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时政

什么是最大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19:50:00 浏览1037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光明日报记者 张颖天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21世纪初期,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选择变得纷繁多样,如何构建一个凝聚全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重要且紧迫。

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

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党的十八大作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安排,中国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越走越坚定。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俞复玲(右)乘坐雷锋主题专列时留影。新华社发

立心铸魂: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

时间倒回到2006年,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近30个年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四。伴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融、多元观念,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和活跃。

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产生了一些社会矛盾和价值失落:“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等丑闻频繁发生,拷问着社会良知的底线。如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凝聚起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时代课题。

2006年10月11日下午3时05分。北京。人民大会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立心铸魂的重大战略命题正式开启。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首要任务。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致力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作了具体部署。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新要求,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2018年3月,“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写入宪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一系列战略部署,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在一个个历史节点上,我们党通过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培育践行:在生动实践中谱写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凯歌

中国五千年文明浩浩汤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润泽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践行的道德依归。

——延续根脉,以文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坚守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变的守望。从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到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观,到“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的友爱观……都是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延续根脉,家庭为基。中央文明办积极开展“文明家庭祝福祖国”等活动,研究起草全国文明家庭动态管理办法等工作,家教家风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

立德树人,教育先行。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全国的教育领域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崇德向善,久久为功。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世界互联互通、文明交流互鉴的今天,在多样价值选择竞相涌流的今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的先进事迹依然能让人热泪盈眶。

张富清、王继才、杜富国、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每个名字和集体都是闪光的名片,在新时代彰显着榜样引领的力量;黄大年、袁隆平、黄旭华、叶培建、黄文秀……他们为国家、民族、人民,奉献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诠释着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道德建设。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选表彰了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各地也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自200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已陪伴我们走过了19个年头,百余位楷模汇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截至2021年4月9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已举办107场,从天津滨海到湘江两畔,从解读“良法善治”到弘扬“雷锋精神”,从实地讲座到“云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种子”在全国播撒,形成了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

——在爱国担当中诠释中国当代精神。

从载人航天精神到新时代北斗精神,从抗震救灾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政治坚定、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精神感人的杰出典型。这些杰出典型用自己的爱国担当为时代发展进步鞠躬尽瘁,高扬起一面面镌刻历史光辉印记的精神旗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020年的中国适逢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孕育的脱贫攻坚精神,在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英勇行动中诞生的伟大抗疫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折射出当代中国的精神气度。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凯歌一路高唱。

时代强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我国的文化建设百花竞放、硕果累累,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文化遗产焕发活力。“十三五”期间,我国已有42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居世界前列。为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更多新型文化业态被发掘出来,“云展览”“云游博物馆”等新科技充分赋能,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生机。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力作。电视剧《山海情》《跨过鸭绿江》《大江大河》等文艺作品,创造了中国文艺的新景观;与此同时,中国文艺也在不断寻求中国风格和国际表达的融通,中华文化的标识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做强文化内核,让品类丰富的优质文化服务“百花争妍”。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各大博物馆、图书馆亮相,建设书香中国的步履扎实推进;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的精神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蓝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我国文化建设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新的跨越。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2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群贤毕至

访客
余安渔阳 余安渔阳2022-06-05 11:28:27 | 回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文明新风得到广泛弘扬,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不断筑牢,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凯歌一路高唱。时代强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
鸢旧辞别 鸢旧辞别2022-06-05 14:24:05 | 回复 为国家意志的体现。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确立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一系列战略部署,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