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德国的最新临床研究发现,辉瑞/BioNtec++h联合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可能会引发一种罕见的以T细胞为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这引发了市场对mRNA疫苗不良反应的关注。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肝脏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血清转氨酶升高、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组织学特征为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界面性肝炎,严重病例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上述研究于4月21日刊发在肝病领域国际权威期刊《肝病学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作者单位包括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病理研究所、德国癌症协会等。
作为核酸疫苗的一种,mRNA疫苗的临床运用始于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后,因研发周期短、保护率高,该疫苗技术路线在疫苗行业中崛起,并掀起全球开发热潮。BNT162b2是目前全球最早广泛使用的mRNA新冠疫苗之一。
来自德国的这项临床研究披露了一名52岁男性接种2剂BNT162b2疫苗后出现急性肝炎双峰发作(两次接种后均发作),而这名男性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外无其他病史。
该研究团队认为,接种BNT162b2疫苗可能通过引发的细胞免疫机制引起免疫介导的肝炎。而这些结果暗示:T细胞是这种疫苗相关免疫性肝炎的关键致病性免疫细胞类型,这种肝炎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种新亚型。
如何看待该研究结果?
在该研究发表之前,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曾在当地时间4月8日公布了对上述案例的讨论结果,结论是:现有的证据还不支持新冠mRNA疫苗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目前也不需要更新疫苗的产品信息。
欧洲药品管理局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测任何新的情况报告,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今年4月份,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等研究团队在英国《Journal of Autoimmunity》上发布了一篇题为《Autoimmune conditions following mRNA (BNT162b2) and inactivated(CoronaVac) COVID-19vaccination: A descriptive cohort study among 1.1 million vaccinated people in Hong Kong》的研究,揭示了香港110万人接种新冠疫苗后的自身免疫情况,结论显示:在接种mRNA疫苗BNT162b2疫苗以及灭活疫苗科兴疫苗后,需要住院治疗的自身免疫疾病非常罕见,其发病率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相似。
对于德国方面披露的个案现象,目前有疫苗行业人士认为,还需要持续研究。
“BNT162b2疫苗采用了脂质体包裹技术,而脂质体或容易在人体肝部出现富集,这是此前行业对于mRNA疫苗存在的一种安全性担忧,但临床研究并未观测到相关问题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之前,新冠病毒主要影响的是呼吸道和肺部,和肝脏的关联不大,但最近有一些新的报道指出,奥密克戎会侵染肝脏,并造成小儿急性肝炎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毒侵染肝脏的话,再加上脂质体携带的疫苗抗原也在肝部富集的话,情况可能会变得很复杂。最终情况是怎样的,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可以揭示。”有疫苗企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这样表示。
mRNA疫苗开发最具有挑战的地方,在于化学修饰与递送系统。如何特异性地将mRNA递送进入靶细胞需要解决三大难点:胞外屏障、内体逃逸与胞内免疫。mRNA疫苗只有经过这三重考验后才到达细胞内靶部位,最终发挥功能。脂质体是目前递送mRNA最有效的非病毒载体。
不过,也有疫苗企业人士认为,mRNA疫苗的脂质体在肝部的富集,引发了非预期的T细胞过度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原因在于疫苗接种的量很小,难以到达肝脏。“上述个案出现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目前还无法判断,仍需要有足够多的案例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