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屿因其本身面积有限,故而很少出现两个国家挤在一个小岛上的情况,当然罕见不等于没有,诸如爱尔兰岛上的爱尔兰共和国与英国、海地岛上的海地共和国与多米尼加共和国等。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一对是位于帝汶岛上的印度尼西亚与东帝汶,两者在地理上虽然近在咫尺,但命运却天差地别。尽管印尼本身并不属于特别发达的国家,但各项指标与东帝汶比起来却还是要高出一大截。
仅仅从体量上说,东帝汶与印度尼西亚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印尼囊括了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大部分岛屿,唯独在东南部的帝汶岛上独立出一个小小的东帝汶,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让人理解的事情。不过当我们认真追溯两者在进入近代以前超过400年的历史之后,你就会明白它们的分道扬镳实属意料之中。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印尼确实是一个庞大的“万岛之国”,但这个国家的版图却是继承自远道而来的殖民宗主国——荷兰,换句话说在荷兰人到来之前印尼从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图-东帝汶机场
荷兰人于公元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进入东南亚,在此之前印尼群岛由各个大大小小的土邦分区统治,这些土邦之间互不隶属、自成一系,而帝汶岛则先后被室利佛逝王国和满者伯夷王国统治。如果按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的话,即使后来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不会合并为一个国家,至少帝汶岛也会归入一个国家之下,但很可惜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先于荷兰人抵达这里的是葡萄牙人,在控制了海上要道马六甲之后,葡萄牙开始向东拓展并占据盛产香料的帝汶岛。
然而葡萄牙人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后来居上的荷兰人很快就对前者的殖民体系发起挑战,并且自西向东地压缩葡萄牙人的殖民区域。公元1613年,荷兰在取代葡萄牙在马六甲的统治之后侵入帝汶岛西部,自此帝汶岛形成东西两股势力并存的局面。出乎意料的是这样的局面十分稳固并且连续维持超过四个世纪,在此期间葡萄牙始终保有帝汶岛东部,亦即今天东帝汶的范围;而荷兰在控制帝汶岛西部的同时,还出兵控制了广阔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建立起庞大的“荷属东印度”。
图-东帝汶风情
公元1859年,在互相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荷兰与葡萄牙双方正式达成瓜分帝汶岛的协议,于是东帝汶与西帝汶的分治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本来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帝汶岛在两种势力、两种文化长达数百年的统治下逐渐发生分化,尤其在进入近代之后东帝汶对印尼的认同感越来越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强势入侵东南亚,包括印尼与东帝汶在内的诸多地区尽数沦入日本人之手,而在短暂的沦陷期内印尼和东帝汶均萌生出愈演愈烈的民族意识。随着日本战败投降,荷兰与葡萄牙卷土重来,不过当地人显然已经不愿意回到以往的被殖民状态当中。
1945年,印度尼西亚率先宣布独立,在同荷兰人打了若干仗之后取得完全的自主权,而东帝汶则直到1975年才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此时印度尼西亚已经得到三十年的独立发展,各种条件相比东帝汶要优越得多,而不巧的是东帝汶国内却分裂为“赞同独立”、“赞同葡萄牙统治”和“赞同与印尼合并”三个派别。几乎在葡萄牙势力撤出的同时,印尼武装侵入东帝汶并宣布后者为其第27个省,此后东帝汶遭到印尼占领长达27年。
图-航拍帝汶岛
2002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抗争之下,东帝汶方才从印尼版图中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