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约拿书》的主题思想?
本书主要思想是说明神是万国万人的神,他的恩典不但赐给以色列人,也给万国的人。
这是本书最重要的意义,它打破了犹太人狭窄的民族观念,显明神对全人类的爱,不但愿意救一国的人,更愿意救万国的人。
但所谓愿意万国的人都得救,意思并非容忍他们的罪恶,乃是警告他们罪恶所带来的灾祸,等候他们悔改认罪,然后赦免他们。
扩展资料:
《约拿书》是《圣经》旧约的一卷书,本卷书共4章。记载了神是万国万人的神之外,对信徒和传道人也都有很宝贵的教训。
约拿书的记载是可靠的。耶稣曾引述约拿的经验,视之为真实人物,并就书中两件含有预言性的事件提出解释,由此表明这本书所载的预言的确是真实的。犹太人一向把约拿书视为历史事实而将它收在圣经正典之内。
约拿坦白地把自己的过错和弱点透露出来而没有半点隐瞒,这也证明他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拿书》
什么是先知书?
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及12部小先知书,共15卷。这里所说的先知书非指早期的先知,早期先知权力很大,如撒母耳有权立扫罗为王,女先知底波拉本人即为士师。这里的“先知”是指以色列、犹太行将灭亡前开始兴起的一批先知,其年代约为公元前8至3世纪。他们被认为是先知先觉,“奉主之名发声,乃是神启”,是神的代言人,实际上是出身于社会下层的社会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们谴责社会的不平等,大声疾呼,唤醒群众。如出身下层的阿摩斯,在亡国前三十年写了小先知书之一《阿摩斯书》,谴责社会的不平等,“以色列人三番四次犯罪,我必不免去他们的刑罚,因为他们为银子而出卖女人,为一双鞋卖了穷人,他们看见穷人头上蒙的灰也要垂涎……”因此,耶路撒冷的圣殿将毁于火。另一小先知书《哈巴谷书》约于公元前6至5世纪写成。作者目睹巴比伦之囚的惨状,描写新巴比伦的骑兵比豹还快,如鹰鸟抓食,谴责其不知正义。
《耶利米书》、《以赛亚书》均非一人所作,年代亦不一致。《以赛亚书》的第40章以后的内容明显属于巴比伦之囚以后的事。这两部先知书均把耶和华视为宇宙惟一真神,都预示了救主将降临领导犹太人复国。《以西结书》并设计了未来复国后理想中的耶路撒冷城之蓝图。
圣经为什么要区分大小先知书,有根据什么要区分的呢。
大小先知书
并不是指这个先知一定大于那个先知
有时候是根据章节的长短。一般大先知书的篇幅比较长,小先知书的比较短而已。
至于大小先知书这样的称呼。估计是后人看圣经为了区分。翻阅 讲道而这样说的
以弗所书4章11一14节讲章?
【弗四11】“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
﹝原文直译﹞“他所赏给的,有众使徒(复数),和众先知(复数),和众传福音的(复数),并众牧人(复数)和众教师(复数),”
﹝文意批注﹞“使徒,”具有圣灵的能力,奉神呼召,被差遣到处开荒、建立教会的人。
“先知,”有圣灵的感动,接受神的真理启示,能传讲神的心意,以造就、安慰、劝勉信徒的人。
“传福音的,”对传扬福音特别有负担和才能,能深入人群中引领人相信主的人。
“牧师和教师,”原文只用一个定冠词,表示一个职份兼具作牧养和教导两种功能,这两种功能相辅相成,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前者偏重对信徒灵性的喂养与照顾,后者偏重对真理认识上的造就与实践。
使徒重在作‘点’的工作;先知重在作‘线’的工作;传福音的重在作‘全面’的工作;牧师和教师重在作‘立体’的工作。
﹝话中之光﹞(一)这里给我们看见,属灵的恩赐是不一样的。
(二)这里有四或五种不同的恩赐,主要在于用话语来表达;凡有心愿在教会中事奉神的信徒,须在神面前追求作好的话语职事。
(三)没有一个人在一信主之后,立刻就显明他具有某种恩赐;因此教会应当提供机会,让所有的信徒培植、显明并发展他的恩赐。
【弗四12】“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
﹝原文直译﹞“为要装备圣徒,使之参与服事的工作,以建造基督的身体;”
﹝原文字义﹞“成全”痊愈,修补,装配,使之完全;“职”工作,任务,责任。
﹝文意批注﹞“成全圣徒,”就是用各种方法,使圣徒在生命、知识、才干等方面,都达到可以尽功用的地步。
“各尽其职,”指每位信徒都投入事奉神的工作。
本节说明恩赐的目的:(1)培植、发展全体圣徒;(2)使之在各服事岗位上发挥功用;(3)从而完成建立基督身体的工作。
﹝话中之光﹞(一)主的教会得以建立,并非仅靠那些有神特别恩赐的使徒、先知等人来供应,来带领;还要所有得救蒙恩的圣徒,都能各尽本分,为主摆上才可。我们至少也是圣徒之一,责无旁贷,千万不可失职!
(二)正常的教会不是工人在事奉,而是工人带动全教会事奉,使每一个信徒都能为神所用,不然就不是一个身体。
(三)每一个肢体在身体中都有它的功用,并且它的功用是别的肢体所不能代替的;每一位信徒在教会中,都有一个位置,也都有一份工作。
(四)神的儿女在工作上应当有的态度是:我所能作的,巴不得别人也能作;我所不能作的,巴不得有人能作。
(五)在建立基督的身体上起直接作用的,并且是不能或缺的特长,才能称作恩赐;可有可无的就不是恩赐。
【弗四13】“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原文直译﹞“直等到我们众人,对神儿子的信仰和认识都达于一致,达到长大成人,达到基督丰满长成的身量;”
﹝原文字义﹞“等到”到达目的地,完成目标;“真道”信仰,信心;“同归于一”一致,到达同一目的地;“长大成人”发育完全的成人;“身量”身材,高度,年龄。
﹝文意批注﹞“真道上同归于一,”指对基督客观的信仰臻于一致。
“认识神的儿子,”指对基督主观经历上的认识达于一致;‘认识’系指一种完全、深入、正确的知识,而不是肤浅的知识。
“得以长大成人,”指脱离幼稚无知的婴孩时期,而能分辨真理(来五13~14)。
“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就是长到了够成熟的年龄,基督的丰满在教会中彰显出来。
﹝话中之光﹞(一)教会的目标,就是要“长大成人,满基督长成的身量”;而达到这目标的路,乃是借着各种恩赐来成全圣徒(11~12节),使‘众人在信仰上,并对神儿子完全的认识上,同归于一’(原文另译)。
(二)今日在教会中,最要紧的事,莫过于所有的恩赐都竭力的带领、教导众圣徒,使能对神的儿子达到完全认识的地步;这样,才能使教会早日达到丰满长成的身量。
(三)信徒对基督客观的信仰若有偏差,则对基督主观的认识亦必错误;同样,对基督的认识若有差别,信仰亦无法达到一致。
(四)信徒对基督的信仰和认识,彼此往往有细节上的不一致,然而这却是构成教会分裂的主要因素。
(五)教会的实质就是基督在教会中该得着完全的地位,让基督的生命完全管理教会。
(六)人认识基督有多少,就会把多少的地位让给基督。
(七)信徒不只在真理上认识基督,并且也在经历上也认识基督,才算真实的认识神的儿子。
(八)认识真道把我们领向神的儿子,认识神的儿子却使我们成熟而至丰满。因此,追求认识神的儿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九)只有真实认识神的儿子,才会叫我们生命趋向成熟,基督在教会中才有丰满的充满。
【弗四14】“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
﹝原文直译﹞“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被人用欺骗的手段和诡计所编成的各样教训的风颠簸摇撼,东奔西驰,以致陷入错误的系统;”
﹝原文字义﹞“诡计”掷骰子,狡猾,精心计谋;“欺骗”有谋而动;“法术”手段,骗人的计划;“异端”宗派,错谬,步入歧途。
﹝背景批注﹞“诡计,”的原文是‘掷骰子’,这种赌博的行为在保罗的时代已经是一种欺骗人的行为了。
﹝文意批注﹞“不再作小孩子,”就是不再停留在心智不成熟、在基督里为婴孩的阶段。
“人的诡计,”指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传似是而非的道理。
“欺骗的法术,”指教外的邪术,和教内假先知所行的超自然奇事。
“一切异教之风,”原文作‘教训之风’,‘风’当然表示空虚、不切实际、多变化的;凡教训是和基督脱节、叫人注意基督之外的,都是‘教训之风’。
“摇动,”形容一条船在大风浪中,被波浪摇晃得时起时落。
“飘来飘去,”形容船被大风吹得团团转,没有定向。
以上这两种情形都跟前述的“异教之风”有关。
“随从各样的异端,”指跟进到错谬的系统里面。
﹝话中之光﹞(一)错道所以有奇异的统制能力,因它的背后有虚假和谎言的灵。
(二)成熟基督徒的特征是有坚定的信仰,不受谬误所支配。
(三)凡在信仰上不以真理为依据,盲目相信别人对圣经的解释,以及过份信赖那些超自然的神迹奇事的,这些人很容易受异端的诱惑。
(四)凡不是以‘使众圣徒对神的儿子达到完全的认识’(13节原文)为目标的教导,不管说得多么有理、动听,都是“教训之风”,叫神的儿女“飘来飘去”。这乃是仇敌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是最妨害教会长进的;我们必须避免,也必须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