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信仰内容一览 信徒信仰有哪些
信仰内容只要百度搜基督教,看百科就了解了。
但基督徒要学习和拥有的九种品格,却很少人纪念
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拉太书5章22至23节 )
1、仁爱:其实只需提到这一个圣灵的果子就可以了,因为其他果子都是从爱而出的。保罗在此把爱单独列出来,作为圣灵果子的一个,是为了提醒基督徒们要彼此相爱,相互尊重,又要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因为他们有基督和圣灵在他们中间。
2、喜乐:喜乐意味着对基督甜美的默想、赞美、感恩,基督徒以此来勉励和更新自己。上帝不喜欢疑惑和沮丧,他不喜悦干巴巴的教义、忧郁和消沉的思想。上帝喜悦喜乐的心。他赐下独生子耶稣基督,不是为了我们被忧伤充满,而是为了使我们心中充满喜乐。
3、平安:平安是与上帝和睦,与人和睦,基督徒应当是和平的、安详的。不争论,不仇恨,只有体贴和忍耐。没有忍耐就没有平安,接下来保罗就讲到了忍耐。
4、忍耐:这种品格可以使一个人经受挫折、伤害、批评,并且使他能够等候那些伤害他的人在生命中的改变。当魔鬼发觉他不能通过强力来战胜某些人时,便尝试从长远的角度作战。它知道我们是软弱的,不能够长时间地忍受任何事情。于是就不断试探我们,直到得逞。为了抵挡魔鬼不断的攻击,我们必须忍耐,要耐心地等到魔鬼厌倦了它的把戏的那一天。
5、 恩慈:福音真正的跟随者一定不是尖酸刻薄的,而是恩慈、温柔、有礼貌的。恩慈能使人不纪念别人的过错,且会遮盖它们;恩慈能使人总是乐于迁就别人;恩慈能使人与鲁莽和难处的人相处。那真正有恩慈的人就是救主耶稣基督,正如福音书所记载的。据说,彼得每一次想到基督每日与人相处中所彰显的甜美恩赐时,就会流泪。
6、良善:一个人如果乐意帮助那些有需要的让人,他就是良善的。
7、信实:这里的信实不是讲在基督里的信心,而是对人的信实。这样的人不会怀疑人,而是把人想得最好。他会被欺骗,但是他不会在意。他时刻准备着相信别人,但这不表示他会相信所有人。如果一个地方缺乏这种美德,那么那里的人就充满疑惑、无礼和自负。如果一个人压根不能信任另一个人,他过的将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8、温柔:一个不轻易发怒的人是温柔的人。日常生活的许多事情都会激起一个人的怒气,但是基督徒借着温柔而胜过自己的怒气。
9、节制:基督徒应当过冷静和圣洁的生活。他们不是闹事者、不是酗酒者、不是淫乱者或迷恋色情者。在《提多书》前两章,保罗劝告长老们、年轻人、已婚者,要谨守圣洁和纯全。
律法当然会存在,但是它们并不适用于那些结出圣灵果子的人。律法不是为义人设立的。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在为人处事当中,是不需要有律法来警告和约束他的。不需强制,他就会遵守律法。
基督徒属灵怎么安排生活?
参考:
1、早上早一点起床,灵修【祷告、读经、默想等】;
2、早饭谢饭,吃饭;
3、吃完饭,开始一天的工作,尽职尽责,为主而做,就是属灵;
4、下班后,好好陪陪家人,根据自己的恩赐和需要,一方面装备自己,另一方面帮助其他的人。比如在百度里回答其他的人,给他们介绍耶稣基督;
5、睡前祷告;
6、睡觉。
“属灵”并不是要“不食人间烟火”,乃是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靠主的恩典,活出我们里面耶稣基督的荣美!
基督信仰什么?
基督教不是迷信,上帝是创造整个宇宙独一无二的真神,除他以外没有别的神
世人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而罪的代价就是死.但是我们的神是慈爱的神,他凭着慈爱创造我们又要凭着慈爱来挽回我们.所以父差子,耶稣就道成肉身来到这世界,在一名叫做马力亚的童女身上,受圣灵感孕.耶稣来世间,并为我们的罪而钉上了十字架,用宝血洗净我们,
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流血我们得生命.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神救恩的礼物已经赐下了,你是否愿意接受呢?
灵修是什么(原谅我的无知)?有什么效用,和宗教信仰有关系么
灵修也是一种修行,修身修心修灵,灵修的目地你多看一些灵修资料就明白了,无外乎是迎接转化,明白真相之类的。
灵修和宗教无关的,不过现在很多宗教都在借着灵修的风潮转变。
谁知道知道灵修?
líng xiū ㄌㄧㄥˊ ㄒㄧㄨ 灵修(灵修|灵脩) ZDIC. NET 汉 典 网 亦作“ 灵修 ”。 1.指 楚怀王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谕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 楚王 也。” 郑泽 《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 (2).泛指君主。 清 钱谦益 《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笃。灵修美人之思,有馀恫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托灵脩。” (3).指贤德明哲的人。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灵修忽尔逝,岁晏劳予心。” (4).指美好的声名。 清 魏源 《杂诗》之三:“感此大化奔,惧为造物腐。灵修不早立,百岁如过雨。” (5).指思慕的恋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鸟欲语意夷犹,天路险阻怀灵修。白日西驰不我留,长歌徙倚增离忧。”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予怀渺渺,灵修尚隔中央,只恐弃我如土。”参阅《诗·秦风·蒹葭》。 (6).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诏以毛血。” 明 沉贞 《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编辑本段基督徒的灵修
基督徒的灵修是指 "默想神的话语,即圣经的话语"。
灵修
编辑本段在宗教和学说中的介绍
从灵修传统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出发,通向灵性有四种不同进路,即:智慧、胜王、 巴克蒂(虔信)和业报(行动)。
智慧之路:神秘知识之道
智慧之路法即是深究意识。但它不同于科学心理学家的方法,他们可能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计划研究他人的意识。传统的持有者向这些心理学家提出的问题是:“他或她是否知道在他们面前首先出现的意识是什么”?如果没有弄清主体、观察者、科学的心灵,任何发现本身都是可疑的。事实上,这是在探索一个古老的命题“认识你自己”。答案就在每个人心中。传统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概括如下),就我所知,它还不被当代任何学术所证实,尽管它的意识观依然构成西方学术界少部分学者的观点。 整个宇宙中有一种意识(A):它是一种神圣的力量,比其他任何东西微妙、强大;它是普遍的 ;它超越时空;它完美无暇 。它不被一般人认识,大概只有某些圣人出神时可以洞见。套用神学术语,我们可以称之为存在之基的上帝。它没有属性,也没有特征。从这一巨大的意识出发,全部的宇宙“就像火花一样”喷发。它是终极者、绝对者。圣人觉悟到它的存在并出于指称的必要。必须对其性质进行指称,所以称之为存在、智慧和喜乐。这意识由此引发出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存在物。 第二个关键概念是B,这同样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灵性产物。人们认为上述A存在于人的意识中,传统认为“在心中”。它是个人的自性(Self)。所以,不用外求,只须内寻:是个人的自性照亮你、你的心、你的感官,它是生命原则和理智原则,并且和A不分离。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我是一个强大的、自由的、完美的存在物。我不是一个畏缩可怜的命运的玩物。所以传统伟大的核心观念,就是“A即B”这一表达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智慧传统只是对A的注释。因而对于灵性实践,最大的奥秘在于:随着我接近SELF,我也接近A。 于是,一个人应该开始一种深度实践,即“自我探索”。例如,有些禅宗宗派以及印度圣人都传授这种修行。简单地作个总结,一个人必须询问“我是谁?”我们生命的核心特征,“我”,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无怪乎我们常常弄得一团糟。我们是自己的身体、心灵、身心的结合、诸元素的结合吗?我们确实不知道;尽管我们可能有关于A的各种论述。我们只是不断改变观念、意象、活动、痛苦和快乐的模式吗?或者其中具有某种持久的和真实的东西?这是我们必须澄清的事。但如何澄清? 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我是谁,真正的我是什么,我的真正本性是什么?”如果我内心里放弃我的身体,我依然存在?如果我放弃心灵,我在哪里?等等。如果我努力探寻,就会发现各种关于我自己的事物:我如何充满了我自己的意象,各种意象都由思想构成,而各种思想绕成一个圈,形成一个网络,网络下有一种光,一旦人们不执着于个人的思想,并在心中倾听回答,那他的答案从一开始就会显示出于过去大神秘主义者的答案一致……这是一个发现之旅。所幸的是,这是一个有可靠向导的旅行,否则很容易迷失。 这一自我探索的过程可能是一个人能够接受的最大教育。根据许多圣人的观点,所有对人类状况的回答都最终显现出来:心灵会变得强大、平静和深厚。随着探究的深入,它会神秘地获得理解经典的能力,它会净化一个人的生命,会为灵性群体和导师们所吸引,而之后的路将会发展成为觉悟之路。
胜王之路:入定之道
胜王之路强调通过严格的入定来默想,将心灵导致一种出神状态,早期称为禅那(dhyana),成熟的状态称为三摩地(samadhi)。它适宜于那些具有强大的意志力,但不相信形而上学或者宗教的人,因为走这条道路的实践者不相信任何事情。总的来说:专注于你的心灵!去发现任何可能发现的东西!这态度应该是科学的、来自经验的。根据胜王之路,所有的心理状态都能够合理地归于人大心灵:没有超自然的力量。神迹、直觉、特异功能或者神视都是精神现象。 传统中胜王之路的定义是:“路是对心灵之波的克制”。(这里,波的涵义是心灵中一种短暂的活动,如思想、渴望、梦。也可以把它翻译成驱使、波动、振动、闪烁)。所以,路是一个人完全控制自己心灵的过程,以致他抑制了所有游离思想;能完全集中在特定事物上。简言之,一个人必须学习入定的方法。人的感官都自然外求,它把心灵引向迷人的世界。事实上,许多人究其一生都在感官世界中游离。研究胜王之路意味着通过专注于敏感的内部知觉重新训练心灵。产生的第一个结果是获得某些能力,如解读他人之心、影响他人、运物、控制环境、见到神并与神谈话、身体消失,以及达到三摩地。根据胜王之路,这些能力都可以得到理性的解释,它们并不是神秘的或者超凡的。 然而,尽管一个人做了很多努力来实践专注,但除非我们过上一种纯粹的、真诚的生活,否则这仍是不可能的。所以,胜王之路要求相当大的自我控制。例如,一个人必须在任何环境中都完全诚实。他必须保持严格的饮食。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专注,他必须完全独身。这是对献身者所要求的戒律。
巴克蒂之路:虔信之道
传统常常强烈地鼓励人们实践虔信之道,并把它作为当前这个时代最合适普通人的之路。这条道路易行、安全,无需太多苦行或者研习。然而,实践者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它,应该避免狂热。所有之路之道都有危险、不利的地方,也有积极的特征。例如,一个过于热衷于胜王之路的人可能会变得极端内向,由于一直处于孤立状态,他可能会遇上心理问题。虔信之路的危险在于一个人变得相当感情用事,对自己的神没有批判力;并且可能对他人的宗教持有一种消极态度。当然,虔信者的态度应该是:我喜爱我的宗教!让其他人喜爱他们的宗教! 虔信意指学会爱A。“A”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词。事实上,我们甚至不能确定这样的事物是否存在,如何接近它,是否全迷信行为。那么,如何继续爱下去呢?关键在于我们使用意象、视觉象征、词、文字象征将我们的心灵提升到神圣者高度。我们有意用一个意象,如一尊释迦牟尼佛塑像,作为A的象征。我们彻底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象征:一张图片,一尊塑像。纸或木头都不是A。但关键在于,修道士及其他圣人经历许多世代后已经发现A可以通过意象启示他自己。这里有一个重要概念:意象是一种中介物或者居所。我们可以设想A暂时居住在一张画或者一个意象中,通过意象,通过祈祷,通过敬畏,如果可能的话,人们通过祭仪崇拜与A接触。 崇拜中使用意象在许多宗教都是受争议的:例如伊斯兰教就有反圣像的传统,就像许多新教派一样。另一方面,天主教徒和印度教徒则很喜欢各种各样的意象。 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A是超越形式和形象的:如果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A是无限的、永恒的、超空间的,没有特征。那挺好,但从实践的观点看,这一点用也没有:我们如何与我们从未感受以及难得见到的不可见者相关联?,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践上几乎不可能。在有些经典中,据说那些崇拜非人格者的人可以成功;但这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这条道路充满着困难。那些人格崇拜者发现走这条道路很容易。显然,这条道路适宜于那些充满激情的人。 由此引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何种意象?”这里我们提供一个可能出人意外的回答:传统持有者已经发现任何一个意象都可用作此目的。然而,经常被使用并且最受推荐的意象则是世界主要宗教独特的意象:基督、佛陀或者太极图。一个人不应该随手捡起一张画像,说“这是我的A之象征”。根据传统,某些意象已为A“授权”,或者被神圣传统所圣化,而我们应该信守的正是这些意象。有一个简单的类比那就是邮筒。确实,为了寄一封信,人们应该把它投入街上任何邮筒中的任何一个;然而,条件是它们必须都属于邮局的真实邮筒。如果你把这信投入垃圾箱,那它就不可能寄达。同样,崇拜一个随意选择的古怪意象也不可能对人有益。 所以,第一步就是谦卑地肯定:“A是无限的,而我的心灵是有限的;我要通过有限的象征与他接触。”然后,人们才可以开始使用,譬如,一张佛陀像。真正具有意义的一步是在自己家里供一幅像。我们大多数人没有为此留出一个空间(传统上则会有一个神龛),但至少可以腾出一个备用的架子或者一个房间角落。人们会发现奇迹般的变化,如果他简单地安放一个神像,并且每天献上鲜花,阅读经典以及祈祷。 下一步是去圣地寻找同伴:他们可以是男女修道士、祭司、有经验的虔信者。人们会发现静修中心或者教会很有吸引力,因而尽可能经常去圣地。圣洁的同伴同样具有持久的意义:阅读圣人的生平或者看圣像或照片;由此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非肉体意义上的而非意识层面的最圣洁同伴,这样的同伴可以具有同等的力量。
业报之路:行动之道
最后,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甚至晚上也要忙家务或其它事。从灵性的观点看,花时间工作是不是在浪费时间?当然不是。事实上,如果使用得当,这将非常富有成效的时间。业报之路的艺术就是把一个人的日常活动转化为灵性训练。这是对我们大多数有家庭、有工作的“正常”人走向解脱的关键。 业报律是传统的重要内容。它似乎有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宇宙中有一种道德律,它在自然律之中以及和自然律一起发挥作用。简单地说,行善带来扩展、成长和快乐;行恶则导致没落。所以,我们行善部分是为了他人,一如我们的灵修法则或者社会职责所要求的,但也因为它对我们自己有益。我们越对他人行善,就越能改进我们的生命和未来。 其次,通过我们工作的、社会的和家庭中的经验,可以培养灵性生活必不可少的品质:例如,平静和不执着。对于那些好动的人,以及在生活中有众多责任的人,这是一条完美之路之路。 这条道路的一些基本原则是:诚实、慷慨和勤奋工作。业报之路从不寻求自己的利益,却一直寻找机会帮助他人。他要过一种简单的生活,避免聚敛钱财。逐渐地,他可能培养出一种生活使命,或许成为一个医生或者为公众服务的公务员。他在履行职责时,会发现有许多培养内心的善的机会。 同时,在工作和照管家庭时,总是努力做到不执着。即使他尽了最大努力,结果却不仅如人意,对此他能平静接受。如果结果很好,他也不自大。很快他会认为:“我尽了最大努力,但结果取决于A”。中国有句话说得很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态度会让生活和心灵平静;逐渐地,自然和环境的力量会变得更加吉祥,像冥想和研习一样适合于纯粹的灵性实践。 传统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隐喻是:我们都像一个在贫穷家庭里不知不觉地长大的王子,我们事实上有国王的资格,但我们对此不曾知晓,相反我们觉得处境很糟。当我们获得灵修的知识时,就像重新获得合法权一样。所以,灵修的知识已经存在我们的结构中,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它不是不同的、有待获得的东西。宗教是内在的,而不是文化的;是普遍的,而不是有限的。所有这一切的启示的关键在于“内在的工具”,即心灵。心灵构成一种灵魂和物质之间的枢轴。当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只顽猴,但它能够得到限制和净化。我们获得真正喜乐和能力的道路是我们的心灵,没有其他途径。各种不同的之路都趋向于这一取向:冥想、祈祷、弃绝、研习经典、崇拜、职责。 现在,我们对灵修很容易理解了: 每一个灵魂都是潜在的A。其目的在于通过控制内在和外在的自然,来显明这一神圣性。通过工作、崇拜、心理控制或者哲学——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或者全部——来显明,并且不受约束。这是灵修的全部。教义、教条、仪式、著作、庙宇或者种种形式都不过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