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侵入岩

侵入岩(侵入岩的代表性岩石)

hacker hacker 发表于2022-07-08 13:09:23 浏览19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均一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向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上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这是一种分布最广的构造,如花岗岩侵入体中部。

2)带状构造:由于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而成。常见于基性、超基性岩中。如在辉长岩中常见到深色矿物的橄榄石、辉石与浅色矿物斜长石交替排列成带状构造(图2-13)。

图2-13 带状构造

3)斑杂构造:指岩石的不同部位,其颜色、矿物成分或构造差异很大,整个岩石呈不均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图2-14)。引起斑杂构造的原因很多,如岩浆对捕虏体及围岩的不均匀同化混杂作用、岩浆的多次侵入、析离体的出现,以及不均匀的交代作用。斑杂构造在边缘带发育,但并不限于边缘带。

4)流动构造:包括流面、流线构造。流线是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捕虏体等沿延长方向呈定向排列的构造;流面是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捕虏体、析离体呈定向排列的构造(图2-15)。流线、流面构造的形成与岩浆流动有关,流面与围岩接触面平行,流线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它们在岩体的边缘和顶部较清楚,向岩体内部逐渐消失。

图2-14 斑杂构造

图2-15 流面、流线构造

A—平行于流面构造的面,含有柱状、针状、片状矿物和包裹体团块;B—水平面;C—平行于流面走向的纵切面;D—垂直于流面走向的纵切面

5)原生片麻状构造:岩石中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被浅色粒状矿物所分开。仅分布于岩石边缘的局部地段,是因岩体侵入过程中,流动的岩浆对围岩产生强烈的挤压而形成。

什么是侵入岩和变质岩

1.侵入岩.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岩浆向地壳表层运移,并在地壳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依据岩浆向地壳表层侵入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深成侵入岩和浅成侵入岩,深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距地表3公里以下,浅成侵入岩冷却凝固的部位大致在地下3公里到地表之间。如果侵入体接近地表的部位(地下0.5~1.5公里)冷却凝固,称为超浅成岩。深成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和岩株。岩基是规模巨大的深成侵入岩体,一般出露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常产于褶皱带的核部,岩基与围岩呈不整合接触,以花岗岩类最为常见。岩株是出露面积不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深成侵入岩体,一般认为岩株是岩基的分支部分,多由中酸性岩组成。深成侵入岩多具全晶质等粒中—粗粒结构。浅成侵入岩体的产状主要有岩床、岩盘、岩盆、岩墙和岩脉等。岩床是流动性较大的岩浆顺着岩层层理侵入而形成的板状岩体,多由基性岩构成。岩盘又称岩盖,是顺岩层侵入的底部平坦、顶部拱起的穹状侵入岩体,多由中、酸性岩构成。岩盆是岩层之间中间下凹的盆状侵入岩体。岩墙又称岩脉,是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侵入岩体。浅成岩多具粒状或斑状结构。常见的深成侵入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常见的浅成侵入岩有辉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等。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改造型侵入岩。母岩物质来自经剪切重熔后的局部浅层地壳,沿着印支期褶皱核部或大断裂带侵入,一般为中、深成侵入相。岩石以铝过饱和系列为主,有钾钠比高、氧化指标低的特征。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90~400℃。岩石具花岗结构,晚期还出现斑状结构,矿物属低温结晶序列,成岩温度700℃。以临安顺溪花岗岩、河桥花岗岩、萧山道林山钾长花岗岩为代表。

同熔型侵入岩。由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或陆陆碰撞,使深部地壳熔融岩浆上升凝固而成。侵入体定位较浅,有高温结晶序列及斑状结构的特点。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60~475℃,成岩温度970一1143℃。这类岩体与同期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常受火山构造控制。以桐庐横村埠花岗闪长岩、天目山花岗闪长斑岩、富阳里山花岗岩为代表。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2 变质岩.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转变而来的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变质岩是怎么样形成的:在自然界中,我们可以见到积雪在自身重压作用下,它的底层会转化成冰的现象。松软的雪和坚固的冰在成分上是一样的,但结构却是不同的。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雪转化成冰的过程是相似的。具体说来就是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因受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其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转化即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这种转变基本是在固态下完成的,这种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质作用。变质岩就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

常见的变质岩: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约27.4%,略逊于火成岩,但变质岩的家族非常庞大,其种类远多于火成岩和沉积岩。按照外表特征可以简单地分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粒状岩石等5大类,每一大类(图1、2)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岩石类型,如粒状岩中有石英岩、大理岩、麻粒岩、角闪岩等。

变质岩能告诉我们什么:地球形成最初是没有生物记录的,科学家必须通过变质岩的研究,以了解地球早期的历史。绝大多数变质岩形成在地壳深部,我们在地表本来是见不到的,是由于后来的构造运动,才使变质岩露出地表。因此,变质岩可以告诉人类各种地下深处的信息,由此,科学家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岩石和结构的状况,以及地壳热历史、变质原岩的面貌等等许多科学信息,这是目前人类用任何手段都无法直接达到的深度。如果说上述研究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地球知识的渴求,那么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意义,就是研究变质岩,可以告诉我们到哪里去找寻相关的矿产资源。

变质岩有什么用途:

建筑及装饰材料,如板岩、汉白玉等

工艺品原料,如大理石、翡翠等

非金属工业原料,如石英岩、石墨、刚玉、石棉等

变质岩中直接产出金属矿产,如金、银、铜、铅、锌、铁及稀有、稀土等矿产,其中变质岩中的铁矿床占全世界铁矿总储量的80%以上,可见其重要性,可以说我们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变质岩的。

侵入岩有哪些

侵入岩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

侵入岩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侵入岩,同位素年龄值129~161.8百万年,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花岗岩类可分改造型、同熔型两种,改造型又分重熔型和混合交代型。

改造型侵入岩

母岩物质来自经剪切重熔后的局部浅层地壳,沿着印支期褶皱核部或大断裂带侵入,一般为中、深成侵入相。岩石以铝过饱和系列为主,有钾钠比高、氧化指标低的特征。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90~400℃。岩石具花岗结构,晚期还出现斑状结构,矿物属低温结晶序列,成岩温度700℃。以临安顺溪花岗岩、河桥花岗岩、萧山道林山钾长花岗岩为代表。

同熔型侵入岩

由太平洋板块向北西俯冲或陆陆碰撞,使深部地壳熔融岩浆上升凝固而成。侵入体定位较浅,有高温结晶序列及斑状结构的特点。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60~475℃,成岩温度970一1143℃。这类岩体与同期火山作用有密切关系,常受火山构造控制。以桐庐横村埠花岗闪长岩、天目山花岗闪长斑岩、富阳里山花岗岩为代表。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通常发生在火山喷发作用之后,侵入岩往往分布于中低级火山构造的中心或其周缘的环状、放射状断裂之中,形成一套火山——侵入杂岩,较典型的有横村埠火山杂岩带。

侵入岩有哪些特征

侵入岩产状为岩株、岩枝、岩脉,岩基极少。岩类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居多,钾长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之。

改造型侵入岩以铝过饱和系列为主,有钾钠比高、氧化指标低的特征。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190~400℃。岩石具花岗结构,晚期还出现斑状结构,矿物属低温结晶序列;

同熔型侵入岩侵入体定位较浅,有高温结晶序列及斑状结构的特点。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均一。

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1.橄榄岩

超基性深成侵入岩的代表岩石为橄榄岩(peridotite)。肉眼观察这类岩石多呈黑色、暗色或深色,呈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密度大。

橄榄岩的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基性斜长石和黑云母。常见的副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尖晶石、铬铁矿,以及镍、钴、铜、铂等金属矿物及磷灰石等。橄榄岩的结构主要为粗-中粒粒状结构,构造多为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典型岩石见图2-3。

图2-3 纯橄岩的细粒镶嵌等粒结构(正交偏光)

(据常丽华等,2009)

自然界新鲜的橄榄岩很少见到,多数已遭受蚀变,可变为深色、隐晶质致密具滑感的蛇纹岩,有时可见蛇纹石、石棉分布其中,或变为浅色、硬度小、具块(片)状构造的滑石菱镁(片)岩或变为绿色片岩(绿泥石片岩、阳起石透闪石岩等)。次生变化的本质是由于H2O、CO2、SiO2等组分的加入,原来新鲜的岩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矿物。橄榄石发生次生变化(蚀变)的主要方程式举例如下:

水化:

岩石学(第二版)

水化和硅化:

岩石学(第二版)

碳酸盐化:

岩石学(第二版)

超基性侵入岩按其矿物成分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橄榄岩类,主要由橄榄石组成;②辉石岩类,主要由辉石组成;③角闪石岩类,主要由角闪石组成;④黑云母岩类,主要由黑云母组成。这四类岩石中以前两种为多,角闪石岩次之,黑云母岩最少。但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不是典型的上述四种岩石,而是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

关于超基性侵入岩的种属划分,一般根据岩石中橄榄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是辉石,其次是角闪石)的相对含量,尤其是以橄榄石的含量为主要因素划分的。手标本鉴定可用表2-1的划分方案。所划分出的各种岩石,除其矿物成分的组成不同外,其他特征都十分相似,而且这些岩石还常常共生在一起构成同一岩体,肉眼下往往不易区分。只有当岩石中的辉石或角闪石经蛇纹石化或其他变化后,仍保留原矿物的假象时才比较容易区分。

表2-1 橄榄岩、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类的种属划分

根据国际地科联推荐的橄榄石与两种辉石的三角图分类方法,超基性岩可以划分为10种岩石,如图2-4所示,其中,1~4称为橄榄岩,5~10称为辉石岩。

图2-4 超镁铁岩(超基性岩)的种类划分三角图

2.金伯利岩

超基性的浅成岩分布比深成岩要少得多,常见类型以金伯利岩(kimberlite)为代表。

金伯利岩于1870~1871年首先发现于南非金伯利城而得名,我国早期将其翻译为角砾云母橄榄岩。由于它是金刚石的母岩,因而闻名于世。金伯利岩多呈黑、暗绿、灰绿、灰等色,而以灰绿色者居多。具细粒结构、斑状结构,角砾状构造、岩球构造。在角砾的成分中,有一些是来自地幔的石榴二辉橄榄岩和榴辉岩的包体,有一些是盖层沉积岩、变质岩碎块及一些早期金伯利岩角砾(图2-5)。组成斑晶的矿物主要是橄榄石、金云母、翠绿色的铬透辉石及玫瑰红色的镁铝榴石(图2-6)。

图2-5 金伯利岩具角砾状构造(山东蒙阴)

(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金伯利岩常易遭受蛇纹石化,具滑感,风化强烈的呈黄绿色土状或红土状;碳酸盐化蚀变强烈的岩石似碳酸岩;硅化则使岩石较致密坚硬。

因金伯利岩可能含有金刚石矿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一直受到重视。现在我国山东、辽宁等地都发现了具工业意义的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体。

群贤毕至

访客
怎忘拥醉 怎忘拥醉2022-07-08 22:32:40 | 回复 27.4%,略逊于火成岩,但变质岩的家族非常庞大,其种类远多于火成岩和沉积岩。按照外表特征可以简单地分为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粒状岩石等5大类,每一大类(图1、2)中都有为数众多的岩石类型,如粒状岩中有石英岩、大理岩、麻粒岩、角闪岩等。变质岩能告诉我们什么:地球形成最初是没有生物记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