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丨两颗璀璨的星辰
孙秉伟
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号称易安居士。有“词中之龙”之称的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李清照、辛弃疾并称“二安”,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是济南历史文化中的杰出代表,也是千年以来闪耀中国诗坛的璀璨星辰。
早就听说济南的“李清照纪念堂”和“辛稼轩纪念祠”已成为了“打卡新网红”。金秋时节,我慕名前往泉城。
一
“李清照纪念堂”位于“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区。枫红菊香,秀美无比,今秋泉水丰盈,泉內三个泉眼喷涌出来的丈许水柱,如同三株硕大的雪莲花盛开在一池碧水之中,如诗如画,动感十足。李清照纪念堂就坐落在园内漱玉泉畔,始建于1959年,典型的仿宋代建筑。前院门楼是一座飞檐圆顶的四柱抱厦,双脊比翼,颜额挂有《李清照纪念堂》牌匾,为文学巨匠郭沫若先生当年题写。歇山飞檐绮丽多彩,悬山抱厦丰富多变,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更有飞亭叠瀑。展室内涵风格各异,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的卓越成就与丰富人生。
正厅坐北朝南,匾额为“漱玉堂”,门前抱柱上一副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竹林通幽处,便是“静治堂”。两侧抱柱楹联为启功先生所书“济南泉水洛下园林间气英华钟韵语,故国前尘归来梦影偏安文献让遗嫠。”
走进高悬 “易安旧居”匾额的大门,此处由飞厅、走廊、方亭、石桥等组成。但见院中假山堆叠,亭阁耸立,瀑布直挂,小桥流水,奇石玲珑。松竹相应,十分雅致,高屋飞檐,古朴典雅。两端楹联悬挂着欧阳中石的“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离愁。”正中悬挂着李清照的大写意画,两边为其诗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徜徉于厅堂、楼阁、院落,穿行在小桥流水、奇石松竹、石桥方亭之间。欣赏着匾额、碑碣、图画、照片、文物、藏书、雕塑、蜡像和历代名师大家的楹联书法精品。环顾四周古香古色,书香袅袅,字字珠玑,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一路观赏,我不禁思绪翩翩。仿佛见到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闺秀词家的沉醉憨态;遇到新婚燕尔的她,在卖花人的担子上买得一支含苞待放的花,生怕丈夫认为她的容颜不如花的漂亮,就调皮地“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似乎听到她在听到侍女“海棠依旧”的回答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千古轻叹;读其《金石录后序》,眼前宛如浮动着一幅《休闲读书图》,每每饭后烹茶,夫妇二人互猜书史章节,猜中者举杯大笑优先饮茶,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体味女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那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千种思念和万般无奈;感受这位旷世才女在“佳节又重阳”的日子里,思念丈夫,愁情万斛,“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一腔愁情;更加痛惜这位“天下第一才女”在建炎三年(1129年),得知丈夫病危,急急赶去看视,已不可救,葬毕亡夫,金兵已迫,她惶惶然带图书逃出,于烽火动乱的颠沛流离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面对山河破碎,有家难归,一弱女子的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巾帼英雄之气动天地泣鬼神!
……
二
“辛稼轩纪念祠”在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古朴庄重,浑然大气。纪念祠大门之外,两尊石狮雄踞左右,大门悬匾额“辛稼轩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书。祠院坐北朝南,两侧门柱楹联“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园,望中西北是长安”。房内展出了毛主席、周总理与辛词的有关介绍和手书、照片、书籍文献。
怀着一种崇敬感浏览其间。辛弃疾这位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词人,其《辛家家谱》记载的就是“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满门忠烈。他不仅才华横溢,以其悲壮激烈、热情洋溢的诗词著名,而且是一位奋发激昂、始终一节的爱国志士。他坚决主张收复中原,抗击金贵族的侵扰,在其21岁时,就以他亲率仅50余骑,于5万人众中捉获叛贼的英雄行为,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景仰称赞,在反抗女真族统治者的斗争中,长期起着鼓舞人心的作用。为了与主和派斗争,他挺身而出,独抒己见,先后写出《美芹十论》、《九议》,提供了自己的智计韬略,贯注了充沛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尽管辛弃疾有“管乐之才”,然而南宋统治者在长达20余年的岁月里,排挤有加,不予重用,让他“不能尽展其用”,一腔愁苦,壮志难酬。
1204年,年已65岁的辛弃疾被起用为安抚使。已是花甲之年的他爱国热忱空前激发起来,勃勃生气如虎。可叹他耿耿忠心又遭排挤,到任15个月即被罢免。“可怜白发生”,这位自愿献身抗金前线的志士,只得“求田问舍”去过田园生活去了。三年后,辛弃疾平生之愿百无一酬,还未满68岁就黯然离世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一掬清泪。
徜徉于祠院,一睹年轻将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风采;体会着稼轩先生当年痛感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大举南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凉之句;激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辛弃疾被劾去职,忧国伤时,报国无门,心中愁闷痛楚,“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豪迈稼轩一身英武气,一腔家国情。恍惚与他同去一茅草屋,门前溪水淙淙,清澈照人,笑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会着一番农家乐;与词人相约沿着夏夜山道漫步,陶醉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喜悦之中;感受着这位“词人之龙”于火树银花的元灯节之夜,面对着“笑语盈盈暗香去”的落寞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悲喜交加。
……
走出稼轩祠,夜已降临。泉城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真乃人间乐土。抬头望去,郎朗秋月,满天星辰。我憧憬着在那灿烂的星河里,李清照、辛弃疾的名字与其流芳百世的词作,已经化作了两颗璀璨的星辰,与日月同辉。
(本文刊载于2021.12.1出版的北京《中华英才》期刊2021年23期。)
(作者 孙秉伟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青岛市琴岛作协会员。原青岛铁路文联秘书长,系青岛市文联第六届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