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华,1916年出生,他12岁入团,14岁入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他39岁。在我国的开国上将中,不到40岁的,只有萧华一人,也就是说,他是开国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个。
萧华出生于江西兴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但不幸的是,他们为了革命,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萧华的父亲是一个建筑工人,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兴国开展革命工作,他就加入工会组织,并被推选为泥水工会委员长、县工执行委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有担任区党委书记。
萧华的母亲也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员,曾担任过县城区妇女主任。
由于萧华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又都从事革命工作,所以使得萧华从小也就积极的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
1927年初,才11岁的萧华,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赣南青干社”。
1928年12月,12岁的萧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后,萧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帮助下,使得自己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
12月20日,萧华刚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没多久,就接到党组织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他和赣南青干社的几个同志,把游击队战士带进县城郊,并隐蔽起来。
萧华接到这个任务,非常高兴,因为他才入团没多久就接到这项重要的任务,说明组织对他的信任,所以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任务。
到天黑的时候,萧华和青干社的同志进入城内,然后就在地主老财,以及反动分子家的大门上做上记号,以便于游击队进城后找到攻击目标。
当党组织带领游击队和参加暴动的工农同志,拿着武器冲进城后,顿时间杀喊之声响了起来。
别看那些地主老财和反动分子,平常都趾高气扬、凶残无比,但遇到这真杀真打的局面,他们吓的,有的藏进床下,有的钻进地窖。
当游击队的同志把他们抓住后,地主老财和反动分子,一个个的又跪地求饶。
萧华通过这次的暴动,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一次锻炼,而且还受到组织的赞许和认可。
没过多久,朱德、毛泽东带领红军要来兴国,为了迎接朱毛红军,兴国的党组织领导游击队和农民自卫队,于1929年2月又发动了第二次武装暴动,并攻占了县城,为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军进入赣南和闽西创造了条件。
1929年4月,毛泽东带领的红4军进入兴国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来了,百姓们都奔走相告、热烈欢迎。
萧华看到浩浩荡荡的红军来到了兴国城,他非常高兴,就挤在人群中欢迎红军。
毛泽东到兴国后,就住在潋江书院的文昌宫,之后又在书院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这次参加学习的有40多人,萧华就是其中一个,当时他只有13岁。
在训练班,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仰慕之久的毛泽东,他心里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在训练班,萧华聆听着毛泽东的教诲,让他懂得了很多的革命道理。
后来毛泽东带领红4军离开兴国时,特意留下李春华、胡炳田两位红军干部在兴国继续工作。
李春华担任兴国县委书记,胡炳南担任第一任团县委书记,萧华担任团县委组织委员。
萧华把自己学到的革命理论和工作方法运用到工作中,他先是担任兴国县委组织委员,后担任兴国县委书记,在此期间,他跑遍了全县14个区的60多个乡,期间他积极的开展团的工作。
重要的是,萧华在每个区建立一个共青团区委,每个乡建立一个团支部,在他的努力下,团员从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了一千多人。
萧华的年龄虽然不大,但他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这些成绩,则能更好的反映出他有很强的工作能力。
1930年3月,毛泽东带领红4军第二次来到兴国。
毛泽东到兴国后,在听县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听说团县委书记萧华,虽然年龄小,却很有能力,所以就想见见他,于是就派警卫员小王去找萧华。
警卫员小王接到毛泽东的命令,就去团委找萧华,他走进办公室后,见一个年龄比自己还小的同志在忙,于是就问:“你见到萧华了吗?”
萧华笑着说:“我就是萧华啊。”
警卫员小王,有些惊讶,他仔细打量萧华,然后笑着说:“原来团县委书记还没有我大。”
萧华说:“请问你找我有事吗?”
小王说:“毛委员要找你,你快去吧。”
萧华听到毛委员要找自己,他很激动,但也很紧张。
因为萧华之前虽然听过毛泽东讲过课,但却没有单独和毛泽东谈过话。再则此时也不知道毛委员找自己有什么事。
萧华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跟着小王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毛泽东见萧华来了,就让萧华坐在自己身边,然后笑着说:“我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兴国县共青团的工作情况。”
萧华听后,就把兴国有多少团员,多少团支部,和共青团各项工作的情况,一一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后,非常高兴,对眼前年仅15岁的萧华连连称赞。
之后,毛泽东和萧华又谈了很多,到吃午饭的时候,毛泽东留萧华一起吃饭,为了款待萧华,毛泽东不仅让警卫员打来一盆南瓜菜,而且还去外面买了饺子。
而从这天开始,毛泽东和萧华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师生般的革命友谊。
萧华在和毛泽东接触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当时毛泽东正在建设红军和创建革命根据地,萧华就向毛泽东提出参加红军的要求。
毛泽东当时考虑,萧华是地方政权建设的骨干人员,所以就没有让他立即参军,而是让他暂时继续在共青团好好工作。
萧华虽然这次未能如愿参加红军,但他参军的愿望,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
所以萧华就多次要求参加红军,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组织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调他去部队工作。
1930年6月,萧华被任命为红4军军委青年团委员。他经过几天的行程,来到红军总前委报到。
萧华到达樟树镇红4军军部时,见到了红4军政治委员罗荣桓。
罗荣桓听说萧华虽然年轻,但却很有工作能力,所以对萧华的到来是非常欢迎。
罗荣桓向萧华介绍了党组织关于在红4军组建共青团的决定,并决定让萧华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萧华听后,担心地说:“我刚到部队,还不晓得怎么做,怕自己不能完成任务。”
罗荣桓知道萧华虽然年龄不大,但工作能力很强,所以就鼓励萧华说:“我知道你工作能力很强,连毛委员也夸过你呢,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
萧华在罗荣桓的鼓励下,这才消除了自己心中的担心,决定好好的工作完成首长交代的任务。
之后萧华在部队中,不仅工作认真努力,而且还虚心学习,得以很快地在红4军中,按编制组建了青年团组织。
萧华虽然来部队的时间不长,但他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所以进步很快,并于1930年7月时,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秋,萧华担任红4军特务营3连政治委员。
1932年1月,萧华以红4军共青团组织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瑞金召开的共青团中央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萧华被任命为红10师30团政治委员。
3个月后,萧后又被任命为红1军团政治部青年部长。
此时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一次又一次的围剿,中央苏区就动员广大青年参军。
为了激发广大青年参军,周恩来指示萧华,以总政治部青年部的名义,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组建“少共国际师”,并得到党中央的同意。
少共国际师正式组建时,萧华正在前线,有一天周恩来找到他说:“经军委研究决定,由你担任少共国际师的政治委员。”
萧华一听,有些犹豫了,因为他担心自己年轻,怕完不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
周恩来说:“正是因为你年轻,才决定让你去的。年轻的政委带年轻的兵,这不是更好嘛,你就去好好的干吧。”
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在党中央对自己的期望下,萧华终于下定决定、接受了这项任务。
少共国际师,编入红军建制,为第15师,下辖第43团、第44团、第45团,这是红军中最年轻的一支部队,虽然年龄都不是很大,大多数都是十七八岁,有的还只有十四五岁,但有一半都是团员,所以少共国际师的整体政治素质是非常高的。
1934年春,萧华带领部队在黎川附近阻击敌人,在战斗中,萧华身先士卒,杀退敌人多次进攻。之后在广昌保卫战、大脑寨战斗、驿前战防御战中,萧华指挥部队,都打出了很好的成绩,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不过当时,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得红军损失惨重,根据地也急剧缩小,为了摆脱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包围,中央红军主力决定战略转移,也就是长针。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带领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撤出苏区,开始长征。
少共国际师七千多人,在萧华的带领下,于10月16日,渡过于都河开始长征。在长征始时,少共国际师归属红1军团编制之内,负责军团的后卫任务。
遵义会议后,少共国际师正式改编为红1军团第15师,萧华担任15师政治委员。
没过多久,原少共国际师和红1军团主力合并,萧华被任命为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萧华又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山城堡等重大战役,在战斗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华担任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并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38年6月,萧华担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之后他发动群众、扩大边区武装力量,广泛的开展游击战争,使得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5年,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当时他才39岁,在开国上将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
1985年8月12日,萧华因病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