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先知书?
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12部小先知书,共15卷。这里所说的先知书非指早期的先知,早期先知权力很大,如撒母耳有权立扫罗为王,女先知底波拉本人即为士师。这里的“先知”是指以色列、犹太行将灭亡前开始兴起的一批先知,其年代约为公元前8至3世纪。他们被认为是先知先觉,“奉主之名发声,乃是神启”,是神的代言人,实际上是出身于社会下层的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谴责社会的不平等,大声疾呼,唤醒群众。如出身下层的阿摩斯,在亡国前三十年写了小先知书之一《阿摩斯书》,谴责社会的不平等,“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为银子而出卖女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看见穷人头上蒙的灰也要垂涎……”因此,耶路撒冷的圣殿将毁于火。另一小先知书《哈巴谷书》约于公元前6至5世纪写成。作者目睹巴比伦之囚的惨状,描写新巴比伦的骑兵比豹还快,如鹰鸟抓食,谴责其不知正义。
《耶利米书》、《以赛亚书》均非一人所作,年代亦不一致。《以赛亚书》的第40章以后的内容明显属于巴比伦之囚以后的事。这两部先知书均把耶和华视为宇宙惟一真神,都预示了救主将降临领导犹太人复国。《以西结书》并设计了未来复国后理想中的耶路撒冷城之蓝图。
旧约中的大小先知书之大和小分别指先知书的什么
大先知书是基督教对《圣经·旧约》中篇幅较长的先知书(天主教7卷,新教5卷)之称呼。
小先知书又称十二先知书是基督教对《圣经》旧约中篇幅较短的先知书之称呼,与大先知书相对。
“大”“小”和内容重要性无关。犹太教则没有大小先知书的区分。
大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书信(属于次经,因而不见于新教圣经)、耶利米哀歌、巴录书 (属于次经)、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小先知书包括: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
扩展资料:
编排顺序
希伯来文圣经和西方基督教圣经的次序,置于大先知书之后。早年的七十士译本内部次序则不同,而且置于大先知书之前。
何西阿书到玛拉基书不是按十二先知生活的年代顺序编排的。例如,约拿、约珥、阿摩司、何西阿和弥迦都生活在公元前9-前8世纪。在这段时期,南方的犹大国和北方的以色列国有不少君王对上帝不忠,由于上行下效,结果惹怒上帝。
在政治舞台上,亚述和巴比伦先后崛起,称霸世界。以色列人万万没想到,这两个世界霸权日后会成为耶和华惩治他们的工具!上帝一直差遣忠心的先知到以色列国和犹大国去,不厌其烦地劝诫和提醒他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先知书
百度百科—小先知书
撒母耳记的书卷作者
按犹太人的传说,巴比伦《他勒目》(Talmud)记载:“撒母耳写了以他为名的书,至少到《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五章一节他死以前的事,并《士师记》。其余由先知拿单(撒下十二:1)和迦得(撒下二十四:11)所补充。”代上二十九:29 - 30 又说:“大卫王始终的事,都写在先见撒母耳的书上和先知拿单并先见迦得的书上。他的国事和他的勇力,以及他和以色列并列国所经过的事,都写在这书上。”
有人根据撒上二十七:6 “当日亚吉将洗革拉赐给他(大卫),因此洗革拉属犹大王,直到今日。”认为当时犹大和北国以色列已经分开了,所以作者生活在王国分裂后不久,因此本书是在所罗门王死后才写成的。也有人认为书中大部分是在撒母耳死后才完成(撒上二十五:1,二十八:3)。
《约拿书》赏析(200字以上) 经典
约拿书提要
约拿书――独一的神迹
先知名意:鸽子。第一个飞出的宣教士
主耶稣说:最大的神迹是约拿三天三夜在大鱼肚腹中(太十二40)。信徒埋葬自己,向己死是最大神迹,人的本性不肯舍己,主耶稣向已死的时候三次天向 开了(太三16;约十二28~29;路九28~36), 的死而复活是独一的神迹。
大纲:
一、抗命 一1~3 二、逃命 一3~10
三、丧命 一11~17 四、求命 二1~9
五、赦命 二10��六、顺命 三章
七、怨命 四章
先知步步堕落:
1. 下约帕:逃避抗拒神的命(一3)
2. 下到船底舱躺卧:不顾神命,只顾自己安逸(一5)
3. 抛下海:除去旧人(一15)
4. 投下深渊:落在魔鬼手中。深渊是地狱,从神面前驱逐出去 (二3)
5. 下到山根,地狱的门永远关住他,落在撒但黑暗的国中,呼求神的救恩。
本卷书可见神的权柄统管万有 诗一零三19;林后五18
一切是出乎神:
(一1) 神呼召约拿起来去尼尼微呼喊,或许他们悔改不至灭亡 神不愿一人沉沦,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 4) 神使海中狂风大作,为要先知回头。 诗一零七25
( 13) 神使海浪越发翻腾,为要先知抛在海中,经历死亡。
�( 15) 先知抛在海中旧人死亡,海浪平息,撒但无法兴风作浪。
�( 17) 神安排地中海沙鱼吞了先知,埋葬他的旧人,如同神叫巴兰的驴子开口讲人话,拦阻先知的狂妄。
�(二1) 神迫使先知悔改求告神拯救,许多时候我们疏忽永生的事情,神借着患难迫使我们去求告 ,认识 。
�( 10) 神吩咐鱼吐出先知,祷告上达宝座推动宝座上的手,神伸手拯救。
�(三1) 神再次呼召先知起来去尼尼微,传神的话。
�(?5) 神使尼尼微人悔改,信服神,转离恶道,丢弃强暴。
�( 10)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止住怒气,不降灾。
�(四6) 神安排蓖麻,遮阳使约拿大大喜乐。
�( 7~8) 次日神安排虫子咬蓖麻枯干;安排炎热东风,日晒约拿,先知求死。藉此启示他为蓖麻何等爱惜自己,却不能体会神爱无知的罪人。―― 张向晨《圣经六十六卷》
约拿书
绪论
约拿书这卷短书在十二先知书中,是与众不同的。它不像其他十一卷,偶然地写进一些自传或历史的片段,而整本书基本上是记载先知的豫言;也就是说,其他十一卷先知书,主要是记载该先知的声明和讲章,但约拿书却不是这种情况,它本身是一个故事,其中上帝藉 先知讲的豫言,只占一小部分。
从技巧上看,这卷书是匿名的;书中没有告诉我们是谁写的,因此我们很难肯定是谁在甚么时候写的。这卷书的特点,是描写一个人名叫约拿,他是亚比太的儿子,在以色列历史,曾简略地记述他是迦特希弗人,是北国的一位先知(王下十四25);迦特希弗位于加利利的附近。约拿作先知传道,我们从列王纪下的记载中所知甚少,只知道事情发生在公元前第八世纪上半叶,在耶罗波安二世在位其间。我们只知道先知生活的期间,而以他的名字写的这本书的时间,却不太清楚,大概是在较迟些时候,约在公元前第六至第四世纪之间。
{\Section:TopicID=175}约拿书的故事
不单约拿书在十二先知书中很特别;书中记载的故事,也很特别,颇有戏剧的味道。它开始时按惯例记载先知蒙召作上帝的仆人:『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一2)但是这一节经文往后,所有对先知的描述都是和上帝的期望相反的。
上帝呼召约拿去尼尼微(以色列的最北部),他应该沿 陆路向北去。但是他立即出发,向西逃往约帕去,在那里买了一张船票往他施去(也许是往西班牙的塔达苏士Tartessus)。但是要逃避上帝的呼召是不可能的;开往他施的这艘船遇见大风暴。那个逃避去尼尼微传达上帝话语的约拿,下到舱底,在那里静静入睡,想躲过大风浪。直到船主、老水手,破门而入唤醒了他。经过摇签证明,约拿才承认可能是他惹来了大风浪,并要求 众把他扔到海里,以平息风浪。水手们勉强同意了,于是风浪减退了。此时约拿被一条大鱼吞吃了,并在它的肚子里度过了幽暗的三天三夜。约拿悔改并祷告,随后被救出;这条大鱼把这个不受欢迎的重担,吐在海岸上。于是约拿才往尼尼微去。在那里,约拿宣告了上帝的话,警告这个大城市的人他们灾难临头,除非他们悔改离开犯罪的路。出乎先知的意外,他传讲的信息被尼尼微人所接受,他们离开了他们的强暴和所行的恶道,因此免去了上帝的刑罚。这件事使先知感到太闷气和太不高兴了,他因为上帝的怜悯而向上帝发怒。但是这本书的最后几节中,这位先知(那个因为感到自己的话被忽略,而决定死了比活 还好的)学到了一个功课,就是上帝的本性是满有慈爱和怜悯的。
{\Section:TopicID=176}注释的问题
前面这样把故事的大意简要一览,其实已经指出了注释这卷古怪的先知书的问题:它到底是甚么样的文学呢?该如何注释它呢?它是历史?是比喻?或是其他的文献呢?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古代的历史中,有过许多种注释本书的理论。最早的一种,就是把约拿书当作历史来注释。在这种注释中,把它当作记载先知传道的一个历史事件。必须承认,这种注释是可行的,它的出发点是明显可见的;它是基于列王纪下的记载,那里证实约拿的确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位先知(纵使是不很着名的一位)。而且,从某个角度看,新约圣经中,有几处是把它当历史来应用(太十二40;十六4;路十一29)。
当作历史来注释虽是可行的,但并不意味 没有问题。故事的每一方面,与通常豫言的叙述是那样的不同,使得有人对它产生怀疑。大鱼的角色,和约拿在它肚子里的呼求,使人感到它好象是一种幽默的神迹。(当他们听到大鱼把先知吞吃下去,然后又吐出来时,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听众的欢笑场面。)在一个世纪以前,有人去海边找某些不寻常的经历,希望用它们来解释约拿的故事,这种努力也是不必要的。(曾经流传过一位名叫巴特来〔James Bartley〕的经历,他在一八九一年宣称曾从一艘从事捕鲸的船『东方之星』上掉进海里,被一条抹香鲸吞到肚子里一天一夜,又生还逃脱出来,向人讲述他的故事。这可能是航海奇闻中引人入胜的一部分,但大概不是真实的。)约拿的经历到底是否寻常的或者是神迹,是不必争论的;需要争论的倒是约拿书的性质,它的文字类型,和如何去用适当的方法加以注释。第二种古代用以注释这本书的理论,是把它当作一种比喻。作者以一个真实却不为人知的人物约拿为主角,故事是环绕 他构成的,用以传递某种神学信息。一般来说,约拿的故事是和新约圣经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相平行的。正如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以一个问题结束(路十36),要求读者回味它的意思;同样,约拿书也以一个问题作结束(四11),也要求读者去回味它的意思。
在以下的注释中,我们要进一步考查故事的细节内容和各部分的意思。虽然我们意识到任何一种注释都有它假定的性质,但是总的来说,这里所介绍的注释,是把这本书当作广义的比喻来研读。
{\Section:TopicID=177}约拿书的教训
这本书有一个中心的主题,又有一些各自以不同方式出现的小题目。举例来说,较小的重点放在说明顺服和不顺服方面:先知不顺服上帝的呼召,到头来只有是灾难临到。但是这本书的中心教训,是关于上帝的本质,上帝对全人类满有怜悯的本性。
以色列的先知大部分都是国家民族主义者;他们认为,上帝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上帝藉 先知,只对 的选民说话。但是约拿书非常清楚是一个例外,上帝也十分关注其他所有的人的行为。尼尼微城中外邦居民的强暴和作恶,上帝同样的关注。上帝的怜悯总是寻找机会,藉 人的悔改,来除去罪恶,施展慈爱。先知被差派到尼尼微这件事,表明上帝对外邦人的关怀,同时还证明外邦人藉 悔改,同样可以得到上帝的怜悯。这样,对于旧约的外邦读者,约拿书不但启示上帝怜悯的胸怀,而且也在古代犹太主义的潮流中,打开一扇特别窗户,使看见上帝是宇宙的主宰。――《每日研经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