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 道光 雍正妃嫔

洛阳大清花(洛阳大华)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3:17:00 浏览558 评论4

4人参与发表评论

#清朝#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死后一个月,少年皇帝顺治终于夺下了被封禁数年的皇权,成为真正的天子。

随后,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顺治领着一队人马,踏上了亲政后的第一次狩猎之旅。与以往不同,这次狩猎队伍里,多了几个手拿罗盘的堪舆术士。

狩猎队伍走走停停,全然没有满清八旗狩猎活动该有的迅速与快意。顺治带着这支队伍兜兜转转来到了距紫禁城300里开外的河北遵化丰台岭、马兰峪一带。

原来,顺治此行名为狩猎,实则是为自己择选百年后风水吉穴,修建皇家陵园。

▲顺治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登临丰台岭之巅后,顺治翻身下马,将自己随身携带的翠玉扳指取下,小心翼翼地投落山间。

之后,当着众王公大臣的面,顺治宣布:“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扳指所落,即为佳穴,可以兴工。”

伴随扳指的落地,丰台岭正式改名“昌瑞山”,成为日后大清帝国近300年的皇家陵园——清东陵的所在。大清入关后的第一座帝陵——清孝陵的营建,亦随之进入筹备阶段。

01

顺治帝亲选的丰台岭、马兰峪“吉地”,的确是当时京郊少有的风水宝地之一。

按照风水学理论,一座好的陵寝需符合前有照山、近有案山、后有靠山的标准。清孝陵后有燕山支脉丰台岭,前有影壁山,远处更有金星山,三者连成一线,风水极佳。这里早在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就进入了皇家陵寝的备选方案。

▲顺治帝孝陵的风水示意图。

只不过,丰台岭与绵亘的长城连为一线,隶属京畿外围,在明代的时候,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战役。考虑到皇帝身后的万年太平,明廷最终放弃马兰峪,选择京西的昌平天寿山。

等到了崇祯年间,十三陵区内可用的皇帝万年福地已消耗殆尽。为了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京东的马兰峪。

当然,崇祯无缘等到陵寝开工,便被迫在煤山上吊死。

但这也说明了一块好地方是绝不会走宝的。永乐、崇祯先后看中的马兰峪,最后还是成了清朝皇帝的百年安居之所,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选定了合适的安居之所后,顺治并没有着急给自己盖大墓。

那时,各地战争频发,清军入关后四处圈地。亲政后的顺治进入了一个大刀阔斧改革的时期。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他推翻了自多尔衮时代就一直实施的圈地陋习,要求八旗子弟向汉族人学习,辛勤耕种,自给自足。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像汉家天子,从小没读过什么书的顺治,开始像小学生一样,疯狂汲取儒家知识。

据史料记载,顺治每天除了处理日常的军国大事外,剩余的时间都在研读儒家经典。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甚至取消了每天视朝的惯例,令官员以月内逢五之日再入宫商量国家大事,平常批复奏折即可。

持续高强度的学习,让顺治几近呕血,但经过几年的恶补,他的汉文化水平已让人刮目相看。

随后,在儒家“文教治天下”的理念指导下,顺治开始着重褒扬前明的忠孝节烈。他数次亲祭明陵,为崇祯立碑,颂扬他的励精图治,怜悯他的施政无奈。

顺治的自主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满、汉之间尖锐的矛盾,为大清帝国之后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顺治却不是什么长寿之君。勘定好自己的万年吉穴仅十年后,时年24岁的他匆匆驾崩。

关于他的人生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当属其在董鄂妃去世后,看破红尘,上五台山出家。因此,传说断定,在清东陵内的顺治帝陵是空的。

根据考古研究,顺治孝陵内确实仅有皇帝的骨灰。但这一切的安排,都来自于顺治生前的交待以及满族人传统的习俗。

为了给自己的皇阿玛歌功颂德,康熙皇帝在顺治孝陵前立了块“神功圣德碑”。碑文中特地提到:“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

▲清孝陵神功圣德碑楼。图源:图虫创意

顺治驾崩时,清军入关也不过18年,满族人对萨满教的信奉仍相当虔诚。萨满提倡火葬,身为群臣表率的顺治帝,又怎会不坚定尊重满族上下传承多年的这项习俗?

顺治的驾崩,着实让王公大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当时,各地战争依旧持续不断,军资靡费颇多,修陵又是项大工程,开销是个大问题。

清朝皇帝都讲究个“孝”字,先帝陵寝若是修不好,指不定就会给康熙戴上一顶不孝的帽子。于是,大家开始往如何“多快好省”的角度上思考设计修建帝陵。

距离顺治帝的年代不算遥远的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位爱好炼丹修道观的“术士皇帝”。在他的统治下,紫禁城乃至京城附近道教建筑云集。为了体现皇帝的尊贵,当初嘉靖帝修道观时,多采用了高规格的金丝楠木。如今,这些材料正好被二次利用,成为修清孝陵的最佳原料。

好不容易木料凑齐了,清孝陵的石料运输却出现了问题。

修陵期间,永定河上发大水,冲毁了京城交通要道卢沟桥。尽管事后官方对卢沟桥加以抢修,但清孝陵所使用的石材,数量之巨,体积之大,仍超出卢沟桥的承载力。考虑到工期紧迫,清廷出现了“石料桥上过”与“石料桥下过”两种意见分歧。康熙帝更倾向于桥下过的方案。可单凭水上运输,靡费过重不说,孝陵工期又得延长。

这时,在清廷任职钦天监监正的比利时人南怀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实地考察,南怀仁认为,如此大规模的石料运输可采取绞盘牵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绞盘与滑轮组配合,形成一条传送带,通过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相互作用,将石料运送到河对岸。

▲清朝帝陵中的文武石像生。上:文官石像生,下:武将石像生。图源:图虫创意

果不其然,在现代力学的帮助下,石料按时送达,孝陵得以如期完工。

康熙十年(1671年),随着孝陵神道上的最后一尊石像生被安放妥当,顺治帝的安身之所陷入了沉寂。

02

清孝陵完工后不久,在它的东边,康熙皇帝的景陵也慌忙地破土动工了。

与父亲相比,康熙择选万年吉穴的时间稍晚。不过,作为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有大把时间为自己修陵建寝。

尽管如此,工部负责营建皇陵的官员们却不敢稍加懈怠。因为,康熙帝孝诚皇后赫舍里氏英年早薨了。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朝服像。图源:网络

与顺治帝一样,康熙帝也是位少年亲政的天子。在正式掌政前,康熙的“皇权”主要交由以索尼、鳌拜等四大辅臣看管。

随着时间推移,正值壮年的鳌拜逐渐耀武扬威,越来越不把小皇帝和老太后放在眼里。于是,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安排下,康熙适时娶了四大辅臣之首、赫舍里·索尼的孙女为皇后,以此制衡鳌拜。

虽然这只是一桩政治联姻,但年少的夫妇间却没有什么猜疑。婚后,二人迅速诞下一子。借助索尼家族的势力,康熙也成功扳倒了鳌拜,重夺皇权。

后来,康熙大权在握,除元配赫舍里氏外,后宫又多出了惠、宜、荣、德等诸妃。可无论如何,赫舍里皇后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仍无可比拟。

在康熙以前,清朝皇帝(大汗)也曾有发妻薨于他们之前。按照以往的惯例,若皇后或其他妃嫔死于皇帝之前,则一概烧成骨灰,放于暂安处,待帝王百年驾崩后,再一起请入皇陵。

但康熙以为,用满洲入关前的习俗安葬爱妻甚为不妥。满族入关前以游猎为生,居无定所,先人亡故,满族人不忍远离,所以才将先人遗体火化保存,但这实乃不得已的折中之法。既然清军入关已久,理应因时定制,恢复土葬。

康熙决定先将爱妻的棺椁暂厝于京北巩华城。同时,降旨交待工部:“着将地宫先行修造,其余一应工程,侯国用充足之日,次第举行,着即选择吉期并应行事宜,详议以闻。”如此,帝陵先葬皇后之例,遂成了后世清帝依次效仿的祖制。

▲清景陵隆恩殿。隆恩殿为奉安皇帝神位的大殿,清景陵隆恩殿供奉康熙皇帝及四后一贵妃的牌位。图源:摄图网

赫舍里氏死后,在孝庄太后的干预下,康熙又立了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钮祜禄氏为后。陪伴康熙数年后,钮祜禄氏也香消玉殒。于是,当景陵地宫完工后,原本孤单谢幕的赫舍里氏不再寂寞,在那座新建的景陵地宫中,她与钮祜禄氏静静等待着与康熙的再度重逢。

这一等就是40多年。直到康熙六十一年,皇帝以高龄驾崩后,三人才在地宫重逢。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景陵摒弃了从前历代帝王为防腐而设的入葬即落锁的规定。在清代地宫九券四门的形制内,工部臣子们设置了几道临时关闭的木门,用以将几个墓室临时隔开,待康熙入住后,最后落锁。

尽管工序复杂,但康熙的景陵从整体规划和布局上都逊色于顺治的孝陵。孝陵在陵前神道上放置文武石像生十八对,康熙不敢逾越,便只在神道上给自己安排了文武石像各五。

为了让后世帝王死不忘祖,景陵在建造时参考了《周礼》中“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的说法,给景陵主干道上修建一条分支神道与孝陵相连,取承继孝陵之意。康熙的这种降阶祭祀方式,给后来相继安葬于此的乾隆、咸丰等皇帝提供了参考。在之后修建裕陵、定陵时,有司也有意识为清代皇帝延续昭穆建制,使整个清东陵陵区看起来脉络清晰,秩序有别。

▲清东陵景陵神道。图源:图虫创意

03

但是,康熙之后继位的雍正,并没有将父亲确立的墓葬规矩延续下去。

作为康熙的四阿哥,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大赢家。他即位时已45岁,历史既没给他更多的寻陵时间,也没给他更长的寿命。可即便如此,近乎工作狂的雍正还是决定先将寻陵事宜先放一放。直到雍正五年(1727年),过了五十大寿的雍正,才想起来要为自己的后事着想。

▲雍正皇帝的神功圣德碑。神功圣德碑主要记载皇帝的生平事迹,上有皇帝的庙号、谥号。图源:图虫创意

为此,他专门找到得力亲信、怡亲王胤祥,让他带着皇家堪舆术士及一众官员到孝陵、景陵附近去寻找一处合适的葬地。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雍正本来打心眼里赞同康熙早年作出的陵寝制度规划。可自从斗赢众兄弟,成为九五之尊,雍正也知道,必须要有足够的震慑力才能使众兄弟以及天下臣民信服。这种震慑力不仅需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以雷霆手段进行残酷镇压,还包括在地下世界的神灵震慑。因此,如何在合理的帝王墓葬规范下,为自己修建一座惊天地泣鬼神的陵寝,就成了雍正皇帝的夙愿。

有胤祥及大清皇家堪舆师的努力,雍正终于找到了一处相当满意的风水宝地——九凤朝阳山。

然而,就在陵寝开工之际,工部施工人员却发现此地风水虽好,但穴中之土带砂石,非常阻碍施工,且建成后易有塌方渗水事故发生。

从陵寝万年太平的角度出发,雍正只能被迫放弃九凤朝阳山,重新寻找吉地。

很快,在众多备选方案中,胤祥及众大臣又为雍正选出了保定泰宁山的天平峪。他们提到新的万年吉地“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本人也颇为欢喜。

▲清朝两处帝陵与北京(紫禁城)的位置关系图示。

但早些年康熙模仿汉人定下的昭穆制度即摆在面前,如果雍正以后要躺在这儿,则势必要反对康熙定下的规矩。雍正为此相当头疼。他急令身边的大学士及九卿等尽快议出细节,让其能继续保持大清“孝治天下”的根本方针。

大臣们集思广益、引经据典,很快便在众多古籍中找出一条说法:“历代帝王营建之地……唐高祖、太宗、高宗、元(玄)宗分见于今三原、醴泉、乾州、蒲城等处,其间相去远者四五百里,近亦二三百里。”

按照他们的意思,自古帝陵的距离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只要有气运相连之处即可。而泰宁山天平峪,虽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但它们都在京城周围,“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遥远”。

有了大臣们的背书,雍正帝遂立即拍板,择选天平峪修建泰陵。自此以后,在京城的西边,清西陵为日后驾崩的大清帝王提供了又一处永享太平之所。

为了不给父亲雍正添麻烦,乾隆在位期间便将康熙定下的昭穆制度做了小小的修改,即日后隔代之君共葬一陵区,以免“孝陵、景陵日远日疏,不足以展孝思而申爱慕”。

按照乾隆的设想,在他之后的嗣皇帝们可以根据康熙订立的昭穆制度,在东、西陵间切换葬地,不致日后背弃祖宗,更不会再出现当年崇祯皇帝因昌平天寿山无余地,而需要在仓促间寻觅安身之所的亡国之象。

▲清西陵泰陵。图源:摄图网

于是,乾隆自己的裕陵选在了清东陵,陪爷爷康熙;乾隆的儿子嘉庆则毫无选择余地,听从安排到清西陵营建昌陵,陪爷爷雍正万万年。

04

乾隆的设想固然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王朝的命数并不由乾隆说了算。

历经了嘉庆、道光两代,清朝的国力每况愈下。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战火中,远在大西洋彼岸的日不落帝国用更为先进的武器,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沉浸在盛世余晖下的大清王朝进入了千疮百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作为此时王朝的最高决策者,道光皇帝深受打击,这是他执政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战。

为了让前线的大清将士们奋勇杀敌,身为皇帝的他在宫中大搞素食主义,令行节俭。史料也称他喜欢在自己的龙袍上打补丁。如果有哪位大臣敢在道光面前穿新衣上朝,即被视为“大不敬”,不死也得脱层皮。

▲略显狭窄的清道光皇帝慕陵神道。图源:图虫创意

事实上,道光帝这种节俭只停留在表面上。对于自己的身后事,这位皇帝还是有着更加主观的意识和崇高的追求。

在清代诸帝中,道光是最早确定万年福地的帝王。根据昭穆相间的规矩,他理应在清东陵为自己建陵。但在看完所有陵寝位置的备选方案后,他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要在京郊西南王佐村给自己修坟。

原因是,那里安葬着他的发妻孝穆皇后钮祜禄氏。

尽管道光的初心与康熙一致,但这种异地建陵的方案却打动不了群臣的心。在各方的劝进下,道光最终还是接受了在清东陵建园寝的办法。

道光元年(1821年)四月十七,拗不过大臣的皇帝只能安排大学士戴均元及工部官员前往东陵相地。

由于东陵位置事先已经规划好,这群大臣仅用了不到一个月就相到了合适的吉穴。

为了满足道光对王佐村的恋慕之心,戴均元等人在找到风水宝地之后,还不忘在奏折中跟道光帝汇报:“东陵界内之山为干龙,王佐村福地为支龙。支龙吉穴纵然全美,总不及干龙都会之区。”

或许是看到大臣在寻陵一事上尽心尽力,道光也不再固执己见,赶紧下令有司开工,并有序安排孝穆皇后迁陵事宜。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宝华峪道光皇陵刚竣工,就爆出了工程质量问题。

道光八年(1828年),在孝穆皇后梓宫奉安宝华峪地宫后不久,道光帝心血来潮,提出想要在生前先看看皇陵。按照惯例,在皇帝谒陵前,内务府官员应先行到皇陵准备一切拜陵事宜。

▲清西陵的石五供。石五供为明、清帝后陵前常设的祭祀用具,也称石五献。图源:图虫创意

当内务府官员准备就绪时,却偶然发现皇陵地宫的墙根上有水痕。这种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作“皇陵渗水”。

在封建迷信的年代,陵墓被看作是帝王的最后归属。皇陵渗水,搞不好是杀头的大罪。不敢耽搁的大臣,赶紧将地宫现状写成快报呈送道光帝。

道光帝极为重视,奏报一到,立马启程赶往东陵。

谁知,当道光帝命人打开地宫后却发现,情况比他看到的奏报还要严重。当时,地宫积水最深处已有一尺六寸,而孝穆皇后的棺椁也被泡水二寸。若不及时处理,假以时日,他们夫妻俩到了地下,就只能泡在水里了。

这种情况,在清代帝陵中并不少见。以往乾隆的裕陵、嘉庆的昌陵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渗水。对于这些无法避免的地宫施工瑕疵,先帝们一般都是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对于涉事的大臣,朝廷普遍的做法也是该降职降职,该罚钱罚钱。

道光帝这次却一反常态,下手尤为狠重。

在给涉事大臣的圣旨中,他破口大骂办工大臣“丧尽天良”。诸如帝师戴均元等,均被革职抄家,交部严加议处。即便有如庄亲王绵课,在帝陵出事前便已身故者,道光帝也没打算放过。

众所周知,庄亲王爵乃清朝铁帽子王爵之一。按照清廷既定规矩,铁帽子王爵世袭罔替,王若获罪,只罪其人。道光帝不惜违背祖宗意愿,愣是将已袭爵的绵课后人降为郡王,逐渐边缘化。

所幸,在皇太后的劝说下,道光帝才没将所有大臣逐一祭旗。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图源:网络

闹完这么一出,该修的陵还得修,大臣们顶着压力又向道光提出了补救的方法。但道光帝对这种言论已极度反感,在给大臣的批复中反复强调:“尚云设法修理者,是何肺腑之言,可笑之至!”

总之,按道光帝的意思,想让他睡进原来的坑,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眼看皇帝有选新福地的意思,大臣松筠赶忙进言,孝陵、裕陵的东北角一带,堪舆师们当初也曾将其列入备选方案,您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道光帝对此置之不理。

无奈,朝臣们只能根据道光帝给出的态度,在皇陵体系以外给他寻找合适的吉穴。然而,这些风水宝地在道光眼中皆不值一提。

除了王佐村,道光帝其实还看上了清西陵的龙泉峪。

在后来建成的清慕陵内,咸丰皇帝特地将老爹道光写的一首诗刻成石幢,立于墓前。在这首诗中,道光写道:

毋谓重劳宜改卜,龙泉想是待于吾。

人情可叹流虚伪,天命难谌懔典谟。

郁郁山川通王气,哀哀考妣近陵区。

因时损益无非教,驭世污隆漫道迂。

岂敢上沿诸制度,或能后有一规模。

心犹自慊增惭惧,慎俭平生其庶乎。

这首诗一开头,道光就告诉世人,龙泉峪才是他命中注定的最后归属。正所谓“敬天法祖”,爷爷乾隆再大,也大不过天。身为天子,他必须遵从天意行事。

▲清东陵神道上的石幢与石狮子。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实际上这也是一套说辞。在他交待大臣们具体落实建陵事宜时,他才道明原因:“皇考仁宗睿皇帝(嘉庆)、皇妣孝淑睿皇后奉安昌陵,子臣依恋之忱,庶符夙愿。”

搞了半天,皇帝原来是想“子随父葬”。

遵旨办事的大臣不敢稍加懈怠,立即组织人员前往西陵开工。

经过多方努力,道光十五年(1835年)八月,重新选址建设的清慕陵全线竣工。为了体现道光帝节俭的“意识”,营建者们费尽心思盖了座外表看起来相当寒酸的皇陵。它没有以往历代皇陵中可见的明楼、方城,地宫外表也没有采用清朝皇帝专属建筑套装——黄琉璃瓦+红墙,就连先帝们通用的功德碑,在慕陵也见不着。

不过,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道光帝也不是没想过用其他方式弥补。

在摆放皇帝灵位的慕陵隆恩殿内,道光帝为自己准备了全金丝楠木架构的享殿。里面配备了全金丝楠木方格雕龙天花板,以取“万龙聚会”之意,彰显其至尊无上的地位。这种奢华程度,即便是后来的慈禧也望尘莫及。

▲全金丝楠木结构的慕陵隆恩殿。图源:图虫创意

为了彻底解决地宫渗水问题,道光的慕陵还采用了地下排水的形式,弄了条龙须沟,以保障皇陵万年太平。

05

后面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了,帝陵的风水再好,也保不住大清江山的永世长存。而伴随着帝王深埋地下的传说与珍宝,则始终在勾起盗墓者的蠢蠢欲动之心。

清朝刚灭亡那会儿,北洋政府曾出台《优待清室八条》,明确将东、西陵列入国家财产的范畴,由政府派专门的护陵大臣负责看管维护。

不过,在军阀混战、土匪当道的年代,政府守陵只是一张空头支票。

就在慈禧太后入葬清东陵后的十余年内,花了清朝9代帝王、200余年心血打造的东、西皇陵群即遭“灭顶之灾”。

▲清西陵石牌坊。图源:图虫创意

在一群群蜂拥而至的盗匪中,既有道貌岸然的大军阀孙殿英,也有出生卑微的弹棉工人王绍义。更有甚者,连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也念起了祖宗的珍宝。

或许,要保证帝王们的身后太平,就应如汉文帝所言:“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否则,风水再好,陵寝再富,也逃不过盗墓者的洛阳铲和炸药。

参考文献:

徐广源:《皇陵埋藏的大清史》,东方出版社,2012年

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杜家骥:《清朝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群贤毕至

访客
可难倾酏 可难倾酏2022-06-13 13:52:31 | 回复 为自己准备了全金丝楠木架构的享殿。里面配备了全金丝楠木方格雕龙天花板,以取“万龙聚会”之意,彰显其至尊无上的地位。这种奢华程度,即便是后来的慈禧也望尘莫及。▲全金丝楠木结构的慕陵隆恩殿。图源:图虫创意为了彻底解决地宫渗水
南殷征棹 南殷征棹2022-06-13 16:02:37 | 回复 图虫创意果不其然,在现代力学的帮助下,石料按时送达,孝陵得以如期完工。康熙十年(1671年),随着孝陵神道上的最后一尊石像生被安放妥当,顺治帝的安身之所陷入了沉寂。02清孝陵完工后不久,在它的东边,康熙皇帝
边侣慵吋 边侣慵吋2022-06-13 13:52:33 | 回复 惊天地泣鬼神的陵寝,就成了雍正皇帝的夙愿。有胤祥及大清皇家堪舆师的努力,雍正终于找到了一处相当满意的风水宝地——九凤朝阳山。然而,就在陵寝开工之际,工部施工人员却发现此地风水虽好,但穴中之土带砂石,非常阻碍施工,
痴妓铃予 痴妓铃予2022-06-13 15:04:22 | 回复 皇后赫舍里氏朝服像。图源:网络与顺治帝一样,康熙帝也是位少年亲政的天子。在正式掌政前,康熙的“皇权”主要交由以索尼、鳌拜等四大辅臣看管。随着时间推移,正值壮年的鳌拜逐渐耀武扬威,越来越不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