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校史档案里的传承回响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4 22:27:00 浏览587 评论3

3人参与发表评论

原标题:清华大学:学校历史档案中的传承回应

早上6点起床,洗脸,吃饭,做饭,读报,写日记……1961年1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汪鸾翔的清华老先生用整齐的毛笔在稿纸上写下了一天的安排。

60多年过去了,如果没有人发现,这张泛黄的旧稿纸可能还躺在档案馆的旧纸堆里,看不见天空。

2020年初,一部名为《老先生和优秀学生姐妹的工作计划》的短片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部短片介绍了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的两组展品,一组是2011年清华大学本科生特别奖学金获得者马东汉和马东新姐妹的笔记本和工作计划,另一组是上述清华大学歌词作家王伦祥先生的时间表。虽然两组展品相距半个世纪,但严谨勤奋的学习风格是一致的。该短片的策划人是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风格建设资助计划项目,并积极建设学术风格培养工作室。

追求史料中的传承

这部短片展示了清华大学学风的传承。在档案史料和实物展品的帮助下,学风的传承有了载体。似乎跨越时空的对话发生在不同时代的学生之间。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卢晓兵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了这部短片背后的独创性。

这部短片是‘档案背后的学风故事’系列短片的第一期。这个系列有五部短片,主题是学风的代际传承。比如通过不同时代清华师生的笔记、教案、手写,展现出清华人一代又一代优秀学风的传承,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每一个故事都是由学校历史博物馆的展品介绍的。比如我们从李政道的一份电磁试卷入手,讲述了大师之师叶启孙对学生实验操作的严格要求。从朱自清和梁思成在报纸上的君子辩论中,他们讲述了他们对知识的严谨谨慎态度。通过挖掘档案史料和实物背后的故事,学风的内涵更加真实和触感。陆小兵说。

她说,校史是一座宝库,在浩瀚的历史档案和展品中,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值得深入挖掘。

以校史为学风破题

清华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馆馆长范宝龙说:学校历史与学风密切相关,不讲学风是不可能的。学风的形成和传承是学校历史的一部分。

19852000年,清华大学时任党委书记李传信用严谨、勤奋、现实、创新一词总结了清华学习风格的内涵。当时,范宝龙正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习,并开始从事学生工作。他回忆说,这八个字的提出不仅是对清华大学多年来形成的优良学习风格的总结,也是对《纽约时报》潮流的回应。范宝龙说: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有商业热,这也对大学产生了影响。李传信提出的这八个词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旧清华大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清华大学,再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严谨始终是清华大学学习风格的第一位。

范宝龙说,30多年后,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继承学习风格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命题。此外,随着我国科研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术不当、学术风格不正确等问题也出现了。通过学校历史的宣传教育,发扬优良的学习风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风是校史展览的长期命题

挖掘和发挥历史档案和历史资料的独特价值是讲述学术风格故事的前提。范宝龙梳理了近年来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参与学术风格建设活动的基础和背景:自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和档案馆联合启动了清华历史资料和名人档案收集项目,收集了校友和校友家属捐赠的历史资料、档案、文献、实物等。该项目已连续六年进行。2019年,清华大学开展了学术风格建设年活动。学校历史博物馆、档案馆与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联合举办了严谨、勤奋、现实、创新活动――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因深受师生欢迎,展期从原定的两三个月延长到一年。在此基础上,校史馆与清华大学电视台合作,策划制作了“档案背后的学风故事”系列短片,成为该校参加中国科协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属于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的‘学风涵养工作室’非常符合学校历史博物馆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们申请该项目的初衷。学风是学校历史展览的一个长期命题。我们的作品不仅是短片,还有每年推出的许多专题展览,充分展示了清华大学的学风和科学家的精神。然而,视频短片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表达和传播形式,使我们能够更接近观众,向全社会展示和传播清华大学的优范宝龙总结道。(实习记者 孙明源)

群贤毕至

访客
惑心柔侣 惑心柔侣2022-08-07 10:33:46 | 回复 化系学习,并开始从事学生工作。他回忆说,这八个字的提出不仅是对清华大学多年来形成的优良学习风格的总结,也是对《纽约时报》潮流的回应。范宝龙说: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有商业热,这也对大学产生了影响。李传信提出的这八个词是经过仔细考虑的。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旧清华大学,到新中国成立后的
语酌绾痞 语酌绾痞2022-08-07 17:55:27 | 回复 品的帮助下,学风的传承有了载体。似乎跨越时空的对话发生在不同时代的学生之间。清华大学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卢晓兵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解释了这部短片背后的独创性。这部短片是‘档案背后的学风故事’系
假欢辞别 假欢辞别2022-08-07 08:46:50 | 回复 原标题:清华大学:学校历史档案中的传承回应早上6点起床,洗脸,吃饭,做饭,读报,写日记……1961年1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汪鸾翔的清华老先生用整齐的毛笔在稿纸上写下了一天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