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电力促能源结构变革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布局需加快
作者: 潘寅茹
在各国陆续给出“碳中和”时间表的当下,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已不可或缺。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联合中国国家电网发布的《可再生能源智能电气化:推动能源服务转型》报告显示,要想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能源系统电气化将是中短期内的重中之重。
全球能源使用变迁
报告显示,在1800~2019年的全球能源使用变迁进程中,主导全球能源使用的是传统生物质能(traditional biomass),即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例如薪柴、秸秆、稻草、稻壳及其他农业生产的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等。由于这一能量形式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非常便捷地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位居其后的是更为熟知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之下,氢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占比并不大。不过,一个可观的趋势是,进入20世纪后,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在全球能源使用中,传统生物质能的占比开始逐渐降低,从此前的100%逐步放缓至2019年不足10%。同样,煤炭、石油的使用占比也开始降低,以风能、氢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异军突起。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研究员鲁德尔(gunnar Luderer)认为,长期以来,化石燃料价格低廉、容易获取,成为发电的首选。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是依托太阳能的光伏发电的成本如今飞速降低,迄今为止,大多数气候模型都低估了这种降速。这一进展可以根本性地改变能源结构。鲁德尔结合全球碳价进行电脑模拟的结果显示,到2050年,绿色电力将成为最便宜的能源形式,能够供应四分之三的能源需求。
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需提高
根据《巴黎协定》的目标,到2050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量下降须超过75%,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的比例要增长到74%。同时,世界各国也承诺“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工业化前平均温度的1.5摄氏度”。
国际再生能源署认为,将全球升温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全球能源系统必须经历一次巨大变革,以代替现有基于化石能源为主的系统。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各国对清洁能源的投资累计达5.9万亿美元。这笔投资的一半(3万亿美元)聚焦改善能源使用方面,而真正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仅为1.5万亿美元。另有1.3万亿美元用于基建和电气化改革。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在2021~2023年间,国际社会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会以年均2万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这些新的资金投入将对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产生何种影响?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认为,随着可再生能源领域成为投资者的宠儿,在能源系统变革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将会从2015年占总能源消费中的18%,上升到2050年的三分之二。
“如今,在工业、交通或建筑供暖的能源需求中80%是通过燃烧——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来直接满足,只有20%依靠电力。研究表明,到2050年,这种局面将得到扭转,易于脱碳的电力或能成为全球能源供应支柱,使得减排目标更易实现。”鲁德尔说。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预测,要加紧落实2050年的去碳化目标,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部门的使用占比就要从2015年的不足5%提升至30%以上。
可再生能源如何实现电气化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此前发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报告》显示,到2050年,电力消耗将增加一倍以上,占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50%以上。因此,可再生能源电气化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以满足到2050年全球清洁电力的更大需求。
前述《可再生能源智能电气化》报告显示,2017~2050年的能耗在智能电气化情景下,尽管初期与“基准情景”下的能耗结果相差无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便在2030年的能耗峰值期间,“智能电气化情景”下的能耗也依旧远低于“基准情景”。而且,到了2050年,得益于智能电气化,能耗基本从顶峰回落到2017年的初值。
那么,在可再生能源智能电气化的进程中,来自高碳化石燃料的电力将继续被太阳能、风能、氢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产生的清洁、低碳电力所取代。
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种类中,相对而言波动性低和成本低的太阳能光伏(30%)和风能(24%)技术预计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大部分。而且,随着能源终端应用从化石燃料转变为电力,能源服务的电气化将变得更为普遍。
上述报告认为,数字化技术对实现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是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普及电气化的关键环节。诸如智能数字设备、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部署,以及相关操作的实践,旨在通过更灵活的方式满足可再生能源的电力需求,优化电力交付和使用过程,提供更高效率的用电服务。
对于各能耗终端而言,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气化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以建筑部门为例,目前每年能源消耗量高达122艾焦(EJ,艾为10的18次方),约占全球终端能耗的30%。其中,一半以上的能源由天然气、石油、煤炭或生物质能提供,电力约占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24%,其中主要用于商业和公共建筑。因此,报告认为,未来通过电加热器进行供暖以及使用电炉和电烤箱烹饪,或者使用可再生电力生产的氢气或合成甲烷等燃料,通过天然气管网供给家庭和商业建筑,有助于建筑行业的智能电气化。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也是如此。目前,包括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的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每年能源消耗量高达121艾焦,耗能仅次于建筑行业,但其中仅有约1%的能源由电力供应。因此,报告认为,在交通运输领域急需实现能源的电气化,比如利用可再生电力生产氢气,为燃料电池汽车或长途运输火车提供动力,或者在能源密集的货运和长途运输行业,利用可再生电力生产合成气或氢衍生物,以取代化石燃料。
排在耗能第三的是工业部门(119艾焦),其中约28%的能源由电力供应,仅四种能源密集型工业产品,即水泥、钢铁、化工产品氨和乙烯,就占工业能耗的60%左右。因此,工业领域实现能耗更高电气化也迫在眉睫。
报告强调,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智能电气化是未来优先发展方向,但也需要应对供应短缺、负荷失调或者更灵活发电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