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先知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先知》成书于1923年。纪伯伦12岁随母迁往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只身回国,在“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后来游览了欧洲的文化名城、历史古迹,了解社会,扩大了视野,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哲理散文诗集《先知》是他的代表作,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诗集充满比喻和哲理,表现了作者教人从善、改良社会的开阔胸怀和道德理想,是他几十年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冰心等翻译的《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较好的译本。
先知这本书属于什么类型
《先知》作者是(黎巴嫩)纪伯伦 著,,创作年代为西元1970年。
外文名称,THE PROPHET
作品别名,1923年出版
创作年代,西元1970年
文学体裁,散文
在希伯莱人眼中,“先知”和先知书分别是什么?
在希伯莱人眼中,“先知”是指接受上帝委派、听取上帝启示并向民众传达上帝旨意的人,包括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摩西、第一任祭司长亚伦等。以这些先知为中心记述着“上帝从天上传来的启示”的著作被称为先知书。
简介
希伯来人,属于古代北闪米特分支,是现代犹太人的祖先。历史家们使用“希伯来人”一词来指称《旧约全书》中那些族长们(如: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的后裔。
其时间即从那些族长们生活之时直到他们在公元前14世纪末期征服迦南(今巴勒斯坦及其周边)为止。以后这些人就被称作以色列人,直到他们由巴比伦流亡返回迦南的公元前6世纪之末为止。此后这个民族便称为犹太人。
纪伯伦的先知的大概内容
《先知》为黎巴嫩诗人哈里利·纪伯伦的代表作品,1923年出版,以英文诗体构成。
书中借由主人翁先知阿穆斯塔法之口,阐述人生哲理, 包括爱、自由、孩子、法律、善恶等26个主题。
《先知》主要讲了什么?
《先知》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写于1918年。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集中,《先知》被认为是他的“顶峰作品”,是他用全部心血浇灌出来的智慧之果。无怪乎被称作是“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纪伯伦在《先知》中是以一位智者、一位“先知”、一位“至高的探求者”的身份出现,要人们去思考“生和死中间的一切”问题,其中包括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罪与罚、工作与逸乐、理性与热情、法律与自由、婚姻与友谊、教育与宗教等等。他要把他所发现的“生活的美”传达给人们,他要把人类的“真我”披露给人们。他自信地掌握了“爱与美’的真理,他发现了“生与死”的秘密。而他所发现的真理,就是他在《先知》的尾声中说的,实际就是“你们意念中所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而已。而他所要披露的“真我”,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所蕴藏的‘无穷性’”,而人们如果能摆脱精神上的一切束缚和枷锁,实现了本身所蕴藏的这种“无穷性”,那人们就会成为“巨人”,人类也就真正得到了自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纪伯伦是一个真正热爱着人类、真正希望人类获得自由、从精神上获得解放的人,他是一个向往着人类美好未来的积极人道主义者。纪伯伦希望人类不要再过“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那种动物一样的生活。不要成为眼睛只是盯着食槽的庸人俗子。
《先知》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了纪伯伦的创作风格。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并且从头到尾全篇都充满美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虽然它是富于哲理的散文诗,但人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枯燥。诗人用形象、生动而又优美的语言把许多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讲了出来,阅读《先知》的时候,深感诗人那些闪烁着智慧和光辉的深邃的思想宝藏,使人犹如深入宝山,俯拾皆是,真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篇,从形式到内容,都使人耳目一新,得到美的享受。
纪伯伦前期的小说创作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促进了阿拉伯小说的发展。他的小说的特点是富于现实性和战斗性,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专横和教会的凶残。
实际上,纪伯伦的小说也非常接近散文诗,它们并不以情节的安排和性格的刻画见长,而以人物大段的抒情倾诉为特色,通过抒情,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并对腐朽的旧制度作出强烈的批判。他后期创作的散文和散文诗,主要是表现对爱和美的追求,它们通常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强烈的战斗气息,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反对压迫和同情穷人上面。他在新的时代复活了早期基督教憎恨富人同情穷人的革命精神。他也常常拿富人和穷人生活作鲜明的对比,为孤儿寡妇呼救,为被压迫者鸣不平。由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纪伯伦对于他祖国的人民,是既哀叹他们的不幸,又怨恨他们的不觉醒。
因此,他常常感到自己在人民中间是一个孤独的陌生人,一个没有人理解的先知,加之他在创作的后期,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以及受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这使他的散文和散文诗不免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气息和渗透着一种忧郁情调。虽然如此,他的作品并不是消极的。他深信黑夜必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