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词】:图灵测试 Turing test
【定义】:英国数学家、密码专家和数字计算机的奠基人图灵(A.Turing)提出的一种检验某个对象是否有智能的测试方法。向对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提问的人从对象的答复中无法区别对象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一台机器时,就认为对象是有智能的。
【学科】:生物物理学_生物控制论_脑理论
【相关名词】:计算机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灵测试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50年图灵发表的一篇名为《计算机械和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论文中,是判断机器是否具有人工智能的一套方法。图灵认为,如果一台机器在与人类的对话时,不被人发现它是机器,它就具有了人的智能。图灵测试是人工智能最初的概念,“图灵测试”一词出现时间却早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是在1956年才被提出的。
1952年,图灵进一步提出了图灵测试的方法,就是让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其具有人工智能。后来人工智能学者将图灵这篇论文中描述的计算机称为图灵机。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为了推动图灵机的实现,设立了总额为10万美元的图灵测试比赛,每年举办一次。2014年的图灵测试大会上,共有5个聊天机器人参与,其中一个由俄罗斯团队研发的取名Eugene Goostman的机器人,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了“图灵测试”——该机器人在测试问答中,让测试者误认为它是“一个13岁的乌克兰男孩”的百分比达到了33%。这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到现在为止,在很多具体任务中,闭式图灵测试已经成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例如机器写作、图像合成、视频合成、语音合成技术已经有了具体应用。不过,图灵测试具有很高的影响力的同时也经受着广泛的批评,事实上,图灵测试提出之初就忽视了一个比较抽象的哲学问题,就是什么是人的智能。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