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下午12点21分,美国加州911接到一通电话,随后,一辆救护车呼啸而出。
当医护人员飞速赶到洛杉矶何蓓尔山的一户住宅时,他们才发现,需要紧急救护的是已经陷入休克状态的天王巨星迈克尔·杰克逊。
短短两个小时以后,美国西部时间下午14点26分,医院宣布,迈克尔·杰克逊心脏停止跳动。
至此,围绕在一代音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身上的所有赞美、争议、喧嚣都为之一顿,他以一种突然地方式离开了我们,终年才50岁。
在他不算漫长的一生中,他曾拥有过无数荣誉,但因为大量媒体和舆论场的反复冲刷,迈克尔开始失去笼罩他的神话光环,与负面新闻纠缠在了一起。
有些人开始指责他从音乐巨星、仁慈的天王,变成了残忍、喜欢男童的强奸犯,也有人为他出声反驳,指责这些说法都是阴谋和诽谤。
随着死亡,这些争辩对于他来说都失去了意义。但有些事,随着死亡,却渐渐浮出水面,对于我们,对于他的追随者而言,这些至关重要的。
譬如说,围绕迈克尔·杰克逊一生的几大“污点”,漂白,整容、氧气舱、剽窃和“娈童案”。
成长之路1958年8月29日,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业小城盖瑞市的一个黑人家庭。他的父亲约瑟夫是一名钢铁厂的起重机操作员,杰克逊的母亲则是一位在百货商店工作的店员。
在他的家庭里,杰克逊排行老七,他们家足足有9个孩子。因为经济状况太过窘迫,杰克逊的父亲还曾兼职过拳击手贴补家用。
由于杰克逊的父亲约瑟夫出身自路德教牧师家庭,他从小受教育的的方式十分直接,就是训诫、挨打和对上帝的虔诚,所有他成为父亲后,也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
严酷的父爱给迈克尔·杰克逊的童年带来了极大的阴影。
1993年2月,已经贵为“流行音乐之王”的迈克尔·杰克逊破天荒地在自己的“梦幻庄园”接受了奥普拉温弗瑞的采访。
时年35岁的流行音乐之王在被问及与父亲的关系时,竟然双手掩面,痛哭起来。他还曾说:“曾经有很长时间,如果父亲来看我,我就会感到恶心,甚至想呕吐。”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音乐界,毫无疑问是被白人统治着的,但那也是一个谁都可以靠音乐改变命运的年代,迈克尔的父亲约瑟夫就是这么认为,他坚信,可以用音乐改变白人对黑人的看法,用音乐过上富足的生活。
约瑟夫是一个演奏电吉他的好手,他的妻子和他有着同样的喜好,她会弹钢琴,还会吹单簧管。
为了实现经济自由,约瑟夫曾经放弃过工作,与他的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名叫“猎鹰”的乐队,可惜的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既有着来自父母的天赋遗传,也有着浓厚的音乐氛围,这个家庭里的9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有着音乐上的天赋。
约瑟夫慢慢意识到,似乎可以将孩子们集中起来接受音乐训练了,和其中自然也包括了5岁的迈克尔。
约瑟夫拿出本就不多的生活费,用一大部分购置了各种乐器,并安排孩子们在晚上去附近的夜总会演出,这样在训练的同时,还能赚取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支撑他们这个庞大的家庭。
1963年,年仅5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在父亲的计划下,和他的4位哥哥组成了“杰克逊五兄弟”乐队,其中主唱就是年纪最小的迈克尔。
与约瑟夫自己和儿子组成的“猎鹰”乐队不同,“杰克逊五兄弟”乐队在随后的数年里发表了数张音乐专辑,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度成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最成功的流行音乐组合之一。
虽然在组合中,迈克尔的年龄最小,但他的音乐才能是最突出的,杰克逊五兄弟乐队的大部分演出都是以他为核心进行的。
在一次公演中,迈克尔被一家音乐公司一眼相中,在70年代以后,他慢慢脱离了乐队,开始发表个人专辑。
1979年8月10日,迈克尔·杰克逊正式单飞,并且发布了单飞后首张专辑《Off the Wall》(墙外),这张专辑让迈克尔从一个小有名气的童星一跃成为了一个极具开创性天赋的音乐人。
流行音乐之王上世纪80年代是迈克尔·杰克逊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是他成为音乐神话的时期。在这个年代,只要是经受过流行音乐洗礼的人,都绕不开迈克尔·杰克逊这个名字。
1982年,他发行了专辑《颤栗者》,这成了他音乐生涯的代表作。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他的专辑《颤栗》销量达1.04亿,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畅销的唱片。
这张专辑还被收录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家录音记录档案里,它跨过了音乐的边界,成了美国文化、历史甚至是审美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单曲《颤栗者》的音乐录影带是全球第一支现代MV,曾有权威乐评人说过:
“如果没有迈克尔·杰克逊的出现,那么世界流行音乐的进程至少向后20年,而MV至少要推迟50年后才出现。”
哪怕获得如此殊荣,他也没有停下进步的脚步,在一年以后,25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因为一种舞步再次让全世界为之尖叫。
1983年5月16日,迈克尔在参加“摩城唱片25周年:昨天,今天,永远”时,首次展示出了独门舞步。
这种仿佛不受地球引力影响,漫步在月球一般的舞步,被人们称为“太空步”。现场所有观众为之尖叫,他们不敢相信这真的是地球人能跳出的舞步。
在接受采访时,有观众惊叹道:“这真的不是一个长着黑皮肤的外星人么?”
演出结束后,来到后台的迈克尔被一拥而上的亲友团团围住,他们拥抱,亲吻,并祝贺他将获得永载史册的成功时,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走过来看着他,对未来的舞王提出疑问:“你说,谁才能教你跳出那样的舞蹈?”
迈克尔想了想,笑着回答道:“我想,大概是苦练吧。”
从1983年到今天,迈克尔·杰克逊的这一舞步被全世界各界人士在各种场合进行过无数次模仿,但他从未被超越。
1989年,刚迈入30岁的迈克尔·杰克逊,在一次颁奖礼上,被美国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称为“流行音乐之王”,这是这个名号首次出现在他身上。
自此以后,他每到一处,都会有歌迷带着印有“流行音乐之王”的横幅来为他助威,这一无上的荣誉称号也一直伴随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实至名归。
1992年10月1日,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巡回演唱会更是提起迈克尔杰克逊就绕不开的传奇。
在能容纳7万人的演唱会上,硬生生挤进了72000多名观众,更多的粉丝只能在场外旁听,听众一度多达20万人。
为了维持现场秩序,罗马政府不得不安排军队维持秩序,举办方也安置了近2000人的医疗团队随时待命。
演唱会整整持续了3天,据统计,当场晕倒的就有5000余人,算起来平均不到1分钟就有10个歌迷兴奋到昏迷。
网上流传有60万人参加这场演唱会,23人因为演唱会踩踏或自身原因猝死,幸运的是,这只是谣传,并没有人在这场音乐盛典中丧生,会场也容纳不下60万人参与。
7万余人就将演唱会现场堆得水泄不通。
毁誉参半的人生1979年1月,20岁的迈克尔·杰克逊曾捐献大量图书给芝加哥图书馆,随着迈克尔·杰克逊音乐事业的一步步蓬勃发展,他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也一步步水涨船高。
在1984年,一次意外事件正式开始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慈善之路。
同年年初,迈克尔·杰克逊在为百事可乐公司拍摄广告时,由于演出时的镁弹摆放失误,镁弹在迈克尔两边炸开,火星溅到他的头发上,着了起来。
当时拍摄现场乱成了一团,因为伴随着爆炸声响,工作人员还以为他遭到了枪击,百事可乐公司的董事们吓得挤在一个角落里,惊恐万分。
经过医院检查,这次事故导致他后脑勺三度烧伤,险些伤到颅骨。一位医生曾说:“他能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
后来有百事可乐公司的董事在采访时说道:“如果当时他真的被烧坏了,那每一个美国儿童在喝百事可乐时,嘴里会是一种多么苦的滋味啊!”
百事可乐公司知道迈克尔·杰克逊会起诉,事实上,他确实那么做了,因为这件事情的发酵,百事可乐的销量有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也支付了一笔高额的赔偿金——150万美元。
迈克尔·杰克逊将这笔钱悉数捐给了“迈克尔·杰克逊烧伤治疗中心”,因为他在医院时,看到了许多烧伤患者苦不堪言,他说:“我觉得我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
在烧伤中心时,迈克尔看到了一个用来治疗烧伤病人的治疗舱,玩心大发的他想躺进去试一试,结果被人用相机拍了下来,成了外人攻击他的一大黑点:“迈克尔·杰克逊躺在氧气舱里想永葆青春”。
事后在接受采访时,他也是哭笑不得,不懂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这种鬼话。
然而这样的污蔑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慈善事业。
到了1985年1月,27岁的迈克尔参与创作了举世闻名的赈灾歌曲《We Are The World》,这首单曲为非洲饥民带去了5000万美元的捐款。
也是从这个阶段起,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这方面的以人道主义为主题的创作开始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迈克尔·杰克逊拥有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因为在慈善事业上的巨大贡献,在他50年的人生里,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已知的捐款就超过了3亿美元,无数人因为他的帮助远离了饥饿,走出了贫困,改变了人生。
就是这样一位在慈善事业上投入甚广的天王巨星,在90年代,却迎来了他的反转人生。
1993年,迈克尔·杰克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巡回演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9月份,一个男性未成年人乔迪·钱德勒,控告迈克尔·杰克逊在他的梦幻庄园对他进行性侵犯。
此事一出,迈克尔的循环演出不得不停止,他的艺术之路也因此一落千丈。
这起案件对迈克尔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旷日持久的审判耗尽了他所有的精力,为了早日结束折磨,他不得不向所谓的“受害者”低头。
为了结束审判,他接受了庭外和解,支付了2200万美元。
然而在10年之后,2003年,又出现了一名男性未成年人对他提起诉讼,罪名还是性侵犯。这起案件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取证,全部被法院判定为无罪。
但长达一年的跟踪调查这次彻底耗尽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耐心,他搬离了美国,而且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喜欢孩子的迈克尔表明:“今后我不会再和孩子们有亲密的举动。”
但在2009年6月26日,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的第二天,第一起娈童案的受害者,已经是成年人的原告乔迪·钱德勒正式发表声明称,他在听闻迈克尔的死讯后再也无法保持沉默。
他爆料出,当年的控告纯属子虚乌有,完全是他的父亲为了钱财,不惜以违禁药物控制、催眠他说出录音,这才酿成了轰动全美的骗局,他真诚的向已经离世的迈克尔·杰克逊道歉。
对乐于救助儿童的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他最终还是带着两次沦为“娈童案”被告的身份离开了人世。
生前百口莫辩的污名,在死后第二天就证明了清白,这种迟来的歉意实在可笑。
在迈克尔深陷娈童案前一年,他被一位来自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歌手兼作曲家克丽丝特尔·卡蒂埃起诉,《危险》一曲剽窃了她的同名创作,并索赔4000万美元的损害赔偿。
然而经过法庭的审判,最终裁定迈克尔没有侵权。
在迈克尔死后,除了娈童案得到了真相,迈克尔的肤色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证实。
作为非裔美国人,迈克尔·杰克逊的肤色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慢慢变白,无数媒体、民众怀疑他漂白了皮肤。
哪怕迈克尔无数次解释是因为白癜风和化妆才造成的肤色变白,无数次呼吁抵制种族歧视,无数次说过为自己是黑人而自豪,仍有大批“有心人”刻意将他塑造成一个漂白皮肤,抛弃自己种族的黑人天王巨星。
更离谱的,还有指控迈克尔·杰克逊为了变白进行过植皮手术。
终于,在他死后的尸检报告里,所有的一切有了清白的回答。报告中明确地指出:皮肤显示无黑色素染色。黑色素细胞尽管出现,但是数量减少。其余病变不明显。无瘢痕组织,缝合伤口。
在2003的一次访谈中,迈克尔·杰克逊首次正面提及了他整2次鼻子的原因。他的父亲自小起就会当着外人的面,指着迈克尔的鼻子说:“天哪,这鼻子真大,丑极了,这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的。”
迈克尔说:“我觉得非常难堪,我想把自己藏起来,或者干脆死掉算了,可我还要继续上台表演,而且还要接受别人的各种打量。”
为此,迈克尔做过两次的鼻部整形,还接受过外科手术使下巴有了美人沟。
迈克尔·杰克逊在世之时,除了“流行音乐之王”的美誉,“怪人”是媒体赋予他的另一个称呼。
国外很多小报、媒体对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不间断恶意宣传,编织出漂白皮肤、氧气舱等新闻事件,在出现娈童、整容、梦幻庄园等话题时借机煽风点火,不断地将他妖魔化。
在世时的诸多污蔑,在过世后却被证实了清白,迈克尔·杰克逊的一生就像他斑驳的肤色一样,喜忧掺半。
迈克尔·杰克逊像一个藏在迷雾里的人,唯一肯定的是,他是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流行音乐之王”。
参考资料:
何映宇《忌日即狂欢 迈克尔·杰克逊 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偶像”》
孙菲雪《走不出童年阴影的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
GETTY;何子维《颠覆者迈克尔·杰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