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星期,“中东小霸王”以色列进行了政府换届,执政以色列政权十多年的内塔尼亚胡下台,新任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首次坐上了总理宝座。作为中东地区的最大变数,以色列领导人的更迭在说明着,中东的局势迎来变天。
除了以色列的总理换届外,伊朗的总统大选也牵动着全球各大势力的神经。由于特殊的国家体制,伊朗总统的实际权力相对有限,但是由于长期久拖不决的核问题以及中东乱局,伊朗的大选仍然是其国内政治变化的重要风向标。
在经过长期的计票工作后,伊朗大选结果一直持续到当地时间6月19日凌晨两点才被正式公布,现任伊朗司法总监(国家最高大法官)易卜拉欣·莱西以约62%的得票率当选第13届伊朗总统。
在伊朗国内,莱西被称为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门徒和接班人,尤其是他教士的出身,更让他成为哈梅内伊最为倚重的对象。在这次大选中,原本前任总统内贾德有希望和他一战,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被提前踢出局,这让莱西的胜选几乎板上钉钉。虽然强硬保守派背景的莱西几乎是以“躺赢”来完成此次选举,但也是因为获胜的如此顺利,也让他遭受到不少非议,尤其是不足五成的最低投票率,更是凸显了国内不少民众对他的当选并不十分支持。
那么在莱西当选伊朗总统之后,伊朗问题将走向何方?复杂多样的中东局势,将会因为莱西的当选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对于中国、美国而言,莱西的当选又会意味着什么?
第一,教士总统,莱西或成为哈梅内伊接班人有关“莱西是哈梅内伊接班人”的声音不仅出现在西方媒体捕风捉影的报道中,在伊朗国内也有很多相似的言论。如果说之前有部分人对于这一观点还存在质疑,那么从这次整个伊朗大选的全过程中,大家已经基本上默认了这一事实。
在这次大选的入围阶段,有近600人报名参加,但最终入选的只有7人,尤其是众多实力强劲的改革派人士,包括在民间极富有威望的前总统内贾德也未能入选,这无疑让外界怀疑选举中的政治操作。可即便是最后7人竞选大位,其中最有实力的候选人迈赫拉利扎德、贾里里和扎卡尼又在最后时刻接连退选,“内定之嫌”更是甚嚣尘上。
拥有宗教法学博士学位的莱西,是伊朗国内仅次于哈梅内伊的大教士之一,一直以来黑色头巾和黑色长袍的装扮,让他十分受到宗教界人士的欢迎。考虑到目前哈梅内伊的身体状况,莱西很可能走上一条“总统—最高领袖”的道路,在哈梅内伊去世后的较长时间内,成为伊朗的最高掌权者,直接与西方对话。
第二,坚定反美派,是美国人的噩梦除了中俄以外,伊朗和朝鲜是美国人最关注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美国前任总统特朗普任期内,美国无限期退出伊朗核协议,这给原本出现曙光的伊朗局势又带回到对抗的老路。还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军通过“定点清除”的方式袭击了巴格达机场附近的伊朗车队,导致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身亡。短时间内,美国很难与伊朗达成事实上的和解。
虽然矛盾难以化解,但是莱西也清楚,相较于美国的军事威胁,目前伊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美国对其发动的全面制裁。在美国的制裁下,伊朗的经济状况处在崩溃的边缘,老百姓的生活处于极端困苦之中,因此如何在确保自己“反美”立场下,选择与美国对话沟通,捞取美国的油水才是莱西真正要考虑做的。
第三,借力打力,实施“以中遏美”政策作为中东地区最重要的国家,尤其是掌握着一手的核技术,导致区域内的以色列、土耳其,包括美国都不能对伊朗等闲视之。伊朗自知自己的实力有限,没有与美国全面对抗的资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要施行“以中遏美”的政策,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对话,强化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从而削弱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话语权。
面对中国是否参与到中东问题解决的进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美国与俄罗斯前后折戟中东,让不少国人对于中国参与中东议题抱着谨慎的态度。实际上,通过上个月的巴以冲突,中国已经向世界宣示,我们做好了充当中东问题“调解者”的角色,王毅外长多次在联合国会议上重申了这一点。
既然巴以问题的解决尚有难度,那么加强和伊朗的合作就顺利得多。前段时间,王毅外长在中东行中参访了伊朗,并且和伊朗签署了长达25年的合作协议。虽然协议的具体内容没有披露,但据外界猜测,今后伊朗对华出口的原油量将提升好几倍,这对于缓解伊朗石油出口困境,和保障中国的石油运输线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更令人激动的一点是,此项协议是由人民币结算,这既有助于伊朗摆脱石油美元的霸权,也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莱西上台后,他会在大国博弈中巧妙利用中俄与美国的矛盾,狠狠地宰上美国一刀,让美国人难以像之前那样在中东呼风唤雨。
莱西上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美国几十年中陷入中东的乱局中无法自拔,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在中东实现“突围”。尤其是现在的中东人民已经受够了美国霸权后,中国在该地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更有了市场。
无论是从外交、能源还是国际话语权方面,莱西的上台都预示着中国对伊关系新格局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