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门珍稀拳谱文献
中国武术,目前依旧是以太极拳在社会和世界上的影响居首。其技术、历史之谜,同样吸引无数英雄躬身其中。前辈已逝,继承发展,收集研究前辈心得记录、文字记载成为必由之路。以往学界会认为太极拳价值大的拳谱文献,或早已公开,或已经失传。其实不然。
笔者在姬氏武学心意形意拳方面坚持投入,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献,有许多重大突破。其实在其他拳种,包括太极拳方面,同样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和突破。只是尚未来得及一一汇报。
例如《阴符枪谱》多个版本的发现;《阴符枪谱》作者的确认、《阴符枪序》作者的信息等;武氏在舞阳得谱同期,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已有流传;由历史文献对王宗岳的生活时代的确定;破解了清末民初以来,众多不同名称的太极拳流派,包括河北郝三爷太极拳,河北顾氏太极拳,吴孟侠与牛连元,姚馥春与姜容樵两位先生披露的乾隆旧谱乃至宋书铭太极拳真正来历等许多难题。
本卷合集九种珍稀太极文献:
一、只闻其名,不见其物的宣统三年关百益《太极拳经》
二、学界无人知晓、近百年来首次发现的浙江军界非卖品、民国十四年杨澄甫为编辑者的《太极拳要义》
三、能澄清牛连元真相、记载吴孟侠先生所得秘谱真正来历的《明武山庄武学手册之一》
四、被历史淹没的《李教官抗战太极拳谱》
五、从未完整原貌公开的河南赵堡《太极(心意)秘谱》
六、清朝及中华民国时期内蒙古阿拉善亲王府的保镖、程砚秋及梅兰芳之师、武术大家、精通医儒道的高紫云《太极拳真义》
七、学界无人提及的1932年军人非卖品向瑞瑗《太极拳法》
八、民初无名氏(一说陈秀峰)《太极拳术汇解》
九、家传民国抄本《太极拳术》
十、附录其他笔者所见太极拳相关部分文献信息
1、 方是经《太极拳经谱》
2、 司新三先生传系《武当太极根宗》
3、 杨澄甫先生早年拳照
4、 民国廿三年(1934)端阳节杨澄甫先生与习太极拳术同仁合影
5、 宝山徐英石 乙亥年(1935) 抄《太极拳五字诀》
6、 民国庚辰年(1940)三月《太极拳谱 七星单刀譜》
7、 民国三十五年(1946)王英夫、刘鹤鸣著,贵州全省保安司令部国术研究班油印《太极拳浅说》
8、 民国三十八年(1949)杨重德《太极拳全书》
9、 无名氏太极拳源流
10、其他
其中让人眼睛一亮的内容很多。
一、 宣统三年关百益太极拳抄本
学界久闻关百益《太极拳经》其名,未见其貌,甚为遗憾。
据学者研究:关百益(1882—1956年),原名探谦,曾用名益谦,字益斋。满族。河南开封市人。关百益是夷门正宗的八旗子弟,小的时候住在开封城内的里城(又叫满洲城,为满蒙八旗军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速成科师范馆。书法涉猎真草隶篆,皆有可观。关百益曾师从著名学者罗振玉,与当时众多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如王国维、董作宾、于右任、康有为、郭沫若等都有深交。1908—1917年先后任北京第三中学堂、第一中学堂校长兼任高等学堂校长。1917年受聘于河南省教育厅、历任河南优级师范学校校长、河南省立师范学校校长、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河南省省长秘书、河南省博物馆(今河南省博物院)馆长和河南省通志馆编纂等职。
关百益致力于考古学的研究,著有《金石学》、《考古浅说》等。1936年曾应晨光读书社邀请,主讲《考古学大意》,对考古学的定义、范围、方法等作丁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他把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分为汉代、宋代及现代三期。将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实践相结合写出《考古学大意入发表在《河南博物馆馆刊》1936年第一、二期。三期考古学历史分期,丰富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理论。甲骨文、新郑占器、汉魏石经、南阳汉画和古代货币等也是关百益的研究对象。1931年他前往安阳殷墟,经手发掘了近4000片甲骨文,从中精选800片拓印,编著成《殷文字存真》8集。此书拓印精、图版清晰,是研究甲骨文字的宝贵资料。关百益对龙门石窟的考察研究也较为全面。1935年出版的《伊阙石刻图表》是研究伊阙原貌的较早图书。次年,他又到龙门考察月余,发现一批佛像、唐碑.拍摄照片300余幅。翌年编成《伊阙古迹图)。他还著有伊阙魏刻百品》、《石华》、《老君洞石墨濒英》、《老君洞知门造像图》、《初拓伊阙像文字百品入《龙门二十品降证》、《伊阙石墨颓英》等。他多次参加《河南通志》的编纂工作.主编有《河南金石志》40卷。关先生书法宗魏碑,擅行、楷、隶书、风格雄厚质朴,是民国间河南的大家,孙洵先生的《民国书法史》多有记载。1945年日军投降前,关百益执教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主讲考古学、先秦文学、民俗学等课程。1950年前后患病瘫痪,1956年1月逝世于西北大学。
河南博物馆部分职员合影(前排中为馆长关百益。1931年摄)
关百益 殷墟文字存真初集 关百益郑家古器考
总之,关百益先生文武双全,曾为国家做出许多贡献。
按关百益先生自述,其太极拳谱抄本,原得于清宣统三年,民国元年整理后而公开。查以《太极拳经》命名太极拳谱者,关氏为第一人。关氏之外,另见民国时期方是经先生的抄本题为《太极拳经谱》,此外吴志青先生《太极正宗》《赵堡(心意)太极秘谱》也用《太极拳经》此名。
由于关氏《太极拳经》公开的时间早,且与武李下传的太极拳论有重要不同,因此学术价值地位非常重要,受到当时唐豪、徐震东先生等学人的重视研究。虽然唐豪先生分析后得出关氏《太极拳经》出于杨家;其自己所购阴符枪太极拳谱厂本也出自杨家。其实未必,属于惯性结论。
笔者在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元秀武学辑录》披露大量发现的太极拳相关信息。原来世传太极拳,不止武、李、郝、杨、赵堡、陈家沟等,另有其他传系,而这些传系基本都指向一个地方!因此关氏《太极拳经》来历待考。
对于关百益于1911年油印《太极拳经》内容,以往学人只能在1936年中华武术会发行的唐豪《王宗岳太极拳经王宗岳阴符枪谱》中看到零星信息。今日各位老师读者得以见其全文,探讨研究其中奥秘。
二、太极拳讲义---太极拳著作出版史上的重要发现
杨澄甫编辑《太极拳讲义》乃近百年的一大发现,由于当年是非卖品,因此一直不为学界所知。此书的意外出现,目前可能是孤本,有非常的学术地位与价值。其内容独特,此本与民初同类军界非卖品一样。珍贵而直指核心。
众所周知,太极拳中杨氏太极拳影响最大,其中又以杨澄甫先生传播贡献为最。然而关于杨氏太极拳著作,学者这样一般这样描述:
早期的杨氏太极拳大师的著作及作者简介 :1921年出版《太极拳势图解》许禹生著〔杨式太极拳的最早著作;许是杨健侯的弟子〕 ;1925年出版《太极拳讲义(拳术) 》陈微明著〔陈先从师孙禄堂习形意、八卦,又从师杨澄甫习太极拳〕; 1929年出版 《太极拳答问》,陈微明著;1931年出版 《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著 (董英杰代笔) ; 1934年出版 《太极拳体用全书》,杨澄甫著 (郑曼青代笔) ;1936年出版《太极拳要义》,黄文叔著〔黄从学太极拳於杨澄甫〕 ;1940年出版《太极正宗》,吴志青编著〔吴从杨澄甫习太极拳,又从于振声和马金标习查拳〕; 1942年出版《太极拳法阐宗》,王新午编撰〔主要依据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而撰〕;1943年出版《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陈炎林编撰 (田兆麟口述)〔田先后拜师杨少侯及杨澄甫为师,陈为田兆麟的弟子〕 ;1947 年出版《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曼青著,〔郑从师杨澄甫习太极拳〕……
因此,杨澄甫最早著作为1931年出版 《太极拳使用法》成为学界共识。
民国14年(1925年)出版的杨澄甫先生为编辑者《太极拳要义》的发现,令人称奇!
由此书可知,杨澄甫为《太极拳要义》编辑者,杨澄甫弟子陈月波、武汇川、牛静川、褚桂亭等校对,再传弟子蒋氏作序、再传弟子胡奠邦出版,杭州浙江印刷公司印制。
《太极拳要义》本可算是杨澄甫先生第一个出版物。由于当年是非卖品,因此一直不为学界所知。此书的意外出现,目前可能是孤本,有非常的学术地位与价值。其内容独特,如《太极拳论》开篇与众不同;太极长拳歌、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其间已经将宋书铭宋氏太极拳谱中的太极拳源流的内容也写入其中。将陕西王宗与山东王宗岳并列而存;王宗岳传蒋发及河南陈长兴;陈长兴传永年杨禄全;杨家武功事迹;杨澄甫九岁开始得艺经过;杨氏得意弟子浙军传授武艺;杨澄甫之兄杨梦祥只有嫡传弟子仅田绍先一人等等。此外,书中目录中将王宗岳误为王完岳、杨澄甫先生早期弟子及其籍贯信息等等。也是其特色。
尽管此书乃杨氏再传弟子、曾任浙军第八十一标排长的胡奠邦依据所学整理而出,追本溯源,三世同堂,编辑者为杨澄甫。也可以说《太极拳要义》是杨澄甫原著、再传弟子胡奠邦执笔、杨澄甫弟子陈、武、牛、褚校对之作。
笔者判断为真本,不料当与闻讯而来的太极拳专家二水先生交流时,二水先生以为此书信息与以往依据武、褚等当事人所叙矛盾,而真伪待辩,此言一出,引人入胜。及二水先生看到书中作序,出版者人物可考,杨氏图像比其他出版物清晰必出自当时当事人之手,确定为真。
二水先生是老朋友。当年黄先生与其八卦掌传人朋友等一同创建武术万维网,经过张斌与笔者等朋友帮忙,活跃形意论坛,带动其他,日益壮大,罗列更多分类论坛,其中二水先生为太极论坛版主,自此得以相识,曾惠赠笔者上海心意拳谱抄本复印件(近日又再索取,得见其中内容),日后网友素质参差不齐,笔者也遇到背信弃义、忘恩负义之辈,污蔑造谣,倒打一耙,网友起哄,颇感失望,于是各有行程。
以后虽就九要论,唐豪、阴符枪谱、太极拳相关课题,发现的拳谱文献等与二水先生有交流,但各自在不同方面努力,坚持弘扬传统武学。二水先生更是学术成果累累,至今太极拳传播风生云起,势不可挡。
本卷请太极专家二水先生作序,以便使读者获得更多相关重要信息与相关课题信息,推动学界的学术研究。至于二水先生认为此书未必经过杨澄甫同意,笔者认为那个时代,或许是间接通过武氏而来,应该先有杨氏首肯。否则一旦有差错,对杨家太极传播影响很大。毕竟是早期刊物。究竟哪种可能性更大?希望读者老师一同发表高见。学术也是众人捧柴火焰高!《太极拳要义》版本价值极高,期间涉及的历史,必将引起学界的关注与研究。
三、吴孟侠《明武山庄武学手册之一》与牛连元之谜的破解
吴孟侠《明武山庄武学手册之一》属于太极拳界重大发现又一,事关吴氏披露的技术真伪、及其来历真相、杨家太极真传内容等太极拳界重大学术课题。
自发现后,笔者曾有《太极拳一份重要文献的发现与牛连元之谜》发表,太极名家路迪民老师也有回应文章发表。因全谱及其原貌尚未公开,故未能交流透彻。今将笔者文章录于此,帮助了解相关信息。也请各位老师参考斧正。
太极拳一份重要文献的发现与牛连元之谜(注:因文章篇幅较长,暂略)
《明武山庄武学手册之一》这一新发现的文献,佐证了二水先生有关吴孟侠先生出版物与姜容樵先生出版物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佐证了路老师关于吴、姜文献二者“头”与“身子”有联系看法。
然而,真相是:吴氏与姚馥春、容樵披露的文献的确同源,但两者均来自河北广平陈氏---六合通背拳传人陈利先生的心得总结。 河北顾氏通背六合拳传人陈利先生一支,早在清代乾隆-道光时期,就藏有阴符枪谱及王宗岳太极拳论。实际上,不止河北两家有此,清代山西也有此!
限于当时历史资料的缺失,二水先生的研究,前部分的结论正确,后部分的结论可能需要修正。路老师的研究,后部分准确,前部分可能需要修正。
此外,笔者在《黄元秀武学辑录》(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出版)中披露了相关太极拳历史的许多重大发现。
研究历史,重在文物与文献。研究武学历史,重在拳谱文献及传人传技术。鉴于吴孟侠先生披露技术之真,价值之大,杨家又无,真真假假,来源一直困扰学界,事关太极拳重要历史,今笔者借此良机,将收集到的民国《明武山庄武学手册之一》无偿完整原貌公开,分享于学界,供学者一起研究,并揭示河北广平陈利先生及其传系对太极拳的重大贡献,促进太极拳的发扬光大。
四、河南赵堡《太极(心意)秘谱》及其价值
太极拳有几大流派,其中赵堡太极拳很特殊。不仅至今与河南陈家沟争谁传谁的问题,而且其他说法也很独特。其门内一直自称为心意拳,而且从其传人的公开的著作中的拳谱信息看,姬氏武学熟悉的心意拳相关拳谱理论,占据其古谱的绝大部分。但其中章节名称有别,给人以另类,古老之感觉。此外,其谱结构与内容,又与济源神拳拳谱相同相似。因此,笔者将其名称中加一(心意)以明其实。
遗憾的是,至今,不仅外人难得一见其门内传承的拳谱,而且其门内传人知者也十分有限。有传藏者,最多私秘流传,从不会主动出示一二。
研究技术与历史,首先需要看到其原貌。笔者有幸获得赵堡《太极(心意)秘谱》,于是结合其他太极拳重要文献的发现,跻身于《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姬氏武学系列卷一、卷二、卷三后,以卷四分享各位。
对比赵堡太极拳各传人出版物、文章介绍可知,此本几乎包括了赵堡太极拳门内经典流传的全部主要内容,堪称经典拳谱。此谱的公开,必将为推动太极拳研究,发扬光大赵堡太极拳发挥积极作用。
五、被历史淹没的民国《李教官抗战太极拳谱》稿本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缘故,当年这些国军抗战老兵的历史,直到近年才重新走入百姓视野,这些相关文献也是如此,多数已经失传,不存。此谱是个例外。
此谱封面不存,笔者依据谱中内容,将其命名为《李教官抗战太极拳谱》以纪念这位为抗战做出贡献的武林前辈。李教官结合几十年江湖各门各派切磋交流,实战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有改进,对传播培养后代等都有贡献。李教官究竟为何高人?一直不解。笔者虽多方努力,没有进展。后来在形意拳传承微信群,抛砖引玉,经马老师指点,原来李教官正是形意拳稀有传系传人、陈氏太极拳传人、北京青龙桥赫赫有名的李炳臣前辈,今日《武魂武道总编》邵先生是其再传弟子。这一文献的公开,对李炳臣传人,对相关形意拳、太极拳、太极拳与抗战历史等研究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六、民国向瑞瑗《太极拳法》
清末民初,国破民弱,有志之士忧国忧民,其中传统武学多少传人,以各自不同社会身份,为强国须强民,强民须强身,各尽其力,尤其许多军人参与其中。由于历史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人中,多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向瑞瑗民国二十一年(1932)8月《太极拳法》是个例外。尽管目前尚未查到向瑞瑗先生的生平事迹,但从其著作可知其应该是一位军人。民国时期,军界出版了一批非卖品武术著作,这类出版物有显著特点:一般都是便于军人携带的小开本;内容多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印制精良;也多不介绍其社会师承关系。
向瑞瑗先生《太极拳法》序言中,介绍了他那个时代对太极拳源流历史,反映出当时宋书铭先生抄本拳谱中相关信息对太极社会的影响。向瑞瑗先生将其太极拳分为十段,配合演示图,尽其所知介绍,为爱好者们提供帮助。有太极拳法图解、太极拳三十六式释意,方向图,足势浅说。其太极拳三十六式是去掉其一百零八十中七十二重复的各式后所留,颇有改革的意味。就如张荫梧先生在其著作中一样,这也是军人感想敢干素质的一种反映。
向瑞瑗先生《太极拳法》将为学界提供难得文献,并引出更多学术问题。
七、高紫云《太极拳真义》稿本
此本为高紫云先生作品。封面不在,卖家自己有命名,观察其内容可知,以《太极拳真义》命名,当更为贴切。
高紫云先生祖籍河北景县大冯古庄,武术大师,早年在北京开办中华武馆,武学造诣颇深,尤善太极。卒于1963年。生前,民国著名武术家,道家北派传人高紫云先生于1929年在北京创立中华太极拳社,程砚秋、梅兰芳、王金璐等梨园名伶都曾在拳社中学习。
笔者与戴氏心意东北传人张方先生曾有交往,对戴氏心意拳戴魁先生在北京的弟子钱谨之先生交换许多信息。也为钱谨之先生确为戴魁弟子身份提供佐证。 张方先生的太极师父、丹东王辉璞先生,也与高紫云先生学过:“璞先生是丹东人,一直就生活在鸭绿江畔的那个美丽的边城里。他年轻时非常精明能干,做生意赚了很多钱;可是结婚后却患上了遗精症,经常直不起腰来,抑郁苦闷。有一天,隔壁铺面的掌柜喊他:小王,你练一练太极拳吧,兴许能治你的毛病!辉璞问:到哪儿去学?那位掌柜告诉他:去北京!北京有高人。辉璞先生不差钱,做生意也经常去北京,于是第二天就动身了。经北京生意场上的朋友介绍,他得以到当时最富盛名的武学大家高紫云先生那儿去学拳,辉璞先生备了份厚礼就登门拜师了。高先生住的四合院很气派,厅房中有很多古玩字画,一看就是大户人家。我问辉璞先生:高紫云先生的功夫真的很高吗?辉璞先生说:高!确实高!深不可测,学不了。辉璞先生真的学不了高紫云的功夫,这倒让高先生挺为难:收了人家的礼,又不能教人家功夫,过意不去!但高先生没让王辉璞失望,又把他介绍到京城的另一位大家杨禹庭先生那儿去学“绵拳”。临走之前高紫云让辉璞先生在客厅中随意挑一样东西留作纪念,辉璞先生还真不客气,早就相中了一柄剑,高紫云稍一犹豫,就摘下来送给了他。事后才知道:此剑非同一般,乃是京剧名家程砚秋先生专门为高先生定制的,以谢高先生的传授剑法之恩”
今北京敬轩武馆于2002年正式成立,由道家北派传人高紫云之嫡传弟子周晓轩先生弟子敬轩所创办。高紫云先生的更多事迹及其武学遗产,随此文献的公开,或者能引起关注及更多发现。期待之中!
八、民初无名氏《太极拳术汇解》
《太极拳术汇解》印本,民国初期太极拳出版物最早之一。二水先生对此文献曾有论述:“台湾学者考证为1912年抄录。内容依次为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含拳论本文及解四篇)、打手歌、打手撒放、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要言、太极拳小序、五字诀、撒放秘诀、走架打手行工要言、太极拳秘本(武当山真仙张三丰老师遗论、陈秀峰批注、论长拳十三势之八门、批注、太极拳着势谱、刀法四条、枪法四门。见诸台湾国立体育学院典藏本。对此存疑”
细察《太极拳术汇解》可不得了!
《太极拳术汇解》的作者汇集了三个版本而出。一个为武禹襄、李亦畲所传《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谱本,一个为陈秀峰先生自藏注解本,另一个作者眼里的《太极拳秘本》另外还有作者自己的评语。
这与其作者命名为《太极拳术汇解》符合,就如曹继武《武经汇解》一样,汇集不同版本加以注解之意思,《太极拳术汇解》也是民国张一善先生开启不同太极拳传系技术方面比较研究著作出版之前,对于太极拳拳谱不同版本的合集本。在那个时代了不起!
虽然《太极拳术汇解》的出版时间不能确定,但内容上却包含太极拳界流传拳谱的两大意义十分重大的不同版本。此两大版本,自唐豪先生开始,至今学界仍然为其相互关系、先后、源出等争论不休,因为直接涉及到太极拳的起源等大问题。
《太极拳术汇解》的出版者究竟是何人?有人认为是陈秀峰先生本人。陈秀峰(1845——1932)字敬亭,永年何营村人,杨班侯姨表弟,清朝秀才。乃“杨无敌” 杨班侯的一位著名弟子,与教莲堂、张信义、李连芳、张印堂、杨兆林、李万成等为师兄弟,1914年,应邀到北京、安阳教授袁世凯之子袁克定太极拳,人称国师(值得一提,学界也有陈延熙曾教袁世凯的儿子数年的说法)。在永年直系传人有长子陈禹德、次子陈禹模,祝景元等。
然而其中“陈秀峰先生本解曰” “ 秀峰刀法天下无双”显示不是陈先生本人口吻;“陈秀峰本”“ 直隶广平府永年县陈秀峰太极拳注解”“ 又传是城西乡河营村文生陈秀峰”直呼其名,又似为其长辈、同辈长者或局外人口吻。而“ 秀峰刀法天下无双”显示出对秀峰的了解; “传授真源武当山,真仙张三丰,传山右王宗岳,有传河南温县陈州同,又传广平府南关杨板侯,又传是城西乡河营村文生陈秀峰。板侯枪法天下第一奇绝,秀峰刀法,天下无双”则跳过杨露禅,且直夸杨板侯及陈秀峰二位,对杨露禅不知情,对杨班侯名字只能从读音中来,又似为其晚辈口吻。总之,《太极拳术汇解》一书的作者高明,但其身份还是一个谜。
无论如何,学术正如 恩师朱华先生常言:先动为师,后动为弟。实际上,此本为武禹襄及李亦畬传谱最早公开者,其中“禹襄武氏并识”书写格式,可证其底本来自武禹襄原本内容。也为与武禹襄及李亦畬传谱有别的张三丰太极拳谱版本的最早公开者!更有陈秀峰先生的心得文字,点出太极拳命名的高明之处! 全是干货!
《太极拳术汇解》价值几何?
至于其《太极拳秘本》来历及其内容不多的之谜,需要结合河北六合通背陈利传系太极拳拳传谱才能破解。太极真是一谜套一谜。
九、余姚孙蔼清家藏手抄《太极拳术》
陈微明先生《太极拳术》前有武进徐思允序,徐先生为杨澄甫、杨少侯弟子受益于孙录堂先生,序中举例当时要人学拳受益之人为实证。后文附录杨澄甫与太极拳同仁合影中,或有徐思允在内。后又关炯先生序,列举许多年过四旬、众病残之人,从陈微明先生学拳强健身体之效。继之为孙绍濂先生之序,介绍此书成书过程,记录历史并证明确实为眼光远大有贡献之人!陈微明先生自序介绍学拳经历,杨家对自己太极拳来历的介绍。另外,细察可知当年是孙禄堂先生怂恿弟子陈微明前去学艺太极,侧面反映出孙先生对太极拳的关切。此书比民国十年九月《太极拳要义》晚了一个来月,但公开了杨家太极拳十要等秘传内容。二水先生有专门研究阐述。
浙江省余姚孙蔼清先生《太极拳术》因其手抄家藏家传而珍。至于是否为陈微明先生《太极拳术》出版物之底本过录本,待有心人与核对后结论。今一并公开于本卷,以解学人对余姚孙蔼清家藏手抄《太极拳术》之惑。
十、民间太极拳抄本及稀见出版物信息
笔者因长期挖掘抢救收集,在此过程中,目睹许多珍贵太极拳文献,这些文献从名称,如方是经《太极拳经谱》本;从传系,如司新三先生传系《武当太极根宗》(开始以为此本是李瑞东传系谱,后经天津游龙太极传人出示传谱核实为其本门同一个抄本,故更名如此);从拳照及传人合影,如杨澄甫先生早年拳照、民国廿三年(1934)端阳节杨澄甫先生与习太极拳术同仁合影、流落到社会上的赵堡太极拳传人拳照;到民间不同时期不同传人的抄本拳谱,如宝山徐英石乙亥年(1935)《太极拳五字诀》抄本、民国庚辰年(1940)三月《太极拳谱 七星单刀譜》抄本;无名氏《太极拳源流》抄本;再到民国时期非卖品小范围出版物,如民国三十五年(1946)王英夫、刘鹤鸣著、贵州全省保安司令部国术研究班油印《太极拳浅说》本,民国三十八年(1949)杨重德《太极拳全书》本以及等等,更多内容,详见本卷附录。
这些历史文献,无一不具有非常价值!(详见《传统武学珍稀文献汇编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