜀彩淡摇曳,吴妆低怨思”,用蜀彩和吴妆来描述海棠颜色可人;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描述自己喜爱海棠花到了痴迷的地步,因此海棠也有“解语花”之说。
因而,若是用海棠和十大名花相比,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在花色娇艳方面还要略胜一筹,然而可惜的是,海棠无香,这是最大的遗憾,这大概是未被选入十大名花的原因之一吧,再加上名品海棠大多为北京、西北和西南较多,华东相对较少,因而人们认知不够,因而,如此美艳的传统名花,竟然没有进入前十,确实让人不服气。
六、建议重新票选,或者取消十大称谓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举办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只是上海一个地方的活动,存在局限性和地域性,因而不具有全国性和代表性。因而,所谓的中国十大名花从某种意义上是不成立的,当然,并不否认这些花卉不是传统名花。
因而,如果要继续宣传中国十大传统名花,那么就需要重新举办一次活动,以覆盖面更广的权威性媒体和平台为基础,列举更多的传统名花为候选,号召更多的人投票,那么,也许可以选出更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名花。
不过,以笔者看法,应该取消十大名花之类的称呼,因为我们传统文化是一个包容并蓄、百花齐放的文化,在花卉文化方面来说,有着太多的传统花卉和名花,其中地域性和全国性的名花都不在少数,因而不要厚此薄彼,反而有失公允,别的不说,就是对花卉而言,都显得不公平。
当然,以上仅仅是笔者个人看法,难免有不到之处,作为花友,您怎么看?
2021/3/13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