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 复旦大学 陈果

复旦大学教师陈果变疯(复旦大学教师陈果)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1:24:00 浏览650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几段演讲视频让她迅速红遍网络,被誉为“复旦女神”;读错两个字音又让她一夜“跌下神坛”,从此销声匿迹。

她是一群人眼中的“一束光”,也是另一群人嘲讽的“鸡汤制造者”。一个人为何会有如此两级分化的评价?她做了什么?

本期子牙童趣学生观察就带您认识这位颇具争议的复旦大学哲学系美女副教授——陈果。

“人间清醒”说:要活成一束光!

提起大学哲学课,我们往往会联想起表情严肃的老师、枯燥抽象的概念,以及昏昏欲睡的同学。而在复旦大学哲学系陈果任教的思想教育修养课堂上,这一切似乎正好相反。

不仅有打扮时尚、妆容精致、身材高挑、举止潇洒的讲师,生动新颖甚至感人肺腑的思想观点,还有精神奕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

“要活成一束光!”陈果站在讲台后,用一种坚定而温柔的语气,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们传递着这个理念。

陈果凭借着她新颖的思维角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获得了许多学生的喜爱。

在学生们的心中,陈果是许多女同学理想的人生路标,是大家最亲切的“果姐”,甚至有胆子大的学生亲昵地叫她“果果”。

看过陈果课堂视频的人都能感觉到,陈果身上有种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理想主义气息,这与她的出身是分不开的。

1981年,陈果出生于上海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家人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因此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小姑娘的家人极其注重对孩子内涵的培养。也是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小姑娘从小就广泛阅读大量书籍,尤其热爱哲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陈果学习成绩优秀,学习生涯也相当顺利。考入复旦大学,选择最感兴趣的哲学专业,本硕连读,研究西方哲学,又在博士阶段深入学习了基督教哲学专业。

毕业之后,陈果留在复旦大学任教,开始在本专业教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为了让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变得更有吸引力,她会在课堂上引入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爱情、生死以及孤独。

陈果通过妙语连珠的表达,把抽象的命题阐释得通俗易懂,常常还会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

例如面对考上复旦大学的天子骄子们,陈果说,能考上好大学,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中榜的学生有多高的聪明才智,而是因为,这些人比起那些因为意外或经济条件限制,从而无法进入复旦的人来说,要更加幸运。

也正因为此,进入好大学的学生们应该具有更强的责任感,要成为社会的良心。这段讲课一度被网友疯转,并评价其为“人间清醒”。

两字之错,掀起轩然大波

2010年,陈果的授课视频被学生发布在了网络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一夜之间,陈果受到万人追捧,迅速被网友奉为内涵与外貌兼具的“复旦最美女神”。

无数人跟风转载她的“金句”,许多节目也陆陆续续向她发出了邀请函。

然而伴随着关注与喜爱一起蜂拥而至的,往往还有质疑和诋毁。在陈果的“金句”在各种社交平台被大肆转发时,批评的声音随即出现。

有人嘲讽陈果是“心灵鸡汤制造者”,表达的观点可以归纳为无病呻吟,“骗一骗”年轻单纯的大学生还好,但实质上一点用处也没有,等学生进入社会就会发现,这些堪称“毒鸡汤”。

而在一次参加节目时,陈果更是因为将“耄耋”二字错念成了“老至”,直接把网络上的批判声推向了顶峰。

许多人炮轰陈果“没文化”,嘲笑她“装文化人翻车了”,甚至因为没有搜索到学科论著,而质疑她的专业素养。

虽然陈果在节目播出之后及时作出了回应,并且表达了真诚的歉意,但还是被人不依不饶地攻击。

陈果并不看重“复旦女神”的虚名,并没有同那些纠缠不休的人进行争辩。她从容淡然地面对一切的赞誉和毁谤,遵从着自己的座右铭:“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没有了外界多余的关注,陈果一身轻松地回归了安静纯粹的校园,继续将所有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讲台才是她最好的舞台,学生才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其实说起来,念错字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些生僻字更因为使用频率较低,只被相关专业的人熟知。

连知名主持人和名校校长都曾读错一些字的发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特定事业或学术方面的专业水平,更何况是主攻哲学的陈果老师呢?

况且陈果老师在被人纠正发音后就主动道歉了,这份知错能改的勇气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不知有多少人在指责别人出错之后,在自己出现同样的错误时,能及时承认错误并且改正呢?又或者,反而是这些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会不会想要糊弄过去呢?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无意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流传甚广,可仍有许多不理智的人总爱对着别人吹毛求疵。

在网络平台上,由于匿名化的机制,这些人更是肆意妄为,他们夸大不值一提的小缺点,把对方贬低得一文不值。

而还有些网友不分青红皂白就盲目跟风,走红就跟风吹捧,被批评就跟风踩上一脚,缺乏自己的理性判断和独立思考。

这也导致许多有内涵有知识的人不愿继续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观点,逐渐淡出了网络社交平台。

网民也应该有责任感,理性冷静判断信息的真伪,不盲目跟风,才是对自己以及他人负责。

而对于网友们议论纷纷的“鸡汤”一说,也是因为网络传播过程中的断章取义。

陈果老师的思想教育修养课一节就长达几十分钟,大多数的网友并不会耐心看完整节课的内容,只看到被截取出来的几分钟或者几句话。

离开了整体的语境来看这些话,可能就会显得不太合适了。

陈果老师授课的对象是刚从高考压力中解放出来,怀着满心憧憬走进复旦大学的青年人。

向代表着未来希望的青年人分享一些理想化的信念,不仅不过分,更是在从思想上引导教育他们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心、善良勇敢的人。

试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大学教室里大肆抱怨社会的消极面,难道会更有益于青年们的成长吗?难道不会让青年们对未来丧失希望吗?

而且,陈果老师的课程名叫做“思想教育修养”,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复旦大学有一种教育理念,认为好的人文教育中应该有生命的真诚坦露。

陈果老师从生活里提取许多生动的素材,就是为了增加与学生们的共同话题,增进交流的同时,就使人文教育活了过来。

为了启发思想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却被众人误解成向学生灌输“毒鸡汤”,这未免也有点委屈。

总之,陈果老师在引导学生对哲学产生兴趣方面是成功的,至于其他误解,还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网络讨论环境。

您喜欢陈果这样的老师吗?您对陈果老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群贤毕至

访客
鸠骨孚鲸 鸠骨孚鲸2022-11-09 02:44:55 | 回复 失希望吗?而且,陈果老师的课程名叫做“思想教育修养”,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复旦大学有一种教育理念,认为好的人文教育中应该有生命的真诚坦露。陈果老师从生活里提取许多生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