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农 王祥生

每个月初五为什么不能出门(初五小孩为什么不能出门)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6:55:00 浏览836 评论3

3人参与发表评论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这是4月15日下午,习近平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共话脱贫攻坚。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4月的重庆,草木吐翠,生机勃发。

清晨,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从薄雾中醒来。置身其中,潺潺流水声、鸟叫虫鸣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

在公路边下车,走过一段洁净平整的石板路,便到了89岁村民马培清老人的家。满头银发、身着土家族服饰的马培清正从外面散步回来。“快,院里坐。”迈步下石阶的老人精神矍铄,热情地招呼记者。

马培清从外面散步回来。人民网 刘政宁摄

2019年4月15日,正是在马培清老人家的这个院坝,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摆政策,聊变化,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3年来,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奋斗的豪情向前奔跑,以奋进的实干挥洒汗水,让这个小山村换了一个模样。沐浴着春日暖阳,马培清老人坐在院坝里笑容满面:“如今的日子真是幸福,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精气神也不一样了。”

视频加载中...

产业谋发展

大山里长出“金疙瘩”

曾经的华溪村,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民只能种点红薯、玉米、洋芋,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9户225人,贫困发生率18.5%。

4月11日,记者沿着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穿行华溪村,只见一幢幢黄墙灰瓦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村道两旁的路灯整齐排列,产业基地里的黄精和木瓜长势喜人,三三两两的农民挥锄干着农活……

村民陈朋在黄精地里锄草。人民网 刘政宁摄

在自家旁边的山坡上,马培清老人的小儿子陈朋夫妻俩正在黄精地里锄草。

天气晴好时,他们一般天刚蒙蒙亮便下地干活了。“这么早就来啦?”“清早干活不热,还不会耽误其他事情。”陈朋手上活没停,向记者解释道。

很难想象的是,几年前,陈朋还是当地出了名的“酒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反正没啥搞头,还不如在家躺着。”

在村里开始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后,他尝试着种了两亩辣椒,8000多元的收益让他尝到了“甜头”,人也开始逐渐“醒”了。

2019年,在亲耳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后,陈朋更加坚定了要靠自己双手来改变现状的信心。之后,村里提出要针对黄精产业推出“返承包”机制时,他主动报了名,“返承包”了家门口的5亩黄精种植地。

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在黄精地和工地来回跑。曾经的“酒鬼”成了闲不住的人。“返承包”黄精每年能给他带来4000多元的收入,可他更看重的是黄精上市后20%的收益分成。因此,别人一年管护3次,他要管护9次。“只有多下功夫,黄精的品质和产量才能上去,这样不仅能壮大村里的产业,自己得到的分成也会更多。”陈朋咧嘴大笑了起来。

“过去,华溪村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青壮年大多外出谋生。”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说。

这些年来,华溪村大力发展脆桃、脆李、吴茱萸、药用木瓜等经果林,并大量套种了黄精等中药材,产业的不断壮大也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了家乡。

“3年多前,华溪村第一批220亩黄精才刚刚种下。现如今,村里黄精产业种植规模已达730亩,且即将迎来收获。”王祥生介绍说。

华溪村正引进企业生产加工黄精面条等产品。人民网 刘政宁摄

不仅是种植规模的扩大,华溪村还积极延伸黄精产业的链条:向上培育黄精种苗,除了满足自用,还能对外销售,今年已经开始见效;向下引进企业延伸产业链,生产加工与黄精相关的产品,当前正在推进之中。

走进华溪村扶贫车间二楼,记者看到,这里的面条和桃片生产设备安装已过半。重庆市石柱县巴府唐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鸥表示,为助力华溪村黄精产业的发展,该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该村打造了黄精面条和黄精桃片的生产线,预计今年5月可投入生产。届时,华溪村黄精产业的链条将得到有效延伸,真正成为村里和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生态产效益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除了向土地要效益,华溪村还不断挖掘当地好山好水好生态的资源优势,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每年9月,漫山遍野的五倍子花,不仅成为华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蜜蜂采花酿蜜的良好选择。五倍子花蜜有着独特的口感和营养,深受市场青睐。

刘益洪放在山崖下的蜂桶。受访者供图

在华溪村,村民们喜欢把蜂箱放在山崖下或树林里,每年只在五倍子花期过后收割一次,蜂蜜往往供不应求。

村民刘益洪在养蜂方面是一把好手。看到村里在发展产业,2018年,常年在外务工的他回到家乡,养起了蜂,办起了农家乐。有着一技之长的他还为村里代养了首批200群蜂,并不断提供技术指导培育新养殖户,在实现自身增收的同时助力村里的产业发展。

刘益洪在家利用废旧木材制作蜂桶。人民网 刘政宁摄

2021年,刘益洪靠养蜂收入了4万多元,农家乐更是带来了7万多元的收益。尝到甜头的他,如今只要一有空闲,就会在家利用废旧木材制作蜂桶。“现在已经做了200多个了,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养蜂的规模,把日子过得像蜂蜜一样甜。”刘益洪乐呵呵地说道。

中蜂养殖是华溪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村集体共有中蜂496群,村民自主养殖900多群,规模比3年前翻了一番。“在华溪村,春天有花、夏天有果、秋天有蜜,冬天还有研学课堂。”王祥生认为,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沿途的蜜蜂形象卡通塑像、主色调为蜂蜜色的农房、墙面上的蜜蜂卡通彩绘……近年来,华溪村以蜂蜜色为主基调,对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提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很快,老屋坝、辽叶坝、偏岩坝等一批传统民居聚集点,摇身一变成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排头兵”。

华溪村偏岩坝“美食一条街”。人民网 刘政宁摄

偏岩坝,光从字面就能看出这个院落的位置之偏僻。因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曾经居住在这里的13户村民有6户被评为建卡贫困户,除了外出务工,他们只能靠着“巴掌大”的山地种点玉米、红薯勉强度日。

现如今,这样的情形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临近中午,行走在偏岩坝的街头,道路两旁的停车位上停满了小车,空气中弥漫着菜肴的鲜香。随着2020年重庆市“万企帮万村”行动的开展,多家企业结对帮扶偏岩坝9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打造出了“美食一条街”。

偏岩坝65号,是一家名为“有一家”的农家乐。它的经营者,是58岁的花仁叔。见到她时,她正和女儿在厨房忙着为客人准备午餐。

花仁叔(右)和女儿在厨房为客人准备午餐。人民网 刘政宁摄

“很多人都说我们这里和乡村别墅差不多呢,你看像不像?”花仁叔一边忙碌一边聊起了她的农家乐:“5间屋子可住7人,还能接待几十人的用餐,在家里就当上了‘老板’,还能照顾外孙女,别提多安逸了。这两年,每年都有五六万的收入呢,以前哪能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事啊。”

“总书记离开村子时,我也去送行了,他祝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幸福,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就很幸福了。”说罢,花仁叔掏出手机说,“去年我还学会了网购,现在时不时就会在网上给自己和外孙女买点衣服和零食,真是太方便了。”

“对了,你看马路对面的溪边,正在打造亲水游乐区,以后来这里的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的。”花仁叔笑得合不拢嘴。

凝聚精气神

乡村振兴“跑起来”

近年来,华溪村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时刻绷紧着“防止农户返贫”这根弦。

2020年春节期间,村民马世怀因突发疾病无钱医治,卧床在家。村里了解情况后认为,如果不及时医治,马世怀可能会丧失劳动能力,进而返贫。为此,华溪村村委会在春节期间专门为马世怀开了一个会议,经表决一致同意出资3000元供其就医。后经及时医治,马世怀身体慢慢得到恢复。

“这笔钱来自于村里专门为防止农户返贫而设的‘两不愁三保障基金’。”王祥生介绍,每年的村集体经济归属集体部分,60%用于分红、30%进入“两不愁三保障基金”、10%作为村集体经济公益金。截至目前,“两不愁三保障基金”共有资金29万余元,累计使用超过8万元。正因如此,华溪村目前无监测户,也无返贫户。

华溪村产业基地里的黄精和木瓜长势喜人。人民网 刘政宁摄

“脱贫不是目标,要让华溪村真正振兴起来,关键还得靠人。”王祥生说,村里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激发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挖掘典型先进的带头示范作用,更好地凝聚精气神,让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也更稳。

由“酒鬼”转变为致富带头人的陈朋正是被挖掘的典型之一。每年的4月15日,是华溪村分红的大日子,也是村民们聚得最齐的时候。

“几年前我是建卡贫困户,家里没存款,人的精神面貌也差,对生活就是得过且过,特别爱喝酒。现在我认识到,日子要过好,还是得靠自己的双手。”在2021年华溪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上,陈朋当众揭自己的短,并现场号召村民坚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努力让日子越过越美好。

华溪村老屋坝被打造成了以蜜蜂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区。人民网 刘政宁摄

“以前,部分村民还有等靠要的思想,现在是人人都在努力向前奔跑。”王祥生表示,正是因为干部群众的心劲齐了,精气神更足了,村里的产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48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万元,差不多是3年前的3倍。”王祥生说,随着黄精产业全链条的构建完成,加上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预计接下来的集体经济收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月15日上午,华溪村举行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石柱县委宣传部供图

4月15日上午,在中益乡场镇,华溪村一年一度的分红大会如期举行,村集体联合社成员分享红利249400元。土家族摆手舞、舞蹈《映山红》、大合唱……村民们用自己的方式,载歌载舞地庆祝着属于自己的“丰收节日”。

看着这热闹的场面,王祥生信心满怀。

“总书记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我觉得我们做到了。”王祥生说,经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发展乡村旅游,当下,华溪村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今后将朝着新的奋斗目标,继续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崔佳 张祎 刘政宁 刘祎)

来源:人民网

群贤毕至

访客
双笙丑味 双笙丑味2023-04-18 03:32:11 | 回复 对面的溪边,正在打造亲水游乐区,以后来这里的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日子肯定也会越来越好的。”花仁叔笑得合不拢嘴。凝聚精气神乡村振兴“跑起来”近年来,华溪村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时刻绷紧着“防止农户返贫
颜于木白 颜于木白2023-04-18 01:34:16 | 回复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4月的重庆,草木吐翠,生机勃发。清晨,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从薄雾中醒来。置身其中,潺潺流水声、鸟叫虫鸣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在公路边下车,走过一段洁净平整的石板路,便到了89岁村民马培清老人的家
假欢掩吻 假欢掩吻2023-04-18 00:51:50 | 回复 坝9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打造出了“美食一条街”。偏岩坝65号,是一家名为“有一家”的农家乐。它的经营者,是58岁的花仁叔。见到她时,她正和女儿在厨房忙着为客人准备午餐。花仁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