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监理员顶岗实习日记 144篇日记 每篇500~~600字
今天去吃肯德基了。一进去,我们一家三口立即分了工,爸爸去订餐,我和妈妈去找座位。好不容易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趁爸爸还没来,我又打量了一下肯得基店堂:大厅很宽敞,桌椅整洁漂亮,设施齐全,四周的墙壁上画满了儿童卡通画和肯得基宣传画,有清凉的饮料、酥焦的薯条、香喷喷的汉堡包、色香味具全的大鸡腿,看着画上的食物,我馋得直流口水。“可以吃了!”随着我的一声欢叫,爸爸端着满满一托盘食物走来了。爸爸给我买了儿童套餐,我往餐盘里一看,哇!儿童套餐原来还送玩具呢!一个小巧玲珑的肯得基小人正在翻油桶,可每次他都运气不好,总是一头栽进桶里去!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我不由得“咯咯”地笑出声来!“洋洋,你要是不饿,我们可要全吃了!”妈妈故意逗我,只见她拿起汉堡包大大地咬了一口,我一看急了,左手抓起大鸡腿,右手拿起汉堡包,也啊呜啊呜地吃起来,不一会儿,一套儿童套餐就被我“报销”了!
走出肯德基店门,肯德基的美味还在我嘴里回味。我心中一直在想,其实国外真的有很多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人有灵魂吗
科学对人灵魂的研究
1 历史、科学实验及分析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相信人有灵魂的存在。100年前科学还未能“解释”这一千古难题,现在也不过仅仅知道这其中的一、二罢了。然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许多人死亡之后,又被抢救复活回来的濒死见证确实有不少记载。当我们检视有关文字记载时,就会发现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民族都有记载关于人死后灵魂的现象。柏拉图(Plato, 427-347 B.C.)和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等古希腊大哲学家,他们都坚信灵魂不灭,人死亡时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他们也为后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灵魂出壳实例资料。柏拉图劝告人们:“我的结论是,我们立定向天堂奔跑;就要遵行正义和善良,因为灵魂是不朽的,在它里面同时有良善、邪恶两面。”4
人类在科学实验上对此的研究,可追述到1907年,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医生(Dr. Duncan MacDougall)可能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开了先河。他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结核病(Tuberculosis)患者放在一架天平上,大约过了3小时40分钟,病人的脸部表情骤然消失,在那一瞬间,天平发生了偏移,结果有21. 3克的重量失去了。这个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在后来的两年半里,他又对另外5位病人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当这些病人死亡的即刻,分别失去了10. 6 - 42. 5克的重量。为了排除人死亡即刻所呼出的气体使之少去重量的可能性,他选择动物实验,对此进行比较;他对15只狗做了同样的研究,结果发现,狗死亡的瞬间没有失去任何重量。5 这个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一搁就是近一个世纪。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做了另一个相关的研究,他们不但测量到人死亡即刻所失去的重量,他们更用当今的先进科技摄影仪器,拍摄到人死亡即刻的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图象,它象一股烟云似的上腾起来。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杂志也翻译转载了这个研究成果。然而,当我们再回到早在几千年前神在《圣经》里的一些话,与这个研究成果对比一下,结果令人震惊万分!请看:
创世记第2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诗篇第78篇第39节;第144篇第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78:39他(神)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
144:4人好象一口气,他的年日,如同影儿快快过去。
雅各书第4章第14节
成书时间:公元50年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美国有一位医生,他行医四、五十年之后,在他的一本专著里专门研究人的临终现象,结果发现:“无论什么人,当他临终断气之前,都是十分痛苦的;唯独基督徒有主耶稣的宝血洗净他/她良心一切的亏欠,确实知道他/她的归宿是天家,他们的归宿是真实可靠的,甚至有些基督徒一面唱诗,一面安慰家人,平安离世。” 7
美国非常著名的心脏专家莫瑞斯·罗林斯医生(Dr. Maurice Rawlings),他著有《死 -- 怎么回事?》(台湾:财团法人基督教和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出版部出版,1991年)和《基督教 -- 来生论》等著作。罗林斯医生过去一向认为人死如灯灭。然而,自从1977年的一位心脏病患者死亡后被他抢救复活后,该病人叙述了死后的经历,引起了罗林斯医生的注意。从此他便有意识地收集了众多类似的例案,在排除了药物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头脑濒死幻觉现象之后,他发现,那些死后被抢救复活回来的人,描述他们灵魂出壳的经历是真实可靠的。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改变了他先前的思想。他说:“我现在得重新考虑我自己的命运了。就我所发现的,可真有点不妙!我发觉人可真不能糊里糊涂的就死去!”他自己终于接受、相信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成为新造的人。他撰写了以上的著作,并热心到处传扬神的福音,为主耶稣基督作见证。
还有一些临床医生的死亡,之后被抢救复活回来的个案报告,如乔治·李齐医生(Dr. George G. Ritchie),报道了1943年发生在他身上的死亡事件(他的书名是《死亡九分钟》,“Return From Tomorrow”,陈健民译,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台湾财团法人基督教出版部,2002年6月),他是一个两度被宣布死亡的“死人”。他描述他的灵魂离开身体之后,被耶稣基督先带到天堂,然后又到地狱的一次属灵漫游。在地狱的人和他们在地上时一样的有感性和知觉。不同的是:他们再也无法按着他们想作的去作了。李齐医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自杀的人,他们不断地重复一句话说:“后悔啊!后悔啊!后悔啊!……” 8
最近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也报道了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神经精神病科的芬威克医生(Dr. Fenwick)和南安普敦医院的帕尔尼亚医生(Dr. Parrniya)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排除了药物作用和脑在缺血等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幻觉等因素,结果发现:人死亡之后,灵魂确实是存在的。芬威克医生说:“如果精神(Spirit,中国人习惯翻译成精神,也是习惯用法。其实应该翻译成灵)与大脑是互相独立的,那便会带出精神会否在死亡之后继续存在的问题,亦会令人探问,人类是否有灵魂?人类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另有目的?”而帕尔尼亚医生则说:“如果大脑只是精神的中介,那么我们便可以证实,精神在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他并表示:他自己本是一个怀疑论者,但看了这一切证据之后,他开始认为人死亡之后,还有一些东西继续存留。报道又说,这项研究报告将在2001年刊登于具权威的医学学刊《复苏》(Resuscitation)上。9
美国非常著名的心脏科专家司库梅克教授,以及许多“死后生命”研究学者都积累了成千上万个死里逃生者的医学案卷(濒死经历)作研究。中国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的美国畅销书《死后见闻》,一书里就有大量这方面真实的记录。10
一件非常有趣的研究报告是,1980年,大脑专家洛伯教授(Professor John Lorber,1915-1996)发表了一篇论文:“Is the Brain Really Necessary?”(人是否需要脑?),因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一个就读于英格兰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d, England)数学非常好,且是获得一级荣誉称号的学生,他的脑袋很大;然而,洛伯教授发现他的头壳里竟然没有脑,只有脑水,而只有一片很薄的脑细胞吊在中间;他很聪明,其IQ是126,是一个天才型的数学学生。洛伯教授后来一共研究了600个类似的个案,这其中95%没有脑,而只有脑水存在脑壳里。他们中间有一半的人IQ超过100,或者100左右,这是正常人的IQ水平。他们连自己没有脑都不知道。11 没有脑也可以思维、……并且照样活得好好的。这个研究结果有力地证实,传统观念和唯物论者认为“生命就是物质的”并非正确,这个研究结果明确提示我们: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
著名的约翰·埃克尔斯博士(Dr. John Eccles),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对脑的神经突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认为神经细胞在突触上互相联络,因而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认为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幼小的时候,就具有了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的能力,这种“人的灵魂”(灵性生命)使我们具有了人类的特性:自我意识、自由思想、个性、创造性能及爱、恨、怕等。我们“非物质的自我”操作着它的“联络中枢”,就象司机驾驶汽车或程序员操纵计算机一样。他最大的断言是“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的大脑死亡之后依然活着。12 埃克尔斯博士后来写了《奇妙的人类》(“Wonder of Being Human”)一书,得出的结论是:人有灵魂的存在。有人问他:人若不是进化而来的,人是哪里来的?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存在,人应该是个神圣的创造者所造出来的。”后来又有人问他:“你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存在吗?”他说:“如果死的只是物质的部分,那么死了之后的非物质部分应该还存在的,就是人的灵魂还是存在的。”另外,大脑神经学的鼻祖 - 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1891-1976,美国人)在人脑的运动区(Motor Area)进行刺激,对侧的肢体就会产生活动。然而,受试者却说:“这个不是我要动的,是你搞我,搞得我动。”那人还思考分辨说:“现在这个不是我指挥的,是你来指挥,你弄出来的。”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除了物质的生命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并且起主导作用。大科学家斯佩里(Roger Sperry,1913-,1981年获诺贝生理学和医学奖)对大脑左、右两半球进行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左、右脑的运用方面,心灵具有一个独立的因果性影响力,不因环境的原因而产生。德国心理学家科恩休伯(Kornhuber)所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思考能力独立转变大脑的神经活动,而不是大脑神经的活动控制了思想。著名大脑专家彭罗斯普(Penrosp)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里也说:“There must be something.”(这里还有些什么),指的大概就是人的灵魂。13
美国火箭之父范伯朗博士(Dr. Wernher Von-Braun),他不但被赞誉为超科学家,他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说:“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已经被证明了。我也相信灵魂不灭定律。”14
一百多年前,胡爱华姊妹(来自中国上海市,1938年6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烘头村。现住澳大利亚墨尔本,为《华恩堂》东区分堂会友)的祖父的大哥在24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不但医疗条件差,家里也是非常贫穷,根本没有钱求医。过了不久,他就昏死过去了。他的身体被放在门板上等待后事。当他昏死之后,他的灵魂便离开了他的身体,看见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对他说:我是西方国家传教士来你们中国传讲“耶稣教”的耶稣,我今天来,是要医治你的疾病,明天我再来,要带你去天堂。第二天,主耶稣把他的灵魂带到了天堂;那是一个无法用任何语言描绘的美妙胜地。主耶稣亲自为他传讲福音,并且在天堂的一个池子为他施洗,还教他读《圣经》。因为天堂是那样的美好,他对主耶稣说:我不愿意再回到地上了。主耶稣却对他说:你要去为我在地上传福音作见证,等到你72岁的时候再来。隔天,他的灵魂进入了他的身体,他就活过来了,所患的疾病也奇迹般地痊愈了。旁边的人都非常的诧异,他不认识字,可是他会背《圣经》(笔者谨慎、认真地问胡老姊妹:“他当时所背的《圣经》是否和我们今天所读的《圣经》一样?”她肯定地回答:“是”),他传福音,村里许多的人都信了主耶稣。当他活到72岁的时候,身体还非常健康,没有患下什么疾病。有一天,他把嫁出去的几个女儿以及女婿和外孙们叫回家,对一家人说:主耶稣要接我回天家了。并且吩咐他们买食品煮好饭菜,大家聚餐后,他劝导他们好好信耶稣,传福音救人的灵魂。之后,他就平安喜乐地离开人间,归回天家了。
2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和盲点
根据雷蒙·穆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伊丽莎白·库柏勒-罗斯博士(Dr. Elizabeth Kubler-Ross)、加利斯·欧西斯(Dr. Karlis Osis)和爱兰德·哈拉德逊(Erlendur Haraldsson)等人研究所得出的结果,除了自杀的人被抢救回来有不好的濒死经历外,而其它的濒死经历几乎都是一些美好的体验。15 根据穆迪博士的研究报告,只有0. 3% 的人有地狱似的经历。16 这些好的经历都是笔墨难于形容的愉快、慈爱、美好、安宁、和谐等。把那些众多的个案归纳起来,得出的结果是:死亡是美好的;没有地狱,因为没有罪恶的审判;《圣经》是错误的;秘术是有益的。濒死经历中的那些“光明体”、“已死亲友”和“天使”等所传播的信息与创造主在《圣经》所教导的完全背道而驰。17 这些有濒死经历的人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后半生,所产生的后效:抛弃《圣经》,不要传讲人的罪恶,不要传讲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不要传讲审判的道理,不要传讲神的爱,而传讲人的自义;18 离开基督教会、离婚并抛弃家庭;19 除去对死亡的恐惧,传播死亡的美好;20 引向自杀;21 传播并导向秘术、灵媒、巫术、邪术、交鬼、东方宗教和其它形式的招魂术活动等。22 [笔者在此建议有兴趣者参阅有关著作。约翰·安伯克博士(Dr. John Ankerberg)和约翰·韦尔登博士(Dr. John Weldon)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查阅、引用了169处的书刊,这种对问题是非曲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术态度是严肃的。《死后生命的真相》(“The Facts on Life After Death”,逸萍译,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4月)是他们合作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然而,罗林斯医生在他亲身进行的心脏复苏抢救之后,马上对复活者采访追踪他们的濒死经历;研究的结果却证实,那些濒死后不好的可怕经历比比皆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地注意到,若不马上追忆,大多数不好的经验都很快地被病人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底下。由于这些非常恐怖的经验令人十分困扰,病人尽可能把它们逐出意识界;所以,追忆时只剩下快乐的部分,或者什么都忘了(这不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是他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罗林斯医生终于得出了结论,即他相信以上研究者的报告是真实的;但是,很不幸的是,穆迪博士和库柏勒·罗斯博士等其他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只是会晤过由别的临床医生手中抢救活过来的病人,并且通常已经过了几天或几周的时间。难怪罗林斯医生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与上面的研究者们大相径庭。根据罗林斯医生所知,他们未曾亲自救过病人,然后做临场的会晤及报道。23
3 讨论
光速天平测量到人死后身体失重的研究,以及用目前先进的仪器拍摄到的灵魂影子,这一些比较科学的事实,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人死亡之后灵魂的行为、去向、……却不是任何科学仪器可以测验得到的。笔者认为这是科学的顶点,是我们无法逾越的一个鸿沟。然而,“濒死经历”在此完全可以作为该课题研究的科学证据。
人濒死之后的好坏经历,我们相信都是真实的。除非某些人居心叵测欲玩弄世人所编出来的文字,相信这种人毕竟非常之少,因为濒死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想进行就可以进行的实验,那是生与死一线之间的搏斗,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事。
美国自从1976年以来,以及目前世界各地关于“濒死经历”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然而,可惜绝大多数撰写这类的文章都属秘术经历。这种导向所产生的后效可以说是非常可怕的。
人濒死之后,除了灵魂有坏的经历外,灵魂好的经历例案,有两方面的事实:一个是圣善的源头所给予的真实经历,这些经历必定与神在《圣经》的教导完全吻合。另一个只能是邪恶的源头(魔鬼撒但)所给予的“真实”经历,即这个经历是在邪灵的控制、欺骗下产生的。人若没有在神圣灵的引导下去分辨,根本就无法识别邪灵伪装的假面孔,因为这毕竟是属于灵界的事
怎样学好英语
一、培养对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面对学习完全是一种渴求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的时候,你的潜力就发挥出来了。所以在英语学习之初,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并不难。当我们可以说点儿简单的英语,用英语与别人或与老外交谈,或作别人的翻译时,我们就可以从英语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兴趣就培养起来了。请注意,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很重要!
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的兴趣具备之后,要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这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前制定精细的和可操作的计划。并且我们一定要严格执行这些计划,并使之形成一定的习惯。要强调的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仅仅是背单词、学语法,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习惯,习惯很重要。语言是通过模仿逐渐习惯化的过程,并不应该是我们的学习对象,而是通过摹仿,逐渐潜移默化形成的习惯。就像母语,根本不需要学习就会了。如果把婴儿出世以后通过模仿、慢慢会听、会说母语的过程应用在外语学习上,那么这门外语不用攻读也可以达到相当于母语的水平。一个好的习惯可以成全并不聪明的你,一个糟糕的习惯也可能毁掉一个天才。习惯即是一种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步一个脚印,终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三、那么,除此之外,我们该如何才能学好英语呢?当然,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快地学好英语。
1、"四轮学习法"
它为学生学习提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轮:预习,查出障碍。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自学新课,查出理解上的障碍,形成期待老师心理定势。
第二轮:听课,破除障碍。预习中形成的求解心理定势,强化了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师思路,不懂就问,与老师和同学有问有答,共同破除障碍。课堂的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分一秒都不能丢掉。我认为听课首先要注重于听上,应全神贯注,即使是对于自己知道的东西,也不可分心,因为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个Golden chance。再者就是写和记,三者有机结合,向45分钟要效益。
第三轮:复习,扫除障碍。前两轮识记过的知识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最好是应用于实践中,扫除理解上的障碍。整理笔记,梳理出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第四轮:作业,学会应用。使初步掌握的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进入到会应用的高级阶段。
2、比较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运用比较法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要领,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加深印象,增强记忆。比较法就是把内容相同、相近、相关、相反、相异等可比较性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察同求异,以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比较的种类主要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同类比较、异类比较等。在英语学习中,比较具体表现为:新旧比较、相似比较、对比比较、点面比较、发散比较、迁移比较、中英比较等;比较内容有:词汇、语法、交际、思维方式等,可采用的比较方法有:归类对比、列表图示、迁移联想等。
一)、词汇比较
词汇比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
(1)音形比较,即根据读音和拼音的关系进行比较,同一读音常有不同的拼写形式,例如发[?:]音的字母组合有er,ir,or,ur,ear等;同音异形异义词比较,例如:[n?u]no(不)与know(知道),see(看见)与sea(大海),hole(洞)与whole(全部),wear(穿)与where(哪里)等;同音同形异义词比较,例如:lay(躺下vi)是lie的过去式,而作"放,搁下"讲时,是原形动词,类似词有leaves,left,works等;同形异音词比较,例如:lives[laivz](life的复数),[livz](live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类似的词类有close,excuse,record,use, wound等;音形相似词比较,例如:parent,peasant,planet,plant, pleasant,present,类似的词有age与ago,alone与along,cock与cook,feel,fell与fill,light,night与right等。
(2)词义比较:根据词的内容归类比较,变"吃草莓"式单个词记忆为吃"葡萄式"的词链环记忆,犹如"滚雪球",越滚越大,例如:time-century,year,month(January,February…),week(Sunday,
Monday…),day,hour,minute,second等,这样可以收到一词联想,群体记忆的效果;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相当普遍,尤其是那些用法活跃的词汇,例如:take有"拿、带领、就座、花费、量、取、吃"等多种意思,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们在学习词汇中不可因循守旧,生搬硬套,因为任何两种语言不可能都是等值、对应的关系,而要我们勤于比较,通过语境去理解,必要时借助词典或求助老师,类似的词有get,do,make,put等,同义词是最易混淆的地方。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中要特别重视进行同义词的比较,充分利用表格、图示等方法提高比较的效果。例如:在讲解interesting与interested的区别时,我们可根据-ing分词与-ed分词的基本特点进行比较:
主 动
有……的
(-ing分词)
被 动
感到……的
(-ed分词)
图表比较使人一目了然,茅塞顿开。反义词的比较有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词义,形成明显的对比,加深印象,促进反义词的联想,例如:over与under,above与below等。
(3)构词比较:根据曲折变化进行比较的情况有名词复数,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现在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比较等级及序数词的构成,词缀的类别和意义归纳等。例如:表示否定的前缀有im-,in-,
ir-,un-等,表示人的后缀有-er,-or,-ian,-ist,-ian等,但其词根均有不同。比较词类的转换、梳理其类别,例如,有些动词可转化为名词,如answer,care,help等,有些形容词可转化为动词,如clear,clean,empty等,有些形容词可转化为名词,如right,wrong,
middle等。比较词的合成,促进词义的理解,使记忆成串,例如:basketball,football,baseball等。汉、英两种语言在构词上也不尽相同,这时,要防止汉语的负迁移,例如:汉语一般先说"东西",后说"南北",英语却先说"南北"后说"东西",所以"东南"英语应译作southeast。
二)、语法比较
语法比较可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比较:
(1)句法比较:在句法学习中可作比较的项目有:句子的不同种类、句子的不同类型,主谓一致在语法、意义上的区别,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例如:感叹句的结构比较一览表:
How型
1.How+主语+谓语!
2.How+形容词或副词+主语+谓语!
3.How+形容词+a/an+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What型
1.What+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2.What+形容词+复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2)词法比较:词法的比较内容有: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代词的格、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数,指示代词的远与近,形容词与副词的功能区别,基数词、序数词及分数词的用法区别,英语介词与汉语动词。例如against与中文中的"反对"。关联词中英文的差异,如:because、so与"因为…所以",though、but与"虽然…但是…",非谓语动词形式的差异,终止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各种时态的用法辩析、语态比较、语气比较等等。
例如:对非谓语特点、含义的比较:
He likes swimming, 他喜欢游泳(动名词作宾语,表示习惯)
but he doesn't like 但是他今天下午不想游泳(不定式作宾
to swim the afternoon语,表示具体某一动作,表示未做过)
because he's got a cold. 因为他感冒了。
又如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比较一览表:
疑问式
Can….?(能力)
肯定回答
Yes,…can
否定回答
No,…can't
May…?(请求)
Yes,…may
No,…mustn't
Must…?(义务)
Yes,…must
No,…needn't
Need…?(有必要)
Yes,…must
No,…needn't
三)、交际语比较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谈、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培养交际能力不仅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而且要加强中华文化的比较,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以免陷入交际的误区,例如:"上哪去?""吃饭了吗?"等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招呼语,但若不顾英美人的习惯而照搬到英语中会被视为干涉他人私事的行为,请人吃饭的暗示,"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你挣多少钱?"等在汉语中都是关心对方的表现,但是这些在英美人都是忌讳的话题,在英语国家人们见面时常谈论天气、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话题;中国人常显得过于"自谦",例如:受人赞扬时,我们常谦逊地说"哪里","过奖了",而英美人却用"Thank you"以示感谢;帮助他人受感谢时不宜说"It's my duty."这些大部分表示英美习惯的交际用语,我们大多可以从现行的教材中的对话中了解到,平时也要注意归纳整理。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比较的主题和对象,确立比较的基本标准和范畴;要拓宽知识的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抓住比较的关键和实质,以免仅仅拘泥于表象比较;掌握具体零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纵横联系,善于分析对比,勤于归纳总结。从整体上理解,把握知识的结构和体系,进行脉络梳理、归类整理,善于用已知启发未知,以新知巩固旧知,充分发挥知识正迁移的作用,由一点而联想其类。同时,要排除母语的干扰,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学会归类比较的方法,从而弄清概念,掌握用法,区别正误,变被动、枯燥的"要我学"为主动,有趣的"我要学",开拓其求异思维的能力,挖掘其学习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准确、牢固而灵活地掌握地道的英语。
3、情景学习法
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用最新英美DVD视频学英语,发挥形像思维入戏说英语,同时用联想法速记单词。
这样学的好处是:
1)、学的是最新的英语,学了绝对能马上用。
2)、符合教育学,心理学,信息学原理,信息量大,印象深。光看书就缺少听觉信息,听录音就缺少视觉刺激。
3)、发挥形像思维入戏说英语,绝不枯燥,也是最自然的方法。
英语国家的小孩也是这样,听外界,看外界,试着模仿,然后就自然会说了。我们学校教育十几年,默单词,背单词,考语法,苦不堪言,倒不如英美国家5岁小孩。这说明了什么?
4)、用联想法速过单词关
在以上操作时遇到未接触过的单词时,迅速想一下理由,即这个词为什么是这个意思,可以是从词根词缀出发,可以是从已知的其它词出发,甚至是任何形式的理由,如你处方言的谐音。不必专门去背记单词,我们是从情节,从语境中记。
4、下意识学习法。学生处于一种深度放松的状态,听英语对话录音、单词等。这甚至也可以在睡觉时进行。在我看来,高强度的英语听力训练在整个英语听说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英语听力是交流的基础,因为只要你能听懂对方,就能有了基本的信心。而主动说话或者回答对方的时候,你就有了选择权,你用多么简单的句型来表达都行。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多使用听力训练中或者与其他人交流中听到的句型句式。
5、朗读法
虽然英语中所有问题你都可以用语法来解释的,但是语法那么多,你不一定都记得牢,这时候语感很重要,有时候题目不知道,语感好的人读出来如果顺的话,那么一般就对了。而语感是通过长年累月的朗读积累出来的,所以书一定要读,而且要大声读,读得滚瓜烂熟,那样语感就会慢慢培养出来了。
6、交际法
其实就是尽量多地运用英语,和李阳所倡导的"Crazy English"是一样的道理,甚至于可以暂时"忘掉"母语。在班级,在学校,在英语角,甚至是在路上见到的老外,只要有机会,就要说英语。
7、回忆法
睡觉之前,公车之上,只要有时间,不妨让你的脑袋"放电影",尽量回忆近来学到的英语知识。
8、口诀法
把语法等编成口诀来进行记忆。
9、至于学习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方法。这需要一个基础,就是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对于没有这个基础又想学好英语的人,我要劝他去朗读英语课文,读上三十遍就算过关。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好走的。有些人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是英语他说不来,也听不懂,这就是学说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解决的办法是从听力入手,因为听力训练一个人就行,不需要别人来配合,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学到大量的口语表达法。再就是大量的口语练习,尽量用英语多说。
其实,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当然,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或者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一定就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要是有心人,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趣味的学习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
1、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多挤出10分钟也可以,早晨则是大好时机。
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
3、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
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
5、尽可能"心译"接触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等。
6、要记住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7、抄录和记忆句型与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
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围攻,如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攻读课本等。
9、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
10、善于总结。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善于总结,因为有总结才有进步,英语也一样,我们要善于对考试或测验进行总结,做错的题目在以后就不要重犯了。可以设立一本本子,把自己在学习中易错、易混淆和难理解的知识记下来,反复地复习,从而掌握好这些知识。
11、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能力。
只要这么认真去做,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学好英语是指日可待的事
人死了,会有灵魂,吗??? ???????????…… 如果有,可以重生吗??? 有没有实验证明???
科学对人灵魂的研究2009年07月10日 星期五 10:12
1 历史、科学实验及分析
自古以来,几乎所有的民族都相信人有灵魂的存在。100年前科学还未能“解释”这一千古难题,现在也不过仅仅知道这其中的一、二罢了。然而,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许多人死亡之后,又被抢救复活回来的濒死见证确实有不少记载。当我们检视有关文字记载时,就会发现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等民族都有记载关于人死后灵魂的现象。柏拉图(Plato, 427-347 B.C.)和苏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等古希腊大哲学家,他们都坚信灵魂不灭,人死亡时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他们也为后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灵魂出壳实例资料。柏拉图劝告人们:“我的结论是,我们立定向天堂奔跑;就要遵行正义和善良,因为灵魂是不朽的,在它里面同时有良善、邪恶两面。”4
人类在科学实验上对此的研究,可追述到1907年,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医生(Dr. Duncan MacDougall)可能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开了先河。他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结核病(Tuberculosis)患者放在一架天平上,大约过了3小时40分钟,病人的脸部表情骤然消失,在那一瞬间,天平发生了偏移,结果有21. 3克的重量失去了。这个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在后来的两年半里,他又对另外5位病人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当这些病人死亡的即刻,分别失去了10. 6 - 42. 5克的重量。为了排除人死亡即刻所呼出的气体使之少去重量的可能性,他选择动物实验,对此进行比较;他对15只狗做了同样的研究,结果发现,狗死亡的瞬间没有失去任何重量。5 这个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后,一搁就是近一个世纪。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科学家做了另一个相关的研究,他们不但测量到人死亡即刻所失去的重量,他们更用当今的先进科技摄影仪器,拍摄到人死亡即刻的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图象,它象一股烟云似的上腾起来。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的国家级医学专业杂志也翻译转载了这个研究成果。然而,当我们再回到早在几千年前神在《圣经》里的一些话,与这个研究成果对比一下,结果令人震惊万分!请看:
创世记第2章第7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446-1406年
耶和华 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诗篇第78篇第39节;第144篇第4节
成书时间:公元前1040-970年
78:39他(神)想到他们不过是血气,是一阵去而不返的风。
144:4人好象一口气,他的年日,如同影儿快快过去。
雅各书第4章第14节
成书时间:公元50年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美国有一位医生,他行医四、五十年之后,在他的一本专著里专门研究人的临终现象,结果发现:“无论什么人,当他临终断气之前,都是十分痛苦的;唯独基督徒有主耶稣的宝血洗净他/她良心一切的亏欠,确实知道他/她的归宿是天家,他们的归宿是真实可靠的,甚至有些基督徒一面唱诗,一面安慰家人,平安离世。” 7
美国非常著名的心脏专家莫瑞斯·罗林斯医生(Dr. Maurice Rawlings),他著有《死 -- 怎么回事?》(台湾:财团法人基督教和橄榄文化事业基金会出版部出版,1991年)和《基督教 -- 来生论》等著作。罗林斯医生过去一向认为人死如灯灭。然而,自从1977年的一位心脏病患者死亡后被他抢救复活后,该病人叙述了死后的经历,引起了罗林斯医生的注意。从此他便有意识地收集了众多类似的例案,在排除了药物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头脑濒死幻觉现象之后,他发现,那些死后被抢救复活回来的人,描述他们灵魂出壳的经历是真实可靠的。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改变了他先前的思想。他说:“我现在得重新考虑我自己的命运了。就我所发现的,可真有点不妙!我发觉人可真不能糊里糊涂的就死去!”他自己终于接受、相信耶稣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成为新造的人。他撰写了以上的著作,并热心到处传扬神的福音,为主耶稣基督作见证。
还有一些临床医生的死亡,之后被抢救复活回来的个案报告,如乔治·李齐医生(Dr. George G. Ritchie),报道了1943年发生在他身上的死亡事件(他的书名是《死亡九分钟》,“Return From Tomorrow”,陈健民译,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台湾财团法人基督教出版部,2002年6月),他是一个两度被宣布死亡的“死人”。他描述他的灵魂离开身体之后,被耶稣基督先带到天堂,然后又到地狱的一次属灵漫游。在地狱的人和他们在地上时一样的有感性和知觉。不同的是:他们再也无法按着他们想作的去作了。李齐医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自杀的人,他们不断地重复一句话说:“后悔啊!后悔啊!后悔啊!……” 8
最近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也报道了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神经精神病科的芬威克医生(Dr. Fenwick)和南安普敦医院的帕尔尼亚医生(Dr. Parrniya)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排除了药物作用和脑在缺血等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幻觉等因素,结果发现:人死亡之后,灵魂确实是存在的。芬威克医生说:“如果精神(Spirit,中国人习惯翻译成精神,也是习惯用法。其实应该翻译成灵)与大脑是互相独立的,那便会带出精神会否在死亡之后继续存在的问题,亦会令人探问,人类是否有灵魂?人类的存在是偶然还是另有目的?”而帕尔尼亚医生则说:“如果大脑只是精神的中介,那么我们便可以证实,精神在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他并表示:他自己本是一个怀疑论者,但看了这一切证据之后,他开始认为人死亡之后,还有一些东西继续存留。报道又说,这项研究报告将在2001年刊登于具权威的医学学刊《复苏》(Resuscitation)上。9
美国非常著名的心脏科专家司库梅克教授,以及许多“死后生命”研究学者都积累了成千上万个死里逃生者的医学案卷(濒死经历)作研究。中国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的美国畅销书《死后见闻》,一书里就有大量这方面真实的记录。10
一件非常有趣的研究报告是,1980年,大脑专家洛伯教授(Professor John Lorber,1915-1996)发表了一篇论文:“Is the Brain Really Necessary?”(人是否需要脑?),因他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一个就读于英格兰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d, England)数学非常好,且是获得一级荣誉称号的学生,他的脑袋很大;然而,洛伯教授发现他的头壳里竟然没有脑,只有脑水,而只有一片很薄的脑细胞吊在中间;他很聪明,其IQ是126,是一个天才型的数学学生。洛伯教授后来一共研究了600个类似的个案,这其中95%没有脑,而只有脑水存在脑壳里。他们中间有一半的人IQ超过100,或者100左右,这是正常人的IQ水平。他们连自己没有脑都不知道。11 没有脑也可以思维、……并且照样活得好好的。这个研究结果有力地证实,传统观念和唯物论者认为“生命就是物质的”并非正确,这个研究结果明确提示我们: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
著名的约翰·埃克尔斯博士(Dr. John Eccles),这位伟大的生理学家,他对脑的神经突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认为神经细胞在突触上互相联络,因而获得了196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认为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幼小的时候,就具有了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的能力,这种“人的灵魂”(灵性生命)使我们具有了人类的特性:自我意识、自由思想、个性、创造性能及爱、恨、怕等。我们“非物质的自我”操作着它的“联络中枢”,就象司机驾驶汽车或程序员操纵计算机一样。他最大的断言是“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的大脑死亡之后依然活着。12 埃克尔斯博士后来写了《奇妙的人类》(“Wonder of Being Human”)一书,得出的结论是:人有灵魂的存在。有人问他:人若不是进化而来的,人是哪里来的?他说:“如果人有灵魂的存在,人应该是个神圣的创造者所造出来的。”后来又有人问他:“你认为人死了以后,灵魂存在吗?”他说:“如果死的只是物质的部分,那么死了之后的非物质部分应该还存在的,就是人的灵魂还是存在的。”另外,大脑神经学的鼻祖 - 彭菲尔德(Wilder Penfield,1891-1976,美国人)在人脑的运动区(Motor Area)进行刺激,对侧的肢体就会产生活动。然而,受试者却说:“这个不是我要动的,是你搞我,搞得我动。”那人还思考分辨说:“现在这个不是我指挥的,是你来指挥,你弄出来的。”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除了物质的生命之外,还有非物质的生命存在着,并且起主导作用。大科学家斯佩里(Roger Sperry,1913-,1981年获诺贝生理学和医学奖)对大脑左、右两半球进行研究,结果也表明:在左、右脑的运用方面,心灵具有一个独立的因果性影响力,不因环境的原因而产生。德国心理学家科恩休伯(Kornhuber)所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思考能力独立转变大脑的神经活动,而不是大脑神经的活动控制了思想。著名大脑专家彭罗斯普(Penrosp)在1994年的研究报告里也说:“There must be something.”(这里还有些什么),指的大概就是人的灵魂。13
美国火箭之父范伯朗博士(Dr. Wernher Von-Braun),他不但被赞誉为超科学家,他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说:“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已经被证明了。我也相信灵魂不灭定律。”14
一百多年前,胡爱华姊妹(来自中国上海市,1938年6月8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烘头村。现住澳大利亚墨尔本,为《华恩堂》东区分堂会友)的祖父的大哥在24岁时生了一场大病,当时不但医疗条件差,家里也是非常贫穷,根本没有钱求医。过了不久,他就昏死过去了。他的身体被放在门板上等待后事。当他昏死之后,他的灵魂便离开了他的身体,看见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向他走来,对他说:我是西方国家传教士来你们中国传讲“耶稣教”的耶稣,我今天来,是要医治你的疾病,明天我再来,要带你去天堂。第二天,主耶稣把他的灵魂带到了天堂;那是一个无法用任何语言描绘的美妙胜地。主耶稣亲自为他传讲福音,并且在天堂的一个池子为他施洗,还教他读《圣经》。因为天堂是那样的美好,他对主耶稣说:我不愿意再回到地上了。主耶稣却对他说:你要去为我在地上传福音作见证,等到你72岁的时候再来。隔天,他的灵魂进入了他的身体,他就活过来了,所患的疾病也奇迹般地痊愈了。旁边的人都非常的诧异,他不认识字,可是他会背《圣经》(笔者谨慎、认真地问胡老姊妹:“他当时所背的《圣经》是否和我们今天所读的《圣经》一样?”她肯定地回答:“是”),他传福音,村里许多的人都信了主耶稣。当他活到72岁的时候,身体还非常健康,没有患下什么疾病。有一天,他把嫁出去的几个女儿以及女婿和外孙们叫回家,对一家人说:主耶稣要接我回天家了。并且吩咐他们买食品煮好饭菜,大家聚餐后,他劝导他们好好信耶稣,传福音救人的灵魂。之后,他就平安喜乐地离开人间,归回天家了。
2 科学研究中的误差和盲点
根据雷蒙·穆迪博士(Dr. Raymond Moody)、伊丽莎白·库柏勒-罗斯博士(Dr. Elizabeth Kubler-Ross)、加利斯·欧西斯(Dr. Karlis Osis)和爱兰德·哈拉德逊(Erlendur Haraldsson)等人研究所得出的结果,除了自杀的人被抢救回来有不好的濒死经历外,而其它的濒死经历几乎都是一些美好的体验。15 根据穆迪博士的研究报告,只有0. 3% 的人有地狱似的经历。16 这些好的经历都是笔墨难于形容的愉快、慈爱、美好、安宁、和谐等。把那些众多的个案归纳起来,得出的结果是:死亡是美好的;没有地狱,因为没有罪恶的审判;《圣经》是错误的;秘术是有益的。濒死经历中的那些“光明体”、“已死亲友”和“天使”等所传播的信息与创造主在《圣经》所教导的完全背道而驰。17 这些有濒死经历的人深刻地改变了他们的后半生,所产生的后效:抛弃《圣经》,不要传讲人的罪恶,不要传讲主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恩,不要传讲审判的道理,不要传讲神的爱,而传讲人的自义;18 离开基督教会、离婚并抛弃家庭;19 除去对死亡的恐惧,传播死亡的美好;20 引向自杀;21 传播并导向秘术、灵媒、巫术、邪术、交鬼、东方宗教和其它形式的招魂术活动等。22 [笔者在此建议有兴趣者参阅有关著作。约翰·安伯克博士(Dr. John Ankerberg)和约翰·韦尔登博士(Dr. John Weldon)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查阅、引用了169处的书刊,这种对问题是非曲直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术态度是严肃的。《死后生命的真相》(“The Facts on Life After Death”,逸萍译,天道书楼有限公司,1999年4月)是他们合作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然而,罗林斯医生在他亲身进行的心脏复苏抢救之后,马上对复活者采访追踪他们的濒死经历;研究的结果却证实,那些濒死后不好的可怕经历比比皆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地注意到,若不马上追忆,大多数不好的经验都很快地被病人深深地压抑到潜意识底下。由于这些非常恐怖的经验令人十分困扰,病人尽可能把它们逐出意识界;所以,追忆时只剩下快乐的部分,或者什么都忘了(这不只是理论上的分析,而是他研究后所得出的结果)。罗林斯医生终于得出了结论,即他相信以上研究者的报告是真实的;但是,很不幸的是,穆迪博士和库柏勒·罗斯博士等其他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只是会晤过由别的临床医生手中抢救活过来的病人,并且通常已经过了几天或几周的时间。难怪罗林斯医生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与上面的研究者们大相径庭。根据罗林斯医生所知,他们未曾亲自救过病人,然后做临场的会晤及报道。23
3 讨论
光速天平测量到人死后身体失重的研究,以及用目前先进的仪器拍摄到的灵魂影子,这一些比较科学的事实,我们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人死亡之后灵魂的行为、去向、……却不是任何科学仪器可以测验得到的。笔者认为这是科学的顶点,是我们无法逾越的一个鸿沟。然而,“濒死经历”在此完全可以作为该课题研究的科学证据。
人濒死之后的好坏经历,我们相信都是真实的。除非某些人居心叵测欲玩弄世人所编出来的文字,相信这种人毕竟非常之少,因为濒死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想进行就可以进行的实验,那是生与死一线之间的搏斗,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事。
美国自从1976年以来,以及目前世界各地关于“濒死经历”方面的书籍层出不穷。然而,可惜绝大多数撰写这类的文章都属秘术经历。这种导向所产生的后效可以说是非常可怕的。
人濒死之后,除了灵魂有坏的经历外,灵魂好的经历例案,有两方面的事实:一个是圣善的源头所给予的真实经历,这些经历必定与神在《圣经》的教导完全吻合。另一个只能是邪恶的源头(魔鬼撒但)所给予的“真实”经历,即这个经历是在邪灵的控制、欺骗下产生的。人若没有在神圣灵的引导下去分辨,根本就无法识别邪灵伪装的假面孔,因为这毕竟是属于灵界的事。
篇字解释,篇字什么意思 怎么读
篇
[piān ]
1. 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章。诗~。~目。~什(shí)(《诗经》中的“雅”和“颂”以十篇为一“什”,所以诗章亦称“篇什”)。~幅。长~大论。千~一律。
2. 量词,指文章、纸张、书页:一~论文。
《诗经》读后感一千字
看了这你就名白了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
《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
《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
成书过程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
孩子新概念五年级了正学新概念1。就是144篇课文的。孩子说听不懂了。语法不会。我怎么才能教他语法啊!...
应该先讲每课中的语法点,排除理解障碍,然后再讲单词和课文,最后练听力和口语。书上的语法说得不详细,可以适当补充。有的培训班进度太快,孩子跟不上就失去兴趣。所以最好是由家长辅导,根据孩子掌握的程度,稳扎稳打,随时调节进度,不必一味求快。如果需要辅导,请发邮件至:zhoushihong_cool@163.com 联系。
托福听力考试有哪些考点?
感谢您关注智课网(SmartStudy):
托福听力怎么考?托福听力考点都在哪些位置?在托福听力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出题点都有明显的标志,如果可以判断出哪里是考点的话,只要记下考点,其余的信息忽略即可。
首先,最最重要的就是——听准开头。每一篇听力文章都有一道主旨题,而且绝大多数文章的主旨题都放在第一道题。而且呢老美的思维是直线型思维,所以在每段文章开头,就会给出主旨。一般来说,用来引出主旨句的句式包括:
Let’s now focus on……
I’d like to begin today’s lecture by……
Today we’ll talk about……
Last time we discussed……, and today let’s talk about……
除此之外,需要大家记住的细节包括12个考点:事实、定义、描述、原因、举例、比较、强调、时间、数字、人名地名、问答、结尾
为了帮助大家判断什么地方才是这12个考点,笔者统计了我们最最权威的资料TPO1~24套里面144篇文章,816道题目分别属于那种细节题,并一一带回原文找答案,研究了这些考点的特征。那么它们的标志词如下:
事实(23道): In fact, actually 事实上……实际上……细细想来,有种转折的意思。
定义(14道):句式“XXX is XXX”,因为听力当中有长演讲,也就是老师讲课的一段,可能涉及到各个学科的各种学术话题,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等,所以必定会涉及到专有名词,而且大家都不认识。没有背景知识无所谓,重要的是听老师做解释,比如老师说“Today, let’s talk about insectivorous plants.”那么什么是insectivorous plants?不要着急,听老师解释“Insectivorous plants are plants that trap and assimilate insects.”这句话的意思是,食虫植物就是捕捉和消化吸收虫子的植物。专有名词做了解释,100%作为考点。也就是我们的定义细节题。那么有同学问,如果专有名词没有做解释呢?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专有名词没有做解释,是不会考的。
上述就是托福听力部分考点位置的详细解析,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研究总结一下历年托福听力真题的考点规律,相信肯定能对托福听力考试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相关托福听力题目解晰可登陆智课网学习题库逐题精讲课程,有最详细的官方题库的题目讲解。http://www.smartstudy.com/questionbank#toe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