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学习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看待和认识世界,可以帮帮助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哲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
因此,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的去认识事物,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如哲学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分为二的观点等。
扩展资料
外国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与定义
1、罗素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2、柏拉图
柏拉图指出:“thauma”(惊奇)是哲学家的标志,它是哲学的开端。柏拉图满蕴深意地说:“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惊奇)之女,并无误溯其血统。“iris”(彩虹)向人传达神的旨意与福音,哲学是由惊奇而发生。
在其注目之下,万物脱去了种种俗世的遮蔽,而将本真展现出来。由此,它把自己展现为一种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4、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5、诺瓦利斯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1771—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
6、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科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哲学的简单解释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哲学学科的重要性
1、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晰的思想。
专业哲学家看问题,有他的一套体系答案,学哲学的人看了,他的答案和前提,就能得到一种新知识,还可以随着他一起推理辩证,久而久之思想就变得清楚。
2、哲学教人养成怀疑的精神。
常读哲学书籍,可以减少我们武断和盲从的习惯。如果我们学会怀疑,就会对很多问题提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轻易的就相信了外界或他人的思路诱导。
3、学哲学可以扩大人的眼界,放大人的格局。
哲学的对象是宇宙的全体,人生的总和,从宇宙角度看人不过是一粒尘埃,小到无可言表,不值一提。太阳系在宇宙中不过是一个点,更别说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了。认识到这些人们的心胸就会跟着扩大,眼界和格局也会跟着提升和扩大。
用大白话解释什么是哲学?
通俗的说:哲学就是“想法(思想)",就是人们对于万事万物及其规律联系的各种“想法”。有一定阅历的常人都有做一个哲学家的潜质:一系列可以相互逻辑推导、关联的“想法”,就组成了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哲学是基础学问,其他所有学问都是哲学学问的具体表现。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具体科学是研究世界某一领域特殊规律的学问,例如:自然知识就是研究自然领域规律的知识,社会知识就是研究社只研究某一个领域的特殊规律。
而相比之下,哲学研究范围就比较广,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研究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例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自然界发展的规律。
除了区别,二者还有一定的联系:从研究领域可以明确看出来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所以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