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黑客发生过的世界性攻击有哪些
1.ANONYMOUS
Anonymous, 匿名者,全球最大的政治性黑客组织,以对一些国家的政府网站,和企业网站实施攻击而出名。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Anonymous第一时间在 youtube上上传了视频,向IS宣战。人们从此记住了这个组织,特别是那个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Guy Fawkes masks:以16世纪英国革命英雄Guy Fawkes(盖·福克斯)的脸为原型而创造)的组织标志,从此深入人心。Anonymous,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黑客组织,在美国,欧洲,非洲,南美等 世界各地都有其分部。该组织的宗旨是:反对社会各行各业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只要看到有这种现象的发生,他们就会像Guy Fawkes那样,把自己当作一个正义的战士,与不平等现象进行斗争。攻击山达基教会;侵入五角大楼网络系统;由于拒绝给维基公司支付费用,他们对 Visa(维萨),PayPal(贝宝),MasterCard(万事达)等三家公司发动了攻击;侵入了一些属于ISIS的网站等等,这些就是该组织的 “辉煌事迹”。许多来自荷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以及土耳其的黑客,因涉嫌属于Anonymous成员,已经被逮捕。
2.LIZARD SQUAD
该 组织热衷于攻击一些政府,大型企业的相关网站。在他们看来,攻击这些网站,才能体现出组织的高调姿态。其中就包括攻击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官网和 Facebook。他们对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网站实施攻击,使得该网站陷入了瘫痪,用户在输入该网址后,会出现一个404-not-found的界面,以致 无法查询航班信息。虽然Facebook否认自己的网站遭到了攻击,但Lizard Squad确实对Facebook进行了DDoS攻击,使其在一段时间无法提供服务。该组织还攻击了索尼和微软两家公司,并在索尼公司的服务器上贴出了 ISIS的旗子。一些在美国和英国的该组织成员,遭到了逮捕。原因是他们利用Xbox和PlayStation等娱乐设备发动了攻击。
3.THE LEVEL SEVEN CREW
前 几年,The Level Seven Crew曾是最臭名昭著的黑客组织之一。该组织曾参与了一些发生在1999年的攻击事件,但在2000年以后,The Level Seven Crew好像就销声匿迹了。该组织的命名灵感是来自于一款叫“但丁地狱”的游戏,其中的第七级地狱,是最恐怖的一级。该组织成员认为,这个含义与他们的组 织相配,所以名字由此而来。在他们的攻击受害者名单中,赫然在列的是,美国第一国家银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驻中国大使馆网站,以及喜 来登酒店等。
4.CHAOS COMPUTER CLUB
Chaos Computer Club(混沌计算机俱乐部),欧洲最大的黑客联盟,1980年成立于德国柏林。CCC(Chaos Computer Club)是世界上黑客攻击技术最好的组织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起,该组织就开始对公众介绍一些常见黑客攻击方式,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CCC主要致 力于,研究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服务网站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他们表示,在开始工作之前,都会查阅相关的法律文献,来弄清哪些是属于非法窃听,以及在黑客领 域的合法灰色地带,并加以注意,来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该组织利用Bildschirmtext页面,从汉堡一家银行盗走了134000马克。而在将这些 马克全部归还之后,他们表述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这次网络攻击证明了,在银行网络系统中存在着安全漏洞。而法院判决他们的罪名并不是这个,而是向间谍组织克 格勃(KGB)出售了有关联邦政府和企业的核心数据。
5.LULZSEC
Lulzsec, 简称Lulz Security,成立于2011年,Anonymous实施的HB Garry攻击事件之后。它可以看作是Anonymous的一个分支。自从那时起,他们有了自己组织的口号:”你的安全防护简直可笑“。Lulz Security的攻击处女作是侵入Fox网站。紧接着,2011年,他们攻击了索尼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相关网站。在2012年,由于组织头目 Sabu的泄密,FBI逮捕了该组织的成员。
6.SYRIAN ELECTRONIC ARMY
Syrian Electric Army(叙利亚电子军),又名SEA,是有一个有着极强目标攻击性质的组织。他们成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消灭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他们被看作是叙利亚总 统Bashar al-Assad的坚强拥趸,同时宣称是叙利亚的希望之星。对于最近发生在叙利亚境内的起义事件,他们会站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帮助政府,进行解 决,绝不会袖手旁观。新朋友请关注「E安全」微信搜公众号EAQapp
他 们在完成了攻击之后,会在该网站上
追答
他 们在完成了攻击之后,会在该网站上留下叙利亚国旗,以证明这是他们干的。该组织通常采用的攻击方式包括, 网路钓鱼,DDoS攻击,发送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等。他们的攻击目标很明确,特别是针对在Twitter和 Facebook上,一些具有公众影响力的用户,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奇的账户。
7.GLOBALHELL
这 是一个由一名叫做Patrick Gregory的街头帮派分子建立的黑客组织。他们攻击了115家网站,摧毁其全部的数据,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万美元。你可能会觉得,该组织的头目是 一个古惑仔,那么它与传统意义的黑帮组织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这样想的话,你大错特错了。因为在美国军方的官网上,都曾留下了它的攻击足迹。
8.NETWORK CRACK PROGRAM HACKER GROUP
据报道,NCPH是1994年在中国成立的黑客组织。它是由一个叫做谭戴林的中国军人创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支持的背景。
9.TEAMP0ISON
TeamPoison, 由一个年仅16岁,黑客名为Trick的少年于2010年建立。该组织的攻击活动包括了:侵入北约, Facebook,每日邮报,以及英国捍卫者联盟等组织机构的网站,其中还包括入侵前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私人账户。该组织在2012年解散,2015年,原成员重新组成了一个安全研究小组。
10.TARH ANDISHAN
Trah Andishan,一个伊朗的黑客组织,由20个才华横溢的资深黑客组成。据伊朗媒体报道,该组织的相关人员研发出了Stuxnet蠕虫病毒,但却被美国 和以色列相关情报人员用来对Tarh Andishan实施攻击。该组织的“行动”范围广泛,涉及世界各地。在许多人看来,该组织的最终目的是,想要控制全世界基于Web的网络系统。
他 们攻击的对象包括许多安全系统和航空公司的网络系统。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攻击,要算是Operation Cleaver(手术刀行动)了。这次攻击行动针对军事,能源,石油和天然气,航空公司等部门,以及机场,交通和医院等社会基础设施。可谓是无所不用其 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成功抵御全球最大DDOS攻击 百度云加速是如何做
在国外以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纷纷加大布局云计算领域的同时,国内以BATH(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云数据)等为代表的企业同样快速发力积极拓展服务各个行业的云计算应用,尤其以基于互联网的行业最为火热,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游戏等等行业。笔者发现,BATH针对细分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弹性! 如今,云计算已经在诸多的行业中落地应用,与传统企业相比,基于互联网应用的行业是对云服务应用最为迫切、最具特点的行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户量大、集中并发数大、忙时与闲时差异明显……正因为如此,作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代表企业,BATH一方面纷纷瞄准这些行业,另一方面也在依据这些行业针对自己的云服务进行优化和调整,并以最大的弹性和安全性来满足这些行业的实际业务需要。阿里巴巴:电商起家 覆盖多行业 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阿里云的发展上一直非常重视产品的弹性,电子商务业务特点非常明显,以“双十一”为例,其一天的交易额已经可达数百亿元,有超过一亿的订单通过后台提交,这样一个并发量对于支撑网站运转的云计算系统要求甚高。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具备类似的特征。天弘基金通过与阿里云金融系统对接,基于阿里云的技术支持搭建了其新业务,这样一来,不仅其业务处理时间大大缩短,对于故障的应对也变得更加从容。 阿里云在满足自身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开放给更多的行业。比如教育培训领域、游戏行业等,以游戏为例,3D游戏对于手机与服务器的运算性能要求都非常高,并且稳定的网络支持也是一款游戏赖以生存的根本。“宁可让用户说不好玩,也不能让用户不能玩”这句话在游戏行业已经成为基本规则。 这是一个变化剧烈的时代,这是一个转眼之间业务可以成倍增长的时代,所以弹性扩展的能力,尤其是自动弹性扩展的能力是游戏云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阿里云通过开放的API很好地实现了自动拓展,其弹性计算服务帮助广大游戏开发者解决了运维成本的投入,弹性计算资源可以随时根据服务的需求进行扩充。 华云数据:新兴领域与传统行业并重 与阿里巴巴颇为相似的云服务企业不是百度或者腾讯,反而是一家专业的云服务公司——华云数据。华云数据同样非常看重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不仅如此,以IDC起家的华云数据在向传统企业提供云服务方面同样拥有丰富的经验。好贷网是一家成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自从在一二级城市大量投放广告后,时常会遭到来自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最高的一次恶意流量峰值达到200Gbps。但采用了华云数据提供的弹性云服务,好贷网一次又一次成功抵御了恶意攻击,保证了业务的正常运行。 华云数据电子商务云是为所有基于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用户,有针对性的提供涵盖接入服务、网站建设服务、软件程序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具有产品线齐全,配置多样,远程自助、管理灵活,模板丰富等特点。可以给电商企业提供包含IaaS、PaaS、SaaS的全面云服务。 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和电商等行业对弹性云计算的需要,华云数据会向其客户开放API,客户通过API可实时检查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资源使用量超过阀值的情况,系统就会按照预先制定的策略,通过API自动提交扩容申请。华云数据为其客户提供了一个资源监控平台,让客户可以实时观察IT资源的使用情况、流量来自哪里、访问者的区域分布等,并用最直观的地图的方式显示出来。 针对传统行业的云计算应用,华云数据私有云解决方案还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安全装备技术研究分院提供了一套符合当前运行需要的私有云环境,包括底层硬件设备及上层的私有云管理平台。通过私有云环境,实现在单一控制界面内进行内外资源管理,实现自动化的配置、管理和部署云服务器。同时,能够整合现有的IT基础设施、用户体验管理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腾讯:立足中小型初创企业 主打互联网行业 腾讯作为互联网三巨头之一,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腾讯云服务,腾讯云在腾讯的全力支持下,利用互联网行业中最好的技术能力,励志于帮助更多的企业转型互联网,改变各行业的IT模式。通过开放云计算服务,帮助更多的企业解决互联网化变革中遇到的障碍,更加顺利的进行转型,打破行业格局。 腾讯云还针对中小型初创企业推出的“亿元扶持计划”,为创业者打造了多领域的扶持,包括游戏、移动、O2O、视频教育、穿戴设备、智能硬件、在线教育等多个行业,并提供半年免费扶持、专属金牌服务、黄金流量创收等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帮助。 除了具备弹性这一云计算的基本特征外,腾讯云凭借云分析、信鸽推送、大数据等运营辅助,携手广点通、应用宝等营销平台,扎根于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安全等基础设施,形成了云端生态链并实现价值共享。 百度:面向中小网站 大打安全牌 百度云主打融合的云服务,并以自己的云服务为基础打造云生态圈,同时为开发者提供的全部是虚拟开发环境、开发组件、以及测试工具等PaaS级服务。百度为个人和中小网站站长提供了超大存储容量空间、文件在线预览、视频在线播放、离线下载功能、在线解压缩功能、超大单文件快速上传、丰富资源按兴趣分布、闪电互传等。 面向中小网站站长,百度致力于打造开放的安全生态,包括提供开放合作API,与一切可能的合作伙伴如DNS注册商、托管商、主机托管、云建站厂商等一切生态相关联的实体开展合作,提供:网站加速安全及优化服务、网站安全性、稳定性、速度、搜索异常原因监测服务。 目前百度在云加速上拥有的优势是,架构上做到以带宽为基准进行扩展的最优模式,可以抵御DDOS攻击、CC攻击,并具备全自动多级应急响应机制,使得大规模攻击缓解生效时间小于5分钟。与此同时,百度云加速平台还建立了网站应用级入侵防御系统(WAF),该系统与乌云等第三方漏洞平台同步漏洞库更新,可以实时监测地下漏洞利用情况;并能通过大数据日志分析,快速捕获黑客行为迹象,随即启动对全网的安全防护策略。 应该说,针对云服务市场,以BATH为首的中国云计算企业所覆盖的行业及其产品特点各有优势,相比较而言,阿里巴巴覆盖行业最为全面、技术也最为先进,而华云数据则凭借其专业性不仅覆盖了新兴领域还拥有众多传统行业。两者的云服务行业解决方案都能够满足其行业的特性,为行业提供颇具弹性的云计算服务。 与此同时,BATH在云计算安全方面都有很大投入,以保障其行业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以华云数据为例,针对互联网金融、游戏、电商这三大最容易受到恶意攻击的行业,华云数据提供的安全增值服务对于这些客户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抵御恶意攻击的手段,可以把CC(ChallengeCollapsar)攻击拒之门外。恶意攻击会随时变换花样,而华云数据的安全团队会针对攻击方式的变化,也会像更新病毒防护方式一样,提供针对性的保护策略,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安全防护。
Norse IPViking是什么网站
是通过采集和分析数百个监测点,以及超过40个国家的实时网络攻击数据,
通过对北欧的攻击监测系统的数据的抽样采集,
来统计全球的攻击数据,用户可以看到哪些国家攻击那些区域,
或者使用了那些服务的漏洞进行攻击。 望采纳
世界网络黑客攻击地图网站,怎么弄出来的
就是ddos数据统计只是具有参考价值、至于方法就是各种服务器的官方信息数据传输。看看那娱乐就行别太当真。
“史上最大规模电脑网络病毒爆遍全球,如何有效防范
NO.1 “CIH病毒” 爆发年限:1998年6月
CIH病毒(1998年)是一位名叫陈盈豪的台湾大学生所编写的,从中国台湾传入大陆地区的。CIH的载体是一个名为“ICQ中文Ch_at模块”的工具,并以热门盗版光盘游戏如“古墓奇兵”或Windows95/98为媒介,经互联网各网站互相转载,使其迅速传播。
CIH病毒属文件型病毒,其别名有Win95.CIH、Spacefiller、Win32.CIH、PE_CIH,它主要感染Windows95/98下的可执行文件(PE格式,Portable Executable Format),目前的版本不感染DOS以及WIN 3.X(NE格式,Windows and OS/2 Windows 3.1 execution File Format)下的可执行文件,并且在Win NT中无效。其发展过程经历了v1.0,v1.1、v1.2、v1.3、v1.4总共5个版本。
损失估计:全球约5亿美元
NO.2 “梅利莎(Melissa)” 爆发年限:1999年3月
梅利莎(1999年)是通过微软的Outlook电子邮件软件,向用户通讯簿名单中的50位联系人发送邮件来传播自身。该邮件包含以下这句话:“这就是你请求的文档,不要给别人看”,此外夹带一个Word文档附件。而单击这个文件,就会使病毒感染主机并且重复自我复制。
1999年3月26日,星期五,W97M/梅利莎登上了全球各地报纸的头版。估计数字显示,这个Word宏脚本病毒感染了全球15%~20%的商用PC。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英特尔公司(Intel)、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以及其他许多使用Outlook软件的公司措手不及,防止损害,他们被迫关闭整个电子邮件系统。
损失估计:全球约3亿——6亿美元
NO.3 “爱虫(Iloveyou)” 爆发年限:2000年
爱虫(2000年)是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系统传播,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包含附件“Love-Letter-for-you.txt.vbs”。打开病毒附件后,该病毒会自动向通讯簿中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发送病毒邮件副本,阻塞邮件服务器,同时还感染扩展名为.VBS、.HTA、.JPG、.MP3等十二种数据文件。
新“爱虫”(Vbs.Newlove)病毒同爱虫(Vbs.loveletter)病毒一样,通过outlook传播,打开病毒邮件附件您会观察到计算机的硬盘灯狂闪,系统速度显著变慢,计算机中出现大量的扩展名为vbs的文件。所有快捷方式被改变为与系统目录下wscript.exe建立关联,进一步消耗系统资源,造成系统崩溃。
损失估计:全球超过100亿美元
NO.4 “红色代码(CodeRed)” 爆发年限:2001年7月
红色代码(2001年)是一种计算机蠕虫病毒,能够通过网络服务器和互联网进行传播。2001年7月13日,红色代码从网络服务器上传播开来。它是专门针对运行微软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的网络服务器来进行攻击。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中旬,微软曾经发布了一个补丁,来修补这个漏洞。
被它感染后,遭受攻击的主机所控制的网络站点上会显示这样的信息:“你好!欢迎光临www.worm.com!”。随后病毒便会主动寻找其他易受攻击的主机进行感染。这个行为持续大约20天,之后它便对某些特定IP地址发起拒绝服务(DoS)攻击。不到一周感染了近40万台服务器,100万台计算机受到感染。
损失估计:全球约26亿美元
NO.5 “冲击波(Blaster)” 爆发年限:2003年夏季(最厉害)
冲击波(2003年)于2003年8月12日被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率先截获。病毒运行时会不停地利用IP扫描技术寻找网络上系统为Win2K或XP的计算机,找到后利用DCOM RPC缓冲区漏洞攻击该系统,一旦成功,病毒体将会被传送到对方计算机中进行感染,使系统操作异常、不停重启、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另外该病毒还会对微软的一个升级网站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导致该网站堵塞,使用户无法通过该网站升级系统。在8月16日以后,该病毒还会使被攻击的系统丧失更新该漏洞补丁的能力。
损失估计:数百亿美元
NO.6 “巨无霸(Sobig)” 爆发年限:2003年8月
巨无霸(2003年)是通过局域网传播,查找局域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并试图将自身写入网上各计算机的启动目录中以进行自启动。该病毒一旦运行,在计算机联网的状态下,就会自动每隔两小时到某一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同时它会查找电脑硬盘上所有邮件地址,向这些地址发送标题如:"Re: Movies"、"Re: Sample"等字样的病毒邮件进行邮件传播,该病毒还会每隔两小时到指定网址下载病毒,并将用户的隐私发到指定的邮箱。
由于邮件内容的一部分是来自于被感染电脑中的资料,因此有可能泄漏用户的机密文件,特别是对利用局域网办公的企事业单位,最好使用网络版杀毒软件以防止重要资料被窃取!
损失估计:50亿——100亿美元
NO.7 “MyDoom” 爆发年限:2004年1月
MyDoom(2004年)是一例比“巨无霸病毒”更厉害的病毒体,在2004年1月26日爆发,在高峰时期,导致网络加载时间减慢50%以上。它会自动生成病毒文件,修改注册表,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并且它还会尝试从多个URL下载并执行一个后门程序,如下载成功会将其保存在Windows文件夹中,名称为winvpn32.exe。该后门程序允许恶意用户远程访问被感染的计算机。
病毒使用自身的SMTP引擎向外发送带毒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病毒会从注册表的相关键值下和多种扩展名的文件中搜集邮件地址,病毒还会按照一些制定的规则自己声称邮件地址,并向这些地址发送带毒电子邮件。病毒同时会略去还有特定字符的邮件地址。
损失估计:百亿美元
NO.8 “震荡波(Sasser)” 爆发年限:2004年4月
震荡波(2004年)于2004年4月30日爆发,短短的时间内就给全球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也让所有人记住了04年的4月,该病毒为I-Worm/Sasser.a的第三方改造版本。与该病毒以前的版本相同,也是通过微软的最新LSASS漏洞进行传播,我们及时提醒广大用户及时下载微软的补丁程序来预防该病毒的侵害。如果在纯DOS环境下执行病毒文件,会显示出谴责美国大兵的英文语句。
震荡波感染的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XP,病毒运行后会巧妙的将自身复制为%WinDir%napatch.exe,随机在网络上搜索机器,向远程计算机的445端口发送包含后门程序的非法数据,远程计算机如果存在MS04-011漏洞,将会自动运行后门程序,打开后门端口9996。
损失估计:5亿——10亿美元
NO.9 “熊猫烧香(Nimaya)” 爆发年限:2006年
熊猫烧香(2006年)准确的说是在06年年底开始大规模爆发,以Worm.WhBoy.h为例,由Delphi工具编写,能够终止大量的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进程,病毒会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件,使用户无法使用ghost软件恢复操作系统。“熊猫烧香”感染系统的*.exe、*.com、*.pif、*.src、*.html、*.asp文件,导致用户一打开这些网页文件,IE自动连接到指定病毒网址中下载病毒。在硬盘各分区下生成文件autorun.inf和setup.exe.病毒还可通过U盘和移动硬盘等进行传播,并且利用Windows系统的自动播放功能来运行。
“熊猫烧香”还可以修改注册表启动项,被感染的文件图标变成“熊猫烧香”的图案。病毒还可以通过共享文件夹、系统弱口令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损失估计:上亿美元
NO.10 “网游大盗” 爆发年限:2007年
网游大盗(2007年)是一例专门盗取网络游戏帐号和密码的病毒,其变种wm是典型品种。英文名为Trojan/PSW.GamePass.jws的“网游大盗”变种jws是“网游大盗”木马家族最新变种之一,采用VisualC++编写,并经过加壳处理。“网游大盗”变种jws运行后,会将自我复制到Windows目录下,自我注册为“Windows_Down”系统服务,实现开机自启。
该病毒会盗取包括“魔兽世界”、“完美世界”、“征途”、等多款网游玩家的帐户和密码,并且会下载其它病毒到本地运行。玩家计算机一旦中毒,就可能导致游戏帐号、装备等丢失。在07年轰动一时,网游玩家提心吊胆。
损失估计:千万美元
自从第一个计算机病毒爆发以来,已经过去了20年左右的时间。而就在这20年的时间里,病毒的种类越来越多,破坏力也越来越强。网易数码今日列举出的10大病毒是从众多病毒中挑选出来的病毒之王,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类的病毒并没有在我们的专题之列,但这并不代表这些病毒就可以被我们轻易的忘记。
上个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计算机病毒只是存在于实验室中。尽管也有一些病毒传播了出去,但绝大多数都被研究人员严格地控制在了实验室中。随后,“大脑”(Brain)病毒出现了。1986年年初,人们发现了这种计算机病毒,它是第一个PC病毒,也是能够自我复制的软件,并通过5.2英寸的软盘进行广泛传播。按照今天的标准来衡量,Brain的传播速度几乎是缓慢地爬行,但是无论如何,它也称得上是我们目前为之困扰的更有害的病毒、蠕虫和恶意软件的鼻祖。
从第一例简单的代码病毒,到今日轰动一时的“熊猫烧香”,无一不给人们的计算机应用敲响了警钟。根据网易数码的调查,很多计算机病毒的制作者写出病毒仅仅是为了好玩,或者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但是这些病毒流传开来之后,带给人们的损失却是数以亿计。
14年全球有哪些网络被攻击的案例
事件一、1•21中国互联网DNS大劫难
2014年1月21日下午3点10分左右,国内通用顶级域的根服务器忽然出现异常,导致众多知名网站出现DNS解析故障,用户无法正常访问。虽然国内访问根服务器很快恢复,但由于DNS缓存问题,部分地区用户“断网”现象仍持续了数个小时,至少有2/3的国内网站受到影响。微博调查显示,“1•21全国DNS大劫难”影响空前。事故发生期间,超过85%的用户遭遇了DNS故障,引发网速变慢和打不开网站的情况。
事件二、比特币交易站受攻击破产
2014年2月,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由于交易系统出现漏洞,75万个比特币以及Mt.Gox自身账号中约10万个比特币被窃,损失估计达到4.67亿美元,被迫宣布破产。这一事件凸显了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安全威胁面前的脆弱性。
事件三、携程漏洞事件
2014年3月22日,有安全研究人员在第三方漏洞收集平台上报了一个题目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包含持卡人姓名身份证、银行卡号、卡CVV码、6位卡Bin)”的漏洞。上报材料指出携程安全支付日志可遍历下载,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并称已将细节通知厂商并且等待厂商处理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该漏洞立即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用卡等敏感信息,并存在泄漏风险”等问题的热议。
事件四、XP系统停止服务
微软公司在2014年4月8日后对XP系统停止更新维护的服务。但XP仍然是当今世界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特别是在中国,仍有63.7%的用户,也就是大约3亿左右的用户还在使用XP系统。因此“后XP时代”的信息安全一直备受关注,但国内安全厂商推出的防护软件究竟效果如何,面对市场上如此多的安全防护软件,选哪个又是一个疑问,所以xp挑战赛应运而生。在2014年4月5日的XP挑战赛中,腾讯、金山落败360坚守成功。
事件五、OpenSSL心脏出血漏洞
2014年4月爆出了Heartbleed漏洞,该漏洞是近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高危漏洞,涉及各大网银、门户网站等。该漏洞可被用于窃取服务器敏感信息,实时抓取用户的账号密码。从该漏洞被公开到漏洞被修复的这段时间内,已经有黑客利用OpenSSL漏洞发动了大量攻击,有些网站用户信息或许已经被黑客非法获取。未来一段时间内,黑客可能会利用获取到的这些用户信息,在互联网上再次进行其他形式的恶意攻击,针对用户的“次生危害”(如网络诈骗等)会大量集中显现。即使是在今后十年中,预计仍会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发现这一漏洞,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服务器。
事件六、中国快递1400万信息泄露
2014年4月,国内某黑客对国内两个大型物流公司的内部系统发起网络攻击,非法获取快递用户个人信息1400多万条,并出售给不法分子。而有趣的是,该黑客贩卖这些信息仅获利1000元。根据媒体报道,该黑客仅是一名22岁的大学生,正在某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学二年级。
事件七、eBay数据的大泄漏
2014年5月22日,eBay要求近1.28亿活跃用户全部重新设置密码,此前这家零售网站透露黑客能从该网站获取密码、电话号码、地址及其他个人数据。该公司表示,黑客网络攻击得手的eBay数据库不包含客户任何财务信息——比如信用卡号码之类的信息。eBay表示该公司会就重设密码一事联系用户以解决这次危机。这次泄密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底和3月初,eBay是在5月初才发现这一泄密事件,并未说明有多少用户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事件八、BadUSB漏洞
2014年8月,在美国黑帽大会上,JakobLell和KarstenNohl公布了BadUSB漏洞。攻击者利用该漏洞将恶意代码存放在USB设备控制器的固件存储区,而不是存放在其它可以通过USB接口进行读取的存储区域。这样,杀毒软件或者普通的格式化操作是清除不掉该代码的,从而使USB设备在接入PC等设备时,可以欺骗PC的操作系统,从而达到某些目的。
事件九、Shellshock漏洞
2014年9月25日,US-CERT公布了一个严重的Bash安全漏洞(CVE-2014 -6271) 。由于Bash是Linux用户广泛使用的一款用于控制命令提示符工具,从而导致该漏洞影响范围甚广。安全专家表示,由于并非所有运行Bash的电脑都存在漏洞,所以受影响的系统数量或许不及“心脏流血”。不过,Shellshock本身的破坏力却更大,因为黑客可以借此完全控制被感染的机器,不仅能破坏数据,甚至会关闭网络,或对网站发起攻击。
事件十、500万谷歌账户信息被泄露
2014年9月,大约有500万谷歌的账户和密码的数据库被泄露给一家俄罗斯互联网网络安全论坛。这些用户大多使用了Gmail邮件服务和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其他产品。据俄罗斯一个受欢迎的IT新闻网站CNews报道,论坛用户tvskit声称60%的密码是有效的,一些用户也确认在数据库里发现他们的数据。
事件十一、飓风熊猫本地提权工具
2014年10月,CrowdStrike发现飓风熊猫这个本地提权工具,飓风熊猫是主要针对基础设施公司的先进攻击者。国外专业人士还表示,该攻击代码写的非常好,成功率为100%。我们知道飓风熊猫使用的是“ChinaChopper”Webshell,而一旦上传这一Webshell,操作者就可试图提升权限,然后通过各种密码破解工具获得目标访问的合法凭证。该本地提权工具影响了所有的Windows版本,包括Windows7和WindowsServer 2008 R2 及以下版本。
事件十二、赛门铁克揭秘间谍工具regin
2014年11月24日,赛门铁克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该公司发现了一款名为“regin”的先进隐形恶意软件。这是一款先进的间谍软件,被称为史上最为复杂的后门木马恶意软件。该软件被用于监视政府机关、基础设施运营商、企业、研究机构甚至针对个人的间谍活动中。
事件十三、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
2014年12月,索尼影业公司被黑客攻击。黑客对索尼影业公司发动的这次攻击影响令人感到震惊:摄制计划、明星隐私、未发表的剧本等敏感数据都被黑客窃取,并逐步公布在网络上,甚至包括到索尼影业员工的个人信息。预计索尼影业损失高达1亿美元,仅次于2011年被黑客攻击的损失。
事件十四、12306用户数据泄露含身份证及密码信息
2014年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报告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帐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的安全机制的缺欠来获取了这13万多条用户数据。同时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就此呼吁,12306用户尽快修改密码,避免已经订到的火车票被恶意退票。另外如果有其他重要帐号使用了和12306相同的注册邮箱和密码,也应尽快修改密码,以免遭遇盗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