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黄湾和六屋湾之间有一条泥土路,上到陡坡处和一条河堤路连接在一起,整个形成像羊肠一样蜿蜒曲折、波浪起伏而并不宽阔的泥巴路。这条羊肠小道是楼子湾、徐家田、祝家畈等村孩子上学的必经之路,也是人们去往祝家湾赶集和贩卖青菜的黄金要道。他们靠近界河,水源好,在很早就自发地形成了家家种植蔬菜的基地,在镇上集中批发,输往汉口,因此,这条泥巴路在十多年前改道之前平时异常地繁华。
观音堂就位于这条羊肠大道的陡坡处的一个土墩子上,是一个很宽阔很平坦的“小高原”。
当时,观音堂是全镇四所初中中的一所,每个年级两个班,那个时候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制,在小升初的过程中,淘汰了几乎一大半的学生,因此,学生并不是特别多。每年元宵节的时候,这里也是附近村子上庙玩灯敬神的地方。
在李畈小学经过几年认真学习,参加完严格的小学升初中考试后,我如愿考上了初中,进入观音堂所在的李畈中学,在这里完成了整个的初中学业。老师也大部分来自附近这些村子,他们中很多人的身影,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作彬老师是初一的班主任,六屋湾人,标准的国字脸,不修边幅,性格随和,教我们语文。他是我的文言文的启蒙老师,人生的第一篇文言文是《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就是这篇现在看来极其简单易懂的文言文,里面很多地方古今词义不同,及形容词的以动用法,从小学上来初次接触古文,在当初给我们增加很大困难。授课时他教我们知道在每篇文言文下面的注释里面认真记忆,背诵,初学文言文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要在每篇文言文里潜移默化地去逐渐加深理解和领悟古今词义。在后面学习《黔之驴》时受益匪浅,而且渐渐喜欢并终身爱上古文这种形式。
作彬老师不仅教语文,而且他的水墨画画得非常的好,也是学校唯一的美术课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迷恋上画画,和他有很大关系。后来他退休后,在镇上开了一家“翰墨书院”的店子,春节前写一些对联,画一些画出售,平时卖一些学生学习用品,人生自得其乐。
祝楚才老师是祝家畈人,他教我们代数与几何。那时候他很年轻,讲课时激情澎湃,声如洪钟。妻子带着孩子,独自一个人在家里种了很多蔬菜。每天天没亮,楚材老师就奔波几个来回,将前一天下午和晚上整理好的成筐成筐的蔬菜,沿着那条羊肠小道挑着几大担到镇上去贩卖给小菜批发商,批发商再乖坐火车贩卖到汉口,每天如此。火车到祝家湾站经常晚点,很多次上午的数学课无法及时上课,甚至整堂课都没赶上,他就抽班会课、或音乐课、体育课的时间调整课程,一学期数学课进度总算不会落下。
刘国斌老师教我们初二、初三语文。那时他大约50来岁,长得胖胖的,戴了一副近视眼镜,经常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毕挺毕挺的,很严肃。他是小黄湾人,刚教我们没多久,他就发现大部分同学语文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于是自己花费了巨大精力在家里整理了一套成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用a4纸油印出来,发给同学们背诵记忆,逐一讲解。在这种几乎推倒重来的学习过程中,使大家的语文基础知识一下子得到飞跃提高。
让启和老师是另一位教我们的数学老师,也是我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的一位老师。他四十多岁,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个子不高,络腮胡子,国字脸,一手漂亮的楷体字,规规整整。好像全年都是那件蓝色的卡其布的中山装。他烟瘾很大,每次晚自习辅导我们的时候,老远就闻到一股难闻的烟味,右手几个指甲被烟熏得焦黄焦黄的。他教书认真负责,一道数学例题用好几种方式讲解,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他教初二的时候,每逢中考前几个月,都会耗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家里整理出很多往年中考的数学例题,详细列出答案,贴在学校入口处两侧墙上的黑板上,供初三的同学学习。那时候农村的学校,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相关学习题解的,更不会像今天这么丰富。他的这种无私的动作,给很多初三同学帮助很大,很多初三学生都抽课余时间站在板凳上,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抄写,学习。他淳朴善良的越界行为,还是引致初三数学老师的不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导致两年后被调往外校,那是后话。
他有时候会在课堂上跟我们提到,在他调来观音堂之前,在另一个学校教书的时候,曾经默默帮扶一个学生直到考上大学。那个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但是家里生活出奇的贫困,连学费都无法承担得起,在得知情况后,他默默持续地资助这位学生,那是他最引以为骄傲的事。
我那时候总以为教数学的老师不会教别的课程,直到有一天晚自习,有一道物理题不会做,他转到我身边,我壮着胆子问他:
“让老师,请问这道题怎么做?我做了好久做不出来!”
他拿起题目认真的看了看,思索了一会儿,说,“这道题有点难,我明天告诉你。”
第二天下午吃饭的时候,经过教师宿舍他家门口,他看见我喊我:“梁斌,你进来!”我走进他的房间,在老旧的长条书桌上,他拿出一张早已用红色钢笔写好字的纸给我看。原来正是昨天晚上问他的那道物理题。他认真的讲解给我听,在已知条件里面七弯八拐地算出新的条件,再按正常的公式套进去,求出答案,我一下子恍然大悟。他说,“以后有遇到不懂的任何题目,可以来找我!”我突然对他敬仰有加。
那年夏天的一天,上早自习的时候,他拿了一本《中国共产党章程》给到我,说,“梁斌,你是班长,今后每天早上就带领同学朗读这本章程。”原来他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从此,每天早自习,我都准时拿出这本章程,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一直到这年的学期结束,暑假来临。
让老师不仅数学教得好,还打得一手好篮球,出手矫健,三步跨栏命中率极高,在组织的教师篮球友谊赛里面是主力队员,我们学生非常喜欢看他的精彩投篮。
后来有一天上班会课的时候,国斌老师和让老师一起走上讲台。我们感到很奇怪,班会从来没有两个老师一起在讲台上的。
果不其然,国斌老师神情忧郁地和大家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让老师今天是和大家辞行的,他要到另外一个学校去,他舍不得大家,想和大家做一个告别。现在,请让老师给大家讲几句话。”全班瞬间肃然,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相处近两年的恩施突然要离开,大家感到非常难舍,心情很难过,有几个女同学开始抽泣。然而当听到说让老师给大家讲几句话,大家又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持久不衰。
让老师巡望了所有的同学一遍,停顿了一下,声音温和地说,“同学们,马上就要中考了,希望你们在新的数学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复习,争取考上一个好的高中,你们不久以后,然后相互分别,有的甚至终生都不会相见,但是现在这段时光是你们终生难忘的。我虽然明天就要走了,但我非常高兴和你们曾经在一起的这一年多的时光。”掌声再一次经久不息。
国斌老师又点名,让我代表全班同学发言,这件事太突然了,我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思维考虑了一会儿,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道,“敬爱的让老师,您……”,就已经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说下去,“希望您在新的学校,工作一切顺利,保重身体……,也希望让老师……,有空常回来看看我们!……”。
这是我永远难以忘记的一段师生告别。
观音堂还有很多老师值得我怀念,有教英语挺着大肚子坚持教我们的刘老师,有表情严肃一丝不苟教我们社会发展简史的李老师,还要教初三几何的黄顺则老师,教初三英语的高个子老师,等等。
结束了初中学业之后,回想起从小学到初中一路走来的学习历程,对这些老师总是难以忘怀,也怀有特别深的感情。这些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是当时那个年代典型的乡村教师,并没有固定编制;他们的配偶在家里辛苦地种田种地,带养孩子,任劳任怨;他们身兼两职,既是老师又是农民,在教书的空隙里,也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忙碌自家的责任田;他们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好像十几块钱,即使这点微博工资也不是每个月都能领到的,而是要几个月甚至大半年才拿得到,甚至还会被种种理由克扣募捐;虽然,他们心有怨言,但是对乡村教育从来都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暑尽秋来,守望讲台。
每当回想起这些,我总是怀念他们,感恩他们,是他们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教我做一个善良正直淳朴的人,让我学会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后再也没有这么深厚的师生情谊,和难忘的镜头,他们的样貌永远扎根于我的脑海深处。可以说,没有他们,我就不会在人生的波浪困苦中,愈挫愈勇,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