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教主是谁

三教教主是谁(三教教主都是谁)

hacker hacker 发表于2022-07-07 16:57:23 浏览40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封神三教是指哪三教,教主是谁?

三教仙首在碧游宫亲切会晤,讨论这三百六十五个上天当神仙的名额。哪三教仙首?阐教是教主元始天尊、名誉教主老子,截教教主是通天教主,哪么人道呢?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有人道教教主呢?这人道的出席代表到底是谁呢?

亲爱滴读者朋友,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史告诉我们,人间道,向来以皇为尊,以帝为大,因此,代表人道出席的同志,肯定是皇帝无疑。

什么,你说出席的是纣王?额,您别吓着我,纣王连仙人都不是,又哪有资格出席仙首的联席会议。何况他自己也是封神榜上的“天喜星”,哪有自己靠害自己的道理。

皇帝,就是三皇五帝之辈啊,在本书中,家住火云洞又名火云宫,号称叁圣,乃天、地、人,叁皇帝主:伏羲、炎帝(神农)、轩辕。只有火云宫三圣才有资格代表人道去参加仙首会议。也只有这三位才有资格做封神计划在人间实施的幕后推手。事实上,他们三人一直在积极推动、监督、扶持着兴周反商的大业。

那么,三圣是怎么积极推进反纣大业的呢?

三圣在书中正式登场亮相共有两次,一次在第五十八回中出场,给了杨戬丹药及柴胡草治疗了吕岳散布的“传染之疫”(瘟疫),一次在第八十一回中出场,给了杨戬丹药及升麻医治了潼关余德施下的痘疹。

这两次出场,三圣都帮得很爽快,第一次杨戬不知深浅,贸贸然地登门拜访,总算陪着小心求得了丹药,第二次杨戬知道三圣便是三皇帝主,人道仙首,更加谨慎地带上了玉鼎真人的书信。其实在三圣面前,玉鼎真人和杨戬恐怕也没什么大区别,都是晚辈啊。姜子牙两次上昆仑山玉虚宫拜见老师元始天尊,“不敢擅入,在宫前等候多时”;赤精子为闯落魂阵抢姜子牙魂魄,前往大罗宫玄都洞求见大师伯老子商借太极图,也在门外先见了玄都大法师,通传后面见老子倒身下拜;广成子打死火灵圣母,前往碧游宫求见师叔通天教主缴还金霞冠,同样是站立多时,不敢擅入。可见当时封建礼仪的规矩是很大的。杨戬首次去火云洞,不知道三圣的身份,便称呼他们为“老爷”。这个称呼当时很流行,放到现在,基本上就相当于“老师”。杨戬这么叫其他人可以,能这么称呼三圣吗?你要是在自己公司里公开称呼公司老总为“张老师”、“李老师”,那么张老师、李老师肯定不会待见你,不炒了你也给你双钢铁小鞋穿穿。

但是,三圣并没有在礼节等问题上纠缠,而是很爽直地给了解药,甚至还买一送一地附上了预防药物。售后服务搞得这么贴心,实在少见。

不积极不行啊,阐教选的代表姜子牙实在是太废柴了,连这么点小毛病都搞不定,弄得哀鸿遍野,不救他们会影响反商大业的进度,那可怎么办?更何况死得都是普通百姓,死得多了会影响自己的香火收入,切身利益要紧啊。杨戬这个小毛头不认识自己,没关系,不知者不罪嘛,下不为例哟。

但是三圣真正对反商大业作出推动作用,并不始于第五十八回姜子牙大战吕岳。他们哥仨推动反商,从本书第一回就开始了!

本书中虽然直至第十五回方才告诉我们封神计划是怎么回事,但是前十四回也没闲着,已经埋下众多伏笔。第一回写女娲看到纣王的情诗后勃然大怒,亲自带人杀向皇宫,这一反应极不正常。一个好好的女孩子,在接到男生的情书之后,钟意的就回封信见个面开始一段罗曼史,不喜欢的就以后尽量躲着走,很少有这种“冲冠一怒为情书”,更何况是女娲这样挖空心思派出卧底、吵着闹着要杀光你全家败掉你祖业的。女娲的这种反应,只能用借题发挥来解释,女娲根本就是在找茬要干掉纣王。

女娲为什么要对付纣王呢?

书中代言,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中,在女娲回宫看到情诗之前,她还做了一件事:往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

正是这件事,决定了女娲对纣王的态度。我们相信,正是在这次朝贺中,伏羲向自己的妹妹女娲下达了任务,女娲回宫后立刻找由头表示了对纣王的不满,兴师动众地向纣王开刀。

女娲在人间有行宫,是受人间香火的。她未必有仙首资格参加封神会议,但作为掌管天下群妖的仙人绝对能代替三圣完成在人间的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她先是借题发挥,带着两个小弟兴冲冲要去朝歌皇宫砍了纣王丫的,随后为大计又决定派出三妖卧底,誓言从根子里整倒商朝这颗参天大树。

在这里又出了蹊跷事。当女娲去了皇宫看见殷郊殷洪后又一下子决定回宫,安排三妖卧底,慢慢地折腾纣王江山?女娲由怒气冲冲一下子转变为腹黑形象,这一反应也非常奇怪。殷郊殷洪这两个小娃娃可以把大神女娲吓回去,何德何能啊。

对,问题就出在他俩无德无能上。

前面说了,送上天庭的必须要有能力,没啥用处的人物送给领导领导也不待见。女娲正是看到了殷郊殷洪尚且年幼,意识到现在就开杀,会严重影响送上天的神仙质量,这与封神的大目标是违背的。这才一下子火气全消,回宫去了。果实要成熟了再采,猪要养肥了才杀。所谓的二十八年气运,指的就是这段让各路人才成长起来的时间。

回宫后,女娲二话不说,就安排了三妖去纣王身边卧底。不派卧底不行啊,我们来看看第一回里对当时情况的描述:“帝乙在位叁十年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随立寿王为天子,名曰纣王,都朝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原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叁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纣王坐享大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於商”。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个安定的盛世,文有文臣,武有武将,后宫挺和谐,百姓挺安定。如果就这么发展下去,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大动乱的祸事,这就没神仙们什么事儿了,封神行动也没法依次展开。因此, 非得派个卧底过去扰乱天下不可。要乱天下,先乱君心,要乱君心,先乱后宫。九尾狐狸精就在这种情况下登场了。

所以说,女娲要杀纣王是为了封神,不杀纣王也是为了封神。接下来的二十八年,封神计划一直在默默行动着。已经成名成家的商容、杜元铣、梅伯等老同志先走一步,二十年后在战火洗礼中渐渐成长起来的黄天化、殷郊殷洪、黄天祥等也随后跟上。

至此,三圣从第一回开始即在遥控指挥整场封神行动,一直到最后封神结束故事落幕。作为躲在阐教背后的幕后黑手,三圣很好地完成了自己任务。

封神榜中的三教是哪三教

三教指阐教、截教、西方教。

三教中的代表人物:

阐教: 老子(大弟子)、掌教教主元始天尊(二弟子)。截教: 掌教教主通天教主(三弟子)。西方教:掌教教主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共同议立封神榜,阐教门人因三尸未除,犯下杀戒而入世受劫难。阐教、截教中众门人道行最高的成仙,道行次高的入封神榜成神,道行较低的入轮回成人。

扩展资料:

封神榜的影响:

《封神演义》这部古典章回体小说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在逐渐扩大。20世纪初开始有外语译本,均为选译。

如德国汉学家格鲁贝于1912年在荷兰莱登E·J·布里尔出版社出版的德语选译本,英国汉学家倭讷1922年在伦敦G.哈鲁普出版社出版的英语选译本,日本汉学家木螭清道1927年在东京谦光社出版的日语选译本。

近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间时出佛名,偶说名教,混合三教,略如《西游》,然其根柢,则方士之见而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神演义

所谓的三教,到底是指哪三教?

这三教分别是:儒教、道教、释教(佛教)。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说“三教九流”,但是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三教究竟是是那三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三教。

儒教

儒教的教主就是孔子,也被称为至圣先师,儒以“仁”为主,以“圣”为中心,所以也叫圣教,儒教也是我国本土的一个教派,具有一定的教派特色。在古代儒教比较盛行,甚至于朝廷和很多民族都以“儒”为荣,把它称之为国教,所以它享受着至高的荣誉。而儒教这个名词来源于司马迁的《游侠列传》:

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

其实经过时间洗礼,儒教现在少有人知了,而且现在儒教已经摒弃了很多陈旧的封建思想,只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中心思想。

释教

释教也就是佛教,说起佛教大家都很熟悉,佛教创始人是悉达多,佛教的掌门人是释迦摩尼佛,也被称为“如来佛祖”,其实佛教并非源于我国,而是我国引进的一个教派,它来源于古印度,但是在我国却盛行了几千年。在佛教里,佛这个字意义很深,它的含义是“觉者”,它代表着:如来、明行足、逝尊、等。佛教的教派思想就是:净化心灵、促进道德觉悟。

道教

道教创始人是老子,创立于东汉时期,道教也是我国本土教派之一,道教的文化色彩很丰富,所以至今也影响着很多学派。他们的中心思想是以“道”为信仰。济世救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就是道教的宗旨。道教是比较传奇的一个教派,以神明为“教员”,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得道成仙这个成语,时常会听到修炼仙丹等。不过道教的流派颇多,所以在我国除了信奉佛教的人多以外就是信奉道教的人最多。

三教指哪三位教主

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曾长期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其影响波及朝鲜半岛、日本、中南半岛、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释是古印度(今尼泊尔境内)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佛教,其实大多为释迦牟尼佛,故又称释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道指的是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依据《道德经》(即《老子》)《南华经》(即《庄子》)而长期演变创立的宗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三字经中的三教是谁

三教为儒教、道教、佛教。

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先秦被称为道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以超凡入圣(成圣)为终极目标。后为和崇尚黄老列庄等道家思想的道教区分,从南北朝开始叫做儒教又被称作圣教,跟佛教、道教并称为三教。“儒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宗教 ”,儒教是礼乐文明的代表,上古宗教的直接继承者。

“儒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凡是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各民族,包括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如北方的辽、金、元,西夏及清,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这是孔子生前没有料到的,正如老子被道教奉为教主没有被老子料到一样)。……儒教利用政教结合的优势得以成为国教,儒教的神权与皇权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

道教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宗教意识和信仰心理。

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群贤毕至

访客
惑心寒洲 惑心寒洲2022-07-07 19:09:54 | 回复 常。一个好好的女孩子,在接到男生的情书之后,钟意的就回封信见个面开始一段罗曼史,不喜欢的就以后尽量躲着走,很少有这种“冲冠一怒为情书”,更何况是女娲这样挖空心思派出卧底、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