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

杭州母女上海(上海到杭州母女如何处理的)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6:32:00 浏览638 评论5

5人参与发表评论

撰文 | 魏英杰

杭州这两天被来自上海的党某某、宁某某这对母女搅得全城不安。

这对母女,4月5日凌晨4点多搭乘火车从上海南站出发抵达杭州,在杭州逛商场买东西喝咖啡,直到被防疫人员在来福士中心“抓”了个现行。

目前,女儿被测出阳性(即4月6日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1)。两人均因刻意隐瞒行程,造成社会面传播风险,被杭州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

她们这么一折腾,直接后果是,当晚来福士中心现场2000余人被全员做核酸,然后每个人领到一张“隔离医学观察告知书”,赋黄码,进行7+7居家观察。

图/网络

不可思议的是,当防疫人员找到这对母女时,母亲不仅没戴口罩,还脸带笑容地在织毛衣。

01

所幸,这两天杭州新增案例不多,也与这起事件暂无关联。

但是,这事仍然在本地引起很大反响,许多杭州人对这种跨省“投毒”行为感到非常愤怒。

图/网络

根据相关流调,她们从一开始就刻意隐瞒行程,骗取了上海南站工作人员的相信,到了杭州后,在申请杭州健康码时,也是对需要告知的事项一律勾选否定,从而“闯关”成功。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俩人来杭州大半天,到晚上也没想着回去,也没投店。她们想干什么?

据悉,这对母女并非上海人,而是旅居上海的南京人,3月25日(也就是上海实行分区封控前)才从广州到上海,4月1日起被隔离在上海南站的酒店,4月4日解除隔离。

这就是说,这对母女在解除隔离后,很快就选择了前往杭州。甚至可以说,她们来杭州后,可能就没打算再回上海!

图/网络

问题来了,如果这对母女刻意隐瞒行程,主观上就是为了“投奔”杭州,那么能否防得住,又该怎么防?

这也是许多人首先想到和关心的问题。

胡锡进在微博上说:

她们通过隐瞒信息能够做到从上海乘公共交通工具进入杭州,还意味着有防控的机制性漏洞,对各地同样是重要提醒……高风险地区与非高风险地区人员流动的管控措施需要落到实处,事故性的高危人员流出和流入应当有效避免。

这些说法,无一例外都是要求堵住防控体系的漏洞,坚决杜绝类似情形发生。字里行间也包含了要求对未能认真履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追责的意思。

自我反思,查缺补漏,举一反三,这都是正常的思维和应对措施。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局势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是有这种必要。

不过,在这之外,我还有一些不同意见。

02

首先,我认为没必要处分这起事件中的工作人员,或者说,我不认为处分工作人员有什么用。

在这事情上,工作人员确实过于疏忽了,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规定办事,但应该说,我们这其实是一种“后见之明”。出事了再回过头来看,自然容易看出问题所在。

还原到当时当地,假如你是一名工作人员,也只能根据具体情景作出判断。放行或不放行,就在一念之间。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判断,这就意味着,即使政策规定再严格,执行者仍然有腾挪的空间。这不是制度赋予个体的自由裁量空间,而是取决于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偏好。

一个人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定,可能产生三种结果: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同样的,一个人选择部分执行或不执行规定,也会产生这三种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执行者作出什么选择,主观上应该都是为了取得相对好的结果,但实际结果可能与之相悖。

以这对母女为例,工作人员放过她们,肯定不是为了让她们传播病毒,而是可能觉得,给她们放行只是“行个方便”,不会影响防疫大局。

在不少情况下,现场工作人员“行个方便”,我们更愿意称为人性化举措。比如,大家都希望看到,家里有人需要救治,或者办什么急事,来不及做核酸检测,居委会、警察、门卫会灵活处理,予以放行。

▲疫情防控(图/网络)

从相反的例子来讲,一个执行者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定,也可能造成大家不愿意看到的悲剧。

上海东方医院护士因急发哮喘不幸去世的悲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面对急救病人,医院保安不折不扣地执行规定,不予以放行,这看起来一点错都没有。但我们也知道,从人性的角度,生命比任何规定更重要,这时候应当特事特办,予以放行才对。

那么,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同意“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种说法,我们就不能不面对一个事实:执行者不严格执行规定,既可能产生好的结果,也可能产生坏的结果。

而且,结果是好是坏,往往只有事后才能做出准确评价。

在这种情况下,处分放行这对母女的工作人员,既不能改变事实,也不能挽回因此造成的损害。借此作为警示案例,强调各地要更加严格地执行防疫相关规定,其实也不能彻底遏制执行者的个体偏好。

毕竟,这就是一种人性使然的结果。

03

进一步地说,无论是严厉处分未能坚决执行防疫规定的工作人员,还是查出和堵住防控的制度漏洞,更加地严防死守,也未必能杜绝类似事例发生。

我们不妨冷静地看,在“外防输入”方面,我们在各大航空港和边境口岸,都是严阵以待,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完全做到“零输入”。

当下这一拨反弹,实际上就是以输入性病例引发的疫情为主。

但这不是说各大航空港没有做好疫情防控,而是因为,只要有人员流动,就会对防控体系产生考验,也就可能发生疫情输入。

哪怕是我们把国门一关,人和货物都不让进来,也不能百分百将病毒拒之门外。你不让人进来,也会有人想偷偷跑进来啊。

▲机场防疫(图/网络)

国与国之间如此,省与省、市与市乃至村与村之间,何尝不是如此。

那么,如果我上面所说的是一种客观事实,我们就必须面对另一个事实:如果输入型病例防不胜防,应该怎么办?

我想,这不外乎有四种情形。

针对零星爆发的病例,各地是有能力及时进行防控的,毕竟以现有的疫情防控机制,对付这种局面绰绰有余。这是第一种情形。

对于局部暴发疫情,如今采取的是划定“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原则,辅之以“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等手段,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这一阶段,只要有充分准备的地区,也还能够灵活调度各种资源,确保疫情防控和社会生产生活基本正常运作。这是第二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是,疫情呈多点暴发状态,像打地鼠一样打也打不尽。

这时候,按照既定防控总方针,就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的手段(也就是俗话说的“封城”),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建立方舱医院收治病例,转移社会面密接人员,等等。

这种情形对每个地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任何一个层面的失序,都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在医疗资源保障方面,面对确诊病例数量的不断上升,可能导致严重医疗资源挤兑,导致其他患者群体得不到及时救治。

又如,在物资保障方面,如果不能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居民吃不上饭的问题,而哪怕是做好充分准备,也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员来进行分配,否则徒有物资,也不能及时分发,导致白白浪费。

此外,还要考虑到基本的防疫保障力量不被病毒“击穿”。在全域静态管理下,医护人员、一线管理人员、外卖人员,是当地社会的生命线,如果这些群体发生病毒感染,而且感染面扩大,就可能导致防疫战线崩溃。

这且还不说,疫情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人的心理抚慰,宠物的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小事。

上面讲的,可以说是根据现有疫情防控策略以及一些地方的疫情防控案例所进行的“沙盘推演”。

既然是“沙盘推演”,我不妨把话说得更直接一些。

根据这轮疫情暴发的特征,即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染性,出现由单点突破进而发生多点扩散的概率非常之高。这也就意味着,需要进行全域静态管理的地方可能会增多。

再往前推演一步,不知有人想过没有,可能出现第四种情形,即全域静态管理也无法完全控制病毒的扩散。

面对这种情形,怎么办?

对于第一二种情形,多数地方应当是有能力对付的,即使做得不那么到位,也不至于影响大局。难就难在第三种情形,也就是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很多地方还没有这种意识,也没有这种准备,可能压根就没有相关预案。

而对于第四种情形,我估计有些地方连想都没想过,甚至可能都不敢去想。

但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包括杭州、上海,乃至于不管有无疫情发生的各地,都有必要把各种可能性罗列在内,并根据必要性制定相应预案。

我就想问,对于第三、第四种情形,有哪些地方准备好了预案呢?

04

现在,终于可以说到本文的重点了。

根据疫情进展的各种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防控预案,这是各地政府部门的职责所系。那么,对应不同的疫情状况,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人应该怎么办?

政府部门怎么做,我们只能提提建议,喊一嗓子。而怎么看待疫情,怎么做好相应准备,却是每个人可以做、也应该做的事情。

新一轮疫情暴发以来,从吉林、上海、福建泉州等地的疫情进展和防控措施,可以看到,这拨疫情具有暴发快、扩散快、涉及面广等特点。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如果不能“以快打快”,将其扼杀在暴发初期,后面的防控任务就会非常艰巨。

这就意味着,各地在进行疫情防控时,很难留出充裕时间,让民众采购物资和准备防疫物品。

所以,对于家庭和个人来讲,更好的办法是,提前备有定量的食品和防疫物资。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有。比如把食品分成三份,吃完第一份再补充一份,一直保持定量的储备。

▲上海封控期间,志愿者为居民配送蔬菜(图/视觉中国)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发生意外情形,不至于惊慌失措。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就是了。这样做,客观上也有利于通过错峰购买,减轻一个地方的物资供给压力。

正如有网上图片所说的,本来物资是不缺的,但大家一拥而上,连母鸡都要焦虑了——下不出那么多的蛋呀。而平时进行采购和储备,既不浪费,也不会形成挤兑效应。无论是否发生疫情,这都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就说我自己吧,这几天就下单买了一个卧式冰柜,准备用来储存点食物。哪怕一时用不上,这也不会浪费呀。

其实,每年商务部都会就发文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需要。不少地方还印发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完全可以按图索骥,进行采购。只不过,在储备量上,不妨根据家庭和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尤其要提醒,一些企业单位也有必要进行物资储备,以备不虞之需。比如一些平时不开伙的建筑工地,一旦碰到疫情封控,如果没有一定的食品储备,就要完全依赖外援了。

我一个朋友的哥哥在上海某建筑工地干活,这次就比较惨,听说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天快速面和面包。因为工地不开伙,团购蔬菜都没有用,而外卖又进不来……

这里显然没有办法列明所有的可能性,只能说,面对疫情,无论是家庭、个人还是企业、单位,都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不会事到临头,惊慌失措。

疫情以来,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已经永远也回不到疫情之前的世界,面对巨大的“不确实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紧紧把握住自己够得着的“确定性”,保护好家人,保护好自己,如此而已。

最后,希望看到本文的朋友,能够真正理解我的意思。不然的话,这么多字真的就白打了。

群贤毕至

访客
余安雾夕 余安雾夕2022-06-21 21:32:08 | 回复 有必要进行物资储备,以备不虞之需。比如一些平时不开伙的建筑工地,一旦碰到疫情封控,如果没有一定的食品储备,就要完全依赖外援了。 我一个朋友的哥哥在上海某建筑工地干活,这次就比较惨,听说已经连续吃了好几天快速面和面包。因为工地不
孤央宠臣 孤央宠臣2022-06-22 00:48:04 | 回复 能都不敢去想。但是,作为一种可能性,包括杭州、上海,乃至于不管有无疫情发生的各地,都有必要把各种可能性罗列在内,并根据必要性制定相应预案。 我就想问,对于第三、第四种情形,有哪些地方准备好了预案呢?04现在,终于可以说到本文的重点了。 根据疫情进展的各种可能性
竹祭聊慰 竹祭聊慰2022-06-21 17:43:35 | 回复 要采取全域静态管理的手段(也就是俗话说的“封城”),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建立方舱医院收治病例,转移社会面密接人员,等等。 这种情形对每个地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任何一个层面的失序,都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在医疗资源保障方面,面对确诊病例数量的不断上升,可能导致严重医疗
南殷云胡 南殷云胡2022-06-21 19:05:13 | 回复 地方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任何一个层面的失序,都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例如,在医疗资源保障方面,面对确诊病例数量的不断上升,可能导致严重医疗资源挤兑,导致其他患者群体得
孤央玖橘 孤央玖橘2022-06-21 18:06:11 | 回复 不外乎有四种情形。针对零星爆发的病例,各地是有能力及时进行防控的,毕竟以现有的疫情防控机制,对付这种局面绰绰有余。这是第一种情形。 对于局部暴发疫情,如今采取的是划定“三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的原则,辅之以“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等手段,采取针对性措施。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