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理市海东镇南村村委会二组,沿途向村民打听一位名叫杨人和的老人,村民一听到这个名字都纷纷热心指路。这让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对这位人人熟知的老人更添了好奇。
穿过布满白族民居的村子,一栋飘扬着国旗的四层青灰色漂亮建筑映入眼帘,门头上刻着“书香门第”“古今藏书”“公益报国”等字样,已经躲藏不住的书籍似乎正要跃出玻璃门窗,抓住每个路过的人热切寒暄一番。
正当记者惊叹于这处不同寻常的所在时,一位头发半白,身着迷彩外套的老人迎了上来。这位精神矍铄,讲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老人便是杨人和。
1949年,杨人和出生于南京,大约两三岁时回到家乡大理,分别就读于海东镇上登完小、凤仪中学、大理师范学校,从小酷爱读书的他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1968年,毕业后的杨人和成为了一名教师,直到退休。2000年,退休后的杨人和开始筹建图书馆。起初,他将图书馆建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直到书越来越多,2017年他筹借了50余万元修建了现在这栋四层楼图书馆,并于2018年继续免费对外开放,他给图书馆起了个温暖的名字——“仁人之家”。
如今,“仁人之家”图书馆内已有藏书3万余册,种类繁多,既有适合儿童的绘本、各类小学生作文指导书、适合农村生产致富的农林牧渔书籍,也有《本草纲目》一类的医学书籍、《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等史学书籍、《王阳明全集》等哲学书籍、《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外国名著……各类学科书籍十分齐全。
一个乡村教师为什么不惜借款
也要耗资几十万元
坚持在村里开一个图书馆?
几十年的坚守中有哪些困难?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十年如一日地坚持?
让我们来听听杨人和爷爷的自述
或许可以透过他的人生
带你关于人生价值的一些新的思考
↓↓↓
十分之一的买书钱
初心
我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那时村里人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像父亲一样上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又当过民办教师的人不多,据父亲说我的爷爷曾经也是秀才,所以家里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读书氛围。
最早的儿时记忆在上小学的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新华书店常有流动书摊来村里摆摊设点,我和同村的孩子们围着书摊席地而坐。由于农村孩子手脏,只有承诺要买书的人才允许翻看图书,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直勾勾盯着书,又看看摆摊人,直到他们收书离去,仿佛把我的魂也一并带走了。由于从小受父亲这位抗战老兵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救国救民的仁人志士、抗敌英雄们崇敬有加,我多么希望拥有一本英雄的故事书啊。
多次向父亲请求后,父亲瞒着母亲在其民办教师一个月6元的工资中拿出十分之一——6角钱让我去买书。书摊主热情地给我推荐了苏联卫国战争中以身堵枪眼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本连环画,只有6、7岁的我看完热泪盈眶,60余年过去仍历历在目。还记得母亲收回了买书剩下的3分钱,并且因为这件事和父亲大吵了一架,毕竟当时的6角钱是我们全家半年的盐巴钱啊!
从此以后,我暗暗下定决心,等我能够工作挣钱以后,每个月一定要拿出十分之一的收入来当买书钱。如今回头看,我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师范毕业后我去到了高寒山区的云龙县,在远离县城的长新乡中心完小任教。那时候月工资为29.5元,后来加上粮补3元,每月寄给上中学的弟弟10元,寄给老婆孩子10元,仍拿出自己剩余的十分之一的3元钱买书,坚持购书至今50年,五十多年来买书的钱只有多,没有少的。
退休再启程 不畏困难坚持初心
奋蹄
我大半辈子的教育教学生涯里,无论是当教师还是当校长,只干了一件还没有干完的事情: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一名农村退休教师、基层党员,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所以退休后我创办了农村公益书屋,就是想在教育之路上不断前行,给缺少读书机会的农村孩子一个课外阅读的“家”,这也是我作为一个教书匠另一种形式的“教书”。
为了能拿钱买更多的书,当全村的人都盖起了新房的时候,我说服了妻子,因陋就简,利用自己的住宅作书屋。妻子虽然文盲,却也深明大义,她说咱们的三个孩子都是靠读书走出去的,能让村里更多孩子能有书读是件好事,我何其有幸有这样一名贤内助妻子。
然而,我没有想到,虽然我们可以省吃俭用,尽最大可能去克服经济上的困难,但是我们的书屋却并不能被大家都接纳,曾经两块打着“欢迎各界人士前来阅读借书”标语的铁皮广告牌不到一年的时间不翼而飞。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做这般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但最让我难受的是有一次村民公然阻拦前来书屋阅读的学生,喊到:“你们不要再到他的书屋看书了,要不然你们考上大学他会说你是看了他的书才考上的。”我觉得自己被浇了一盆冷水,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入眠。
所幸,我思来想去终于找到问题的根源,正是因为他们学习知识的机会太少了,才会让他们产生这样的偏见,这愈发证明了我在村里开图书馆这件事的必要性,也坚定了我要把这件事做下去的决心!
低调做人 铁心做事
坚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几十年来,我看了很多书,如果非要说哪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话,毫无疑问是我在小学三年级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和我父亲身上的军人精神至今都激励着我,一个人不能白白浪费生命,一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既然我选择去做这个图书馆,就一定要做到底。
村里的老会计不管天晴下雨都会来借阅书,放学后的孩子们有个写作业、找作文素材的地方,这些都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希望通过“仁人之家”书屋,倡导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书读好,精其选、解其言、明其理,学仁人、习志士、铭初心,览叶榆、观苍洱、记乡愁,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倡导农民读一本科技图书,学一门实用技术,找一条致富门路;倡导老年人读一本医疗保健图书,学一项自诊自疗保健养生技能。 等下一步把欠款还完之后,添置20个书架,将书籍分类整理,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来我这里免费借书,让这3万余册书能发挥它们的价值。
我相信生命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默默地奉献,只有把自己变成一根焊条,融化在社会需要的地方,这样才能找到人生意义上的永恒价值。当你从不负于任何人,从不负于社会,从不对任何一件事情追悔、愧疚时,心里怎不油然升起一种轻松感和幸福感。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刘文波 摄影报道
文字中部分内容来源于杨人和提供的手稿
责编 罗秋旭
校对 郭毅
编审 刘超