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网络攻击

美国网络攻击(美国网络攻击中国)

hacker hacker 发表于2022-06-25 05:38:16 浏览15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美国对伊朗发动网络战,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美国对伊朗发动网络战,目的就是,美国想先瘫痪伊朗的导弹指挥体系,然后想瘫痪伊朗的军事指挥体系,美国就是想搞垮伊朗,美国想达到自己的目的,网络战只是一个手段罢了。在网络战这个方面美国人的优势是最大的,因为互联网就是美国人发明的,那么多的网络、那么多服务器掌握在美国人手里,美国早就对全世界进行监控了。

在很多人的眼里,网络攻击只是通过瘫痪对方的电子设备或者通信系统,对敌方的指挥控制等作战系统受到干扰或者物理性伤害。但实际上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网络战场上根本就没有边界概念、以及军事和民用目标的区别。除了军事之外、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也都会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并且给受攻击国的民生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越来越严重。

网络攻击本来就是一种偷鸡摸狗的勾当,适用于在对手毫不知情的前提下“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的偷袭行动,一旦大声说出来,那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很显然,特朗普政府既然公开叫嚣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那么今后它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根据目前两个国家的关系看,基本是势同水火了。美国的一切行为,当然包括你说的网络战争,目的都是先要孤立伊朗,制造接口,制裁伊朗,进一步削弱对手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实力,使对手日渐式微,最终要搞垮政权

美国网络军队到底有多恐怖,各国应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

网络数据安全

在1995年,美国为增强军方的信息对抗能力,美国国防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就为美军培养出了美国第一批“网络战士”。这批网络战士虽然只有16名,但却是世界上第一支网络军队。

美国凭借着先人一步的优势,在2010年已经把网络军队的人数维持在10万人左右。而且在培养人才期间,美国还打造了自己的网络“武器库”。据悉,这个武器库至少具有2000款不同类型的网络武器。

网络攻击

美国为了实验这些网络武器的可用性,曾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对伊拉克使用了网络手段。在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到伊拉克,让其把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使用的打印机芯片换成染有计算机病毒的芯片。在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用远程手段激活病毒程序,导致伊防空指挥中心主计算机系统程序错乱,防空控制系统失灵,让伊无法对美国联军的空军进行打击。

不仅仅伊拉克受到过美国网络手段攻击,伊朗在2010年的时候,也受到了美国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在2006年,伊朗开始恢复浓缩铀,为了破坏伊朗的核计划。美国联合以色列开发出一种叫做震网的病毒,并且在以色列国内的核武开发基地中用和伊朗相同的控制器和离心机进行了效果模拟。测试完成后,美国和以色列通过精妙的各种手段,把病毒投放到了伊朗的核设备里,导致伊朗的核设备瘫痪。

全球日益增加的网络攻击

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手段攻击,现在各国都开始成立自己的网络部队。日本打算再让自身的网军增员九百人左右,以应对网络攻击,增加收集、分析威胁情报的能力。德国也初成立了网络司令部,人数为1.35万人。2015年,英国联合部队司令部要求政府未来五年投入20亿英镑,聘请300名网络专家或黑客,同时开发更多网络武器。9月6日,以色列进行了20年来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网络部队首次参加。

网络攻击者

据统计,现在大约有46个国家已经成立了网络部队。与此同时,每年针对政府、敏感机构的网络攻击,也持续增加。尤其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印度都建立了庞大的网络部队,台湾也开始筹建,计划在2019年全面行成战斗力。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攻击,据悉我国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61398部队。

美军划分的18种网络攻击手段

“软件漏洞”(威胁指数3.9):通过对方软件已有的漏洞进行攻击,这仍然是目前最常见也最危险的网络攻击手段。

“内部植入威胁”(3.7):一种比较原始但威胁很大的手段,通过向对方基地渗透人员,见机向网络注入恶意病毒或者代码。在对方网络被物理隔绝的情况下,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据称,以色列为袭击伊朗核设施,计划派特工潜入伊朗,通过u盘向核设施网络植入病毒。

“逻辑炸弹”(3.7):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触发恶意代码,破坏计算机存储数据或者妨碍计算机正常运行。

“特洛伊木马”(3.7):老牌攻击手段,通过网络植入,远程操纵计算机,偷窃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数据。

“伪造硬件”(3.6):通过伪造的硬件来发动攻击,目前已不常用。

“盗版软件” (3.6):通过盗版软件发动攻击,目前已不常用。

“隧道攻击” (3.5):通过获取底层系统功能而在安全系统的更低层发动攻击,比如利用计算机防火墙本身的缺陷侵入系统。

“后门程序”(3.5):在编制程序时事先留下可以自由进入系统的通道。

“连续扫描”(3.5):在受感染计算机中植入蠕虫病毒,逐一扫描IP地址,确定主机是否在活动、主机正在使用哪些端口、提供哪些服务,以便制定相应的攻击方案。

“字典式扫描”(3.4):利用目标客户端的缓冲溢出弱点,取得计算机的控制权。

“数字扫描”(3.3):跟踪和刺探网络用户的行踪,以获取密码或者其它数据,主要用于对无线局域网的攻击。

“数据回收”(3.3):搜集废弃的存储介质,还原大量未受保护的数据,获取相应系统的漏洞线索。

“僵尸网络”(3.0):采用各种传播手段,将大量网络主机感染僵尸程序,从而控制大量的网络用户形成一个网络。众多的计算机在不知不觉中如同僵尸群一样被人驱赶和指挥,成为被人利用的一种工具。

“电磁脉冲武器”(3.0):通过将炸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强大的电磁能并对外辐射,烧毁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的芯片,进而在物理上对网络实施破坏。不久前韩国军方就曾透露,韩国正在研制电磁脉冲炸弹和高功率微波炸弹,可以摧毁朝鲜核设施和导弹基地的所有电子设备。不过报告对电磁脉冲武器的威胁评估值不算高,只有3.0,属于轻度威胁范围,恐怕主要是因为这种武器目前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近年还很少用于网络战的缘故。

“细菌病毒”(3.0):感染计算机操作系统,通过不断地自我复制使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瘫痪。

“欺骗式攻击”(3.0):指一个人或者程序通过伪造数据成功地伪装成另外一个人或者程序,然后获取非对称性的优势。美军在1995年举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勇士”的演习,一名空军中尉用一台普通的电脑和调制解调器;不到几分钟就进入到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控制系统,并接管了大西洋舰队的指挥权,其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伪造数据,欺骗美军指挥系统。

“分布式拒绝服务”(2.9):简称 DDoS,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网络武器,不过其威胁指数只有2.9。最近发生在韩国的网络攻击事件就属于这种攻击。该攻击手段侧重于向受害主机发送大量看似合法的网络包,从而造成网络阻塞或服务器资源耗尽,最终导致拒绝服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一旦被实施,攻击网络包就会犹如洪水般涌向受害主机和服务器。

“野兔病毒”(2.8):通过不断自我复制耗尽有限的计算机资源,但并不会感染其他系统。

群贤毕至

访客
瑰颈桔烟 瑰颈桔烟2022-06-25 11:17:45 | 回复 敌方的指挥控制等作战系统受到干扰或者物理性伤害。但实际上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网络战场上根本就没有边界概念、以及军事和民用目标的区别。除了军事之外、经济和政治等领域也都会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并且给受攻击国的民生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越来越严重。网络攻击本来就是一
听弧粢醍 听弧粢醍2022-06-25 11:47:39 | 回复 击手段“软件漏洞”(威胁指数3.9):通过对方软件已有的漏洞进行攻击,这仍然是目前最常见也最危险的网络攻击手段。“内部植入威胁”(3.7):一种比较原始但威胁很大的手段,通过向对方基地渗透人员,见机向网络注入恶意病毒或者代码。在对方网络被物理隔绝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