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1.象聲詞。低語聲。○《北史‧隋房陵王勇傳》:“﹝太子﹞乃向西北奮頭,喃喃細語。”○[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忽扮[錢玉蓮]者長跪哀號,淚隨聲下,口喃喃訴不止。”○[丁玲]《韋護》第三章:“[麗嘉]駭得不知所措的望着[珊珊],喃喃的喊着奇怪。”◆2.象聲詞。讀書聲。○[唐][寒山]《詩》之二十:“下有斑白人,喃喃讀[黃老]。”○[清][趙慶熹]《香銷酒醒‧雜感》曲:“辰窗了夜,子夜喃喃誦。”◆3.象聲詞。鳥啼聲。○[前蜀][貫休]《讀<吳越春秋>》詩:“今日雄圖又何在,野花香徑鳥喃喃。”○[前蜀][李珣]《西溪子》詞:“離思正難緘,燕喃喃。”○[清][孫枝蔚]《道院乳燕》詩:“雷雨欲作蟲亂飛,乳燕喃喃苦訴饑。”
呢喃,◆1.小聲絮語。○《玉篇‧口部》:“呢喃,小聲多言也。”○[清][袁枚]《續新齊諧‧葉氏姊》:“姊呢喃片刻之,渠尚要黃金數錠,白銀一千兩。”○[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六:“﹝一人﹞獨行踽踽,來去躑躅,不時指手劃腳,呢喃自語。”◆2.燕鳴聲。○[五代][劉兼]《春燕》詩:“多時窗外語呢喃,只要佳人捲繡簾。”○《西游記》第八十回:“杜鵑啼處春將暮,紫燕呢喃社已終。”○[王西彥]《鄉下朋友》:“燕子也迅捷穿行,呢喃不已。”◆3.形容聲音低微難辨。○[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于去惡》:“兄於枕上教《毛詩》,誦聲呢喃。”○[何垠]注:“呢喃,喻聲低難辨也。”○《收穫》1981年第3期:“大學昏暗的走廊,呢喃的讀書聲在四壁回響。”
肚喃,◆謂低聲自言自語。○《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晁大舍]肚喃着說道:你看這兩箇私窠子麼!在家裏就像巡欄一般,巡的恁謹。”
喃喃喏喏,◆形容絮叨不絕。○《醒世姻緣傳》第六十回:“他纔喃喃喏喏的口裏嘓噥,喇喇叭叭的腿裏走着。”
喃喃篤篤(喃喃笃笃),◆亦作“喃喃咄咄”。絮叨不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摺:“雖然是被風雨淋淋淥淥,也不合故意的喃喃篤篤。”○《水滸傳》第八回:“[薛霸]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裏埋冤叫苦。”
篤篤喃喃(笃笃喃喃),◆喃喃吶吶。○[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三摺:“你看這呆廝,口裏只管篤篤喃喃的說着許多說話,既然有飯,快拏將來餵他些罷。”
喃喃咄咄,◆見“喃喃篤篤”。
喃喃吶吶(喃喃呐呐),◆形容低語不絕。○《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親家太太也把香點着,舉得過頂,磕下頭去,不知他口裏喃喃吶吶祝贊些什麼。”○《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婦人在裏面喃喃呐呐的駡道:‘却也好!……人只道一箇親兄弟做都頭,怎地養活了哥嫂,却不知反來嚼咬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女子拈着香,跪在佛前,對着上面,口裏喃喃呐呐,低低微微,不知説着許多説話,没聽得一個字。”○《醒世姻缘传》第十三回:“他却喃喃呐呐、谷谷農農,暴怨個不了。”
喃喃訥訥,◆同“喃喃呐呐”。○《水浒传》第十六回:“一路上趕打着,不許投涼處歇,那十一個廂軍口裏喃喃訥訥地怨悵。”一本作“諵諵訥訥-諵諵訥訥”。又第三一回:“那兩個女使,正口裏喃喃訥訥地怨悵,武松却倚了朴刀,掣出腰裏那口帶血刀來。”
噥噥喃喃,◆形容不住地低声念叨。○元乔吉《一枝花·私情》套曲:“不能够偷工夫恰喜喜歡歡,怕蹶撒也却忑忑忐忐,知消息早噥噥喃喃。”
◆喃嘸佬(喃呒佬),◆方言。和尚。○《羊城晚報》1981.11.5:“比如誰家死了人,就要請喃嘸佬‘打齋’,替死者‘招魂’。”南无阿弥陀佛,佛教净土宗的“六字洪名”,意为“归命无量光觉”或“归命无量寿佛”。净土宗以持名念佛为主要修行方法,谓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命终往生西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