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王晔摄/本刊
从结合本地实际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到精准施策,蕴藏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是要义”的思想方法
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精准”要义已开始成为指导“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略之一
文 | 曹应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从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到形成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从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对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为打赢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几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先后在县、市、省、中央工作,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扶贫始终是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精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工作中日积月累的探索和思考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从结合本地实际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精准施策,体现了他思想方法发展的历程,也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的突出特点。
结合本地实际摆脱贫困
1992年7月,《摆脱贫困》一书出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担任中共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的讲话和文章集。
宁德是福建省比较贫困的地方,只有摆脱贫困,当地人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之所以要把摆脱贫困放在最先、最高的位置上,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所坚持的人民至上的人民立场决定的。《摆脱贫困》书中贯穿这一立场。
开卷篇《弱鸟如何先飞》提出贫困地区要有“先飞”意识,而领导干部只有立下终生为民之志才能领着“先飞”。在《干部的基本功》《把心贴近人民》等篇中提出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事事为人民打算,才能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支持”。终卷篇《同心同德 兴民兴邦》,是习近平离开宁德前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其中引用了西汉刘向《说苑·政理》的一句话:“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他以此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十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说他在宁德工作时记住了这句话,并说:“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他要求:“这句话,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在心。”
摆脱贫困是个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既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与摆脱贫困的关系,也论述了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外因与内因的关系对摆脱贫困的重要性,贯穿其中的重要方法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定信心、努力奋斗。
在《弱鸟如何先飞》篇中,他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指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
《滴水穿石的启示》篇指出:摆脱贫困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就要扎实努力、久久为功地奋斗下去。
《困境的突破》篇,探讨了贫困的闽东发展乡镇企业的思路,强调了“土”“农”“特”“外”四个字,阐明闽东乡镇企业要突破困境,只能从“闽东的实际出发”。与之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中,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
《摆脱贫困》一书已包含了“精准”的因素,为后来精准扶贫方略的形成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扶贫进入“精准”新阶段
如何使贫困户、贫困地区一起进入小康,越来越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必须解决而又不易解决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难打的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召开一个月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到河北阜平县考察调研,目的就是要“看真贫”,探讨切实可行的扶贫路子。调研中他提出了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思路。
他强调,“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要搞好规划,扬长避短,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强调扶贫要扶志、治贫先治愚;强调抓好党建促扶贫,要扎扎实实把支部建设好,发挥扶贫的战斗堡垒作用。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调研形成的思路,是对《摆脱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更接近提出精准扶贫方略的一次重要调研。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调研,思考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提出了16个字:“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形成了精准扶贫方略的重要思路。
“精准扶贫”就是要改变一般性扶贫、粗放式扶贫的做法;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治贫方式;要帮助每一个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户都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的道路。这就是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扶贫”思路一出,扶贫开发工作开始呈现出新局面。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新要求。2014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通过建档立卡工作搞清楚扶贫对象,为精准扶贫建立了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密切关注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2月,他到陕甘宁革命老区调研,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2015年6月,他到贵州调研,在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提出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六个精准”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方略的主要内容。
2015年10月,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扶贫突出介绍了精准扶贫方略:“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是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具体做法是,注重抓“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同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系统论述了精准扶贫方略,明确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好路子好机制的核心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做到“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问题。
2月25日上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当地干部、群众在一户村民家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直播 陈思汗摄/本刊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目的和手段关系要弄清楚。
精准扶贫方略在总体上是包含精准脱贫的,但二者也有区别。从提出时间看,精准扶贫是2013年11月提出来的,精准脱贫则是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把扶贫攻坚改成了脱贫攻坚,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常将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并提。他论述的解决好精准扶贫的四个关键性问题,其中第四个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就是专论如何精准脱贫的。一是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二是要留住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三是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四是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
党的十九大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继在延安、贵阳主持召开的两个座谈会之后,到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主持召开了5次打赢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2016年7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性,要求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都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
2017年6月,在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要求集中力量攻克“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堡垒,强调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2018年2月,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他强调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
2019年4月,在重庆召开的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他强调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2019、2020两年脱贫攻坚工作。
2020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强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前后7次座谈会,每次围绕一个主题,中心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精准施策方法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这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施策的方法论。
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施策”概念。他指出,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对于一些部门的政策措施没有有效聚焦脱贫攻坚、惠及贫困人口,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批评:“大而化之,大而不当,经不起较真,一说到精准就说不清楚了。”他强调,精准施策要深入推进,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总的就是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就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精准是要义”,不仅体现在脱贫攻坚上,还体现在他对其他工作的指导上。
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其中,精准施策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法。精准防控、精准解决、精准救治、精准对接,这一个个“精准”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在有效抗疫的同时取得脱贫攻坚成功、经济稳健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如,研判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妥善应对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针对做好就业工作,他指出:“一定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
围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他指出:“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在党的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要害和关键,点准穴位,打准靶子”。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他要求“开展精准化”的培训。
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运用好“精准施策”的方法论。他指出:“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举措要更加精准务实,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精准施策,“精准”要义已开始成为指导“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方法。□(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