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 黄河鲤鱼 中国习俗

红尾美人鱼(红尾美人鱼怎么养)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7:26:00 浏览382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寻踪鲤鱼和人类身体里近似之密码(之一)

管管鲤鱼如美人

鲤鱼非凡鱼。

鲤鱼,礼也。《史记.孔子世家》《太平御览》均述:孔子得子,鲁昭公送鲤鱼为贺,孔子"嘉以为瑞",为子取名鲤,表字伯鱼。因此,孔府史上有不食鲤鱼之忌。这是春秋时期关于鲤与礼的记载。

大家最熟知的鲤鱼文化,一个是年画里的“鲤鱼娃娃”一个是“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那个白白胖胖的骑着或抱着鲤鱼的娃娃年画,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一是代表一个家族的人丁兴旺,一个代表家庭的日子富裕,意“年年有余”嘛。鲤鱼和莲花在一起的年画,则代表鱼水相谐美好永续,也寓意男女间姻缘天作美好永伴。

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传播更广,妇孺皆知。《埤雅·释鱼》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因为它喻意一个人中举、升官、转运等飞黄腾达之事。

古代传说鲤鱼跳的龙门,有两个地方,都和黄河有关。一是山西省河津陕西省韩城,分跨黄河两岸,形状如同门阙之山崖壑口,禹凿山断门,得禹门之称谓,也称龙门。二是洛阳的龙门,传说大禹治水的地方,大禹开劈龙门山,伊河水始通黄河,每岁暮春,有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鱼者万千之间,贵者鲤鱼也,“一跃龙门,身价百倍”意即如此。

鲤鱼为美物,不仅内涵丰富,其形也美。俗说“鲤鱼看脊,美人看背”。就是说鲤鱼好不好应看它的脊,青黄带红,圆润如玉,游动似舞,妙兮妙兮!美人美不美要看她的背,玉骨凝脂,晶莹如雪,露华生晕,月满云河,蝶栖梧桐,出水若芙蓉,翩婉似惊鸿,美哉美哉!

纯正的鲤鱼还有几个特点,唇是灰的,尾是红的,体侧鳞片金黄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而较白,臀鳍、尾柄、尾鳍下叶呈橙红色,胸鳍、腹鳍桔黄色。除体下部和腹部的鳞片外,其它鳞片的后部皆为由许多小黑点组成的新月形斑。鲤鱼其体梭形、侧扁而腹部微圆,体若牛管。关于鲤鱼的红尾巴,清李元《蠕范·物体》记载:"鲤鱼每岁季春逆流登龙门山,天火自后烧其尾,则化为龙。"意思就是天火烧的,化龙成仙。

为啥称鲤鱼为管?马季有段相声好像说的是鲤鱼与管的故事。说得是庙堂之高的夫人,吃鱼只认管。我倒是了解,鲤鱼管是位于牛臀部沿臀骨二头肌边缘分割而出的部分,主要由半腱肌组成,肉质均匀肉块如管状,叫小黄瓜条牛肉,民间称鲤鱼管。所以,也有说鲤鱼叫“管”的。

碰到真正的野生黄河鲤鱼,真好比碰到了美人鱼。

今天来尾野管管!

踪鲤鱼和人类身体里近似之密码(之二)

一跃龙门身百倍

鲤鱼叫“管”,这是从饮马沟一位长者口中听说的。

饮马沟位于荥阳黄河岸边著名的虎牢关西,此处盛产黄河鲤,三国吕布曾经屯兵于此。饮马沟、虎牢关和汜水入河的玉门古渡在此形成万里长河中游向下游过渡的“沟关渡”的奇景。夏至前后,应邀考察饮马沟,中午宴请,我们就是品尝的“管”。

鲤鱼原产亚洲,后引进欧美和其他区域,喜欢单独或成小群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池塘、湖泊和河流,不仅耐寒、耐碱、耐缺氧,而且生存力强养殖广泛,有较强的适应性。鲤鱼春季产卵,冬季半休眠,暮春的跳龙门可不是白跳的,那是找地方产卵呐!鲤鱼的种类有2900多种,如红鲤、团鲤、草鲤、锦鲤、火鲤、芙蓉鲤、荷包鲤等,形态颜色各异,但却只有黄河鲤鱼被称作“管”,金贵如美人。饮马沟老支书说起黄河鲤鱼,脸赤眼眯,如同当年去相亲,看人如看鱼。

黄河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穿山越岭,经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穿越河南境内的692公里,主要位于豆腐腰上。万里长河,鲤鱼为宝。郑州地处黄河下游之首,黄河流经的地方地势平坦,河槽宽阔,水流也比较缓慢,从中有黄土高原冲刷下来的大量泥沙携带树叶、草籽、虫类,淤积于这个区域,和大量的野生杂草,从而使郑州所临的黄河水域变成了水质肥沃、饵料丰富的鱼类饲料仓库。那些鲤鱼从黄河下游而来,游到郑州水域时已重八九两,正是贪吃长膘少年时,加之该流域气候温和,年日照时间和鱼类生长期长。尤其是孟津以下,这一段河道开始放宽,李白有诗说“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说的就是这事儿。以郑州玉门古渡、虎牢关、饮马沟为线,往西到洛阳孟津,往东到开封柳园口,上下游各约100公里河道,两岸堤距一般10公里左右,最宽处可达20公里,河床宽而浅,水中富含水生生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盐类,特别适合鲤鱼生长,这里是黄河鲤鱼最富产的一段。从外观上跟其他鲤鱼不同,其头、身、鳍全是金白色,头背间呈缓缓上升的弧形,背部稍隆起,头较小,口端位,呈马蹄形,条形优美,背鳍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前,背鳍、臀鳍各有一硬刺,硬刺后缘呈锯齿状,赤尾金鳞,特别是鱼尾部分,红里透黄,雅称"红尾鲤"。

不独河南,宁夏陕西黄河鲤鱼主也颇有名。明代诗人在灵武《渔村夕照》中有这样的描述:"村居多为渔业主,得采归来喜不穷。" 陕西黄河鲤鱼,以黄河干流河湾地带的陕北神木、府谷和关中东部的华阴、潼关等市县河段产量最丰。陕西黄河鲤鱼以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与宁夏黄河鲤、河南黄河鲤、山东黄河鲤、山西天桥黄河鲤并列为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同时黄河鲤鱼还和淞江鲈鱼,兴凯湖鱼、松花江鲑鱼被共誉为我国四大名鱼。由于其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广赞为四大名鱼之首。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天时地利的独特,让黄河鲤鱼与众不同。中下游之后途经黄土高原从而夹带了大量的泥沙,让整个河水变得非常的浑浊而正是因为这样,所携带的泥沙,给黄河鲤鱼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各种各样的食物。郑州红尾鲤鱼四根胡须两长两短,普通的鲤鱼嘴上只有两根胡须,而且是没有这么漂亮的。古代医书记载:"彩而金者,洛鲤最贵,江汉次之,昊会而下",历史上曾作贡品上贡朝廷。郑州黄河鲤鱼不仅为五大名鲤之首,还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有"一登龙门而身价百倍"之美谈。

寻踪鲤鱼和人类身体里近似之密码(之三)

鱼水合欢鲤旗飘

“请媒人吃大鲤鱼” 应该是我国熟知而乐为的民间习俗。

那么多鱼类,那一种不行啊?非要吃大鲤鱼,但是离开大鲤鱼还真的不好说。鲤者礼也,送大鲤鱼的谐音就是送“大礼”,表达的是对媒人的无比尊重之意。

“三送鲤鱼谢媒人”之习俗包括:一是红线已牵,男女中意,双方家庭亲族都同意这门亲事,就算媒说成啦。为感谢媒人,要请族里人或德高望重者陪媒人吃一桌酒席,其最重要的就是要上大鲤鱼。二是姻缘已定,举行婚礼前,男方或者男女双方着新装,提着大鲤鱼登门谢媒人。一般是送六条、八条,祝福月老“六六大顺”或“八八发发”;送九条应该也可,寓意“天长地久”嘛。三是婚礼举行,要隆重邀请媒人赴宴,坐主桌主作陪,喝好吃好送好不能丝毫怠慢。还有,一般情况下,媒人红包礼钱是不能收的,大媒大恩大谢,需要一世报答,哪还有让媒人“破费”的道理呐!

民间崇鲤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崇鲤习俗,是吉利、祥瑞、幸运、福贵的象征。姻缘、爱情、升迁、友谊、学业、财智、宴宾、生子亦莫不和鲤鱼关联。

先民认为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或与鱼之间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故而膜拜崇敬。《史记·周本纪》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表明鲤鱼为祥瑞美好的习俗,春秋时已经固定和普及。

在中国多处母系氏族社会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很多绘有或刻有鱼纹。在西安半坡遗址和郑州大河村遗址中,曾发现许多鱼纹彩陶,半坡其中有著名的"人面鱼纹图形"。考古学界分析,这些精美的图案很可能是"图腾徽号",也有一些则是"鱼祭"场景的描述。崇鲤文化可能源于古人的图腾崇拜,还主要来源于古人对鲤鱼习性的观察联想。

崇鲤文化还有一种起源,是初民对女性生殖器崇拜。从表象来看,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从内涵来说,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使生活在渔猎社会的初民将鱼作为女性生殖器官的象征。闻一多在《神话与诗·说鱼》中有一首情歌:"姐家门前有条沟,有对金鸡在里头,哥打金钩来下钓,好对鲤鱼莫吃钩。"说的是民间有关女性的一种鲤鱼崇拜习俗。

人们还相信鲤鱼是一种有灵性的鱼类,鱼象征着机遇。崇鲤文化还起源于古人认为鲤鱼有"神性"的迷信。它具有在惊涛骇浪中自由自在游弋的能力,即使人羡慕又使人玄想,因之在古代文献中,鲤鱼被作为"鳞介之主"、"诸鱼之长",有神化龙、呼风唤雨的本领。民间传说中梦见鲤鱼,代表的是其学业的成功与事业的发展。如果梦见鲤鱼在塘里游来游去,表明其仕途得意。梦见红色鲤鱼水中蹦跳,预示其将有喜事临门。梦见鲤鱼跳龙门,预示其将飞黄腾达、大富大贵。鲤鱼既能象征举子飞黄腾达,也能使凡夫俗子立地富贵,乃至“琴高乘鲤渡海”长生登仙,又如献鲤祈雨、供鲤求富等富显神变之性,这些均是神性想象的典型表达。

《诗经·陈风·衡门》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将鲤鱼与婚姻相联系,后世因以"鱼水合欢"祝福美满姻缘。鲤鱼的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故成为人丁众多、家族兴旺的象征,家族增丁添口亦有送鲤鱼者,并引申到生财意义;鲤喜成群,故以鱼水之情喻人际关系,并引申到夫妻恩爱、姻缘美满。

民间还有个"鲤鱼洒子"的习俗。婚礼之时,在新娘走出轿子档口,男方的人把铜钱往四下抛洒,于是鲤鱼成了祝殖祈育的祥瑞。古人还有用鱼形木板做藏书之函,用于传递书信。因此在古代习俗中,鲤鱼又是友情、爱情的象征。

至于民间吉祥纹图中的鲤鱼,则无所不在,窗花剪纸、建筑雕塑、织品花绣和器皿描绘,到处可见鲤鱼的形象: 福娃抱鱼、富贵有余、莲年有鱼、吉庆有余等均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旧历新年迎财神时,一对"元宝鱼"更是不可或缺之物,其他如用于佩饰的鱼袋,用于墓葬的玉鲤,用于宴饮的木鲤,用于赠礼的锦鲤等不胜枚举。考古成果还表明:自商周起,古人就有以玉鱼随葬的风俗。战国后又出现了铜鱼、陶鱼、木鱼等鱼形葬物,是视鲤鱼为引导灵魂进入天界的乘骑。

日本有一个很有影响的习俗:鲤鱼旗。为什么日本民间要挂鲤鱼旗呢? 《后汉书》中“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和观念在江户时代始,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传入日本,一直到昭和年代到今天。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每逢男孩节这天,有儿子的人家须悬挂漂亮的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悬挂鲤鱼旗时,一般旗杆顶端要有旋转球或者宝珠造型,下面安装风车,然后旗杆上最上端是五色或者描绘鲤鱼的风幡,以下根据大小依次悬挂黑鲤鱼、红鲤鱼、小鲤鱼等。不少公共场合也将鲤鱼旗作为装饰品成排悬挂,日本还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每年的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五日间,日本祭鱼大典中飞扬在高空中的鲤鱼旗,是全日本所寄予希望之所在,也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像鲤鱼一样跳过龙门,成长为国家栋梁。因为鲤鱼在人们心目中还有财神爷的意义,所以商肆店铺开张,还特意将鲤鱼鱼缸放在门前,以求“利市”和“大吉”。

在我国,崇鱼产生的一种功能转化效应,并且应运诞生了一种祭祀礼仪--鱼祭。不仅仅用于祈求人口繁盛,更在于寄希望于吉祥、美好与未来。女性们在鱼祭后,还要食鱼,以为吃鱼下肚,便可以获得鱼一样的旺盛的繁衍能力。半坡彩陶上人面鱼纹口边衔鱼,便是半坡先民鱼祭时吃鱼的写照。

鱼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人们只以鱼象征女阴,象征女性身体的一部分。约在母系氏族社会晚期,鱼又具有象征女性的意义。其后,鱼再进一步具有了象征男女配偶、情侣以至于爱情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鲤鱼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日本乃至更广泛的亚洲地区,社会生活中一种流传最广最受欢迎和尊崇的吉祥物和美好象征。

寻踪鲤鱼和人类身体里近似之密码(之四)

水声吹鱼鲤鱼飞

中国人崇鲤爱鲤的习俗,覆盖诸多生活领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一条大河孕育一个民族,流淌出华夏儿女的秉性,也培育出亿万人的舌尖触感。后梁医学大师陶弘景誉鲤为“诸鱼之长,食品上味”也。

自古至今,鲤鱼被赋予各种世俗的意义后,为众多文人墨客所赞美,同时也越来越受世人欢迎。大家不仅为其体型梭长、优美形态所折服,更被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所吸引。《清稗类抄》中也说:“黄河之鲤,甘鲜肥美,可称珍晶”。《诗经.衡门》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鲤"。说的是吃鱼不一定非要吃鲤鱼,诗中所述之"河"乃指黄河。说不建议大家非食黄河鲤鱼不可,因为“洛鲤河鲂,贵于牛羊”,就是有点贵啊有-点-贵!

在我国饮食文化和礼品文化中,鲤鱼的地位非常特殊。民间向有“无鲤不成席”之说,孔子因为周王赠鱼为儿子起名鲤,“嘉以为瑞”,无论食与礼,皆为讨个吉利。早在周代,鲤鱼就是珍馐,周宣王就曾用鲤鱼大宴诸侯,“庖鳖脍鲤”的成语乃是最早关于鲤鱼珍美馔食的记载。《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几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说是汉代大诗人蔡邕食过黄河鲤鱼后写的赞美诗。民间盛行的鲤鱼焙面、糖醋鲤鱼和红烧大鲤鱼据传分别起源于御厨之地北京和美食大省山东河南。时至今日,无论京菜馆、鲁菜馆,还是豫菜馆,鲤鱼在宴席上都广受赞誉,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和占据压轴的位置。

鲤鱼寓意美好,逢年过节、寿诞嫁娶、亲朋欢聚,自古以来,民间各种宴席鲤鱼都不可或缺。尤其是黄河鲤鱼,金鳞赤尾,体形梭长,肉质细嫩,与其它几种鲤鱼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17.6%)和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丰富的人体全部必需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还含有3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铜、锌及大量钙、 镁、磷等元素。特别的红尾鲤鱼漂亮无比,用油干炸后,跟一般的鲤鱼有很大差别,鱼嘴是张而不闭的,味道鲜美,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并能供给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同时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鲤鱼还可以增寿纳福哩!

红烧鲤鱼是一道豫菜名菜,同时也是国宴佳肴,新中国开国第一宴上就上有此菜。黄河鲤鱼,以中原地段为最佳。此段黄河鲤鱼呈柳叶形,背略隆起,鳞片大且紧,上有十字纹理,有金属光泽,胸、尾鳍带红色,鳍齐全且典型,肉多刺少,味鲜美,质量最好。鲤鱼经过初步加工后,两侧剞成瓦楞花纹,入油锅炸,佐以白糖、香醋、姜末、葱花、料酒、食盐等调料,对入开水,用旺火热油烘汁,然后放鱼,泼上芡汁即成。

鲤鱼焙面久负盛名,是开封的传统佳肴之一,其特点是色泽枣红,软嫩鲜香,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美味可口。《如梦录》载:明清时,农历二月二为“龙抬头”,河南时兴“筵客吃龙须面”。当时制作“龙须面”是用水煮的,后改焙制的方法,故称为"焙面"。传说慈禧逃难时经停开封,开封府名厨贡奉“糖醋熘鱼”和“焙面”,慈禧见状后说道,鲤鱼静躺盘中,不该是睡着了吧,应该给它盖上被子,免得受凉。恤鱼胜恤民。随之起筷将"焙面"覆盖鱼身,鲤鱼焙面从此成为河南的一道佳肴了。这是一道鲁菜-豫菜合成的经典,由"糖醋熘鱼"和"焙龙须面"两道配制而成。糖醋鲤鱼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济南北临黄河,黄河鲤鱼金鳞赤尾,形态可爱,肥嫩鲜美,是宴会上的佳肴。《济南府志》上有“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之记载。

为什么大家爱食鲤鱼?除了鲤鱼体态肥壮艳丽,肉质细嫩鲜美,这大约还和鲤鱼的非凡寓意和形健体美相关。不仅是远古的先民以为“神性”,现代人也既惊且慕,从被尊为“鳞介之主”,到后来选中跳“龙门”,应该都是有由来的。一跃龙门身百倍。从鲤鱼纵身一跃之中,人们幻化了自己对事业学业、爱情婚姻、财富健康、富贵吉祥的期盼。逢年过节,餐桌上肯定少不了大鲤鱼,取其“年年有余”、“富贵吉祥”“姻缘美好”“鱼跃龙门”之意,增添无限喜庆气氛。

鲤鱼的地位在唐代一度登峰造极。“鲤”“李”同音,“鲤鱼”就真个是跳上“龙门”了,成了皇族象征,皇室之中以鲤为佩,兵符也称作鲤符。老百姓为避“鲤”讳,遂称鲤鱼为“我鲜公”。

历史文献中有鱼脍的记载,鱼脍即生鱼片。南北朝时期,不仅处庙堂之高的皇宫贵族,士大夫们喜欢吃鱼片,而且居江湖之远的平民百姓也会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生鱼片。选取鲤鱼肉质细嫩光滑的的部分作为鱼片上菜是最好不过的。但是从一些书籍记载中看到,医圣张仲景认为吃生鱼片能令人肚子生虫乃至影响健康。

秋季的时候,鲤鱼最为肥美,民间称秋风作鲤鱼风。文学家蒲松龄有过这样的感叹:“桂花谢,鲤鱼风起,老却玉芙蓉”。此等人生况味今人谁领会?最早的鲤鱼风记载应该来自于李贺的《江楼曲》:“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说的是秋风起荷花即将老去。

时值盛夏,此刻大暑,芙蓉正艳。弘壮之美景,纯鲜之美食,飘香之美酒,黄河岸边登高,该是何等之痛快哉!随赋诗为赞:“远望龙门间,大河奔不羁。烹鱼就彩云,温酒说故里。”

寻踪鲤鱼和人类身体里近似之密码(之五)

欲寄相思无鲤鱼

位于郑州岗李村的南裹头,是1956年间修建的分洪坝,延伸到黄河里有几公里。从天上来的黄河水被逆势而拦,洪峰时旋流翻滚,气势非凡。俟天平水阔,上下游的鲤鱼游不到龙门,每每在此相会,随形成不大不小的渔汛。来自河南信阳及安徽江苏淮河岸边的打鱼人,聚此捕鱼劳作、繁衍生息,老婆、孩子、渔船,这就是生活啊!多的时候,这里有船百余艘,俨然一个水上部落和渔港。每逢夕阳西下,或则周末节假,万人之众于此观鱼食鱼,很很拉近了郑州人和黄河的关系。外地客商友人莅郑,此处几乎是必选之地。海外华人,还会灌上一瓶水包上一袋沙带回去。因为:这是大黄河,这是民族的母亲河啊!

约2002年前后吧,南裹头方兴,只有七八条船,淮河的汉子们迁徙到这里造船捕鱼卖鱼,碰到熟客就会凑一桌,新鲜的黄河鲤鱼、大小白条、河虾小蟹,配几样野菜就是个完美的黄河鱼宴。是年春暮夏初一天,我们一行尝过鱼宴,乘船下河撒网下网,晚宿船舱。第二天太阳露头,大家又趁兴起网收鱼,大大小小不少收获,大的一条鲤鱼足有三斤重。后来,几位媒体界文化界的朋友还帮渔民们组织了一次渔祭活动,《大河报》给了一个整版的报道和后续跟踪,南裹头从此而兴。十多年后,因为环保或则防洪,这个部落被驱散,黄河一下子好象离我们的生活远去。还有鲤鱼,一种和我们的文化、习俗、价值和生活紧密相连的象征。

宿鸭湖位于天下之中汝南府,这里也是梁山伯祝英台的故里。宿鸭湖水库是1958年修建,北起玉皇庙,南止野猪岗,东邻桂庄,西到别桥,浩浩渺渺,面积约两百多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平原水库,有“北方宿鸭,南方洞庭”之称。《汝南旧事》记载,此处地势低洼,沟河纵横,汝河、练江河、黄西河、云溪河、韩溪河、清水河、柳叶河、官场河流经于此,四季野鸭成群,水鸟遍地,每逢洪水,纵横几十里,一片汪洋,形似大海,史称“宿鸭湖”。

比较喜欢汝南府,不仅因其有故事,还有美食美景美人。我多次到汝南,一次寻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一次看南海禅寺,数次转宿鸭湖,感受天下之中的心跳。从古至今,人们一直相信鲤鱼是种有灵性的鱼类,在民间鲤鱼象征着吉祥、美好和机遇。去年,我两次转宿鸭湖,或登船撒网,或凭湖临风,和船队,和千千万万尾鲤鱼美好相遇,此乃机遇乎,此乃幸事也。

我有几位画家朋友,记得多年前曾建议两位画鲤鱼画美人鱼。他们问美人鱼如何画,是丹麦安徒生的美人鱼吗?我说不是,是咱们黄河的鲤鱼,跳龙门的鲤鱼,是成仙的鲤鱼,是给我们带来美好和运气的鲤鱼。一个画家终于没画出来,我欣赏另外一位在学院当教授的画家,他基本上理解了我的思想,虽然后来他的艺术方向转成雕塑。民间,人们还保留很多习俗,不仅祭鲤、画鲤、塑鲤、养鲤、赠鲤、食鲤,还用诗歌颂鲤。李白就在《赠崔侍御》诗里描述"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说的是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指出了河南段黄河鲤鱼的神奇之处,诗的名气很大。黄河流经河南,河面放宽几千米至十数千米,缓缓的河床在非汛期像一幅油画涂抹在中原大地,辽阔而空蒙;一块一块的田地如碧玉裹在长河的怀抱,静穆而神奇。元代诗人萨都剌在《过古黄河堤》诗中写道:“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沧海桑田,天时地利的独特,让黄河鲤鱼与众不同,这里黄河鲤鱼亦号“龙鱼”,金鳞赤尾,体态丰矫,灵动无比。

“我愿作鲤鱼,逆流跃龙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伟大的诗人们写下过无数歌颂鲤鱼的杰出诗篇,成就了民间鲤鱼文化的瑰丽华章。边塞诗人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诗写道:“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热海在哪里?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崔侍御是谁?岑参当时军职不低,应该属于军区司令级的,这位朋友应该和李白写的崔侍御是一位在安西任职的同一人。据考证,这首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气蒸沙烁石,点燃云彩,热海之中居然生长有长且美美且肥的鲤鱼!往往是一篇诗词文章,好的景观令人不可思议,无限向往。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晋以来,因文章而寻桃花源的,何止千万!

唐李贺号称鬼才,其《大堤曲》拟人化的写法,却美到了人心里:“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鲤鱼尾猩猩唇皆为八珍品,此处亦暗指男女欢好。襄阳道,汉江界丹江界,该归家时莫思老。

明朝时,爱鲤鱼的诗人更多。蒲庵禅师《题米南宫云山图》有诗:“鲤鱼浪飒苔花风。”千鲤过江,浪飒风爽,这里是关于鲤鱼浪的描述。钱宰《分题赋镜湖送张用中》“水声吹雨鲤鱼飞”,宋濂《简吴山长》“春浦鲤鱼风”均为美句。沈愚《大堤曲》“鲤鱼尾杂猩猩唇”句又印证了李贺鬼老的《大堤曲》之鲤鱼尾猩猩唇。名诗人张籍在《泗水行》里写道:“泗水流急石纂纂,鲤鱼上下红尾短。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声。”此处“鲤鱼上下红尾短”乃指鱼之交尾也。

“欲寄相思无鲤鱼”是明宋璲《春夜辞》的诗句。应该是想起了心上的人,却没有鲤鱼来传书信,这相思寓友情亲情爱情,要寄往何处呐?读读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看看,稍具耐心,美丽的信使来也!

群贤毕至

访客
痛言美咩 痛言美咩2022-06-04 14:23:08 | 回复 媒人赴宴,坐主桌主作陪,喝好吃好送好不能丝毫怠慢。还有,一般情况下,媒人红包礼钱是不能收的,大媒大恩大谢,需要一世报答,哪还有让媒人“破费”的道理呐! 民间崇鲤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长
语酌云裳 语酌云裳2022-06-04 09:52:22 | 回复 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赋予鲤鱼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崇鲤习俗,是吉利、祥瑞、幸运、福贵的象征。姻缘、爱情、升迁、友谊、学业、财智、宴宾、生子亦莫不和鲤鱼关联。先民认为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或与鱼之间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故而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