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台 黄鹤楼

武汉古琴台(武汉古琴台酒价格)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4:53:00 浏览814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大武汉,有“三胜”绝不能错过: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

其中,天下第一名楼之黄鹤楼,闻名遐迩,不仅是城市经典建筑地标之一,也是武汉城市有名的旅游胜地。

但比起黄鹤楼,古琴台和晴川阁就相对冷门、小众一些,但风光、历史和人文丝毫不输于黄鹤楼,否则也不会合并为“武汉三大名胜”。

荆楚大地,情归古琴台。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地处武汉汉阳区月湖之畔,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盛誉,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一曲《高山流水》萦绕山林,却没想到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伯牙顿觉子期就是自己人生中的难得一知己,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

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但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后人感其情谊深厚,千百年来在文人与民众之间广泛流传,特在此筑台以纪念。

今天的古琴台,地处龟山西麓,月湖东畔,山湖相映,幽静宜人,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古木参天,有林深古道之意,园内有联云: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一客荷樵,一客抚琴,构成了一个广阔深远的艺术境界。

晴空万里,蓝天白云,迈入白墙蓝瓦深院中,耳畔之风声、之蝉鸣、之叶落声,恍如时空流转。

水榭长廊亭阁之间,林木幽深,布局精巧而雅致,庭院、林园、花坛、茶室、古迹等形成回廊依势而折,虚实开闭,移步换景的中国园林之景观。

在这湖光山色、疏林繁花之中,它不仅是保留了当年古建筑的风貌,更令此处瑰丽多姿,风光明媚,充满了“高山流水”之意境。

比起黄鹤楼的人气,古琴台实在清幽别致, 规模之小有浓缩之意境。进大门,过小院,一方天地则拉开了千古佳话。“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立于左侧,周边有假山翠林,营造出一种深山幽林之感。

正前方是一小门,门额“琴台”二字,据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

在其二者之间是一照壁,为清道光皇帝为陶文毅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

穿过小门,便是曲廊、廊壁和庭院,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是整个古琴台景区内规模最大的建筑主体,好像每天上下午都有演奏,遗憾的是,我来得时间不够巧,并没有遇上这一场演奏,无法亲临其境。

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就是当年伯牙抚琴之处。

石台周边林木蔽天,秋风阵阵,近代修建的《琴台知音》雕塑石像掩映其中,一段千古情谊成为佳话,“天下知音第一台”令人肃然起敬。

万古高山,千秋流水,人生一知己。《大宋宣和遗事》前集:“说破兴亡多少事,高山流水有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可见“高山流水”与“知音”不仅成为典故,更为后人所追崇,同时也作为是“乐曲高妙”之用意。《西厢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

古琴台内主要景点有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情节“蜡像馆”、清道光皇帝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伯牙抚琴”汉白玉塑像、碑廊、伯牙台、雕塑石像等。

群贤毕至

访客
竹祭远镇 竹祭远镇2022-08-19 23:38:37 | 回复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在其二者之间是一照壁,为清道光皇帝为陶文毅御笔亲书的“印心石屋”。穿过小门,便是曲廊、廊壁和庭院,立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再往前便是琴堂,又名友谊堂,是整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